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甚至成為了21世紀我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 「十三五」期末,我國預計鐵路運營的總裡程14.6萬公裡,覆蓋99%的2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其中高鐵運營裡程大約3.8萬公裡,居世界第一位,覆蓋95%的100萬人口及以上的城市。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25年)》提出規劃建設「八縱八橫」高鐵,其中,「八縱」通道為:沿海通道、京滬通道、京港(臺)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銀)海通道、蘭(西)廣通道;「八橫」通道為:綏滿通道、京蘭通道、青銀通道、陸橋通道、沿江通道、滬昆通道、廈渝通道、廣昆通道。
在高鐵網絡快速鋪設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城市宣布要建設「米」字型高鐵。當然,發達的沿海地區由於地理因素的影響,只能建設半邊通達高鐵,因此也就與「米」字形高鐵無緣了。下面我們就以線路、速度以及通達城市等級等方面來看看這些宣布的城市是真「米」還是假「米」。
一、鄭州
鄭州是率先提出米字型高鐵的城市,由於地處中原、人口眾多,建設發達的高鐵網絡具有先天優勢,包括京廣高鐵,徐蘭高鐵、鄭濟高鐵、鄭萬高鐵、太鄭高鐵、鄭阜高鐵。目前太鄭高鐵、鄭萬高鐵和濟鄭高鐵在建,其他線路均已開通。從建成速度和通達度來說,鄭州是真正的米字型高鐵,唯一的小瑕疵可能是向東的一橫通達的徐州和連雲港並非省會城市。但是,瑕不掩瑜,論高鐵三小時城市圈,鄭州可以到達全國的大城市全國數量第一,這一點北京上海也沒有辦法相比。論米的程度,鄭州可以說是真的大「米」。
二、武漢
武漢素來有九省通衢之稱,位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四大都市圈的中心位置。在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情況下,武漢是少有的可以挑戰鄭州中心位置的存在。
但是,就目前來看,武漢的米字型高鐵相比鄭州還是略顯成色不足:不僅武青高鐵、武貴高鐵沿江高鐵未通車,橫向的滬漢蓉,東南西北方向的福銀都只是時速250的快速鐵路。當然武漢的規劃還是很宏達的,不滿足於8向的米字型,還提出了12向的超級米字型,但具體如何還要看後續建設情況。
三、合肥
合肥近幾年異軍突起的一個城市,從時縱四橫的「一字型」變成八縱八橫「米字型」,完全是醜小鴨變天鵝。隨著京九高鐵、商合杭高鐵、鄭合高鐵、合福高鐵等多條幹線鐵路開通,沿江高鐵、昌九高鐵也在建設中,合青高鐵也已提上日程。更無可匹敵的是,合肥米字形高鐵的8個方向均為時速350以上的標準高速鐵路,這是連鄭州也無法媲美的。
四、西安
西安作為西北第一城市,也是國家戰略一帶一路的路上起點,在八縱八橫中是京昆、包海、陸橋通道的交匯處,西銀高鐵即將開通運行,另外西延高鐵、西渝高鐵、西十高鐵(至武漢)也已著手前期工作。未來,西安將毫無疑問成為「西北中國的米字樞紐」。
五、重慶
重慶作為西南重鎮,也規劃了米字形高鐵,但是大部分還處於建設或規劃階段:沿江高鐵在建設中,渝貴、蘭渝、渝萬、廈渝、渝昆高鐵在都還處於前期推進階段,可以說距離米字形高鐵成網落地還尚需時日。
六、長沙
作為滬昆高鐵和京廣高鐵的交匯處,長沙也正從「十字型」高鐵向「米字型」高鐵發展,渝湘高鐵、渝長廈高鐵等也已在建設或規劃中,不過在東北向和西南向,由於存在利用既有東西向線路的可行性,長沙的「米字型」相比於其他城市可能只能稱得上小米。
七、其他城市
除了上述六個城市以外,還有北京、濟南、太原、成都、南寧、貴陽、南京、南昌、杭州、廣州、天津、徐州等城市有過米字型高鐵建設的相關資訊,但是上述城市因為地理因素的關係或多或少的缺少「米」字的某些組成部分或者通達的城市能級並不高或者時速相比存在一定瑕疵,只能稱之為「半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