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指望孩子反哺的父母反倒養出孝順孩子,為什麼呢

2020-08-25 燦燦芃芃育兒心理

《弟子規》曰: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弟子規》說,在冬天寒冷的時候必須照顧好父母,讓他們感到暖和;而在夏天炎熱的季節,則要讓父母感到清爽;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服侍父母睡下。出去的時候要告知父母,回來的時候也要告訴父母。要有固定的居處,要有穩定的職業。

當一個孩子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的時候,在父母眼裡,那就是十分孝順了。

歷史上這樣的人物還真有。

媽媽愛寶寶,寶寶愛媽媽


東漢人黃香,他在9歲的時候,母親得病去世,黃香很傷心,從此他加倍地孝敬父親。炎熱的酷暑,他用扇子先將父親的床鋪扇涼、趕走蚊蟲,然後再請父親就寢;寒冷的冬天,他用自己的身體將父親的被子焐暖,然後再請父親安睡。

古人很看重孝順的品質,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比如,孝感動天、親嘗白藥、齧指痛心、百裡負米、蘆衣順母等。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孝順。」「罪莫大於不孝。」

外面的世界真美好

古人認為,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所以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不管是高居廟堂還是身處鄉野,都把孝放在首位。

今天的孩子,又是什麼樣的呢?

瞿麗麗是家裡的獨生女,嬌生慣養長大。這孩子雖然平時沒有做過什麼家務,脾氣也任性,但是學習成績卻不錯。父母越發嬌慣這個孩子。

太熱了,我給媽媽戴帽子

那天晚飯後,瞿麗麗突然想吃西瓜。北方的冬季,西瓜很貴,不是平常人家常備的水果。家裡沒有,要吃就得出去買。

父母工作了一天都很累,下班後又做飯、收拾房間、洗衣服,實在沒有精力出去給女兒買西瓜。於是,從冰箱裡取出蘋果、橘子、木瓜等水果讓女兒吃。外面剛剛下過一場雪,路滑,實在想吃明天再買。

可是女兒說每天吃這些水果膩了,就是想吃西瓜,纏著父母出去買。

拍攝有愛的風景

爸爸沒有辦法,穿上衣服就出去給女兒買西瓜了。附近的超市沒有,爸爸就騎著自行車去較遠的一個大超市去買。

路過一個路口的時候,自行車拐彎不利索,連人帶車都摔倒了。恰巧對面過來一輛三輪車,也順帶著滑到壓到了爸爸身上。

爸爸因為腿部骨折被送到了醫院。爸爸一共在醫院住了2周,才出院。2周的時間,女兒一次都沒有去探望過爸爸,連個電話都沒有給爸爸打過。

爸爸住院了,媽媽還沒有忘記給女兒買回西瓜解饞。

前面好美啊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古代和今天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學習好,將來有個好前程,光耀門楣就是孝順了。忽視了孩子的德育,德育是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好人的教育,其中,善待父母、友善對待父母、關愛父母以及親人,對這個世界有同情心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這樣的德育教育並不是把孩子要孝順父母掛在嘴上,而是培養了孩子的大愛,擁有大愛的孩子懂愛,更懂得孝順父母。

所以,父母培養孩子,無需把孝順掛在嘴上,只要愛孩子,教孩子做愛的行為,孩子就能反哺父母。

媽媽把球給我

1.把德育放在首位

傅雷先生有句話,欲想「成龍」,必先「成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於做人的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在於做人的失敗。

縱觀身邊站在事業巔峰的人,令人敬畏的除了他們的輝煌事業,還有與此共同閃耀的人格魅力。

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功的,教育孩子將來成為一名生活和事業的成功者,就要從孩子小的時候注重對孩子的做人教育。

成為一個好人,有良好的人格,有遠大的理想,有追求,不怕失敗,努力奮鬥,要想孩子是這樣的,就需要父母從一點一滴地日常行為中鼓勵孩子,使其擁有這樣的品質。

遊泳吧

2.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

有的父母自己捨不得花錢,給孩子花起錢來卻是大手筆。這樣做,很容易埋下孩子不孝順的禍根。

父母花錢痛快,給孩子買得東西多,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掙錢容易,於是花錢就沒有節制。不懂得父母的辛勞,怎麼會從心底裡孝敬父母呢?

所以,家長有意識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錯,生活質量較高,也要讓孩子明白他的好生活是父母付出艱苦的勞動換來的,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心底裡感激和敬重父母。慢慢萌發通過自己的勞動,回報父母的孝心。

起飛了

3.不願意孩子出力,不如讓孩子做事

我們不讓孩子做事,孩子體會不到做事的辛苦,自然也難以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了。

家裡大掃除、做飯、收拾房間、採購等的家務事,父母分給孩子一部分,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體會工作的辛苦和快樂,養成習慣後,也就懂得了這是自己的責任。

孩子在家裡多做事更有利於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也有助於培養孩子肯於為家庭付出的美德。


讀書


4.父母懂愛,孝順父母,對對待他人友善

當家長既是父親也是兒子的時候,不但要盡到對兒子的撫養責任,還要做到為人子的孝順義務。

如果家長能夠和孩子一起去父母膝前盡孝道,那麼你不但盡到了孝順的責任,同時也培養了下一代的孝心。

孝順父母,不見得是什麼大事。經常探望父母,做了可口的飯菜給父母送一些,天冷了叮囑父母注意添加衣服,天熱了給父母安裝一個空調送去一個西瓜,自己工作取得了成績跟父母說說,等等。

這些孝行,家長做的時候孩子就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

媽媽教我勇敢

有一名9歲的孩子非常孝順。爸爸腿疼時,會給爸爸捶腿;好吃的東西會給爸爸、媽媽留一份。在家裡,會經常幫媽媽拖地、擦桌子、刷碗什麼的,而且做的特別認真、仔細。

每次去爺爺奶奶家,看到爺爺正在拖地,就會說:「爺爺,你休息一會兒,我來拖吧!」看到屋子髒,自己主動就掃地。

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了,孩子和父母到醫院給奶奶送飯,爸爸給奶奶餵飯的時候,這孩子對爸爸說:「爸爸你休息會!我來餵吧!」感動得奶奶都流眼淚了。連連說:「看到我的兒子、兒媳、孫子,這麼孝順,我這病就好了!」

相關焦點

  • 這幾種父母,累死也難養出孝順的孩子?有時還真不能全怪孩子
    執筆:明珠編輯:劉穎娟定稿:蘇子後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動物尚且知道回報,可是人類呢?現實中孩子不孝順、不贍養父母的例子太多太多,不少老人整日以淚洗面,哭訴自己辛苦幾十年,卻養出一個「白眼狼」,或許我們會習慣性地將道德的天平傾向老人,然而仔細想想,孩子之所以如此,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先來看一個例子——畸形的愛毀了孩子,斷送了自己幸福的晚生活案例:有一對老夫妻中年得子,簡直對兒子視若珍寶,從小到大對他百依百順,不管自己遭多大罪、吃多少苦,都要將最好的東西竭盡所能地給兒子
  • 孩子不孝順,往往錯不在孩子,而是父母犯了錯!
    所以,我這麼沒有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就應該愛你我的孩子!對於每一個做父母的人來說,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孝順自己,這是一件令人無法接受的事情。仔細想想,自己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有多麼不容易,但是最終換來的是孩子的不孝順,真的很委屈。
  • 為什麼孩子不孝順,從你上菜時就做錯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為什麼為家裡操勞半輩子,所有吃喝都先顧孩子的父母,能養出不孝順的孩子?你可能覺得是孩子天性如此,其實不然。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3句「口頭禪」經常掛嘴邊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有句老話叫「養兒防老」,父母賜予孩子生命,將孩子養大成人,等到父母老去的時候,孩子就要反哺父母,給父母養老。可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別說孝順父母了,不贍養父母,打罵父母,遺棄父母已經都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情了。人們每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還是不免有些唏噓,父母含辛茹苦將孩子養大,本以為晚年能夠享福,沒想到卻過得十分悽慘。
  • 孩子孝順不孝順,飯桌上就能看出所有,可惜媽媽都在自欺欺人
    在孩子的養育中,飯桌文化是一項必須要進行的教育,因為一切規矩都始於吃飯。在古時候,吃飯是很講究的事情,上桌就餐都有著不同的規矩需要遵守。現在的家庭已經不太注重這一點,但是依舊還是可以看出來孩子的養育成果。孩子孝順不孝順,飯桌上就能看出所有,可惜媽媽都在自欺欺人。
  • 孩子經常把這3句話掛嘴邊,長大後多半不孝順,父母別不捨得教育
    小青的媽媽恍然發覺自己的教育導致了孩子的錯誤的思想觀念,本來還想努力培養孩子,長大後有個依靠,可現如今,孩子現在的態度都如此,怎麼指望長大後能孝順父母呢?那麼家長從日常中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孝順的品質,又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 這4種媽媽就算再辛苦,也養不出孝順孩子,白眼狼都是被逼出來的
    而出生以後就更是了,孩子多半時間都是和媽媽在一起,自然就會被媽媽潛移默化,而孩子將來孝不孝順也與媽媽有很大關係。其中4種媽媽就算再辛苦,也養不出孝順孩子,希望你不在其中。有些寶媽不管多麼辛苦,就算心裡委屈的已經哭了,但也絕對不在孩子面前抱怨,而有的媽媽則是不同,仿佛非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累一樣。不管孩子是否能聽懂,就一通的抱怨,媽媽抱怨後心裡舒服了,但孩子的情緒又能發洩給誰呢,時間長了孩子內心就會對媽媽產生怨恨。
  • 為什麼父母總是不喜歡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很戳心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按道理來說,人的感情是雙向的,孩子孝順父母,父母應該也會對孩子好。但有時候,孩子孝敬父母並不一定能得到父母的寵愛,反而那些沒那麼孝順的人備受父母關注和寵愛。對於孝順者來說,這實在是不公平,這到底是為啥?聽一聽過來人怎麼說?這些理由很扎心。為什麼父母總是不喜歡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很戳心。
  • 到底要不要教孩子孝順父母?
    作者:寶寶知道成長育兒每到過年,「孝順」都會成為熱門話題。青年人、中年人回家去「孝順父母」,娃爸娃媽也不免想,要不要把孝順觀念傳給自己的孩子。到底要不要從小教孩子孝順父母?真心爸媽的觀點可能有些逆天:不要!——那麼為什麼?01/「孝順」,我們家的禁忌詞真心爸媽人到中年,育有二子。
  • 做一個「不愛」孩子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更孝順如何判斷?
    為什麼在如今這個依然以分數為升學條件的基礎下,魏局長不關心孩子們的分數,反而要求孩子們多做家務呢?我想大概還是因為如今的大多數孩子,已經不知道如何洗衣做飯、洗碗刷鍋這些小事應該怎麼做了吧?已經不知道如何孝順父母,從身邊小事做起的道理了吧?
  • 孝順父母,孔子說清了該怎樣做,《論語》卻沒有分析不孝順的原因
    農村年輕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供養;城市裡的年輕人到發達地區拼搏,年邁的父母成了有子女的孤寡老人。再加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年輕人有孝敬父母之心,卻無孝敬之力。同時也有很多子女甚至已經失去了孝敬之心。我們看新聞,經常會遇到子女不孝順父母的故事。
  • 常說這3句話的父母,容易養出叛逆不孝的孩子,忍住別再說了
    有家長問懶媽,自己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該怎麼辦?懶媽覺得孩子之所以會叛逆,主要是因為和父母缺乏溝通。時間久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看似親密,實則互不了解,就容易引發矛盾。懶媽發現很多孩子一開始和父母溝通的欲望挺強的,都是後來才不喜歡理父母的。這是為什麼呢?
  • 百善孝為先,烏鴉反哺,羊羔跪母,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順老人是做人的基本底線,孝是對父母應有的尊重,順是對父母實際的行動。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任何時候都不落後,人為萬物之靈,知道感恩父母,尊敬長輩,這是生而為人,和其它的畜牲最大的不同之處。今日看到一個問題,讓我很吃驚,竟然有人問 :"孝順父母是不是落後的觀念?「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存在落不落後的問題。
  • 為什麼越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愛,這幾個理由看得人心酸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擔心起,自己老了之後的養老問題。很擔心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會對自己不孝順。王阿姨家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年輕的時候重男輕女的想法非常嚴重,生了兩個女兒後非常不甘心,終於老年得子。兒子和女兒對她的差別待遇這才讓她反應過,每天后悔的以淚洗面,真正孝順她的人她沒有好好對待,對她不孝順的人她卻當個寶地捧在手上。這種孝順的人卻得不到父母的愛,在生活中經常發生,其中有這幾個理由讓人看得心酸。1.
  • 焦慮的父母養不出平和、積極的孩子
    焦慮的父母養不出平和積極的孩子。最近有一位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非常頭大。這位母親的求助的要點是她希望孩子活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要求孩子一定要這樣做,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完成她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要求過分地強加給孩子。
  • 為什麼越「孝順」的孩子,越不招父母待見?這幾點理由句句扎心
    但與此同時也會有些擔心,擔心自己把控不好二胎之間的相處模式,擔心孩子以後會因為互相比較而產生矛盾,甚至在以後養老方面孩子會不孝順自己。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孝順自己,但有時會常常發現,小時候越是疼愛的孩子反而長大不一定是什麼樣子,反而是那些越不招父母待見的孩子,長大往往更「孝順」一些。很多人可能都想不明白其中到底是因為什麼。
  • 不管家裡有幾個孩子,最孝順的往往是這個,家長們別到老了才明白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們口中的「白眼狼」,但實際上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白眼狼」,多半是家長逐漸培養出來的,尤其是最近幾年二胎政策放開,家裡孩子也越來越多,父母的重男輕女或者溺愛都很容易養出「白眼狼」孩子。
  •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知道孝順的人會越來越有福氣!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有很多教育人們尊老愛幼的故事,許多人對於這樣的教育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甚至還有比較多的俗語對此進行介紹,比如說烏鴉知道反哺,羊羔知道跪乳等等,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知道孝順的人會變得越來越有福氣。
  • 孩子常說這幾句話,往往長大是白眼狼,不啃老就慶幸,別指望養老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父母養出怎樣的孩子,老了後孩子孝不孝順就一目了然了。孩子小時候的教育是很重要的,父母的言語行為都會影響著孩子,父母小時候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很重要。在平日裡,孩子常說這幾句話,往往長大是白眼狼,不啃老就慶幸,別指望養老。
  • 孩子以後孝順不孝順,這4種行為一看便知,太準了!
    其實孩子如果將來不孝順的話,從小時候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孩子有這幾種行為,那麼長大後就真的有可能會不孝順。行為一:頂撞父母孩子頂撞父母的事情不在少數,從孩子學說話開始,基本每個孩子都出現過頂撞父母的情況,有些孩子是因為委屈或者憤怒,而有的孩子是為了頂撞而頂撞,覺得頂撞父母很開心,這種孩子長大後就有很大可能不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