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擘畫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軍事領域從來就是一個技術競爭最激烈、最具創新活力的領域。深刻學習領會習主席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對於我們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大幅提高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編者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主席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從戰略高度明確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歷史方位、奮鬥目標,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了系統部署,對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了戰略擘畫,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鬥目標,提供了基本遵循。
深刻認識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大意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習主席重要講話,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設計、新戰略,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設計。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懈努力,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一些重要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科技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用好科學技術這個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槓桿。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要求我們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習主席重要講話,規劃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藍圖,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勁的科技支撐。
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的戰略謀劃。當前,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交匯融合、交織影響,國際創新要素流動空前活躍、重組不斷加快,以新技術突破為基礎的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態。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習主席強調指出,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謀劃,有助於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
推進改革強軍偉業的戰略選擇。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高度重視推進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前沿科技創新,大力發展能夠大幅提升軍事能力優勢的顛覆性技術,意在新興戰略空間的競爭中掌握話語權,下好先手棋。把創新擺在我軍建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創新推動國防和軍隊實現新跨越,是決定我軍前途命運的一個關鍵。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習主席搶抓機遇、奪佔先機的前瞻眼光,為我們大力推進國防科技自主創新,搶佔未來軍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不斷開創改革強軍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內涵要求
習主席重要講話,深刻洞察世界科技發展趨勢,系統闡述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內涵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對科技事業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固本強基、搶佔先機,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總體布局,指明了行動方向。
夯實科技基礎,在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歷史經驗表明,科學基礎雄厚,才能牢牢抓住科技革命機遇;在重要科技領域處於領先行列,才能依靠科技革命實現國家振興。當前,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我國發展還面臨重大科技瓶頸,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創能力還有很大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及時確立發展戰略,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勇於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強化戰略導向,破解創新發展科技難題。習主席強調指出,當前,國家對戰略科技支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快實施和推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搶佔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必須以國家實驗室建設為抓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國家大型科技基礎設施為主線,依託最有優勢的創新單元,整合全國創新資源,建立目標導向、績效管理、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新型運行機制,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的國家實驗室,使之成為攻堅克難、引領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類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研發機構形成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協同創新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