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老師開講慕課 為全國學生解讀中國「形勢與政策」

2020-12-17 海外網

海外網4月11日電 4月7日下午,由中央黨校報社與智慧樹網聯合推出的《形勢與政策》共享學分課在國際關係學院學術交流中心隆重開課,此次課程採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利用網際網路多屏互動方式,將線上、線下教學進行完美結合,對現代教學模式進行了新的突破與嘗試。中央黨校報刊社總編輯鍾國興教授出席了本次課程,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韓保江教授作題為「中國經濟新常態及治理之策」的全國跨校直播互動課。

本學期的《形勢與政策》由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信息中心多位跨學科專家參與設計與教授,一經上線,就受到了極大歡迎,全國修讀學生人數超過3萬人,解決了很多學校苦於優質教師資源不足的大問題。

師生皆贊,立竿見影的授課效果

「經濟新常態」這一熱詞看似遙遠,實則關乎你我。課程上,韓保江教授從「經濟新常態」的特徵出發,結合事實,用數據說話,講解透徹,分析科學有力、發人深省,充分激發了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深思。由於是第一次以慕課的形式給全國的學生講課,韓保江教授表現得很激動,他表示,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滿堂灌,今天用這個多媒體,同時運用網際網路這樣的一種形式,更能激發講課人的靈感。這種形式是非常好的探索,對於知識的傳承,包括觀念思想的記錄,都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可能做到的。

中央黨校報刊社總編輯鍾國興教授作為《形勢與政策》共享學分課的課程學術總策劃,旁聽了此次直播課,對本次韓教授的教學給予了充分可定,並在課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種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方式很好,也是現在年輕人比較歡迎的一種方式,另外,也擴大了老師講課影響的範圍。」

國際關係學院教務處長許可作為選課學校的教學主管,也向記者談了自身的感悟,他說:「今天的課程和互動,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的反饋都非常好,我們學院對本科生培養有一個理念,叫做『知實知勢,至誠至精』,這裡的『實』和『勢』就能理解為這門《形式與政策》課程的最主要內涵。智慧樹聯合北京大學建設的《藝術與審美》,《創新工程實踐》在國關也很受歡迎。我們將進一步開展全方位合作,把國際關係學院的優質師資、優質課程讓全國其他高校的學生享受到。」

值得一提的是,課程之後的互動環節亦是精彩紛呈。線下,國際關係學院的同學們接連提出深刻而具探討精神的問題;線上,場外同學通過智慧樹網的直播互動教室、或用手機、電腦參與在線討論,將網際網路科技下的新型教學形態完美呈現。

此外,學生的反饋對課程效果做了強有力的註解,同學們紛紛向記者表達了對此次直播課的喜愛:「這是我們目前聽過的時效性最高的、同時也是貼近我們生活的課。我覺得智慧樹網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在上面學習非常便利,特別在論壇裡還有一些師生的交流方面都做得非常的便捷!」

立足前沿,跨學科的《形勢與政策》

據悉,《形勢與政策》內涵深刻,外延廣闊,屬於社會人文各學科的高度綜合,加之其時效性、前沿性都很強,大部分學校都很難組織到合適的教學團隊去開設此門課程。中共中央黨校報刊社與智慧樹網聯合打造的《形勢與政策》共享學分課,利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契合了現代學生們學習模式轉變的特點。

同時,本次課程旨在通過對中國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治理、外交等方面熱點問題的介紹與剖析,引導學生正確面對中國機遇與問題並存的客觀現實,幫助學生「懂中國、懂世界」,做個有底蘊的中國人,為將來更好的參與祖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打下思想基礎。


責編:呂文寶

相關焦點

  • 北科大:「形勢與政策」為何成為網絡精品課
    一名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學生這樣說道。近年來,北京科技大學的一門思政課「形勢與政策」火了。在慕課平臺上,這門課程的「跟帖」無數,引起了大學生們的聽課熱情和討論興趣。在研究生課程設置方面,理論教學部分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滲透形勢與政策教育為主,同時開設供學生選修的《中國與國際發展前沿》課程。為了豐富教學形式,進一步增強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北科大在教學體系上還專門設置實踐教學與網絡教學部分,通過慕課、相關理論教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形成了網絡教育教學體系。
  • 《黨校公開課》第二講:中國治理的政策密碼
    編者按:全新上線的《黨校公開課》是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科研部、報刊社、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與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打造的系列網絡視頻課程,旨在請黨校教師圍繞國內外熱點問題,以通俗的語言、活潑的形式對黨的理論進行解讀,進一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媒體融合手段搭建知識分享的嶄新平臺
  • 人大代表樊一平:通過慕課推進民族理論政策教育
    「有效利用慕課這樣的網際網路手段,充分整合民族院校改革探索與持續創新的成果,帶動普通院校全面開設民族理論與政策課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樊一平提出這樣的觀點。新形勢下加大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教育,普及民族知識顯得尤為重要。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中也明確要求:「在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含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下同)開設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課程」。然而至今,除了十多所民族院校和幾個自治區的普通高校外,全國數以千計的高等院校尚未系統開設民族教育方面的課程。
  • 「大有理論茶座」首講在中央黨校大有書局舉行
    10月20日晚,中央黨校理論網主辦、北京崇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大有理論茶座」在中央黨校大有書局舉辦。本次茶座的主題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講話——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北京市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胡雪峰主講。
  • 中國學生慕課「輟學率高」
    本報訊 (記者 馬丹)2013年,席捲全球的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教程,中文譯名「慕課
  • 2019年第一期全國金融系統領導幹部政治理論培訓班在中共中央黨校...
    4月24日-29日,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委託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辦「2019年第一期全國金融系統領導幹部政治理論培訓班」。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團委員、中國金融工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梅志翔出席開班式,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副秘書長袁祥出席結業式。
  • 陳旭為本科生講授「形勢與政策」課 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清華新聞網12月6日電(通訊員 餘越 姜振煜 攝影 常志東)12月3日下午,北京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成員、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走進「形勢與政策」課堂,以「描繪宏偉藍圖、匯聚磅礴力量」為題作專題報告,為同學們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品水滸·悟中國式領導力》成功錄製 人民網慕課、國家電網管理...
    會談後,人民網慕課就吳向京的新著《水平·悟水滸中的領導力》入選「第四屆中組部向全國黨員推薦的教育培訓教材」,並獲得優秀教材獎進行了專題採訪,並錄製了首期慕課課程。此次重新錄製的人民網慕課課程將加入吳向京近一年來新的研究心得,結合當今管理科學和領導學,同時來自於作者的親自實踐和深刻的案例分析,對於廣大領導幹部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理解和提升領導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借鑑意義。
  •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青海省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大講堂開講
    12月9日下午,青海省社會科學院「青海省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大講堂在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開講。此次大講堂主講人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參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何星亮先生。
  • 特稿|當馬克思遇見中國傳統文化:中央黨校的博雅教育新嘗試
    「文化重建與文化學的基本任務」研討會日前在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舉行。討論聚焦於該校設置的全國首個馬克思主義文化學專業,與會學者回顧了中央黨校創建文化學的背景,深入探討了具有中央黨校特色的人文學博雅教育模式,反思了尋找中國道路的文化解釋之問題意識等議題。
  • 教育經濟學、信息化政策、慕課設計、未來學校……多角度看教育...
    ,原北大黨委書記,中國教育戰略發展學會會長,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學慕課設計和傳統課程設計有什麼不一樣?慕課的形式是視頻、文檔、練習、論壇。一個慕課在運行中,像是一列沒有人開的火車,它是事先做好的。傳統課程設計是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觀察學生,隨時調整;慕課需要根據之前的教學體會和經驗,設計學生體驗,包括內容傳遞設計和學生學習支持上的設計。設計慕課=設計學習體驗=設計內容傳遞策略+設計學習支持功能。
  • 中國慕課 風生水起
    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一根網線或連入wifi,就能加入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內的名師課堂。 「慕課」,全稱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大學校園裡的老師,將自己的課堂搬到網際網路上。不只是學生,各行各業的人都可選擇學習這些課程,還能獲得一張由大學所籤發的結課證書。如今在中國,像這樣的線上課程已有5000多門,課程總量居世界第一。 以慕課為友,與名師為伴,成為一種流行。
  • 吳巖:人才培養是「高難度」動作 高校慕課要打造「中國金課」
    gcid=8C341599C99845CC30CC538991932FF9E5B14E78   新華網北京4月10日電(記者 王琦)9日,中國慕課大會在京成功舉辦,當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做客新華網訪談間,圍繞剛剛發布的《中國慕課行動宣言》(以下簡稱《宣言》)與網友互動交流。
  • 中國大學慕課
    中國大學慕課app安卓版匯集中國名牌大校的慕課課程,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打破各種壁壘,開闢移動學習的新天地,把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傳遞給用戶,讓每一個有意願提升自己的人都可以免費獲得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
  • 中國慕課與「中國特色 世界水平」的發展目標
    通過對馬克思經典文本進行解讀,向國外學界展現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理論成就和精神面貌,提升我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要有中國特色,還應該發掘學校特色,要將學校優勢的學科資源、真正有特色的內容挖掘出來。比如南京大學天文系的天文學科一直是我校的強項,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的五位老師製作了「天文探秘」的慕課,其中就包括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等。
  • 第三屆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大會在京召開
    孟冬時節,第三屆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大會如期而至。11月17日,來自全國近150所高校的近300位院校領導及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共議慕課發展、探討慕課應用、匯報慕課成果,共商新時期外語慕課建設與新文科發展。
  • 中國慕課,大有可為
    6年慕課,翁愷開設了6門在線課程,累計超過230萬人次選課。最多時,一門課有28萬名學生同時學習。這是一個傳統課堂無法想像的龐大數字。而最讓翁愷欣喜的,是在線課程撬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過去下了課,學生有沒有學習、有沒有困難,老師不知道。在線課程把教學視頻、作業、討論和測驗放在了同一個維度上,密切了師生聯繫、優化了學習手段,提高了學習效率。」
  •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講「形勢與政策」課 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12月3日下午,北京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成員、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走進「形勢與政策」課堂,以「描繪宏偉藍圖、匯聚磅礴力量」為題作專題報告,為同學們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該報告為清華大學時事大講堂·十九屆五中全會系列學習講座之一。
  • 李宜航《中央黨校學習筆記》出版
    由是,我更加堅信:我們黨之所以具有其他任何政黨、歷史集團和聖賢精英都不可比擬的強大力量,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就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就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
  • 慕課正成為推動高等教育變革的重要引擎——世界慕課大會側記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等組織面向全國1000多所高校近600萬師生、管理者開展的調查問卷顯示,2020年春季學期,全國高校在線課程開出率達91%,教師在線教學認可度達80%,學生在線教學滿意率達85%。 「值得一提的是,還原真實場景的虛擬仿真實驗和居家『雲』上健身的體育課也創新了在線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深受大家喜愛與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