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消毒餐具廠:食物殘渣堆車間,髒手套擦杯盤

2020-12-19 新京報官微

所謂的人工清洗,就是在旁邊空地上幾個裝水的塑料筐內進行,這些塑料筐其實就是裝消毒餐具成品的,由於經常清洗餐具,筐裡的水已變成灰黑色。

文4809字,閱讀約需10分鐘

「消毒餐具,請放心使用」,在很多餐館提供的消毒餐具包裝上,都有類似這樣的「溫馨提示」,但撕開外層的塑料膜包裝,很多餐具根本讓人無從放心。

「常有異味,杯子和碗上的水漬印最明顯。」

「有時也能發現油漬,最噁心的是還遇到過有蒼蠅和飯粒。」

說起遇到消毒餐具不乾淨的問題,很多人都能道出點「特殊」經歷,也正是因此,很多顧客會在撕開包裝後,用熱水燙一遍即便看起來很乾淨的杯、碗、碟。

這些標註著「請放心使用」的高溫消毒餐具,汙漬、異味從何而來?它們又是如何被漂洗消毒的?

近日,新京報記者根據市民的反映,臥底進入一家餐具消毒企業,發現除了工人未按國家相關規定辦理健康證,車間食物殘渣露天堆積等不合規問題,在清洗、包裝過程中還存在用髒手套擦洗未洗淨餐具、赤手抓筷、工人便裝上崗等問題。在工人擺盤時,記者注意到多名工人所戴的白色線手套,已發黃或變黑,這樣擺好的餐具被直接封塑包裝,送往北京或河北的多家餐館。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餐飲具集中消毒分會會長呂先銘表示,參照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監督工作規範,對餐飲集中消毒企業要求非常明確,包括平米數、生產流程、設備、生產環境等相關細節。

針對存在違規違法現象的企業,呂先銘表示應該「零容忍」,依法整改或停業。「有些責任心不是很強的企業,很可能就會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呂先銘稱,作為協會,對不合規行為,先是勸阻並幫助整改,進行必要的培訓,勸阻不聽的告知職能部門處理。

▲維潔康車間除渣區的食物殘渣混合著筷子、勺子,直接堆在地上。 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攝

━━━━━

清洗車間食物殘渣露天堆積

下午兩點,一輛河北牌照的廂式貨車,停在了廊坊市廣陽區一家燒烤店門口,車上兩名工人打開車廂,卸下幾箱消毒餐具放在飯店門口,隨後再將其門口堆放的髒餐具裝車運走。

車上的消毒餐具來自於一家名為北京維潔康消毒服務有限公司的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該企業註冊地址為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目前實際生產廠址位於廊坊市廣陽區,其加工的餐具,主要送往北京、廊坊、固安等地。

為了了解其餐具清洗消毒情況,4月初,記者通過餐具包裝上的電話號碼,聯繫上工廠負責人應聘。

維潔康的加工車間位於廊坊市廣陽區一條偏僻的馬路上,按照工廠老闆發來的定位,並不能找到工廠位置。4月19日,記者按照工廠老闆的電話指路,在一片農田裡找到了這個沒有懸掛任何招牌、大門緊閉的大院。

大門內,還是一片農田,三四十米開外的一個小院,才是維潔康的清洗車間。這個小院內,一輛廂式貨車停在廠房前,院左側是一片露天垃圾堆,各種飲料瓶、包裝袋堆積於此,地面滲出發黃的汙水,散發出一股刺鼻的酸臭味兒。

▲維潔康工廠大門處的露天垃圾堆,地面滲出發黃的汙水,氣味刺鼻。 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攝

加工車間類似於一間倉庫,約三百平米,因多數窗戶都拉著黑色窗簾,即便開著燈,車間內的光線也不足。記者注意到,車間內有兩條流水線,一條清洗杯、盤、碟等餐具,另一條清洗裝餐具的塑料筐,10來個工人在流水線上操作。

「我們廠一天要出兩萬多套餐具,有些是給別的廠家代加工的,他們廠因為環保之類的不達標自己做不了。」工廠一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車間每天早上六點上班,下午四點下班,主要就是上午忙,下午的量就小了。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對於消毒餐飲具企業,國家衛健委辦公廳曾於2015年12月17日下發了《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工作規範》,其中附具了《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檢查表》,檢查表中「廠區環境與布局要求」條款中明確提出,廠區內應無積水、無雜草、無露天堆放垃圾、無蚊蠅孳生地,而該處廠區並不符合這個環境和布局要求。

━━━━━

手洗食物殘留餐具 半天換次水

如果說廠區外部環境達不到相關要求,維潔康在生產區的衛生環境上,更無法達標。

新京報記者臥底進入該廠後發現,兩條清洗流水線中,塑料筐的清洗流水線最簡單,工人將塑料筐掛到流水線後,經過一次清洗後就待用,而餐具清洗消毒流水線,則分為除渣區,人工清洗區,高溫消毒區,擺盤區以及密封區這五個環節。

待洗的餐具直接從貨車上被送進車間,除渣區的工人在此處將整箱的餐具卸下,經過機器除渣後,碗、盤子、杯子會直接被傳送到下一個環節,而食物殘渣、筷子及勺子會被留下,積攢成堆後,工人會直接將食物殘渣及夾雜其中的筷子、勺,一起撥到地上堆放,然後再從其中將筷子、勺分揀出來。

車間內,還掛著《餐具包裝操作規程》,其第一條就是「充分保持車間密封、乾燥與衛生」。但因為殘渣堆積在地面上,流出的汙水致使地面一片黏滑。現場食物殘渣的味道,混合車間內清潔劑、消毒劑等各種味道,讓人噁心想吐。

看到記者的表情,除渣區一名腳穿雨靴的工人坦言,「這就是整個車間最髒的地方,我們把這上面剩的吃的搞下來,回頭再把筷子勺子分揀出來拿去洗。」說話間,對方掏出煙直接抽了起來,菸灰隨意彈在地上,「擋擋味兒。」

餐具在流水線上經過第一遍清洗以後,會有工人在一旁進行觀察,如果有明顯沒洗乾淨的餐具,工人會將其挑選出來進行人工清洗。

所謂的人工清洗,就是在旁邊空地上幾個裝水的塑料筐內進行,這些塑料筐其實就是裝消毒餐具成品的,由於經常清洗餐具,筐裡的水已變成灰黑色。

「我們這樣把機器沒洗乾淨的再洗一遍,然後再放回機器上洗第二遍,肯定乾淨了啊,後面還有高溫消毒,這手洗的水,半天換一次就可以了。」一名負責清洗餐具的工人說道。

在流水線上二次清洗的區域,還能明顯看到水面上漂浮著泡沫,餐具經此處清洗後,便進入高溫消毒區域,10多秒以後便傳送到下一流程區。

記者注意到,在消毒區出口,有一塊原本是透明的、用作遮擋的塑料布,但現在已經汙跡斑斑,這些經過消毒的餐具,經過消毒區出口時,都會接觸這塊塑料布,然後進入擺盤區。

▲高溫消毒區後的透明塑料布汙漬斑斑,餐具從此處進入擺盤區。 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攝

工作人員在為餐具擺盤時,會再將餐具進行一次目檢,有時有些餐具上還有殘留的油漬、斑點,便直接用線手套擦乾淨擺好,原本白色的線手套,甚至都開始發黃髮黑。有業內人士表示,發現類似未洗淨情況,按流程應該將餐具返工,重新清洗消毒。

━━━━━

上崗無需健康證 車間自檢成擺設

就在擺盤區對面,一個長條桌子上,晾曬著的是洗過的筷子,收拾筷子的工人沒穿工服也沒戴手套,赤手將洗過的筷子放進機器上打封包裝,包裝好後直接掉落在地面上,沒有任何容器接住。

▲一名工人直接坐在板子上赤手整理洗過的筷子,準備去打包裝。 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攝

車間最左側,是包裝後的餐具裝箱等待裝車的位置,記者在此處將塑料箱從流水線上摘下,同時負責把傳送帶上洗過包裝好的餐具裝箱,然後將整箱的餐具運到車間門口等待裝車。

此處地面周圍破碎的餐具隨處可見,傳送帶末端下面放著一個塑料筐,碎片中夾雜著幾套包裝好的成品餐具,拖箱子用的鐵桿,還有幾塊髒得看不出顏色的抹布也混在其中。

工作過程中,有時裝箱的工人來不及操作,傳送帶上的餐具便會掉進這個塑料筐中,工人空閒時再撿起來裝箱送走。

▲傳送帶下的箱子裡散落著來不及裝箱的餐具,裡面的髒抹布用來擦抹塑料箱。 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攝

負責帶記者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告訴記者,如果發現流水線上摘下來的塑料箱裡髒東西太明顯,需要擦一下,「就用那塊抹布就好。」

19日下午,餐具的包裝環節突然出現問題,流水線上下來的一批餐具,密封保鮮膜均沒有打好,負責裝箱的工人一邊收拾著傳送帶上凌亂的餐具,一邊招呼著車間裡的工人將傳送帶停下,一名在旁邊等著裝車的工人,隨手從傳送帶上拿起一個還有水漬的玻璃杯,「這杯子沒洗乾淨」,然後用手上黑乎乎的線手套在杯子裡擦了一圈,隨手扔到旁邊一個空箱子裡,和其他未封裝的餐具一起拿回車間直接重新密封。這名工人告訴記者,這批貨是發往固安的。

閒聊過程中,記者向多名工人詢問來此處上班是否需要健康證,「沒聽說過要健康證啊,能來上班不就行了。」一名在此處工作兩三年的老工人告訴記者。

在《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檢查表》的人員衛生要求中,生產操作人員須持有有效健康體檢合格證明,而在其車間內的操作規範中,也明確規定包裝車間所有人員必須持有健康證。

截至記者從該廠臥底離開,老闆並未向記者索要身份證件等,記者問其是否需要健康證,老闆也表示不需要。

此外,車間內所有工人,都沒有按照規定「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更衣室在車間中間的位置,但卻從未有人使用。向其他工人提起更衣室,多數人的概念就是「我們用不著換衣服啊」。

在相關的衛生質量管理體系中,要求廠區內要設立衛生質量檢驗室,配備相關儀器、設備及檢驗人員,原始記錄齊全。但記者在車間的包裝區內,看到一個角落上貼有「消毒後餐具待檢區」以及「消毒後餐具不合格區」的標籤,但在該區域內,地面上堆滿了雜物,並不具備實際的檢測條件,在記者臥底期間,也未見有人在此檢測成品。

▲人工清洗所用的水都已渾濁,地上散落著破碎的餐盤。 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攝

━━━━━

餐具自洗成本高 收費餐具能賺錢

據維潔康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每天生產兩萬多套消毒餐具,送往北京及河北廊坊、固安等地。

北京市東城區某飯店老闆告訴記者,自家飯店自開業起一直使用維潔康所生產的消毒餐具,「每套7毛5,兩天送一次貨過來,每次十幾箱。」老闆稱,有時候會有客人反映說餐具不乾淨,一般這種情況就扣他廠家錢。

在光明樓的另一家飯店,餐具也是由維潔康供貨,記者注意到其店內除了維潔康本身的餐具,還有該廠代加工的「超潔」牌消毒餐具。服務員則表示平時並不會在意送來的餐具是否都是一個品牌,「都是一個廠家供貨,小問題不會太注意的。」

既然知道消毒餐具並不完全乾淨,餐館為何還要繼續用?

有餐館老闆為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飯店要自己清洗餐具,本身在人力、消毒櫃、清洗區域等方面都要投入成本,而如果選擇消毒餐具,每套進價在0.75元,卻可以藉此向顧客收取1至2元的工本費,「每個月就算只用5000套餐具,至少也能賺一千多,還不用自己洗,省心又賺錢。」

記者採訪多家飯店負責人表示,飯店開業後,常會有餐消企業上門推銷,「有的看你家沒有合作的品牌,就直接放兩箱在飯店門口,告訴你先用著,合適的話就繼續送貨,不滿意再說。」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餐飲具集中消毒分會會長呂先銘表示,目前國內飯店自身來清洗餐具,是很難對餐具質量有保證的,因此餐飲具消毒企業的良好發展是有必要的。

「真要飯店自己洗碗的話,整個後廚用來洗碗都不夠。衝刷、浸泡、物理消毒、化學消毒、烘乾、儲存,這套流程下來需要很大空間。按照我們專業講,平均清洗一個餐具要23分鐘,飯店只能靠阿姨或者服務員洗,消毒靠消毒櫃。」呂先銘稱,很多時候消毒櫃並不用,因為飯店規定晚上要擺好臺,所以從時間上來不及放進消毒櫃。

▲餐具經過消毒後,維潔康廠內工人戴著線手套為餐具擺盤,不少人的手套已經發黃、發黑。 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攝

━━━━━

「餐具清潔質量全憑企業責任心」

這些消毒餐具供貨商一般會上門推銷,但要主動聯繫參觀,卻常被拒之門外。

新京報記者在臥底之後,以餐館老闆身份聯繫了多個餐飲具消毒生產企業談合作,表示希望先進場參觀流水線,但均遭到拒絕。

其中一名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承,有些小型餐飲具消毒企業很有可能各類標準不能達標,「我們這邊都是流水線生產,但有時候趕上設備有問題,也有可能這一批的產品不乾淨。」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餐消企業,為了加快出貨速度,餐具在流水線上的清洗流程是比較快速的,「一套餐具,在兩三米長的消毒機裡,十幾秒就出來了,消毒效果不可能好的,有的杯子裡面的水都來不及弄乾,而且很多企業對於餐具並不會自檢,質量上只依靠目測。」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餐飲具集中消毒分會會長呂先銘表示,目前北京市內餐館使用的餐具質量上良莠不齊,與企業自身責任心有很大關係。

呂先銘稱,有些企業本來已在北京發展多年,目前外遷出去以後,廠區換新,工人重新招聘後往往操作熟練度不太夠,「有些責任心不是很強的企業,很可能就會導致產品質量下降。一般周邊河北送北京的廠都是剛搬去不久的,生產運營情況還不穩定。」

針對目前的餐消行業,呂先銘認為,如果想要行業更好的發展,企業自身還是要更加自律,「總體來說我們有八個字,希望行業『依法經營,量價提升』。一方面是保證產品質量,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行業內的競爭可以是一個良性狀態。」

針對存在違規違法現象的企業,呂先銘稱,對違法企業應該「零容忍」,依法整改或停產。

如果是違規,且不影響產品質量,依法整改,作為協會,對不合規行為,先是勸阻並幫助整改,進行必要的培訓,勸阻不聽的告知職能部門處理。

新京報記者 劉經宇 實習生 向成之 編輯 甘浩

值班編輯 李二號 花木南

相關焦點

  • 消毒餐具公司汙水四溢蒼蠅亂飛 鞋子擺在碗筷上
    鞋碗筷放一起 洗出「毒」餐具  工人光著膀子擺放餐具,髒鞋子放在盤碗上面,車間內汙水四溢、蒼蠅亂飛……向餐館配送的消毒餐具竟出自這樣一家公司。  日前,記者根據市民舉報,對位於海澱區四傾地的北京潤潔餐具消毒公司進行了暗訪,並向工商部門反映了情況。
  • 臥底青島格林豪泰中山路店 毛巾擦完馬桶擦杯子
    3拿髒毛巾擦擦就說「口杯已消毒」入住過該酒店的顧客一定對廁所裡的白色口杯很有印象,因為口杯上套了一個寫著「口杯已消毒 請賓客放心使用」的膜。但在這次暗訪中記者發現,原來這兒的口杯是用髒毛巾擦完直接套上消毒膜的,中間未經過任何消毒。「大姐,這杯子是不是要拿去消毒呀?」
  • 紙杯廠曝增白劑隨意加 工人赤手包裝肉眼檢測
    4月12日,記者遠赴河北省石家莊市,對紙杯加工廠展開調查。 河北省石家莊市有幾家規模很大的紙杯加工廠。4月13日,信報兩名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臥底進入石家莊郊區的一家名為倍潔的紙杯廠,成為了操作工和模切工。臥底過程中記者發現,紙杯出廠並不消毒,是否合格,全部靠肉眼來看;多數紙杯上也不標註生產日期。
  • 消毒品市場亂象:毛巾來歷不明 消毒餐具基本靠手
    本報記者 陳杰  洗手液越洗越髒?消毒餐具基本靠手?消毒毛巾來歷不明?近段時間,一連串的負面新聞再次把「消毒品」推到了風口浪尖。別看這個行業專業性強,卻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消毒品市場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
  • 鄭州七彩源餐具消毒公司垃圾多 精洗池漂著衛生巾
    寫著無菌包裝車間的屋子裡,工人都沒戴口罩和手套,該消毒公司清洗間裡,飯菜殘渣遍地都是  最該乾淨的餐具精洗池裡  漂著衛生巾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趙強 張君瑞/文 河南商報記者 田仲煜/圖  昨日,商報關於消毒餐具的報導發出後,引起讀者高度關注。
  • 生產車間雜亂,使用成本低廉,「禁塑令」難禁一次性塑料餐具
    楚天都市報記者詹鈃 視頻剪輯王鵬不光是塑膠袋,普通市民日常使用的塑料產品還有難分解的塑料制一次性餐具。今天上午,在湖北省消委聯合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餐飲具集中消毒分會舉行的公共餐具安全消費體察活動中,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產環境被曝光,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工人在生產線上工作。餐消專家呂先銘介紹,低廉的成本,讓這種塑料一次性餐具短時間內難以被「消滅」。
  • 陝西幼兒園餐具必須一餐一消毒 口杯毛巾日消毒
    12月7日,陝西省教育廳發布《陝西省幼兒園保育員工作指南(試行)》,從入園離園、生活管理、衛生消毒等方面詳細規定了保育員的工作指南。  入園離園方面,入園時要開窗通風至少10~15分鐘,清潔消毒室內外衛生要做到「七淨」——地面、桌面、門窗、玩具櫃、水杯架、毛巾架、衣帽櫃等。
  • 又有餐飲店檢出大腸菌群,開水燙、溼巾擦……到底能不能殺菌消毒...
    其實,外出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大家心中所擔憂的,因而很多人外出吃飯的時候習慣用開水燙碗筷、紙巾擦亦或是直接使用一次性餐具,覺得這樣更衛生,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一次性水晶餐具,全新的一次性餐具,即將取代傳統消毒餐具
    這種行為其實根本沒有什麼作用,如果想給餐具消毒,最起碼要用沸水煮十分鐘以上,才能殺死傳統消毒餐具上的細菌,我們自己進行的衝燙,只能說是起到一個心理安慰的作用。在正規的消毒餐具廠家,餐具消毒是需要經過「除渣、粗洗、超聲波、精洗、漂洗、消毒、保潔、檢驗」這八道工序的,經過這八道工序後的餐具,才能真正地做到消毒殺菌的效果,但是正規消毒成本在6-8毛錢,一般的飯店消毒餐具有償使用不過才一塊錢,利潤並沒有很大,所以為了節省成本,有些廠家就開始減少消毒工序,更有甚者,餐具回收後只進行了粗細和除漬,就連洗完的水也不換,這樣雖然成本是減少了
  • 撕毀封條繼續生產 保定市滿城區一餐具消毒廠膽子真大
    3月18日,有消費者反映保定市滿城區一次性消毒餐具亂象叢生、監管缺失,存在很大健康隱患。為此,筆者做了調查。在當地一家餐館,筆者發現該餐館使用的消毒餐具是慧潔牌,廠址位於惠陽廠二食堂院內,外包裝顯示「高溫消毒,無菌包裝。
  • 衛生紙擦餐具白紙包食品 12個習慣等於慢性自殺
    2、衛生紙擦拭餐具、水果:國家質檢部門抽查結果表明,許多種類的衛生紙都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上面含有大量細菌,很容易粘附在擦拭的物體上。  3、飯桌上鋪塑料布:餐桌上鋪了塑料布,雖然好看,但容易積累灰塵、細菌等,而且有的塑料布是由有毒的氯乙烯樹脂製成的,餐具和食物長期與塑料布接觸,會沾染有害物質,從而引發許多不必要的疾病
  • 不鏽鋼餐具使用要注意什麼,注意定期消毒,酸味食物不要盛放
    1、不能存儲過酸的食物我們在使用不鏽鋼餐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它來盛放特別酸的時候,比如說酸菜魚之類的特別酸的菜或者是醋。要不然就會讓不鏽鋼餐具裡邊的一些有害物質,進入到食物當中,這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不好的,因為醋會跟不鏽鋼起反應。
  • 開水燙餐具就能消毒?真正消毒殺菌的是它們,別搞錯了
    很多人在外面吃飯的時候,都不太在意餐具的衛生和安全,都是用熱水燙一燙的,那麼,用熱水加熱餐具就能消毒殺菌嗎?答案是,不能!用熱水消毒殺菌,需要熱水的溫度高,時間也長,徹底消毒餐具,需要充足的時間和溫度,一般100℃的熱水中,如果持續5分鐘以上,才可以殺更多的細菌和微生物,我們餐廳的茶遠遠達不到這個溫度,所以一般餐廳的茶都在七、八十左右,而且加熱餐具只需要幾秒鐘,吃飯前用熱水衝一下,就能洗掉一部分細菌和髒東西,雖然不能有效的消毒,但絕對不能戰勝它,實際上能夠殺菌是沒錯的。
  • 開水燙碗筷能消毒嗎?衛生紙直接擦食物乾淨嗎?好習慣養成要正確
    吃飯前開水燙一下碗筷當作消毒我有一個親戚就有這樣的習慣,盛飯前先用開水把碗涮一下,還有人在飯店裡吃飯,撕開那種包裝好的餐具後用茶水燙杯盞,其實只能有個心理安慰。開水消毒要達到這樣的條件:100℃要燙3-5分鐘,80℃以上要燙10分鐘,只有達到這樣的條件才能把大部分的細菌殺死。如果你真那麼注重碗筷衛生,建議買消毒櫃,簡單有效又省事。2.
  • 記者暗訪三全食品工廠:無健康證可上崗 車間環境差(圖)
    當記者向工作人員確認下午還有無培訓時,工作人員說,「下午不用來,沒培訓了,明天帶著東西直接來車間就行。」  關於健康證的辦理,工作人員從始至終隻字未提。培訓結束後,記者隨機在工廠中問了幾個人關於健康證的問題,這些員工大多都是入廠一周或半個月的新員工,他們都表示不知道。只有一個返廠老員工對記者表示,「健康證啊,過一段時間集體給辦,要30塊錢。」
  • 記者臥底北京晚楓亭日料:員工靴子和餐具放在一起洗
    記者以服務員身份臥底「晚楓亭日料」望京店。在這家人均消費兩三百元錢的知名日料店後廚,記者發現員工將餐具和鞋子一起洗,生蠔殼反覆使用一個月,後廚不但直接用手偷食未上桌的菜品,還會將客人未吃完的牛排、生魚片回收再上桌。
  • 衛生執法人員暗訪發現部分消毒餐具行碗筷靠人洗
    記者聯合遂寧衛生執法人員暗訪,發現部分消毒餐具行碗筷靠人洗  近日,有遂寧市民聯繫華西城市讀本記者,稱在外就餐時,發現很多消毒餐具並不乾淨,還可以看見油汙、辣椒皮等東西。6月26日上午,記者與遂寧市衛生執法監督支隊執法人員一同前往遂寧仁裡鎮的德口福消毒餐具行進行暗訪,發現這裡從初洗到包裝基本上都靠人工來完成,無法達到消毒標準。
  • 記者臥底喜之郎:果肉含防腐劑 員工自己都不吃
    這裡的工友告訴記者,在配香區工作的人都與公司籤署了除勞動合同之外的保密協議。而在充填車間的宣傳牆上,記者看到正在招聘配料區工人的招聘啟事,要求在廠內工作至少半年以上,而且僅僅是內聘,由此可見配香區的神秘性。
  • 開水燙餐具能消毒嗎?一項860雙筷子的實驗說出了真相
    餐具的大腸菌群汙染一直是國內餐飲業監督檢查的重點,國標《GB14934-199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規定:餐具上的大腸菌群須少於3個/100平方釐米,不得檢出致病菌[2]。如果免疫力好,就算偶爾用了不潔餐具,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反應。但抵抗力弱的人使用後,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等消化道感染症狀[1]。
  • 專家支招如何戰勝呼吸道疾病 「預防性消毒」很管用
    戰勝呼吸道疾病,預防性消毒很管用  長江網1月21日訊(記者羅蘭 通訊員潘婷) 戰勝呼吸道疾病,預防性消毒很管用。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治所所長、主任醫師梁建生為廣大市民「消毒防病」來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