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觀點的碰撞與交流——「2019海峽兩岸鄉村可持續發展...

2020-12-21 海峽之聲網

「家鄉在等我,我們一起回家吧」

  海峽之聲網7月23日福州訊(記者 梁華)7月23日,「2019海峽兩岸鄉村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福州融僑皇冠假日酒店舉辦,三十餘位來自海峽兩岸的政府和企業負責人、學術專家、社會創新實踐者參與研討。近五百名嘉賓出席,包括鄉村振興相關政府機構代表、企業家、返鄉青年、社會組織等。研討會由福建省新聞頻道主持人李珊珊主持,永泰縣人民政府雷連鳴縣長作為主辦方致辭。

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原司長,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高俊才主旨演講


  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原司長,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高俊才的主旨演講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鄉村: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引導》,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幾個方面談福建省高質量的綠色發展。

劉維公老師演講主題的封面用上了永泰縣古莊寨愛荊莊的照片,他愛上了永泰這片土地

  臺灣創意經濟促進會理事長,前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公老師的演講主題是《設計力:讓世界愛上鄉村》,他談到永泰縣要實現鄉村創興的發展,並成為大陸鄉村建設的典範,設計力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接受福建省新聞頻道主持人李珊珊的現場採訪時,談到在永泰調研期間給他留下的三個印象是熱情、人才、可持續發展。他結合臺灣「鳳梨酥」產業的發展談產品設計,說關鍵要有人文故事,並重視包裝的美感規格,是鄉村發展一定要有的創新思維。他說:「永泰的鄉村建設期待的是人,土地上可愛的人。如果要做鄉村創業,一定要到田野去走一走,土地是有生命力的。」他在視頻上拍攝下幾雙沾滿泥土的鞋子,特別可愛。這是他與永泰的小夥伴在22日走訪永泰鄉村的實地考察中拍攝到的。

去有生命力的土地上走一走,才能感受到鄉村創業的魅力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李翔寧老師曾是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他從遙遠的肯亞發來了視頻連線,以《眺望:「我們的鄉村」》為題,描繪出鄉村的詩意發展和未來空間探索延展的可能性。

圓桌對話《鄉村的未來:外部力量與在地力量》,志願者為與會專家戴上草帽喻為回到土地

  當天的圓桌對話有兩個主題,上午是《鄉村的未來:外部力量與在地力量》,下午是《鄉村競爭力:文化產業與科技創新融合》,大家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和發言,碰撞出不同的觀點,有一個共識就是:以人為本,鄉村建設首先要增強人的自尊,建立屬於鄉村的文化自信。

圓桌對話《鄉村競爭力:文化產業與科技創新融合》


  下午,研討會邀請中國開發性金融會副會長、秘書長郭明社、臺灣著名策展人胡朝聖做主題演講。郭明社老師就《誠信體系建設與鄉村振興》為主題,分析了農村金融的難題,並提供了以開發性金融解決此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堅持農村金融服務下沉,創新金融服務機制。
  胡朝聖老師圍繞《永續經營:鄉村的多元面貌》主題,從藝術與人的角度出發,分享鄉村在時間進展下呈現的多元面貌,講述藝術與社區、藝術與閒置土地、藝術與農村等的案例;他認為社區經營就如教育一樣,需要長時間持續地培養、累積,才能逐漸地看出成果;藝術進入社區或農村,可以作為一種催化劑與橋梁的功能,以藝術創意的作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認為「我們的時代是需要故事的時代」,藝術不見得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但提供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村民從開始的不理解到藝術走入社區與居民互動,藝術家讓社區的居民看到了希望。他說:「在藝術家的啟發下,我們重新思考人與土地的關係,城市與鄉村的關係,應該是共生共存的。」
  研討會還邀請了中國滋根鄉村教育發展促進會會長羅義賢博士等嘉賓做閃電發言,閩江學院副校長吳建銘博士做題為《社會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學術總結。
  此外,在研討會期間,同期開展的「宜夏」農曉時鄉村好物集市,是「宜夏」榕城文化藝術季系列活動之一,也是2019海峽兩岸鄉村可持續發展研討會的主題活動。嘉賓們在鄉村文創產品的「物美」中得到了薰陶和滿足。

永泰縣嵩口鎮的月溪花渡圖書館攤位吸引了很多嘉賓駐足

永泰青創夥伴們將自產自銷的土雞蛋、土鴨蛋設計成可愛的文創產品

  本次研討會的口號是「家鄉在等我,我們一起回家吧!」旨在探索多元互動、發掘鄉村競爭力、共續鄉村美好的思想碰撞、實踐分享和資源對接。這一天,恰逢二十四節氣的大暑,一場關於「海峽兩岸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頭腦風暴如一陣陣及時雨,滋潤了盛夏的榕城和為永泰鄉村振興做出貢獻的人。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湛江揭牌
    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會長林雄出席揭牌儀式,他指出,創建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廣東打造對臺基層和民間交流新平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有益探索和嘗試。據了解,2019年6月,首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落地廣東清遠,林雄帶隊實地調研後表示,「百聞不如一見,試驗區的合作框架、運作模式和工作抓手總體上是可行的,開端也是良好的。」他說:「兩岸同胞投身試驗區建設熱情很高,令人振奮。這次湛江海峽兩岸試驗區如期揭牌,不僅是清遠模式的簡單複製,還有不少創新之舉。」林雄還就如何把海峽兩岸鄉村發展試驗區建設做實、做細、做久,提出意見和希望。
  • 廣東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
    中新網清遠11月14日電 (記者 郭軍)廣東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正加快推進。繼第二、第三個試驗區於近期相繼在湛江、汕尾掛牌之後,本月13日,位於清遠連樟村的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研究實踐所也揭牌成立,當日,共有6個兩岸農業合作項目現場籤約。
  • 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湛江揭牌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有關負責人指出,創建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是廣東打造對臺民間交流新平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有益探索和嘗試。試驗區亦是基於農業農村農民的綜合體,鄉村經濟、鄉村法治、鄉村文化、鄉村治理、鄉村生態等諸多領域和業態,都可以成為試驗區建設的沃土良田和生動實踐。
  •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青科大舉行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青科大舉行 2020-12-07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岸融合探新路,廣東第三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汕尾揭牌
    11月4日,「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揭牌暨研究實踐所開班」活動在汕尾舉行。本次活動以「兩岸融合探新路,落實落細在鄉村」為主題,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與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導,汕尾市臺灣事務局、汕尾市農業農村局、陸河縣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承辦。投身試驗區建設的兩岸涉農企業、基層鎮村一線和對口幫扶單位等150餘名領導嘉賓代表匯聚一堂,積極探索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新路。
  • 研討會部分專家觀點摘要 兩岸藝術交流要持續深化
    王耀華  王耀華 省政協原副主席、海峽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歌仔戲(薌劇)是兩岸人民共同創造的藝術結晶它是由閩南漳州一帶的錦歌傳入臺灣後同車鼓戲、梨園戲等藝術形式相互融合,發展成為臺灣「歌仔陣」,並逐漸走上舞臺,然後又傳回閩南,成為兩岸民眾共同愛好的曲藝。歌仔戲(薌劇)承載著兩岸文化之精華,見證著兩岸人民的生活風俗和人生感悟,是海峽兩岸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情感紐帶,更是海峽兩岸藝術文化交流的橋梁,保護和發展歌仔戲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的戲曲文化,推動祖國的和平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 海峽論壇:民間交流是兩岸不變的主題
    在開幕式上致辭時,俞主席透露,幾位兩岸嘉賓代表都高度評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也有些擔憂,強烈呼籲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臺海和平穩定。  「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臺海和平穩定,需要持續擴大深化兩岸民眾交流。」俞主席隨後指出,兩岸關係形勢越複雜,越需要兩岸民眾加強交流,尤其要多舉辦一些體驗式交流,讓兩岸民眾樂於參與、有所收穫。
  •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 暨現代農業融合發展 對接...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 暨現代農業融合發展 對接活動在廈門召開 2019年06月17日 21: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6月17日廈門訊 (記者 劉洪羊)6月15日上午,由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福建省農業農村廳主辦、以「深化兩岸農業合作,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對接活動在廈門舉行。
  • 海峽兩岸專家聯手培養骨幹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9月16日至18日,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農業交流訓練營在濟南市成功舉辦。40餘位來自市中區部分村支書、村主任、鄉村振興服務隊部分成員、部分其他城市和地區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參加訓練營。此次訓練營由海峽兩岸農業專家導師交流會、培訓訓練、遊學觀摩三個階段組成,依託海峽兩岸濟南文創學院,邀請海峽兩岸的農業專家導師圍繞著鄉村五大振興,創意農業、品牌農業、農村電商、現代農業等內容的進行授課。
  • 湛江市揭牌成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
    原標題:我市揭牌成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   10月27日至30日,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揭牌暨研究實踐所開班活動在湛江市舉辦。10月28日上午,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雷州龍門鎮足榮村正式揭牌。
  • 連樟村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研究實踐所揭牌
    11月13日,連樟村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研究實踐所揭牌儀式暨研究實踐所開班活動在清遠市英德連江口鎮連樟村舉行。廣東已成為祖國大陸與臺灣交流最頻繁、融合最緊密、成果最豐碩的地區之一。「北江清流遠,源頭活水來」。依託鄉村振興大戰略、總抓手,聚焦「兩岸融合發展應通盡通」時代命題,圍繞「兩岸融合探新路,落實落細在鄉村」主題,廣東致力於將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推手、交流互動的家園、築夢創業的福地、融合發展新路的明珠。
  • 海峽兩岸專家「韓愈故裡」共話韓愈文化 2018中國·孟州海峽兩岸...
    群賢畢至慕文公,共話文化謀發展。為了紀念韓愈誕辰1250周年,4月13日至15日,主題為「韓愈文化與孟州發展」的2018中國·孟州海峽兩岸韓愈文化研討會在「韓愈故裡」孟州市隆重舉行。海峽兩岸韓愈文化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教授、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韓氏後裔等100餘人參加了此次學術盛會。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結合自身在韓愈文化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或對韓愈思想、精神的領悟,從不同角度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 廣東第三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汕尾揭牌 兩岸融合探新路 好山好水繪錦程
    ,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與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導,市臺灣事務局、市農業農村局、陸河縣政府等單位共同承辦。,主動聯合各方資源和社會力量,形成「多方聯動,大家來做」的良好局面,共同努力把試驗區打造成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推手、展示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最新成果的窗口、吸引臺灣普通社會青年參訪交流紮根創業的福地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催化劑。
  • 2020年海峽兩岸休閒農業發展(海南)研討會海口舉辦
    記者 譚琦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31日消息(記者 譚琦 )10月31日,2020年海峽兩岸休閒農業發展(海南)研討會在海口舉辦,來自海南、臺灣兩地的休閒農業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業者等200
  • 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再落一子
    兩岸融合探新路,好山好水又一程。11月4日,"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揭牌暨研究實踐所開班"活動在汕尾舉行。這是廣東第三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標誌著繼粵北清遠、粵西湛江之後,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即將向全省鋪開。
  • 當代城市和鄉村如何「再生」?海峽兩岸學者齊聚上海共話「聚落再...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5月11日報導:2019海峽兩岸暨香港城鄉更新與再造研討會11日上午在上海理工大學開幕。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中央美術學院、深圳大學、元智大學、中國都市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城鄉規劃學、建築學、環境設計等多個領域的學者與業界的專家參會,圍繞「非城非鄉:當代聚落的再定義」等前沿熱點問題發表主題演講。
  • 廣東第三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汕尾揭牌
    11月4日,廣東第三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汕尾揭牌。廣東省政府臺辦主任、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黃耿城,深圳臺商協會會長陳忠和出席揭牌儀式。廣東第三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在汕尾揭牌 黃寒冰 攝本次揭牌活動以「兩岸融合探新路,落實落細在鄉村」為主題,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與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導,汕尾市臺灣事務局
  • 2018年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培訓班在哈爾濱舉行
    在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區裡,兩岸光點聚落團隊致力於將這個美麗的「桃花源夢」變為現實,實現「有一種生活,叫小鎮」的目標。11日上午,2018年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培訓班在哈爾濱開班,該團隊發起人冶青做了《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合作實踐之路——關於兩岸光點聚落的故事》主題經驗分享。
  • 兩岸同源 美美與共 第七屆海峽兩岸定光佛文化節在福建武平舉行
    2019年11月07日 09:35:46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11月7日電(韋菊)5日,以「兩岸同源,美美與共」為主題的第七屆海峽兩岸定光佛文化節在福建省武平縣巖前鎮均慶院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各界人士1000餘人齊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重溫定光緣、暢敘兩岸情
  • 越交流,越融合!海峽論壇首屆兩岸文創IP大賽在廈頒獎
    大賽活動現場還邀請了兩岸文創人士、參賽選手代表、專家學者、協會代表等進行圓桌會談,就「新時代趨勢下,兩岸『文創+』的新機遇」、「海峽兩岸文創產業合作如何走向『新融合』」等話題展開深入的交流與討論。龍明彪還鼓勵兩岸優秀的文創工作者,要不斷思考探索多元化文化傳承載體與模式,以新時代人文風貌,生動活潑地展現新一代融合發展的朝氣,共同培育新文創的交流土壤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