已獲微信公眾號LCA授權,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
2019017
乾隆的「塗鴉語言」
乾隆當年在遊覽富春山時,每次走到畫裡相同的位置,興之所至,就在上面提筆詠懷,於是這幅畫就變成了「滿目瘡痍」的模樣。整個長卷共有近 60 處題跋,密密麻麻滿布山巔樹梢,後來實在無從下筆了,才戀戀不捨地題上「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
乾隆《富春山居圖》題字
據統計,乾隆的璽印達 1800 多方,這個數量,幾乎無人超越。
不過,最有意思的並不是數字,而是那些璽印的形式與內容——僅在名號上,乾隆就花了不少心思,除了較為普通的篆書刻制,還有《易經》卦象卦名的融入,特別是「乾」字,它本身是八卦之一,代表天,在他的璽印裡,「乾」和「隆」常常分開,第一個字更是常以圖形出現。
乾隆璽印
實際上,每次遇到國家大事,乾隆都要刻寶璽,一為紀念,紀念事件,二為表功,表功自己...像「十全老人之寶」的印章,即使他對自己 10 次開疆拓土的總結,也是對自己帝王生涯的最高評述。
70 歲時,乾隆據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制「古稀天子之寶」;80 歲,他引《尚書·洪範》中帝王管理國家的八種政事制「八徴耄念之寶」,用以表達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仍心懷萬民...
古稀天子之寶和八徴耄念之寶
除此之外,乾隆書房的名號「三希堂」也常出現在古代繪畫中。「三希」即「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他意在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
這個書房雖不足 5 平米,卻曾收藏過近 100 多位書畫名家的作品,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都在這裡被乾隆的「塗鴉語言」臨幸過。
三希堂精鑑璽
乾隆在位 60 年,1795 年是最後一年。
次年新正,顒琰即位,年號嘉慶。但這位太上皇歸政後,仍住在養心殿訓政,嘉慶則只能住皇子所居的毓慶宮。「嘉慶」的年號,只對外使用,宮中繼續用「乾隆」年號,批閱奏摺、任免官員等重要政務權力仍掌握於乾隆手中。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他刻制了「太上皇帝之寶」的璽印。
太上皇帝之寶
細細看來,乾隆的 1800 多方印章,並非各不相同,相反,許多內容被重複刻制。其中,「古稀天子」和「古稀天子之寶」有 42 方;「猶日孜孜」 24 方;「八徴耄念」和「八徴耄念之寶」 63 方;「自強不息」 45 方;「十全老人」和「十全老人之寶」 13 方;「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之寶」 20 方...
下面,是《乾隆寶藪》中留存的部分鈐譜,它們都曾作為「塗鴉語言」出現在各種經典畫作中,請看:
關於作者: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LCA。LCA 是由生活、文化和藝術的英文首字母組合而成,「熱愛生活、喜歡文化和關注藝術」是這裡的一切,歡迎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