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之戰:日本戰國時代的落幕之戰

2020-12-09 私房大歷史

豐臣方人物:澱殿茶茶、豐臣秀賴。大藏卿局、大野治長、大野治房。阿夏。宮內卿局、木村重成。正榮尼、渡邊糺。速水守久。青木一重。真野賴包。伊東長次。堀田正高。中島氏種。野野村吉安。長曾我部盛親。後藤基次。真田幸村。毛利勝永。明石全登。新宮行朝。

德川方人物:德川家康、德川秀忠、松平忠輝。松平忠直。本多正信、本多正純。板倉勝重。松平定勝。井伊直孝。本多忠朝。水野。淺野長晟。藤堂高虎。前田利常。上杉景勝。伊達政宗。片桐且元。片桐貞隆。小幡景憲。織田信雄。紙田長益。

豐臣秀吉和澱殿茶茶的影視劇形象

長慶十九年(1614年)

8月,方廣寺鐘銘事件爆發,澱殿流放片桐且元,大阪冬之陣隨後爆發。

10月12日,堺之戰,豐臣大將赤座正、島玄蕃擊敗德川大將芝山正親、芝山正綱。

11月19日,木津村之戰,德川大名蜂須賀至鎮擊敗豐臣大將明石全登。

11月26日,·蒲生·今福之戰,豐臣大將木村重成、後藤基次擊敗德川大名佐竹義宣、上杉景勝。

11月29日,博勞淵之戰,德川大名石川忠總擊敗豐臣大將薄田兼相。

12月4日,真田丸之戰,豐臣大將真田信繁擊敗前田部將本多政重、橫山長知、山崎閒齋。

12月16日,德川家康炮轟大阪城天守閣,殿決心停止戰爭,進行談和。

12月19日,德川家康與澱殿談和,大阪冬之陣結束。根據談和條件,大阪城三之丸和二之丸的所有防禦設施被毀壞,所有護城河被填平,大阪城由此失去進行陣地戰的能力。

真田信繁的影視劇形象

元和元年(1615年)

4月6日,德川家康從駿府出兵,大阪夏之陣開始。

4月29日,樫井村之戰,淺野部將上田宗固、龜田大隅擊敗豐臣大將直之、岡部則綱。

5月6日,河內平原決戰:

南線戰場:道明寺村之戰第一階段:小松山之戰,德川大名水野勝成、松平忠明、松平忠輝、伊達政宗擊殺豐臣大將後藤基次。

第二階段:譽田村之戰,德川大名水野勝成、松平忠明、松平忠輝、伊達政宗擊殺豐臣大將薄田兼相、井上時利。

第三階段:藤井村之戰,豐臣大將真田信繁、毛利勝永擊退德川大名伊達政宗。

中線戰場:八尾村之戰第一階段:長瀨堤之戰,豐臣大將長曾我部盛親擊殺藤堂部將藤堂高勝、藤堂氏勝。

第二階段:豐臣大將長曾我部盛親聽聞木村重成戰死後,自八尾村撤軍。藤堂部將渡邊了一路追擊,佔領了距離大阪城最近的久寶寺村。

北線戰場:若江村之戰第一階段:豐臣大將木村重成擊殺藤堂部將藤堂良勝。

第二階段:德川大名井伊直孝擊殺豐臣大將木村重成。

德川家康的影視劇形象

5月7日,大阪城南決戰:

第一戰場:四天王寺之戰第一階段:豐臣大將毛利勝永接連擊潰德川大名本多忠朝(戰死)、小笠原秀政(重傷)、榊原康勝、仙石忠政、諏訪忠澄、酒井家次、松平康長(重傷)、本多正純、藤堂高虎等人的軍隊,攻進德川家康的大本營。真田信繁放棄茶臼山的大本營,擊敗德川長孫松平忠直的軍隊,運用靈活的戰術,兩次攻進德川家康的大本營。德川家康旗本戰敗,狼狽逃亡。

第二階段:德川軍以數量優勢發起反攻,豐臣軍全線撤往大阪城,松平忠直攻佔茶臼山。毛利勝永撤回城中,真田信繁負責掩護撤退,在安居天神的神社被德川武士西尾久作斬殺。

第二戰場:岡山口之戰第一階段:豐臣大將大野治房擊潰德川大名前田利常、阿部正次、酒井忠世、土井利勝等人軍隊,逼近德川秀忠的大本營。

第二階段:德川軍以數量優勢發起反攻,大野治房帶領殘部撤回大阪城。

5月8日,德川軍順利攻佔本丸,澱殿及其子豐臣秀賴、大藏卿局及其子大野治長、速水守久等三十餘人在糧倉中集體自殺,大阪城宣告陷落,日本戰國從此結束。

大阪冬之陣(局部)

相關焦點

  • 獨家 大坂之戰:德川滅掉豐臣 日本戰國落幕
    這是日本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日本自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陷入了長期的內戰,大坂之戰則是這一戰亂時代的最後一場戰爭。大坂之戰後日本進入了長達200多年的和平時期,此戰發生的1615年恰逢日本天皇改元為「元和」,因此,這一戰又被後世稱為「元和偃武」。大坂城是豐臣秀吉在今天日本大阪地區建造的城堡。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西軍為何慘敗?原因很殘酷日本戰國時代,為了爭奪對於日本的控制權,西軍和東軍在關原爆發大戰。按照正常的軍事戰爭而言,這場人數將近20萬的戰爭,需要多日才有可能結束,但讓人大吃一驚地是,此戰在一天內就結束,西軍全線崩潰。如果翻開史書,就能發現西軍失敗的緣由,原因其實很殘酷。
  • 「天王山之戰」這個常見的說法 其實來源於日本戰國時期
    誠如大家所見所知,在許多戎馬歲月、競技賽場上常有人習慣以「天王山之戰」來形容其中的關鍵一役,比如:日前的馬德裡德比,以及熱刺與曼城的對決。但要追溯來源的話,它可不是什麼「真假天王」之間為了名分、權力和江山的戰鬥,而是來源於日本戰國時期的一場關鍵戰役。
  • 日本戰國時代的「高天神城之戰」歷史小述
    「高天神城之戰」是日本戰國歷史中期一系列武田軍與織德聯軍對遠江國地區的爭奪縮影,高天神城之戰在武田信玄和其子武田勝賴時代都有發生,然而最著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次針對高天神城以及遠江國歸屬權爭奪的大戰發生於武田勝賴舉兵西進的1574年。直至今日,在眾多日本史學者當中,關於由高天神城引發的觀點和爭論從未停止。
  • 日本戰國名戰:大阪之戰(夏之陣)
    節選自《重訂日本外史》[日]賴山陽 著,[日]久保天隨 訂,北大培文出品,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文章版權所有。
  • 日本戰國史:桶狹間之戰,改變日本的命運之戰(下)
    日本戰國史:桶狹間之戰,改變日本的命運之戰(下)而在另一邊,噩耗連連的織田軍在11時到12時左右,「大傻瓜」織田信長決定由善照寺寨出擊。兵分兩路,本隊由信長率領往南前往中島寨,之後沿由東海道往今川軍進攻。
  • 歷史上「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最經典戰役是什麼?大阪之役
    導語:真田幸村在日本歷史上雖然名氣很大,可是他並沒有打過幾場大仗;真田幸村賴以揚名天下的戰役就是日本戰國時期的落幕之戰——大阪之役(其中包括大阪冬之陣、大阪夏之陣)。真田幸村(1567—1615年),本名真田信繁,是日本戰國末期的名將,也是日本戰國亂世最後的英雄。
  • 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
    摘要: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史稱「一戰定天下」的關原之戰中,石田三成敗給了德川家康所率領的東軍,決定了日本之後的歷史。石田三成的大敗,也讓參與西軍的眾多大名,遭到處分,有的甚至家系斷絕,人生出現重大轉變。
  • 造訪決定日本戰國天下的關原之戰西軍本陣:岐阜「大垣城」
    在日本戰國歷史之中,「關原之戰」可說是無人不知的著名戰役,這一場戰役又被稱為「決定天下之戰」,其中西軍名將石田三成當年指揮作戰的陣地就設在岐阜縣大垣市的「大垣城」,雖然廣大的城池因為時代變遷之下已不復存在,但是護城河遺蹟
  • 500人成功對抗2萬,日本戰國時代的奇蹟之戰.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站,戰必勝矣。」( 《孟子.公孫丑下》)這篇著名的《孟子.公孫丑下》中的「天時地利人和」,幾乎是任何朝代或者時代講到戰爭之道、兵法之道或者勝負之道時都會必定提到的要素論。
  • 日本新瀉縣發現了「川中島之戰」期間戰國名將上杉謙信的親筆書信
    近日,日本新瀉縣發現了戰國武將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有關「川中島之戰」的書信。
  • 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真田信繁(別名幸村)是信濃國上田城城主——真田昌幸的次子。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他被送給越後的上杉景勝(上杉謙信養子)充當人質,直到父親真田昌幸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之後,才一起進入大阪城仕官。
  • 石山本願寺之戰 織田信長與顯如的十年戰爭
    因此,與石山本願寺一同起兵的伊勢長島、越前及加賀的「一向一揆」,被視作阻礙信長一統天下的絆腳石,在戰國史的敘述中不過是一個插曲而已。然而,在戰國時代波瀾的底層,事實上是以本願寺為中心的中世信仰及支撐著信仰的民眾的經濟力量與那些想用武力制伏他們的戰國大名之間的激烈對抗。
  • 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赴死,兩個兒子結果如何?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時,大谷吉繼坐在轎子上,在陣前指揮。第一回合西軍獲勝。儘管他患了難治之病,眼睛幾乎失明,在有生之時,他還是趕赴戰場,為西軍進行最後的奮戰。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日本戰國時代,他成為家臣後便步步高升,搶先衝鋒引燃關原之戰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成為家臣後便步步高升,搶先衝鋒引燃關原之戰日本戰國時代,公元1575年,井伊直虎看準德川家康在郊外獵鷹的時機,將井伊家的嫡子虎松引薦給他。德川家康一見到他,就覺得:「這孩子與眾不同。」
  • 縣長們的野望:為何數十萬人參戰的日本戰國,卻被人調侃成村戰
    對於很多日本戰國愛好者來說,戰國時代的是日本人才輩出的年代,在那個合縱連橫的時代,多方勢力和諸侯的勾心鬥角戰爭,不亞於東漢末年的三國。誕生了以武田信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等梟雄。不過戰國時代在很多人眼中,因為大大小小的軍閥混戰的,而這些軍閥本身地盤和人口又很少的,再加上日本全國的面積其實也就一個雲南省這麼大,所以戰國時代也被人稱之為的縣長們的戰爭。
  • 日本電影《關原之戰》講述戰國時期的戰役,很有意義,值得推薦!
    《關原之戰》講述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發生的一場「決定天下」的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領導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
  • 【日本戰國時代(二)】第六天魔王之死與日本的統一
    日本戰國時代,是指從公元1467年「應仁之亂」開始,一直到1615年德川家康滅亡豐臣氏為止的這一段時期。這段時期,日本分裂成了幾十個小國,彼此互相侵佔與攻伐,與中國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頗為相似,當時酷愛中國軍略的日本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更是直接將中國的戰國時代的名稱套用在了當時的日本身上,遂得名「日本戰國時代」。在最初的幾十年,隨著幕府將軍的勢力越來越衰落,各地大名抓住機會開始擴張自己的勢力。
  • 日本戰國時代,被譽為北陸關原的淺井啜之戰,參戰雙方結果如何?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被譽為北陸關原的淺井啜之戰,參戰雙方結果如何?日本戰國時代,除了在關原爆發的關原之戰外,在其他區域同樣爆發戰爭。就如北陸地區,同樣爆發了一場次世代之戰。當時,前田利長交出年邁的老母,作為跟德川家康和解的重要條件,換取家康容許妻子和胞弟前田利政回國,以絕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