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論——寫在開篇的話

2020-12-17 公正行

公正者,餘之大愛也。緣何?乃世之大道也!合乎天理,直指人心,遵循大道,乃一切民族、一切國家、一切宗教所共同推崇之道德準則,是指引人類走向健康、有序、和諧的光明之路,實乃人類之普世價值耳。

公正乃公平正義之簡謂也。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公平者則以公正之心處理事情使之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之謂也。正義者,公正有利於人民利益的道理。是故,所謂公正者,無私無偏,有利人民,此乃國之基址也。

公正是人類幸福生活的源泉。

人之不幸,非單因生活之困窘,願望之難成,此皆外在表現形式耳。其真正內因蓋受不公正之待遇!不患寡而患不均,此均者並非絕對相同,而是不能做到無偏私。無偏私才能分的均,分的勻;有偏私則既不可能均,也不可能勻。無偏私即便所得有多有寡,人們亦不感覺不公平,有偏私即便所得相差無幾,亦有人感覺不公平。公平感令人心平氣和,不公平感令人憤懣不舒,把利益給予不應得的人,那就是破壞了公正的秩序。故公平正義是人類幸福的源泉。

公正社會是政府之首要責任。

一個社會能否公正,首要之責在於政府。「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政府的法律政策公正,則天下有望公正;政府的法律政策如果存在偏頗,則難望天下趨公。政府依法行政,則天下有望公正;政府違法行政,則公正社會難尋。此政府為廣義的政府,含一切國家機關。故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正是施政的目的所在,在政府事務中,公正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力量。國家機關是建設公正社會的首要責任者。

公正社會是每一個公民的社會責任。

公正是人類最大的利益,但這利益並非自然而然就能獲得。人之認知缺陷,人性自私缺陷,知行很難統一的缺陷,都會令社會產生種種不公,導致社會秩序混亂,收入差距加大,人心憤懣難平,幸福感大幅下降。因此,社會公正需要每個人起來共同維護。「正義」的勝利來自鬥爭,向一切不合理的安排、行為、現象作鬥爭!否則,奸邪就會像瘟疫一樣在社會各界隨意蔓延,侵蝕社會的健康肌膚,導致整個社會風氣的惡化和病態。

公正不是上天的恩賜,也不是他人的恩賜,更沒有哪個包青天能擔負起整個社會的公正職責,需要每個人自己去爭取。而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因此,所有階層的所有人都對整個社會的公正擔負起應有的責任。

人無論有沒有前世今生的累世輪迴,都應該毫無例外地過好今生,練就自己獲得幸福的能力,可稱之為幸福的實現力。我們要拋棄限制個人生命能量釋放的一切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人類進步的一切不合理做法,去追求讓每個生命能量釋放巨大光芒的公平正義,打造適合更多普羅大眾釋放生命能量、健康發展的社會場,使之成為人類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

讓我們共同宣誓:秉承公正之心,創建公正社會。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公正以待人,不施不公於人;公平以待己,反抗施予己身之不公。對身邊的不公之事儘自己一份之力,對社會不公平之事發表自己的觀點,讓和平公正的陽關照耀世界每一個角落。

相關焦點

  • 開篇——怎麼寫小說的開篇
    所以,如何寫好小說的開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曾經講過《如果讓你優化你的前六萬字作品,你打算從幾個方面入手?》這麼一個課程。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這個課程對我們的創作有什麼幫助。現在要講的,就是分析如何開篇。最最常見的開篇,叫做家破人亡復仇法,射鵰英雄傳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 其實大家都猜錯了,三國演義開篇《臨江仙》真的不是羅貫中寫的
    ——調寄《臨江仙》 這首詞《臨江仙》想必大家非常熟悉的了,是四大名著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同時也是94年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主題曲。《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第一回開篇就是這首詞,不是他寫的,還有誰寫的? 甚至有些網友認為不是羅貫中寫的,我把那本書吞了,把那臺電腦或者手機吞了,《三國演義》都看了好幾遍了,這首詞都會背下來了,那還有錯? 其實你們真的錯了,這首詞真的不是羅貫中寫的,是楊慎寫的。 那麼楊慎是什麼人?
  • 《正義論》對法官公正審判的啟示
    當代著名政治哲學家羅爾斯在其名著《正義論》一書中,對正義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探討,對法官理解正義具有啟示意義。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具有不可侵犯性  羅爾斯在《正義論》中寫道:「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每個人都擁有一種基於正義的不可侵犯性,這種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會整體利益之名也不可逾越。」
  • 張鵬禹:作品論要貼著作品寫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套用這句話,如果說人物是小說創作的核心,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敘事修辭,作家心裡都要始終裝著人物、貼著人物寫;那麼,批評家的作品評論就要始終貼著作品寫、圍繞作品本身展開。 作品論「貼著作品寫」看似理所應當,但在今天老調重彈卻並非無稽之舉。當下的太多作品評論充斥著與作品無關的雜質需要剔除,「貼著作品寫」儼然成為一種奢侈。
  • 開篇論傷寒
    因為「傷寒」這兩個字,很多人的印象是《傷寒論》這本書是講外感的。很多學習的都把《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分開看待,說《傷寒論》講外感,《金貴要略》講雜病。這是不對的。 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自序中提到《傷寒雜病論》共十六卷。其自己並沒有將書分為兩本。講傷寒,其實質是包含了雜病的。這是第一個知識點:傷寒包含雜病。第二個要點:抓六病提綱。
  • 是公正評論還是有私心?所謂「泛泛而論」,自己還不是如出一轍?
    【文:淘子】是公正評論還是有私心?所謂「泛泛而論」,自己還不是如出一轍?之前的事情就不提了,對於這次的表態,就汪海林本人來講是真的公平公正的在評論,還是存有私心呢?相信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吧?看似是在為談莉娜事件抱不平,可這又關你什麼事兒呢?肖戰當初採訪時的道歉確實不是針對某一個人,可自己之前的言論也不只是針對某一個人而談,年輕時期的狀態難道會一直持續不改變嗎?
  • 如何寫好小說中的系列文?(開篇的重要性)
    二人正式成為室友後,柯南道爾專門寫了一段,讓福爾摩斯介紹基本演繹法這個他最擅長的方法論——其後他破解所有案件都與此相關。緊接著很快進入第一個案件。這種寫法的好處是嚴謹、端正,弊端在於太過傳統,開篇推進較慢,不太適應現在普遍較快的閱讀節奏。
  • 徐霞客遊記開篇寫「寧海」
    名聞中外的巨著《徐霞客遊記》就此開篇。   徐霞客為何不選擇從家鄉開遊,而要選擇在寧海?而且,還專門選擇了寧海開始寫他的遊記?寧海,究竟是什麼魅力觸動和吸引了徐霞客,讓他兩次舍家鄉而直奔寧海而來,在他鄉開始自己30年的紀遊生涯。  在中國第八屆徐霞客開遊節前夕,記者採訪諸位專家學者,尋找謎底的可能性。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確立有利於社會公正的分配正義原則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這也使社會公正問題更加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分配正義是社會公正的基礎性內容。確立有利於促進社會公正的分配正義原則,是維護和促進社會公正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 寫的是科幻,談的是公正和人性,作家兼譯者劉宇昆有一場坦然的對話
    我的小說,除了感情之外,最重要的是對公正的追求Q:你在之前的採訪中說,你要面對的難題之一是「歷史的權力不平衡在小說中應該在多大程度上被複製」。最後,你決定把你的故事「作為一個為了建立更加正義的社會而發起反叛和革命的宏大敘述的開篇」。能分享一下你解決這個難題的具體想法嗎?L:歷史上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
  •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四大名著開篇詞幾乎都不是作者自己寫的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四大名著的開篇詞誰寫得最好?記得從小就被老師教育,一定要記住四大名著的名字。至於為什麼四大名著是這四本書,老師卻從來沒有講過,可能那時候的老師自己也不知道吧。至於四部小說的開篇詞,誰寫得最好?這就有點爭議了,不過首先我們還是要確定一下,真實的作者是誰?一、西遊記開篇西遊記的開篇是一首詩,不過可不是七律喲: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 為何講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並非羅貫中所寫,而是另一位才子的往事
    但是《三國演義》中的那首著名開篇詞,卻並非羅貫中本人所寫,而是出自另外一位才子之手,即明代的楊慎。換句話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是後人添加上去,並非羅貫中本人所寫,但是,話又說回來,若是沒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楊慎的《臨江仙》很可能就隱沒於歷史的塵埃當中,默默無聞了。
  • 《中庸》開篇三句話的理解
    我們認真讀書,會發現《中庸》確實寫得很好,很有高屋建瓴的氣勢,不但文筆好,而且全是大詞,行文上也滿是對仗、排比,讀起來抑揚頓挫,十分暢快,按照古人的說法就是文章氣脈很足。02中庸開篇三句話之所以說《中庸》的調性很高,我們來看開篇三句話就能夠有完整的體會: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 古代如何保證屍檢公正?法醫是男人遇女屍咋辦?
    如何保證公正?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在2000年前對如何驗屍已有具體要求和一套方法;古人使用的驗屍手段,有的現代仍在使用。為了保證司法公正,古代驗屍時也講究「迴避」……現代驗屍有專門的法醫,古代沒有「法醫」一說,但也有類似幹法醫工作這樣的人,如秦國的「令史」,到唐宋時,「仵作」便是事實上的「法醫」。仵作又稱「行人」,本是古代專門從事屍體處理、幫助殯葬的人。
  •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108將卻先寫高俅與王進,作者有何用意?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108將卻先寫高俅與王進,作者有何用意?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王進雖然是武林人士,但是,他並不是梁山108條好漢之一,作者拿他開篇,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不知作者這樣一筆宕開是何用意?其實,施耐庵的這種安排,是大有深意的。
  •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108將卻先寫高俅與王進,作者有何用意?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108將卻先寫高俅與王進,作者有何用意?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施耐庵的《水滸傳》中的主角是梁山108條好漢,但是,作者讓洪太尉誤走妖魔後,不直接寫梁山好漢的出世,而是先寫殿帥府太尉高俅的發跡史及其與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恩怨。王進雖然是武林人士,但是,他並不是梁山108條好漢之一,作者拿他開篇,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不知作者這樣一筆宕開是何用意?其實,施耐庵的這種安排,是大有深意的。
  • 這個詞牌自納蘭性德後鮮有人寫,莫言挑戰一首,開篇令人眼前一亮
    其實很多現代人不是不會寫古詩詞,只是或許顧慮太多,生怕沒寫好落得個「貽笑大方」的結局。多數人不敢寫,卻終究還是有膽大的,比如莫言。莫言寫古詩詞的水平咱們暫且不表,就衝他頂著諾貝爾獎的光環還經常大方地跟網友討教這種態度,其實就是值得我們點讚的。當年唐代著名詩僧齊己專門去找名氣不如自己的鄭谷請教,留下了一字之師的佳話,如今莫言這態度也算得上是雅士之風吧!
  • 安·蘭德:命運的玩笑與歷史的公正
    這種決定論而非宿命論的信念在劉仲敬博士的許多文章中多有體現,亦是他行文令人著迷之處,在處理安蘭德的材料時也並不例外。劉仲敬在開篇就向我們揭示,與流俗的偏見告訴我們的不同,安·蘭德身上濃鬱著極其鮮明的非英美色彩,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附驥英美正統的門面招幌,與背後的真實不一定相符。
  • 羅爾斯逝世與「自由主義的公正」
    羅爾斯逝世與「自由主義的公正」 2002-12-30 16:34 作者:薛巍 2002年第51期
  • 為什麼《資治通鑑》開篇要寫三家分晉?這其中有何緣故
    二、為何《資治通鑑》開篇寫它?周朝的消亡,智氏的滅亡,到最後晉國的分裂到底給了司馬光什麼樣的體會讓他要從三家分晉開始著書?有人說三家分晉歷史意義重大,有人說司馬光想讓大家知道歷史吸取教訓,還有人說司馬遷是在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場,那麼到底哪個才對呢?各位莫急,且聽小編細細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