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不靠譜」作家:提出廢除漢字,預言自己和徐志摩死期

2020-11-29 橫豎歷史

前言:提到劉半農,許多人會想到魯迅先生的文章《憶劉半農君》,文章寫於劉半農去世之後,表達了魯迅先生對摯友的思念之情。說到這位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闖將,魯迅先生認為他的缺點是「淺」,編者認為還有一個「缺點」值得一說,就是「不靠譜」。

劉半農

江陰才子、文壇魁首

1891年5月29日,劉半農出生於江蘇江陰一個教師家庭。劉半農天資聰明,6歲就會吟詩作對。劉半農在常州中學堂讀書對保守的教育體制感到不滿,一怒之下跑到上海打工去了。由於文學功底好,勤奮好學,劉半農很快在上海文藝界嶄露頭角,被人稱為「江陰才子」、「文壇魁首」。經陳獨秀認識北大校長蔡元培後,劉半農前往北大任教,開始在《新青年》上發光發熱。

劉半農書法

廢除漢字

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劉半農做過許多不靠譜的事情,第一件就是要求廢除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發明至今從未中斷過。劉半農卻認為漢字字體複雜,不僅僅需要簡化,廢除漢字使用其他文字更好。他是這麼說的:「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

廢除漢字不成,劉半農開始張羅著發明文字。他首先計劃編一部書,像字典一樣。於是他開始全國各地方言罵人的話,語言學家趙元任用湖南話、四川話「罵」他,周作人用紹興話「罵」他,章太炎用唐代話「罵」他,劉半農受不了,收手不幹了。

「她」字引起軒然大波

當上北大老師後,劉半農自認才疏學淺,每日勤奮學習磨練自己,深受學生歡迎。不過彼時的北大學院派佔據主要地位,看不上劉半農這個不入流的才子。劉半農索性辭去了教授一職,跑到法國學攝影去了。

劉半農取得博士學位後歸國,在輪船上寫下了《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詩作,「她」字第一次在我國漢字中大肆傳播。此舉在中國文藝界引起軒然大波,業內人士因為一個「她」字展開論戰。時至今日,「她」字已經成為數億女性的代指,但在那個時代,劉半農的行為只能被認為「不靠譜」。

賽金花

為煙花女子立傳

劉半農是留過洋的人,思想比一般人開放。賽金花是晚清時期京城有名的煙花女子,她曾經是狀元夫人,跟隨丈夫出使過德國。八國聯軍進城時,清朝統治者想到了賽金花,利用她的美貌和德語與德國高官取得了聯繫,數萬百姓因此免遭傷害。賽金花的義舉打動了眾多國人,不過仍然有許多人對她的身份議論紛紛。晚年的賽金花處境悽涼,連房租都交不起。

劉半農對賽金花的事跡有所了解,他在好奇心的趨勢下和學生結伴去拜訪賽金花,還給她寫了一本書叫《賽金花本事》。這樣的舉動,恐怕只有劉半農能做的出來。

預言自己和徐志摩死期

劉半農還有一大不靠譜,就是說「死」了徐志摩,「說死」了自己。劉半農和徐志摩關係要好,當時徐志摩已經與林徽因分開,娶了京城著名交際花陸小曼。陸小曼其人出身優渥、生活奢侈。徐志摩為了滿足陸小曼的生活開銷,不得不北京、上海兩地奔波教學,為了快速往返,徐志摩經常把乘坐飛機當作自己的出行方式。

1931年11月的一天,劉半農和徐志摩一起出席聚會。徐志摩告知老友第二天將乘坐飛機前往北京。劉半農稱自己最害怕坐飛機,擔心不安全。徐志摩一笑置之,說:「一事費神,我若死,勿忘作輓聯。」劉半農回答:你要真的出事了,我給你寫輓聯。

朋友之間的一句玩笑話,沒想到一語成讖。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在山東濟南一帶撞山墜毀,徐志摩遇難。劉半農非常心痛,後悔與徐志摩開了一個生死攸關的玩笑。

更不靠譜的是,劉半農居然預言了自己的死期。1934年6月份,劉半農和朋友一起到內蒙古考察方言。當地環境惡劣,一行人晚上只能睡在草房子裡。劉半農把自帶的床放在房子的中央,其他人睡在牆角的土炕。劉半農自嘲道:「我這是停柩中堂啊!」眾人哈哈大笑,點頭稱是。

然而就是這一次考察,劉半農染上了致命的回歸熱,並且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在同年就去世了。

總結:劉半農就是這樣一個人,總能讓人大吃一驚,又為他的「意外之舉」大為折服。

參考文獻:《她字的研究》

相關焦點

  • 民國最「不靠譜」作家:提出廢除漢字,預言自己和徐志摩死期
    ,劉半農做過許多不靠譜的事情,第一件就是要求廢除漢字。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發明至今從未中斷過。劉半農卻認為漢字字體複雜,不僅僅需要簡化,廢除漢字使用其他文字更好。他是這麼說的:「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廢除漢字不成,劉半農開始張羅著發明文字。他首先計劃編一部書,像字典一樣。
  • 民國最強預言家,準確預言自己和徐志摩之死,發明一字如今人人用
    這是因為老人家比較迷信,覺得很多說出口的不吉利話會成真,但年輕人多半不會當回事。看了這位民國「預言家」的親身經歷後,小編也有點相信「話不能亂說」了。 「預言家」的名字叫劉半農。可能很多人不熟悉這個名字,但劉半農發明的漢字「她」,現在人人都在用。別看「她」只是一個簡單的第三人稱代詞,在古代甚至民國初年,中國根本就沒有用女性「她」區分於男性「他」的行文習慣。
  • 民國「神算」林庚白:孫中山的得力助手,算出自己死期,卻無力回天
    民國奇人林庚白,傳言中他最擅長推演命運,預言無數人的最終結局,事後發現全部一一應驗,而他自己本身並不是從事這一行業,算命僅僅是個人愛好。林庚白早年跟隨孫中山工作,一直是孫中山身邊最得意的助手,孫中山辭去大總統之職後,林庚白也就此隱退。
  • 民國時有一段時間呼籲廢除漢字,那最後漢字是怎麼保留下來?
    在清朝滅亡之後,民國迎來了一次文化界百花齊放的所謂新文化運動,而在這一次新文化運動裡,我們民族一直依賴的漢字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有很多民國的知名人物一度要求要徹底廢除漢字,大有恨不得把幾千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都付之一炬的急迫感。
  • 除了中醫,漢字也差點被廢除
    廢除漢字的歷史背景: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的侵略,國力的孱弱,使當時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跌到低谷,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當時的知識分子開始激進地全盤否認自己的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都是落後的,西方文化全部是先進的。
  • 民國時期,專家們一直在呼籲廢除漢字,為何現在沒人提了?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蜚聲世界文壇的文學大家魯迅先生曾如是說。先生對於國家命運的擔憂眾所周知,為了喚醒麻木不仁的普通民眾,他甚至不惜放棄自己尚未研修完成的醫學學業,以筆為茅來實現自己的革命理想。如此繁瑣的方塊字是統治者用來愚民的利器,勞苦大眾永遠也不可能學會漢字,永遠也無法理解自身所受的苦難,也就永遠理解不了整個民族的危機。事實上,上世紀中葉,除了魯迅先生外,諸如譚嗣同、錢玄同、陳獨秀、吳玉章、劉半農等一系列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化方面的專家,都強烈要求廢除漢字。
  • 天才預言家推算出自己的死期,為了證明預言的準確,於是他自殺了
    天才預言家推算出自己的死期,為了證明預言的準確,於是他自殺了或許世界上的很多科學家都是執的,為了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不惜犧牲一切。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科學家就是這樣,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百科全書氏的學者,主要成就在數學、物理和醫學方面。
  • 魯迅曾主張廢除漢字,還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如今看來真高明
    其實魯迅先生做過一件現在看起來很不愛國的事情,那就是主張廢除漢字,甚至曾經還放言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說到這裡,你也許會大跌眼鏡,漢字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象徵,是民族的無上瑰寶,魯迅先生怎麼會要求廢除漢字呢?其實吧,魯迅先生提出這種主張有時代背景,當時時代交替,思想界十分混亂,改革和保守的爭鋒非常嚴重,所以為了整治這種情況,魯迅先生才不得不下個一劑猛藥。
  • 魯迅曾主張廢除漢字,還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如今看來真高明
    在那個黑暗混沌的年代,魯迅先生眼看著奄奄一息的故土,貧窮羸弱的人民,他毅然拿起了筆,為人民奔走疾呼,他用盡了他一生的心血和精力去救治垂危的中國。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魯迅先生做過一件現在看起來很不愛國的事情,那就是主張廢除漢字,甚至曾經還放言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民國時期漢字險遭廢除,多虧這師徒二人出手拯救,漢字才延續至今
    而要從根本上掃除舊文化,就必須先廢除漢字。就此,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和「漢字革命」的狂潮誕生了。主導這場新文化運動的則是當時一群著名的知識分子。其中就有錢玄同、譚嗣同、陳獨秀、瞿秋白、吳玉章、胡適、徐志摩、蔡元培、魯迅……凡是你能聽過的民國文人大師基本都支持廢除或改革漢字。
  • 民國四大美女與渣男徐志摩
    提到民國四大美女,不得不提到徐志摩。徐志摩是中國文壇上非常著名的人,他的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徐志摩的才氣非常之高,但是他對愛情卻很不負責。 徐志摩的髮妻是張幼儀,徐志摩卻在張幼儀懷孕的時候提出離婚,原因是愛上別的女人。
  • 韓國為什麼沒有著名作家?廢除漢字的後遺症,日本至今嘲笑不已
    作為和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自古以來一直受到中國文化的輻射,就連日本人自己也承認,如果脫離中國文化去講日本自己的文化,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的偉大發明,漢字。日本至今不願徹底廢除漢字,不僅如此,日本還嘲笑韓國人摒棄了如此方便優美的漢字。
  • 激進學者提出「廢除漢字」,他寫下兩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之後國家內部也是四分五裂,各路軍閥混戰,城頭大王旗換得停不下來,統治階級也只管自己撈錢,收稅收到幾十年後,根本沒人管老百姓死活。重重內憂外患之下,在世界東方屹立數千年之久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於是近代的有志之士為了挽救國家於危亡之中,擺脫中國落後貧困的局面,開始了近乎瘋狂的領域改革,希望能夠給岌岌可危的中國找到一條康莊大道。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的改革。
  • 廢除漢字?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和錢玄同如此狂躁?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能自己死。」如果不說明這句話出自《魯迅全集》,您一定會以為這是哪個無知狂漢的叫囂,但這確實是魯迅先生的原話。「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字;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字。」
  • 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滅。魯迅說的話是真的廢除漢字嗎?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很多人談論魯迅先生所說:「漢字不滅,中華必滅」的話題,各種激烈評擊和評論的什麼都有。小編看了心裡難受,小編用歷史眼光看待這個問題,小編是不會斷章取義的,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告訴大家。「漢字不滅,中華必滅」,小編真不敢相信自己崇拜和尊敬的偉人怎麼會說出這話呢?小編不解,想了一段時間才明白魯迅先生的意思,細聽小編分析。魯迅先生出生於清朝光緒七年即是1881年,到1912年清朝滅亡魯迅先生此時32歲,封建王朝生活32年的魯迅先生當然了如指掌封建社會文化。
  • 徐志摩作品難得 徐志摩作品忘了自己
    《難得》是徐志摩一首不算出名的小詩,但是詩中情真意切和質樸清新的風骨和韻味卻感染了很多的人,詩中寫到:在寒冷的暗夜中,微弱的爐火旁,兩個陌路人圍坐爐旁,偶爾添柴,默默無語,靜靜地保護這一點光明和溫暖。詩中描繪的畫面簡單而溫暖,細膩而生動,讓讀者很容易就置身其中,感受微茫的溫度和光亮。
  • 明朝著名女道士,23歲安然離世,能預言自己死期,卻絕食等死
    明朝著名女道士,23歲安然離世,能預言自己死期,卻絕食等死在中國的佛教裡面有和尚,相對應的就有尼姑,那道教呢,其實道教也有女鬥道士。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明朝時期的一個女道士,她曾經精準的預言出了自己的死期。
  • 日本作家稱應該廢除漢字,當日本網友看到後,評論卻讓我們高興
    我們知道,日本和中國的恩怨是非常深的,恩是什麼呢?那就是古代歷史上從秦朝開始我們對日本的影響,據說秦始皇派徐福去取仙藥,而徐福到了日本後,就成了日本人的祖先。雖然這個在以前只是一個傳說,但最近幾年卻被人不斷發掘證據證明這可能是真的。
  • 最厲害烏鴉嘴預言自己、徐志摩之死,為愛妻發明一字國人每天都用
    最厲害烏鴉嘴預言自己、徐志摩之死,為愛妻發明一字國人每天都用近代史中出了很多的文學家,有錢鍾書、楊絳這樣夫妻組合,也有徐志摩這樣風流的大詩人大,還有那個棄醫從文的魯迅先生了,魯迅先生雖然成就很高,到底也不是「科班」出身,最苗紅根正的其實是一個叫劉半農的北大教授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魯迅稱漢字終將廢除,專家:他說的對
    在人類文化歷史上,漢字一直是一種民族文化象徵,而就目前為止,世界上時間最久且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漢字當之無愧的排在第一,然而大文豪魯迅先生,卻在彷徨中吶喊過一句話:「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表態漢字終究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