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曰: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弟子規》說,在冬天寒冷的時候必須照顧好父母,讓他們感到暖和;而在夏天炎熱的季節,則要讓父母感到清爽;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服侍父母睡下。出去的時候要告知父母,回來的時候也要告訴父母。要有固定的居處,要有穩定的職業。
當一個孩子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的時候,在父母眼裡,那就是十分孝順了。
歷史上這樣的人物還真有。
媽媽愛寶寶,寶寶愛媽媽
東漢人黃香,他在9歲的時候,母親得病去世,黃香很傷心,從此他加倍地孝敬父親。炎熱的酷暑,他用扇子先將父親的床鋪扇涼、趕走蚊蟲,然後再請父親就寢;寒冷的冬天,他用自己的身體將父親的被子焐暖,然後再請父親安睡。
古人很看重孝順的品質,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比如,孝感動天、親嘗白藥、齧指痛心、百裡負米、蘆衣順母等。
外面的世界真美好
古人認為,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所以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不管是高居廟堂還是身處鄉野,都把孝放在首位。
今天的孩子,又是什麼樣的呢?
瞿麗麗是家裡的獨生女,嬌生慣養長大。這孩子雖然平時沒有做過什麼家務,脾氣也任性,但是學習成績卻不錯。父母越發嬌慣這個孩子。
太熱了,我給媽媽戴帽子
那天晚飯後,瞿麗麗突然想吃西瓜。北方的冬季,西瓜很貴,不是平常人家常備的水果。家裡沒有,要吃就得出去買。
父母工作了一天都很累,下班後又做飯、收拾房間、洗衣服,實在沒有精力出去給女兒買西瓜。於是,從冰箱裡取出蘋果、橘子、木瓜等水果讓女兒吃。外面剛剛下過一場雪,路滑,實在想吃明天再買。
可是女兒說每天吃這些水果膩了,就是想吃西瓜,纏著父母出去買。
拍攝有愛的風景
爸爸沒有辦法,穿上衣服就出去給女兒買西瓜了。附近的超市沒有,爸爸就騎著自行車去較遠的一個大超市去買。
路過一個路口的時候,自行車拐彎不利索,連人帶車都摔倒了。恰巧對面過來一輛三輪車,也順帶著滑到壓到了爸爸身上。
爸爸因為腿部骨折被送到了醫院。爸爸一共在醫院住了2周,才出院。2周的時間,女兒一次都沒有去探望過爸爸,連個電話都沒有給爸爸打過。
爸爸住院了,媽媽還沒有忘記給女兒買回西瓜解饞。
前面好美啊
同樣是孩子,為什麼古代和今天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學習好,將來有個好前程,光耀門楣就是孝順了。忽視了孩子的德育,德育是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好人的教育,其中,善待父母、友善對待父母、關愛父母以及親人,對這個世界有同情心就是德育的重要內容,這樣的德育教育並不是把孩子要孝順父母掛在嘴上,而是培養了孩子的大愛,擁有大愛的孩子懂愛,更懂得孝順父母。
所以,父母培養孩子,無需把孝順掛在嘴上,只要愛孩子,教孩子做愛的行為,孩子就能反哺父母。
媽媽把球給我
傅雷先生有句話,欲想「成龍」,必先「成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於做人的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在於做人的失敗。
縱觀身邊站在事業巔峰的人,令人敬畏的除了他們的輝煌事業,還有與此共同閃耀的人格魅力。
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功的,教育孩子將來成為一名生活和事業的成功者,就要從孩子小的時候注重對孩子的做人教育。
成為一個好人,有良好的人格,有遠大的理想,有追求,不怕失敗,努力奮鬥,要想孩子是這樣的,就需要父母從一點一滴地日常行為中鼓勵孩子,使其擁有這樣的品質。
遊泳吧
有的父母自己捨不得花錢,給孩子花起錢來卻是大手筆。這樣做,很容易埋下孩子不孝順的禍根。
父母花錢痛快,給孩子買得東西多,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掙錢容易,於是花錢就沒有節制。不懂得父母的辛勞,怎麼會從心底裡孝敬父母呢?
所以,家長有意識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錯,生活質量較高,也要讓孩子明白他的好生活是父母付出艱苦的勞動換來的,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心底裡感激和敬重父母。慢慢萌發通過自己的勞動,回報父母的孝心。
起飛了
我們不讓孩子做事,孩子體會不到做事的辛苦,自然也難以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了。
家裡大掃除、做飯、收拾房間、採購等的家務事,父母分給孩子一部分,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體會工作的辛苦和快樂,養成習慣後,也就懂得了這是自己的責任。
孩子在家裡多做事更有利於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也有助於培養孩子肯於為家庭付出的美德。
讀書
當家長既是父親也是兒子的時候,不但要盡到對兒子的撫養責任,還要做到為人子的孝順義務。
如果家長能夠和孩子一起去父母膝前盡孝道,那麼你不但盡到了孝順的責任,同時也培養了下一代的孝心。
孝順父母,不見得是什麼大事。經常探望父母,做了可口的飯菜給父母送一些,天冷了叮囑父母注意添加衣服,天熱了給父母安裝一個空調送去一個西瓜,自己工作取得了成績跟父母說說,等等。
這些孝行,家長做的時候孩子就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
媽媽教我勇敢
有一名9歲的孩子非常孝順。爸爸腿疼時,會給爸爸捶腿;好吃的東西會給爸爸、媽媽留一份。在家裡,會經常幫媽媽拖地、擦桌子、刷碗什麼的,而且做的特別認真、仔細。
每次去爺爺奶奶家,看到爺爺正在拖地,就會說:「爺爺,你休息一會兒,我來拖吧!」看到屋子髒,自己主動就掃地。
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了,孩子和父母到醫院給奶奶送飯,爸爸給奶奶餵飯的時候,這孩子對爸爸說:「爸爸你休息會!我來餵吧!」感動得奶奶都流眼淚了。連連說:「看到我的兒子、兒媳、孫子,這麼孝順,我這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