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研究古代字畫,繞不開一個關鍵人物:乾隆皇帝。並非是愛新覺羅弘曆在字畫方面有什麼過人的天分,超脫古人引領未來,而是因為他在諸多珍貴字畫上留下了太多的個人印記,以至於一看到那些字畫就必然會看到他,一看到他就會心生一股無名火,分分鐘想把他摁在地上錘。這位歷史上最好命的皇帝,卻是中國字畫史上最大的劫難,尤其當他的手裡拿著印章的時候,簡直是「殘暴至極」。

乾隆時期,清朝內廷將晉唐宋元明的書畫幾乎都收錄進來,其中明朝書畫2000件,明代以前的書畫約2000件。喪心病狂的乾隆覺得光用嘴誇不能夠顯示他的藝術修養,更不能彰顯他的尊貴身份,於是開始在字畫上題字。有一天,他突然想起準格爾被滅之後,當地敬獻了大量的玉石,正好可以利用起來,刻成印章,以便他開展字畫鑑定和賞析。
從此以後,管天管地管空氣的乾隆大帝正式開啟了他蹂躪字畫的「光輝歲月」。如果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還可以忍忍,但是1000朵絕世珍品都插在牛糞上,那場面……乾隆是個講究人,他將收集上來的字畫分門別類,編製成《秘殿珠林》和《石渠寶笈》兩個目錄。他依據字畫等級的差別,分別蓋上不同的印章。比如,他在次等品上蓋著收藏年代印章(如乾隆御覽之寶)、所屬項目印章(秘殿珠林或石渠寶笈)、收藏位置印章(養心殿等)。

如果是上等品,還要加上五璽,也就是在次等品蓋章的基礎上加蓋「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等印章。至於極品、神品字畫,那自然是有多少蓋多少,多多益善!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就是「神品」,這幅字帖雖然只有28字,但其讀後感有上萬字。王羲之真跡不到0.15米,在乾隆的努力下,硬是拓寬到了5.5米,字帖上那個碩大的「神乎其技」和「神」字正是他的代表作。整個《快雪時晴帖》上,乾隆皇帝的印章有170多枚。

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也是書法高手,乾隆皇帝愛屋及烏,在王獻之的《中秋帖》上蓋了80多個章,意猶未盡。回頭看看30多個字的原帖上已經沒了空隙,只好作罷。

看過《富春山居圖》的人都知道,這幅畫中間有大量留白,空間感十足。乾隆搜刮到此畫(假畫)之後,覺得黃公望真是好人,那麼多空地方,剛好容納朕的寶璽。於是,他就把這幅畫帶在身邊,有事沒事蓋個章、題個字……
後來,有人找到了真畫,負責鑑定的大臣們很尷尬,只好騙了皇帝,說原來的那幅畫真的,這才倖免於難。於是,乾隆繼續在假畫上蓋章、題字,真畫反而逃過一劫。凡此種種,不一一枚舉。

當然了,乾隆酷愛蓋章這個喜好,一點兒都沒有針對性,只要是他看著順眼的書畫作品,全都要蓋章蓋章再蓋章。
乾隆自己的作品《盤山圖》,幾乎被他整個塗滿了印章和題跋。心情不錯來一段、望月懷遠來一段、會見外賓來一段……最終,他在這幅圖上認認真真地寫了34處題跋,每一次題跋都會加蓋印章。除了畫就是題跋和印章,沒有剩餘空間。
大家看乾隆的蓋章,往往只會覺得數量多、見縫就蓋,卻不知道,他的蓋章也是有規律的。一般來說,字畫的左邊都蓋著「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中間蓋「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等;右邊蓋「石渠寶笈」「秘殿珠林」等。
當然了,「乾隆御覽之寶」橢圓朱文印、「乾隆鑑賞」正圓白文印、「石渠寶笈」長方朱文印、「宜子孫」方形白文印、「三希堂精鑑璽」長方朱文印、「石渠定鑑」圓朱文印、「寶笈重編」方形白文印、「石渠繼鑑」方形朱文印,這8個大印通常會聯袂出現。

乾隆皇帝一共有1800多枚印章,經常使用的有500多枚。其數量相當於康熙、嘉慶、道光、鹹豐、同治五朝的總和。這些印章也是五花八門,有白玉、碧玉、青玉等玉質,也有壽山石、昌化石、青田石等石質,還有金、銀、銅、甚至木頭材質的印章。
印章內容從經世治國到個人性情嗜好無所不包(為政思想組、文物鑑賞組、讀書字畫樂理組、自然情趣組、太上皇帝組、晚年心境組),很多印章一直沿用到嘉慶、道光年間。
長壽的乾隆70歲的時候刻了「古稀天子之寶」,80的時候刻了「八徽耄念之寶」,當了太上皇又刻了「太上皇之寶」。光是「古稀天子」「古稀天子之寶」就刻了42方,「八徽耄念」「八徽耄念之寶」刻了63方。然後,這些印跡就排好了隊一坨坨地出現在了書畫作品上。
最終印證了一句話:城裡的皇帝真會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