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孝順,從你上菜時就做錯了!

2020-12-07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為什麼為家裡操勞半輩子,所有吃喝都先顧孩子的父母,能養出不孝順的孩子?

你可能覺得是孩子天性如此,其實不然。

所有的孩子從出生起就是一張白紙,你給他什麼樣的教育,他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果必有因,如果你的孩子不孝順,多半原因還是在於父母。

就拿吃飯來說,假如你從一開始上菜時,就給孩子特殊照顧,這就是錯誤的開始。

飯桌上的規矩亂了,毀了孩子

大多數的父母在吃飯時,都犯了很嚴重的錯誤。

比如你還在做飯時,就叫孩子開始吃飯,你在炒菜時,他在吃;

等你出來一看,好吃的菜都沒了,剩下一片狼藉。

雖然你心裡不會有什麼想法,但孩子的品性可見一斑。

再如你上菜時,把好的菜放在孩子面前,而不是長輩面前,這就在暗示孩子,好東西都是屬於你的,孩子不自私才怪。

中國家長已經習慣了,把餐桌上所有好的東西留給孩子,給孩子特殊照顧,仿佛不這樣做,自己就不愛孩子。

由來已久的習慣,反而慣壞了孩子,導致他沒規矩,不懂得分享。

盧勤說,一個家庭,假如在飯桌上菜時家長擺錯了位置,將來就沒有你的位置。

吃飯事小,規矩事大

飯桌上的事情,雖然小,卻能反映出很多東西,正如露珠雖小,卻映射出世界的虹霓萬千。

孩子在餐桌上的貪吃事小,但規矩事大,如果規矩壞了,那孩子什麼規矩能遵守?

古人從很小就開始教導子女規矩,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現在的父母越來越不看重規矩,不孝順的子女也越來越多了。

大多數父母喜歡口頭教育,卻難做到真正的教化,讓孩子真正地去體會規矩。

比如孩子把手中的糖給你,你很高興地說:「寶貝真棒,你自己吃就可以了」,這就拒絕了孩子的一番「好意」。

很可能你的拒絕會讓孩子認為,媽媽不需要,那我下次就不給了;或者下次給也只是為了得到你的誇獎,裝裝樣子。

有些規矩如果不讓孩子遵守,那他會覺得沒必要。

所以,上菜時,要把好菜放在長輩面前;長輩沒動筷子前,孩子不能動筷子;全家人沒齊時也不能動筷子。

這件事情雖小,卻讓孩子知道,尊敬和孝順長輩是必須要做的事。

孩子孝不孝順,看他怎麼吃飯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品,跟他吃頓飯就知道了。

如果一個孩子吃飯時喜歡挑來跳去,吃飯很大聲,看到自己喜歡的菜,巴不得全放在自己碗裡,碗裡還有剩菜時,又去夾一筷子......

說明這樣的孩子有失教養,還是個自私的人。

在吃的面前都自私的孩子,長大了能有多大概率是孝順的呢?

我們都說韓國將尊老愛幼,踐行的比較徹底,從他們吃飯就能看出來。

韓國的父母在飯桌上的表現像是長者。

在家中年紀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飯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從老及幼的順序給屋內的人盛飯端飯添飯。

完畢,還得目不斜視,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對飯桌上的長輩們說:

「謝謝你們給了我這麼一頓豐盛的飯菜!」

正因為注重餐桌上的規矩,他們的尊老一直做的很好。

培養孝順的孩子,從餐桌開始

吃飯等生活行為是家庭教育最經常、有效的教化,所以一定要重視。

1、等長輩動筷

李玫瑾教授說過,克服孩子的自私從吃飯開始,一定要讓孩子等長輩上桌後才能動筷子。

餓一個小時,餓不壞孩子,卻能讓他知道尊老。

飢餓是最難忍受,也是最基本的苦,只有讓孩子體會了,他才能將別人的痛苦放在心上。

2、好菜放在長輩面前

千萬不要給孩子特殊照顧,讓他唯我獨尊,這點從上菜開始。

把好菜放在長輩面前,讓孩子明白,誰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長輩理應得到我們的照顧和特殊對待。

而不是放在孩子前面,任由孩子吃個一乾二淨。

3、不要吃的滿目狼藉

在飯桌上不顧他人的感受,吃飯聲音大,夾菜挑挑揀揀,桌子上吃的到處都是,這也是自私的表現。

不把別人的感受為自己的感受,今後很難做到設身處地。

4、飯後幫忙收拾碗筷

不要把收拾碗筷的事全丟給自己,一定要讓孩子參與進來,讓他明白,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任何家務活,自己都有義務做。

尤其是收拾碗筷這種髒活,能忍受的孩子,就能忍受其他的家務活。

不孝順的孩子,一定是常年累積下來的,尤其是在吃飯這些小事上,給孩子更多的教化,才能養出孝順的孩子。

愛孩子不代表特殊化對待,而是普通對待,不給他錯覺。

相關焦點

  • 做一個「不愛」孩子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更孝順如何判斷?
    為什麼在如今這個依然以分數為升學條件的基礎下,魏局長不關心孩子們的分數,反而要求孩子們多做家務呢?我想大概還是因為如今的大多數孩子,已經不知道如何洗衣做飯、洗碗刷鍋這些小事應該怎麼做了吧?已經不知道如何孝順父母,從身邊小事做起的道理了吧?
  • 孩子以後孝順不孝順,這4種行為一看便知,太準了!
    文 | 齊麗娟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嚴禁非法轉載家長們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僅要操心孩子教育問題,還要擔心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尤其是兒子,有時候開玩笑說「你以後會不會不管我和你媽」,其實是真的想知道孩子是不是那種白眼狼
  • 為什麼父母總是偏袒不孝順的兒女?
    01 《增廣賢文》裡寫道:「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兒女不孝順父母,作為父母也是有責任的。你認真觀察身邊的人,你一定會發現,那些備受寵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不會孝順父母;那些從小不被父母看好,還遭受父母「歧視」的兒女,往往很孝順父母。
  • 孩子將來不孝順的4個信號,第二種必須立即糾正!
    現在很多父母的口頭禪是:"孩子,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寶貝,為了你我們可以犧牲一切!""你就只負責好好學習吧,其他事情都讓媽媽來!"…… 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卻不知道一直這樣做,孩子就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 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某些行為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不孝順。
  • 不指望孩子反哺的父母反倒養出孝順孩子,為什麼呢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學習好,將來有個好前程,光耀門楣就是孝順了。忽視了孩子的德育,德育是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好人的教育,其中,善待父母、友善對待父母、關愛父母以及親人,對這個世界有同情心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這樣的德育教育並不是把孩子要孝順父母掛在嘴上,而是培養了孩子的大愛,擁有大愛的孩子懂愛,更懂得孝順父母。
  • 不孝順的孩子,都是被這些話餵大的,家長別整天掛在嘴邊還不自知
    文|文兒家長應該都知道養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不僅要管他吃飽穿暖、人身安全,還要注意他的教育問題,不然孩子沒有發展出來積極健全的人格,不孝順、不懂事,家長以後的生活也不幸。但是,我發現家長在照顧孩子的生活方面,極盡周到,但是因為言語不當,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變成一個不孝順的人。上星期,我去鄰居家串門的時候,正好看見他們家裡人正在督促孩子寫作業「你這腦子是豬腦子嗎?這道題我講了多少遍,你怎麼還做錯......」我不知道孩子心裡怎麼想,但是聽完這些話,我的心情都變差了。
  • 「勝境杯」「孝順」的孩子和「不孝順的」孩子
    法庭上有兩種孩子:一種非常「孝順」,一種非常「不孝」。那些「孝順」的孩子法庭上,經常會見到一問三不知的「媽寶」。法官問男女雙方:夫妻矛盾的主要原因?妻子說,丈夫是個「媽寶男」:內褲婆婆洗,工資婆婆收,蜜月都要婆婆跟。只要夫妻吵架,婆婆一定會為兒子護短。旁聽席上的婆婆炸了鍋:我疼我兒子輪得到你管?
  •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喜歡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很戳心
    但有時候,孩子孝敬父母並不一定能得到父母的寵愛,反而那些沒那麼孝順的人備受父母關注和寵愛。對於孝順者來說,這實在是不公平,這到底是為啥?聽一聽過來人怎麼說?這些理由很扎心。為什麼父母總是不喜歡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很戳心。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小時候大多都有這些行為,現在不管將來後悔
    姥爺年紀大了,馱不動安安,就哄著安安說給他買玩具,讓安安聽話。但是安安非但不聽話,還說「你們怎麼這麼沒用啊,別的小孩子都可以被馱著,為什麼我不可以,等我爸爸周末來了再跟你們算帳。」 相信小孩子不聽話的例子,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不在少數。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愛去姥姥家?並非不孝順,而是有苦說不出
    不過,有的孩子在長大明事理後,反而越大越不愛去姥姥家了。01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愛去姥姥家?並非不孝順,而是有苦說不出寶媽小彩難得放假,打算趁著暑假帶著孩子回娘家玩玩。可誰知,孩子死活不願意跟她回去,東找西找藉口就是不願意跟回去。小彩很疑惑,孩子三四歲的時候,自己和老公正好工作忙,只好讓姥姥幫帶。孩子那時候在娘家住得也算愉快,剛接回來的時候還總是念叨著要去姥姥家,怎麼現在卻不願意去了?
  • 為什麼越「孝順」的孩子,越不招父母待見?這幾點理由句句扎心
    但與此同時也會有些擔心,擔心自己把控不好二胎之間的相處模式,擔心孩子以後會因為互相比較而產生矛盾,甚至在以後養老方面孩子會不孝順自己。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孝順自己,但有時會常常發現,小時候越是疼愛的孩子反而長大不一定是什麼樣子,反而是那些越不招父母待見的孩子,長大往往更「孝順」一些。很多人可能都想不明白其中到底是因為什麼。
  • 孩子不孝順,往往錯不在孩子,而是父母犯了錯!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愛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之外,幾乎還沒有一種愛是真的可以做到不求回報的:友情的愛,是為了一種互相幫助,如果只是一個人幫助另一個人,這種愛是長久不見的;戀人的愛,是為了有難時我們一路同行,共同扛起生活的重擔和你是我的後半生的依靠。然而,父母的愛僅僅是因為「你是我的血脈親情,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你是另一個我」。
  • 到底要不要教孩子孝順父母?
    作者:寶寶知道成長育兒每到過年,「孝順」都會成為熱門話題。青年人、中年人回家去「孝順父母」,娃爸娃媽也不免想,要不要把孝順觀念傳給自己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從小教孩子孝順父母?真心爸媽的觀點可能有些逆天:不要!——那麼為什麼?01/「孝順」,我們家的禁忌詞真心爸媽人到中年,育有二子。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都有這3個特點,孤獨終老怨不了別人
    2.溺愛孩子的父母,大都晚年悽涼還有一些父母,習慣性地溺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做對還是做錯,總是無條件地包容。可越是溺愛,養出的孩子就越是自私,不懂得感恩,孩子會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不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慮,那麼長大以後又怎麼可能會做到心中有父母,為父母著想呢?
  • 為啥越孝順的兒女,越不受老人待見?過來人說出原因,句句戳心
    都說"百善孝為先",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能夠孝順自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子女孝順有時候並不能換來父母的待見,反倒會常常被挑毛病,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妨看看黃小姐的經歷。黃小姐的父母一共生育兩個孩子,除了黃小姐以外還有一個弟弟。
  • 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個行為,要怨只能怨自己
    但是,孩子不孝順父母,也並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錯,父母也很可能會有做錯的地方。一般來說,晚年時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往往都有這3種行為,要怨也怨不得別人,只能怨自己。
  • 70歲老人感慨:年輕時最疼愛的那個孩子,將來不一定會孝順
    看著如此孝順的女兒,老太太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她也感慨:曾經你最疼愛的那個孩子,將來不一定會孝順,曾被你忽視的孩子,長大後反而很孝順。為什麼年輕時最疼愛的孩子,長大後面對年邁的父母不管不顧,孝順的人卻是當時不受待見的孩子?其實跟這幾個方面有很大關係,既心酸又現實!
  •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有句老句「偏疼的果子不上色」,什麼意思呢,一棵果樹最大的那個,主人最喜歡的也就是它,經常伺候把旁邊的樹葉剪掉,恐怕遮住陽光照射,到最後顏色還是不理想,不如一些比的果子好看。
  • 為什麼越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愛,這幾個理由看得人心酸
    很擔心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會對自己不孝順。王阿姨家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年輕的時候重男輕女的想法非常嚴重,生了兩個女兒後非常不甘心,終於老年得子。王阿姨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疼愛,常常只對兒子好,忽略了兩個女兒的感受。兩個女兒在很小的年紀就出去打工賺錢了,每個月打工的錢都拿來補貼家裡,甚至在女兒結婚後,還要出錢供弟弟上學,兩個女兒對此都有苦說不得。
  • 晚年無人贍養的老人,大多有這幾個特點,不被孝順都是自找的
    只想著讓孩子聽話別闖禍,一旦孩子做錯了事,父母只會打罵,而沒有任何教育。 孩子的內心就會埋下怨恨的種子,甚至成為心理陰影,而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會陪伴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