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提到劉半農,許多人會想到魯迅先生的文章《憶劉半農君》,文章寫於劉半農去世之後,表達了魯迅先生對摯友的思念之情。說到這位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闖將,魯迅先生認為他的缺點是「淺」,編者認為還有一個「缺點」值得一說,就是「不靠譜」。

江陰才子、文壇魁首
1891年5月29日,劉半農出生於江蘇江陰一個教師家庭。劉半農天資聰明,6歲就會吟詩作對。劉半農在常州中學堂讀書對保守的教育體制感到不滿,一怒之下跑到上海打工去了。由於文學功底好,勤奮好學,劉半農很快在上海文藝界嶄露頭角,被人稱為「江陰才子」、「文壇魁首」。經陳獨秀認識北大校長蔡元培後,劉半農前往北大任教,開始在《新青年》上發光發熱。

廢除漢字
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劉半農做過許多不靠譜的事情,第一件就是要求廢除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發明至今從未中斷過。劉半農卻認為漢字字體複雜,不僅僅需要簡化,廢除漢字使用其他文字更好。他是這麼說的:「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
廢除漢字不成,劉半農開始張羅著發明文字。他首先計劃編一部書,像字典一樣。於是他開始全國各地方言罵人的話,語言學家趙元任用湖南話、四川話「罵」他,周作人用紹興話「罵」他,章太炎用唐代話「罵」他,劉半農受不了,收手不幹了。
「她」字引起軒然大波
當上北大老師後,劉半農自認才疏學淺,每日勤奮學習磨練自己,深受學生歡迎。不過彼時的北大學院派佔據主要地位,看不上劉半農這個不入流的才子。劉半農索性辭去了教授一職,跑到法國學攝影去了。
劉半農取得博士學位後歸國,在輪船上寫下了《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詩作,「她」字第一次在我國漢字中大肆傳播。此舉在中國文藝界引起軒然大波,業內人士因為一個「她」字展開論戰。時至今日,「她」字已經成為數億女性的代指,但在那個時代,劉半農的行為只能被認為「不靠譜」。

為煙花女子立傳
劉半農是留過洋的人,思想比一般人開放。賽金花是晚清時期京城有名的煙花女子,她曾經是狀元夫人,跟隨丈夫出使過德國。八國聯軍進城時,清朝統治者想到了賽金花,利用她的美貌和德語與德國高官取得了聯繫,數萬百姓因此免遭傷害。賽金花的義舉打動了眾多國人,不過仍然有許多人對她的身份議論紛紛。晚年的賽金花處境悽涼,連房租都交不起。
劉半農對賽金花的事跡有所了解,他在好奇心的趨勢下和學生結伴去拜訪賽金花,還給她寫了一本書叫《賽金花本事》。這樣的舉動,恐怕只有劉半農能做的出來。
預言自己和徐志摩死期
劉半農還有一大不靠譜,就是說「死」了徐志摩,「說死」了自己。劉半農和徐志摩關係要好,當時徐志摩已經與林徽因分開,娶了京城著名交際花陸小曼。陸小曼其人出身優渥、生活奢侈。徐志摩為了滿足陸小曼的生活開銷,不得不北京、上海兩地奔波教學,為了快速往返,徐志摩經常把乘坐飛機當作自己的出行方式。
1931年11月的一天,劉半農和徐志摩一起出席聚會。徐志摩告知老友第二天將乘坐飛機前往北京。劉半農稱自己最害怕坐飛機,擔心不安全。徐志摩一笑置之,說:「一事費神,我若死,勿忘作輓聯。」劉半農回答:你要真的出事了,我給你寫輓聯。
朋友之間的一句玩笑話,沒想到一語成讖。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在山東濟南一帶撞山墜毀,徐志摩遇難。劉半農非常心痛,後悔與徐志摩開了一個生死攸關的玩笑。
更不靠譜的是,劉半農居然預言了自己的死期。1934年6月份,劉半農和朋友一起到內蒙古考察方言。當地環境惡劣,一行人晚上只能睡在草房子裡。劉半農把自帶的床放在房子的中央,其他人睡在牆角的土炕。劉半農自嘲道:「我這是停柩中堂啊!」眾人哈哈大笑,點頭稱是。
然而就是這一次考察,劉半農染上了致命的回歸熱,並且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在同年就去世了。
總結:劉半農就是這樣一個人,總能讓人大吃一驚,又為他的「意外之舉」大為折服。
參考文獻:《她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