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反哺母親河:從索取者到保護者...

2020-11-24 新華報業網

  「如今,我們從索取者變成守護人,心情格外激動,也特別自豪。」史洪偉說道,未來,希望後輩們能夠繼續完成守護母親河的使命,魚兒能夠一直躍動於江面之上。

  未來網江蘇11月17日電(記者 凌萌)「小的時候,就和小夥伴在長江邊摸魚、摸蝦。那時,長江裡的魚蝦非常多,還有很多捕魚的人。」憶起從前的日子,55歲的沈菊華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有說不完的話。

  身為江蘇省南通市市民的沈菊華,自小便在長江邊長大,見證了萬裡長江南通段的發展變遷。用她的話來說,長江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位於南通市的五山濱江片區就是長江近幾年發展的一個縮影。

  記者此次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南通濱江風光帶,探索這座濱江城市的生態修復之路。

  從城市「後巷」到「綠核」

  滾滾長江,在南通段交匯,奔流入海。漫步於五山森林公園,小道迂迴,樹木蔥蘢,鳥鳴聲啼。很難想像,這裡曾是環境髒亂差的集中區域。

  南通市狼山旅遊度假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邵文建告訴記者,曾幾何時,江邊雜亂無章地分布著破舊的散貨碼頭、廢棄的工廠廠房,「小雜船」隨意停泊,江邊又髒又亂,周圍居民苦不堪言。

  「這片區域原本是小洋港雜,長江沿岸捕魚的漁民在這裡聚集,漁船數量多達200多條。」邵文建指著不遠處告訴記者,沿岸捕魚的漁民以船為家,生活用水直排長江,嚴重破壞了濱江的生態環境。

  上午八時,公園裡就擠滿了人。這不,68歲的陳雲和老伴顧徳林一早便騎電瓶車,耗費40分鐘的路程,來到公園內「打卡」。

  在兩位老人的眼裡,即便路程再遠,來這裡看看也是值得的,五山如今的變化讓他們欣喜。「以前,這裡的環境汙染非常嚴重,白色垃圾成堆,現在環境變好了,來玩的人越來越多了。」顧德林說,如今的五山,已變為綠水青山。

  「以前,長江沿岸有很多工廠,給生態環境、居民的生活都造成了影響。現在,這些汙染的工廠都遷走了,濱江的環境煥然一新,經常會帶孫子孫女來這裡玩。」沈菊華正帶著三胞胎「哆唻咪」在公園裡賞景。

  站在五山森林公園的棧道上遠眺,一艘艘輪渡在江面上緩緩行駛。(未來網記者凌萌 攝)

  沈菊華告訴記者,她原本住的房子拆遷了,政府讓她搬進了更好的安置房,還給了一些補償。提到濱江周邊的變化,沈菊華是樂開了花。

  南通濱江景觀帶「生態花海」航拍圖。(南通日報許從軍 攝)

  邵文建介紹稱,2016年12月,南通開始推進五山及沿江地區的生態修復保護。2017年以來,先後啟動市區沿江段企業、排汙口、「小雜船」等整治行動。同時,採取堅決關停嚴重影響環境的汙染企業等措施。

  據悉,五山及沿江地區共拆遷「散亂汙」企業203家,清理整治「小雜船」162條(戶),退出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修復岸線5.5公裡。

  如今的五山及沿江地區,實現了從「臨江」到「濱江」,從城市「後巷」到城市「綠核」的歷史性蛻變,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

  「五山的修復豐富了我們老年人的生活,現在一有空我就會過來散步。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這樣巨大的變化,感到很幸福。」提及家鄉的變化,74歲的狼山鎮街道居民劉桂林獲得感滿滿。

  昔日「捕撈者」變身長江「守護人」

  上午十時,南通市五接鎮開沙島大李港港口,江風徐徐,陽光普照。史洪偉、陸寶華、沈堅堅三名護魚隊員正駕駛著護漁船巡查著江面。如今,他們從事這份工作已七個月有餘。

  開沙島是長江溯江而上江蘇段的第一島,島上葦蕩密布,水域豐富,是難得的「好水口」。曾經,這裡有111條漁船聚集,佔全市漁船數量的六成之多。

  史洪偉便是這島上的「捕魚能手」。「我是一個捕了28年魚的老漁民,原來這片水域一網兜下去滿滿都是魚,最多的時候僅刀魚就能捕到上百斤。」史洪偉自豪的說道。

  然而,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史洪偉和漁民們可捕的魚越來越少。「2000年以後,長江裡的魚就少得多了。2010年後,刀魚就更少的可憐了。」

  史洪偉和他的漁隊每天都會在這片江域裡巡查。(未來網記者凌萌 攝)

  眼見著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長江就要無魚可捕,2020年1月1日,南通市頒布的一則「長江大保護」政策,對長江水域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這位老漁民毫不猶豫「棄漁上岸」,還成為護漁隊的隊長。

  「長江漁業資源急劇減少,我們都有切身感受。」史洪偉的目光中透著堅韌和希望,「是長江養育了我,我有責任保護好這片水域。」

  史洪偉的護漁隊還有陸保華、沈尖尖兩名隊員。從「捕魚人」變身「護魚人」,他們每天巡視江面至少兩次,緊盯江面動態,從九圩港巡查至碾坨港,岸線範圍大約為35公裡。

  「在我們日常巡視的工作中,基本沒有偷捕的現象發生了。」史洪偉說道,在他「洗腳上岸」後,政府核算其漁船和捕魚工具價值,給予19萬多的補償。此外,還針對退捕漁民展開養老護理員、西式麵點師、中式麵點師等就業技能培訓和一次退捕漁民創業意識培訓。

  長江裡的魚兒多了起來,時而躍出江面。(卑新建 攝)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護魚工作環境都比以往提高了不少,髒亂差的環境再也看不到了。」史洪偉欣喜的說道,長江周邊的野生動物也多了起來,這在以往是看不到的。

  據了解,南通市政府在對通州市五接鎮禁捕退捕工作中,共回收拆解漁船111艘、回收網具42.1噸,清理雜船11艘,退捕安置漁民156人。

  中午時分,陽光映照著波光粼粼的江面,曾經熱鬧的大李港港口只剩下這條護漁船停靠在岸邊。

  「如今,我們從索取者變成守護人,心情格外激動,也特別自豪。」史洪偉說道,未來,希望後輩們能夠繼續完成守護母親河的使命,魚兒能夠一直躍動於江面之上。

相關焦點

  • 長江南通段生態修復之路:從索取者到保護者
    「如今,我們從索取者變成守護人,心情格外激動,也特別自豪。」史洪偉說道,未來,希望後輩們能夠繼續完成守護母親河的使命,魚兒能夠一直躍動於江面之上。未來網江蘇11月17日電(記者 凌萌)「小的時候,就和小夥伴在長江邊摸魚、摸蝦。那時,長江裡的魚蝦非常多,還有很多捕魚的人。」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年宣紙是怎樣煉成的?
    11月9日,記者跟隨「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媒體採訪團走進安徽省涇縣,在宣紙製作參觀現場為你揭秘!
  • 共舞長江經濟帶,蘄春幹得怎麼樣?看一看 讓人眼前一亮心曠神怡
    11月30日,湖北省黃岡市全市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蘄春召開。大江奔流,千帆競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第三站管窯陶藝文化產業發展項目為推進長江經濟帶蘄春段高質量發展,縣委、縣政府設立管窯臨港經濟區,並規劃建設四大板塊:陶器產銷板塊、陶藝文化旅遊板塊、陶藝實習體驗板塊、陶藝與其它藝術融合板塊。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麗江市玉龍縣:特色旅遊走出...
    16日下午,玉龍雪山下,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龍山辦事處甲子村甘子甘坂婚紗攝影服務有限公司職工吳玉海,面對到訪的「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語調高亢。藍月谷風景區,湖水湛藍清澈。玉龍縣依託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走出「靠山吃山」新路子。
  •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此,我們要做好戰略謀劃,努力實現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 一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這兩家公司一個保健康一個護環境...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這兩家公司一個保健康一個護環境 為重慶高質量發展護航 2020-11-11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千裡江陵一日「還」?「水清岸綠...
    13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了解到,如今的江陵長江岸線植綠復綠、拆除非法採砂船、整治非法碼頭……在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大美畫卷」中,正為這一詩句作出全新的詮釋。建設能源通道:把江陵發展「快起來」公路在上、鐵路在下。
  • 來自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報告①
    長江如母、溫情脈脈,傾力付出,不計回報。然而過去幾十年,我們對母親河一味索取,忽視了反哺。翻開揚子江的舊卷,看到的是兩個極端:一面是流金淌銀,富了一方經濟;一面是無序利用和過度開發,母親河透支嚴重、不堪重負。長此以往,恐怕是「雙輸」的結局。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綠意石首書寫高質量發展生態答卷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郭蔓 劉建維 廖逢倩 張靜敏)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湖北站採訪團來到石首市。採訪團先後參觀了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印證了石首良好的生態環境。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引金沙江水灌溉「程海之花」
    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到達程海後,被候鳥群集於程海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通過推進程海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的『九大專項行動』,程海現在的水質持續向好,自然就有這些鳥群了。」永勝縣程海管理局副局長李紅軍分享道。程海水面上的候鳥群。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桃花潭畔 查濟村人踏歌來
    央視網消息(記者何川)2020年11月9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徽涇縣桃花潭畔查濟村。在唐天保年(公元755年),桃花潭因詩人李白一首《贈汪倫》永載史冊。桃花潭畔的查濟村,李白流連不已的唐風古韻有幸延綿至今。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引金沙江水「救活」雲南程海
    11月17日,「共舞長江經濟帶 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媒體採訪團走進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程海應急補水工程。永勝縣程海管理局副局長李紅軍介紹,程海是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位於風光秀麗的麗江市中部永勝縣境內,她千百年來一直默默滋潤著永勝這塊土地,是永勝人民的母親湖。
  • 人民日報1月5日評論員文章:奮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邁向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人民日報1月5日評論員文章:奮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邁向高質量發展——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五周年之際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 劉奇:堅決全面徹底抓好突出問題整改 努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堅決全面徹底抓好突出問題整改 努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 (記者劉勇)12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江西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部署電視電話會議,省委書記劉奇出席並講話。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二)
    一江碧水兩岸綠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走進江蘇(上)編者按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共飲一江水,同唱一首歌,「守護好一江碧水」。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旅遊業反哺農業,玉龍雪山下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玉龍山辦事處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各項重點任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依託玉龍雪山旅遊資源,積極探索脫貧致富新途徑,創辦村集體經濟、促進就地就業,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旅遊反哺農業的脫貧道路
  • 守護一江碧水 打造安瀾長江 公安機關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保駕...
    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重拳打擊長江流域違法犯罪,加快推進長江水域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持續加大服務保障沿江經濟帶發展力度,全力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 都是我國的母親河,為什麼有長江經濟帶而沒有黃河經濟帶?
    長江和黃河就算到了交通運輸十分發達的現代,內河航運依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長江經濟帶區域圖因此,如果要以河流水係為單位形成經濟帶,那麼必定需要通過河流的航運功能來串聯流域內的各個城市,從而加強彼此間的聯繫,實現人流和物流的暢通。長江經濟帶的形成就是依託長江及其支流的龐大水運能力,把長江上遊、中遊和下遊的眾多城市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 【共舞長江經濟帶】揚子江畔,渚清沙白鳥飛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這為我們守護母親河、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海交匯的江蘇,如何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