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書在中國賣得不好,出版商竟呼籲中國加強日語教育?

2021-02-28 中華傳統漢字

點擊上面藍色字可關注我們哦

進入公眾號後點擊菜單「往期訊息」可查看以前的推送

主編按

         香港書展是亞洲最大型的書展之一,1990年起每年7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香港夏季的盛事之一。由於香港的獨特背景,兩岸三地的出版商家可以同時參展,此外亦有不少來自東南亞和其他國家的出版商參展。

        近日,香港媒體的新聞報導今年的香港書展簡體字書銷量不佳,竟有內地書商把原因歸咎於香港的簡體字教育不足,令人乍舌。 

        根據香港書展的主辦方貿發局的統計:「參加去年香港書展 [...] 有近十萬人是非香港居民,其中八成人來自內地。「這批來自內地的參與者中,60%表示他們是專程來香港看書展,而不是來香港旅遊然後順道到訪。」(《中國日報》7月25日),而在2016年的香港書展的首日特展中,參加者約有85%來自中國大陸,10%為香港當地人。(BBC新聞網 2016年 7月26日)

        大陸專程來港購書的旅客,想必是接受簡體字教育成長的。近八成的內地旅客都不傾向購買簡體字書,只能說明簡體字書的質量有待改善。該出版集團負責人卻把矛頭指向香港教育,更有人認為「買簡體字書更愛國」,把文化產業與意識形態、政治取向掛鉤,實在有失偏頗

新聞網頁截圖

        該負責人還稱香港學校「應該普及簡體字教育」。在一國兩制的舉措下,香港的法定文字是繁體漢字及英文。那是否港臺的繁體字書在大陸賣得不好,大陸也應該加強繁體字教育呢?

        如此說來,假如日本書商在中國的書賣得不好,也應該呼籲中國普及日文教育,讓青少年從小接受日文薰陶,培養購買日文書的興趣? 

        主編以為,書賣得不好應該多借鑒賣得好的書的經驗,提高自身的出版質量。把銷量問題訴諸文字,無異於削足就履,實為本末倒置!

 中 華 傳 統 漢 字 

感 謝 閱 讀

點 擊 右 上 角 可 分 享 至 朋 友 圈


歡迎讚賞及留言互動

您的讚賞將全數用於漢字文化推廣

相關焦點

  • 狄仁傑為何成中國福爾摩斯?竟跟外國「迷弟」有關
    原標題:狄仁傑為何成中國福爾摩斯?竟跟外國「迷弟」有關 「元芳,你怎麼看?」當年,隨著《神探狄仁傑》的熱播,這句經典臺詞被很多人拿來調侃,至今仍是流行語。 在電視劇中,狄仁傑變成了一位神探,和助手李元芳一起查案,撥開重重迷霧,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這也曾令很多觀眾不解:明明他在歷史上是一位賢相,怎麼又變成了破案高手?
  • 李莉薇丨有感於中國文化多樣性之魅力: 早稻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專家岡崎由美教授訪談錄
    那麼,我們今天如何學習中國文化呢?一個途徑是向母語者學習,另外一個途徑是學習過去的經驗,去瞭解過去的人們是怎樣接受、怎樣研究中國文化的。近年來我對「江戶時代的日本人是如何接觸中國俗文學」這個領域的關注較多,認識到我們所從事的中國文學研究,是先輩學者早已開始的一個事業。具體而言,在日本,「白話小說對江戶文學的影響」,是一個已經研究得很充分的課題。
  • 中國第一本英文考古刊物《中國考古學》出版
    東方網3月27日消息:剛剛創辦的中國第一本英文考古學術刊物《中國考古學》將成為世界了解中國考古新進展的重要窗口。 這本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的專業刊物計劃每年出版一卷,介紹上一年度中國重要的考古發現及研究成果。
  • 為什麼日語的星期一叫「月曜日」?3個學日文時搞不懂的時間豆知識
    以前日本與中國相同,採用舊曆法,直到明治初期才改成洋曆。所以日本的月曜日,與西洋星象有關,星期由日→月→火→水→木→金→土為順序更迭,七日之後重新輪一次。日文的日曜日、月曜日與英文的 Sunday、Monday 相同,源於太陽與月亮,但其他星期英語則使用神話人物。其實原本英語與日文相同,稱呼為火星日、水星日,但後來因為英語的演變,星期的稱呼就更改了。
  • 人民日報有的放矢:加強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原標題:人民日報有的放矢:加強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指明了堅定理想信念對於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的重要意義。
  • 數字中國 方興日盛
    12日,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市開幕,聚焦「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主題。本屆峰會定位為我國信息化發展政策的發布平臺,數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的展示平臺,電子政務和數字經濟理論經驗和實踐交流平臺,匯聚全球力量助推數字中國和數字絲路建設的合作平臺,會期將持續至10月14日。
  • 聯合出版集團與中國移動香港戰略合作:謀求內容多平臺分發 探索5G書店新模式
    5月28日,聯合出版集團與中國移動香港舉行戰略合作備忘簽署儀式,雙方將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在通訊業務和出版零售範疇,及多個服務領域如線上合作、教育、數據通訊、5G體驗、新銷售模式、員工互惠等多方面尋求合作
  • 中國古代奇文字
  • 評西方哲學偷竊中國哲學 範良光
    汝如真懂中國哲學,用大白說免費去開悟蠻夷,西方人若能真學得一些心性正宗,豈大大功德一件?半夜再送西方冥頑心智之徒全套書目,將狼子野心化除,作個真正的人,那是聖哲的心願能實現,豈非千古佳話。何來西方偷盜中國哲學之說?那太外行了。
  • 謝暉中國山水畫展
    世界眾多的名山大川,中國獨具一格,自古以來素有(中國山水甲天下)之說。         凡去過中國的沒有不為其獨特秀麗景色所傾倒。        這次謝暉中國山水畫個展的作品共56件。既有傳統寫實也有現代水墨寫意。        他的藝術創作光彩奪目,引人入勝。
  • 《百年巨匠》:為中國文藝大家著一部「影像大書」
    原標題:《百年巨匠》: 為中國文藝大家著一部「影像大書」   歷時8年之久,從計劃之初的12位美術大師,到最後集結了美術、書法、京劇、話劇、音樂、文學六大文藝領域的43位巨擘大家——《百年巨匠》以跨越百年的時間記憶、110集的鴻篇巨製,為中國20世紀的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寫就了一部「影像大書」。   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龔心瀚高度評價這部傾心打造的精品力作,是「一部視覺版的近現代中國文化史」。
  • 讀圖識中國:從歷史地理到風土人情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繁體版的《讀圖識中國》有哪些精彩內容吧。以圖片插畫、簡潔文字,助你認識中國,開闊視野。中國面積有多大?黃河、長江發源於哪裡,為甚麼自西向東流?少林寺、武當山在哪個省?大熊貓生活在哪裡?釣魚島的最高峰叫甚麼?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哪個民族人口最多,哪個民族人口最少?這些問題,翻開這本書,就會找到答案。
  •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德國教育實習基地揭牌儀式舉行
    德國當地時間2019年10月25日上午,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海外教學實習基地暨巴倫施泰特市德中國際足球學院揭牌儀式,在薩克森·安哈特州的巴倫施泰特市舉行,北京體育大學王艷屏、黃康輝和孟超一行三人受邀參加。
  • 中國的和平發展對鄰國是福音
    相比於有些國家的流血沖突,中國領導層的換屆是和平有序的。深諳中國事務的吳欽貌基先生說,在執政黨領導人更換後,明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進行政府領導人的更換,兩者互相呼應,相得益彰,中國的政治制度安排合理,這也給其他國家治國理政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談到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發展起到的作用時,他用了「最重要」這個詞。他說不用多談中國共產黨的功績,因為單看中國取得的發展奇跡就足以說明問題。
  • 伊卡洛斯·中國青島國際飛行節8月開幕 化裝飛行精彩紛呈
    人民網青島7月9日電 7月9日上午,伊卡洛斯中國·青島國際飛行節新聞發布會在青島即墨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 首屆全球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論壇暨2019伊卡洛斯中國國際飛行節定於2019年8月1日至8月4日青島舉辦。
  • 畢羅:西方人怎樣看中國書法?
    從一開始我就發現西方學術界,包括漢學界在內,幾乎對書法的方方面面非常麻木,致使我不得不來中國專門研修書法,先後在中國美院、浙江大學留學了三年,並且在義大利開始大學教育工作以後也經常來中國跟中國學者保持緊密的聯繫。
  • 「孝行中國」孝文化傳承公益工程啟動
    原標題:「孝行中國」孝文化傳承公益工程啟動  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 (吳玉童 李亞南)當前,中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銀色浪潮」來襲讓人們對千年傳承的孝文化進行重新審視。18日,中國孝文化傳承公益工程組委會在北京揭牌,以「孝行中國」為主題的公益工程面向社會正式啟動。
  • 中英文化交流再邁新步 將把14部中國戲劇譯成英文
    另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文化部還將拿出30萬英鎊,用於加強英中兩國博物館間的系列交流項目。英國文化、媒體與體育大臣賈維德說,加強與中國的關系是英國政府「優先考慮的事情,而分享我們各自的文化精華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絕妙途徑」。賈維德還強調指出:「英中文化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鑒,而且,還有什麼比使用莎士比亞作品更好的方法呢?」
  • 中國書法學會(臺灣)理事長·葉國華先生
    中國書法學會(臺灣)現任理事長葉國華先生,聆聴其闡述他所領導的中國〈臺灣〉書法學會之現況及未來發展願景,令人鼓舞。而今天,我們主要是聴聴葉國華理事長對中國書法的一些斷論。葉先生過去數十年,遍臨歷代各家,精研篆隸、簡帛,兼及真楷,溢而為行為草,取精用宏,化融碑帖,以書證道,道與書合,遂成自家面貌。而細觀他的書法作品,方圓成趣、點墨氣韻間,不僅頗有唐宋大家風範,更獨具自家風格,在自由流露的筆抒中,構造出交相輝映的靈動時空與生命活力。
  • 文匯報:SCI和JCR易主,中國科研評價怎麼辦?
    這個消息旋即在中國學術界引起極大關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的SCI(科學引用目錄,Science Citati on Index) 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SCI易主是否會影響它的相對公正性? 是否還能成為科研評價的參考因素?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SCI易主短期之內並不會影響科研評估,但隨著科研的發展,SCI的盈利能力長遠來看顯然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