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金庸武學退化論」,為何《鹿鼎記》武學境界比《碧血劍》高

2020-11-23 騰訊網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金庸小說《碧血劍》和《鹿鼎記》的劇情一脈相承,《碧血劍》中的阿九、何鐵手、歸辛樹等人,在《鹿鼎記》中也出場了。《碧血劍》說的是明末崇禎年間的故事,而《鹿鼎記》說的是清初康熙年間的故事。

一直以來有這樣一個傳說:金庸小說中存在著武學退化的規律,小說故事發生的年代越晚,武林總體的武學境界越低。但是卻有讀者認為,《鹿鼎記》中的武功境界比《碧血劍》要高一些。

那麼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呢?《鹿鼎記》的武學境界真的比《碧血劍》高嗎?金庸小說的「武學退化論」真的成立嗎?且聽夢露居士仔細分析。

《碧血劍》裡基本都是正常的武功招式,然而《鹿鼎記》中卻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奇幻功夫。比如化骨綿掌,中掌後當時沒事,過一段時間卻骨骼寸斷而死。凝血神抓也是當時沒事,一段時間後卻全身血液凝結。

其實這種有延遲效果的武功《碧血劍》中也有,比如洪勝海攻擊袁承志,結果被袁承志以內力反擊回來,受了內傷。他胸前有銅錢大小一個紅塊,摸上去毫無知覺,三個月之後,麻木之處慢慢擴大,等到胸口心間發麻,那就是他的死期到了。但是這種效果和「化骨綿掌」、「凝血神抓」無法相提並論,顯然是《鹿鼎記》更勝一籌。

在《鹿鼎記》中,九難對內力的操縱,已經到了隨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地步。比如她將火折輕輕向上一擲,左手衣袖揮出,那火折為袖風所送,緩緩飛向蠟燭,便如有一隻無形的手在空中拿住一般,逐一點燃了四支蠟燭。然後九難衣袖向裡一招,一股吸力將火折吸了回來。《碧血劍》中的武功一味剛猛,缺少這種柔弱勝剛強的武功。

《碧血劍》中,袁承志還需要靠金蛇劍這種奇門兵器克敵制勝。而在《鹿鼎記》中,高手已經不屑於用劍了。

其實,金庸小說中的「武學退化論」純屬巧合。真正的規律應該是:金庸小說的寫作年代越靠後,金庸越放飛想像力,武功水平也越高。

金庸的想像力在《天龍八部》中達到頂峰,被人批評為魔幻。金庸因此反思自己,並收斂了想像力,因此武功水平開始回落,但還是強於早期。

夢露居士把金庸十四部小說按寫作年代排列起來,大家看看是否符合這個規律:

《書劍恩仇錄》1955年

《碧血劍》1956年

《射鵰英雄傳》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1959年

《神鵰俠侶》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1961年

《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1963年—1966年

《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記》1969年—1972年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碧血劍》是金庸第二部小說,此時金庸的想像力還不夠豐富,描寫武打場面總是詳細描述一招一式,不厭其煩。因此《碧血劍》中的武功,總是逃不出現實武功的窠臼,無非是力量更大一些,速度更快一些等等。

《鹿鼎記》則是金庸的封筆之作,金庸此時已是武俠界的大宗師,在《天龍八部》的奇譎詭異之後復歸平淡。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已經比《碧血劍》時期高了兩個層次。

所以《鹿鼎記》中的武功看似平平淡淡,卻能在不經意間顯出了金庸的想像力。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相關焦點

  • 金庸小說中武學在退化嗎?《鹿鼎記》的武學境界比《碧血劍》更高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金庸小說《碧血劍》和《鹿鼎記》的劇情一脈相承,《碧血劍》中的阿九、何鐵手、歸辛樹等人,在《鹿鼎記》中也出場了。《碧血劍》說的是明末崇禎年間的故事,而《鹿鼎記》說的是清初康熙年間的故事。
  • 《連城訣》中這門神功的出現,直接否定了金庸武俠的武學退化論
    比如說,當年的五絕為何要舉行「華山論劍」,爭奪《九陰真經》,實際上就是像他們這樣的高手,武功都還不是在頂峰,還有上升的空間,《九陰真經》這樣的武學寶典,就剛好能讓他們的武學修為再攀高峰。因此,我們到《神鵰》,就能看到練得「九陰神功」的郭靖,能夠超越當年的五絕,後五絕的武功也分明比前五絕還要高。
  • 金庸小說中真的存在「武學退化論」嗎?其實這只是一種有趣的巧合
    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很多金庸迷認為,在金庸小說中存在著「武學退化論」,即年代越靠後,武林的整體武學水平越低,這說明武學是在不斷衰落的金庸並不認為自己的小說存在著「武學退化論」。金庸對於跨書論武是不太贊同的。
  • 從天龍到射鵰三部曲,真的存在「武學退化論」嗎?
    金庸的作品大多有特定的時間背景,如天龍的北宋、雙鵰南宋末年、倚天元末。然而讀者根據各個時代武林高手的表現總結出「武學退化論」,是否武功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呢?小編的觀點是武學退化論漏洞百出甚至是無稽之談,下面小編帶領大家解讀所謂的「武學退化論」。
  • 金庸武學考究:武功是一代不如一代,金庸哪部書的武學最高?
    金庸小說發生的年代,離我們最近的應該是《鹿鼎記》、《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這幾本書。這三本書的年代背景都是明末清初,武功的境界和檔次相差不多。其中《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出手不凡,僅此一書就已宣告了一個大師的誕生。
  • 從《鹿鼎記》與《碧血劍》的關聯,談談何惕守出場的作用
    熟悉金庸小說的朋友應該知道,《鹿鼎記》與《碧血劍》這兩部小說之間是存在著極大的關聯的。首先,在時間線上,滿清承襲前明;其次,在武俠層面,江湖各大派依舊存在,且以《碧血劍》中的華山派威名最盛;最後,在人物關係上,前明長公主削髮為尼是為九難,李自成隱姓埋名,只為再見陳圓圓一面,何惕守替師辦事,重返中原。凡此種種,均印證了二者之間的聯繫。
  • 武學盛世——鹿鼎記人物實力等級大劃分
    鹿鼎記由於受到武學退化論影響,經常一些人認為各方面表現不行,這是典型的人云亦云。其實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武藝描寫頗為玄幻,吳大鵬這類龍套都擁有摩雲掌力,毛東珠這種書內二流角色的化骨綿掌打中人後一年半載後才讓人骨慢慢折斷碎裂,陳近南的凝血神爪讓人全身血液變成黃色最後凝固而死,如何不是誇張神奇?
  • 從天龍時期武學盛世,到碧血劍一家獨大,四大事件導致武學的沒落
    在金庸先生的十多部作品中《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和《碧血劍》以及最後的《鹿鼎記》完全在一條歷史線上。《天龍八部》中丐幫的打狗棒法、降龍十八掌和大理一陽指等武功,都在「射鵰三部曲」中出現過,而「射鵰三部曲」中獨孤求敗和張三丰所流傳下來的的武功,也在《笑傲江湖》中出現過。
  • 他曾是武學奇才,創出一門奇功,卻被金庸改成武功最差的主角!
    如《天龍八部》中的主角三兄弟蕭峰、虛竹、段譽,個個都是絕頂高手,三兄弟聯手能打遍天下無敵手;《射鵰英雄傳》郭靖及《神鵰俠侶》楊過還有《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這三位都是武學奇才絕世高手,最終都站在武林巔峰;《俠客行》石破天、《笑傲江湖》令狐衝、《連城訣》狄雲、《碧血劍》袁承志、《書劍恩仇錄》陳家洛、《雪山飛狐》胡斐皆是書中的高手人物;連以女性為主角的《越女劍》阿青、《白馬嘯西風》李文秀、《鴛鴦刀》蕭中慧也都是武功非凡
  • 金庸筆下的十大高手排名,掃地僧第八,張無忌第五
    客觀的說,金庸小說大多都是有內在聯繫的。書劍和雪山飛狐的人物在飛狐外傳裡有交集,碧血劍的人物也出現在了鹿鼎記裡,射鵰三部曲就更別說了。個人是反對細節論和武學退化論的。從金庸的寫作年代由早到晚,武功描寫是遞進,長篇優於中篇,中篇優於短篇。但是武功描寫的遞進,不代表武功設定的高低。
  • 金庸十五部作品中,第一高手是誰?越王勾踐用八個字給出答案
    在金庸先生最初設定裡,天下第一高手非中原人士,而是天竺國的達摩祖師,畢竟當時達摩老祖是一個大IP,金庸先生為了出名,必須得借達摩祖師來提升作品的吸引力,於是乎在連載版作品中,天下武學總綱《九陰真經》、天下武學奇書《九陽真經》的創始人,都是達摩。
  • 金庸武學大宇宙全揭秘:周芷若這麼慘是因為楊過?
    《倚天屠龍記》——元末(1961年創作)《笑傲江湖》——明(1967年創作)《碧血劍》——明末(1956年創作)《鹿鼎記》——清康熙年間 (1969年—1972年創作)《書劍恩仇錄》——清乾隆年間(1955
  • 金庸武俠小說裡的等級劃分,究竟哪一本書武學水平最高
    金庸小說中,有波瀾壯闊的天龍八部,有俠肝義膽的射鵰英雄傳,有情深義重的神鵰俠侶,有陰險詭詐的笑傲江湖,有詼諧暗諷的鹿鼎記……每一部書都有所不同,寫的是武俠,讀出來的卻是生活百態,在所有武俠小說中,也只有金庸大師的文學功底能夠做到,各位讀者都喜歡哪一本呢?
  • 鹿鼎記誰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九難和陳近南和他比起來弱爆了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按照金庸武俠退化論的說法,鹿鼎記是所有小說裡面武學最差的,雖然如此,但是鹿鼎記裡還是有一些不可小覷的絕頂高手,那麼誰才是天下第一呢?鹿鼎記最強高手莫過於這幾位。歸辛樹在碧血劍裡就已經是超一流的高手了,鹿鼎記出場人物裡,歸辛樹明顯強於其他人,比陳近南等一流高手高出一個檔次,不過和洪教主比起來就弱爆了。
  • 金庸小說《碧血劍》九大武功高手都有誰?
    《碧血劍》似乎是金庸小說中被討論較少的一部。論情節和人物,的確跟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相比顯得略微遜色。但是裡面的武功描寫,水準非常高。人物的功力高低,描述得非常明確,所以《碧血劍》中人物的武功排名,爭議很少。
  • 金庸先生武俠世界中,從天龍時期到碧血時間,為何武學逐漸沒落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影視娛樂頻道,我是影伴野客,本期和大家分享金庸先生的武俠故事,從《天龍》時期武學盛世,都《碧血劍》一家獨大,四大事件導致武學的沒落,在金庸先生的十多部作品中,《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和《碧血劍》以及最後的《鹿鼎記》完全在一條歷史線上,《天龍八部》中丐幫的打狗棒法、降龍十八掌和大理一陽指等武功都在《射鵰三部曲》中出現過,而《射鵰三部曲》
  • 金庸的武俠世界為什麼會有武功退化論的說法?其實原因很現實
    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為我們構建了一個系統的江湖世界。15部小說涉及的年代非常寬泛,最早的能到春秋時期,然後還有兩宋,元明清等等。而關於金庸筆下的江湖世界,很多人都認為裡面的高手和武功,隨著時代的更替,變得越來越差——年代越早,武功越厲害;年代越晚,武功越差。
  • 金庸筆下十三位男主角,其武學天賦高低該如何排名?
    天賦高的人一學就會,天資差的人則要付出很多。當然最後的成就不僅僅與天賦有關,與自身的努力也有很大關係。在金庸先生筆下,有十三位男主角,那麼他們的武學天賦高低如何排名?十三、郭靖:《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無疑是「勤能補拙」的典型代表,他的武學天賦確實有限。
  • 金庸小說中的武功為什麼越來越差?不僅僅是因為武學秘籍的失傳
    金庸小說有十四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短篇的越女劍。武功最高的莫過于越女劍阿青,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也是金庸小說之中朝代背景最古老的小說。很多人說金庸的小說時間線越是靠近現代,小說中英雄的武功就越是差勁。關於這一點我是基本認同的,但是有一兩部是例外的。
  • 金庸筆下最強主角是誰?並非石破天,金庸在《鹿鼎記》中說出答案
    似乎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過金庸筆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有趣其中有一點十分關鍵,即是他老人家常常會在各部書中藏下一些隱藏的線索,讓人探尋其中的奧秘,解開那些未被揭示的秘密,比如《天龍八部》中登場的掃地僧一角,關於他身上的謎團就有不少,首先是他作為少林僧人為何會知道隱世門派逍遙派的小無相功?其次是他所提到的少林寺兩百年內第一高僧玄澄到底是何水平?再加上那他三尺氣牆究竟是什麼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