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滿都拉所著《新聞人物素描》中文繁體版《用鉛筆畫世界——新聞人物素描基本工》在中國臺北出版,港澳臺等地區發行。該書採用中文簡繁兩種版本出版,是中國第一部闡述以素描繪畫表現新聞人物的美術編輯圖書。
新聞與繪畫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記錄與傳遞信息的不同方式。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最早的新聞形態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邸報、古羅馬帝國時期的每日紀聞等將上層統治階級的動態發布到各地要人的形式;繪畫是在材料表面以特定工具及色彩描摹圖象形態,記錄事物、表達思想感觀的過程,世界各地發現的巖畫證明自遠古時期,繪畫已是人類重要的記錄形式。
繪畫與新聞結合的新聞繪畫報導在新聞史上影響深遠,1842年在英國創辦了世界首份以圖片報導新聞的《倫敦新聞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克服了當時攝影照片無法製版印刷的問題,創刊號以繪畫再現了當年的德國漢堡大火遺蹟,當期銷量即達26000份。1884年中國上海《申報》附贈八頁以時事新聞圖畫為主體的旬刊《點石齋畫報》,開啟中國新聞的畫報形式。繪畫新聞不僅可作為新聞現場的客觀報導,還可進行批評、諷刺等評論,中國的三毛、美國的黃孩兒等形象都是新聞繪畫塑造的典型範例。
人是新聞報導的重要元素,現代新聞界多種人物畫報、人物周刊、人物訪談、真人秀等人物媒體層出不窮。人的因素也影響了新聞寫作,發展了從人物的故事切入的寫法,增加報導的人文性、趣味性、貼近性與可讀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素描是繪畫藝術的基礎,不僅具備教學對造型能力的培養功能,也是獨立的繪畫藝術形式,還可應用於新聞、商業、辦公環境的美術編輯。素描寫實的屬性、單色筆觸的快速成稿與新聞報導真實快速地反映現實具有相通性。素描的多元化應用在新聞領域產生了新聞人物素描,它針對新聞事件與人物動態,根據閱讀習慣,以大眾審美為標準,運用素描技法,呈現新聞人物形象,結合影像、電腦、印刷等後期技術,適應報紙、雜誌、網絡、電視、手機等媒體的發布特點。
新聞人物素描作為新聞傳播與美術繪畫交融的專業技能,以新聞為背景,人物為內容,素描為表現,具有新聞紀實性,人物典型性,繪畫藝術性,是美術編輯的重要表現形式。掌握新聞人物素描,需了解美術編輯與新聞報導的發展歷程,根據繪畫在新聞報導中的作用,分析新聞人物素描的特點,通過形體結構、空間透視、明暗色調的描繪,體現人物外形輪廓、容貌形象,突出人物在新聞事件的情緒心態。素描作品在素描工具、裝裱工藝與後期技術的銜接下,不僅可用作新聞人物的繪畫報導,還可作為藝術畫作展示在印刷品、電子顯示屏、投影幕布、戶外廣告等,呈現多種形式的視覺效果,提升新聞人物的表現力。
新聞人物素描的創作必須適應新聞報導出版發布的截稿期,如何既保障新聞的時效性,又符合美術的藝術要求,是新聞人物素描的重要課題。
【作者簡介】
滿都拉,蒙古族,孛兒只斤(博爾濟吉特)氏,出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美術編輯學專家,人民日報社民生研究院研究員、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首席攝影、美術編輯學系列圖書編委會主編、中國期刊協會「中國最美期刊」遴選專家評委,長期在新聞一線從事美術編輯專業的研究與實踐,開拓了美術編輯學的新學科,研究成果填補了美術編輯學領域的空白。著有《美術編輯工作指南》《美術編輯創意手冊》《期刊美術編輯指導教程》《新聞人物素描》《美術編輯創意課》《美術編輯學概論》《圖表美術編輯手冊》等。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