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聽,在任何時候似乎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然而,《紅樓夢》的作者卻非常「促狹」的把書中的三大主角,寶玉、黛玉、寶釵,全部都安排了一次偷聽事件。
寶釵的偷聽事件,是最著名的,也是最飽受爭議的。第二十七回,薛寶釵因為撲蝴蝶,躡手躡腳的走到了池心的滴翠亭,蝴蝶飛走了,薛寶釵正欲回去,忽然聽見亭子裡有人說話。薛寶釵就站住了,把亭子裡小紅和墜兒之間的談話——墜兒幫著小紅和賈芸私相傳遞的——聽了個一清二楚,一字不漏。
亭子裡的人話也說的差不多了,才忽然想起來要推開窗戶,以免有人來了她們也不知道。薛寶釵聽到這裡,知道自己躲藏不及,就使了個「金蟬脫殼」的法子,把偷聽事件一下子推到了林黛玉身上。
林黛玉的偷聽事件,發生在三十二回。因為賈寶玉在清虛觀得了個金麒麟,一心要給擁有同款卻略小一些的史湘雲。史湘雲來了賈府之後,黛玉因為知道那些「小黃書」中的才子佳人皆由這些小巧精細之物上撮合,唯恐寶玉也同湘雲做出這樣的事來,因悄悄走到怡紅院,偷聽二人談話,見機行事,以查二人之意。
結局卻讓黛玉又驚又喜又悲又嘆。喜的是寶玉和湘雲並無此事,而且寶玉還在湘雲面前極力讚揚自己;悲嘆的是如此一個知己,兩人之前卻生生被一個「金」隔開了。
賈寶玉的偷聽事件,發生在五十二回。因為平兒來到怡紅院,叫了麝月,兩人偷偷出去談話去了。病中的晴雯心中疑惑,為了解除晴雯的疑惑,賈寶玉偷偷出來,偷聽了麝月和平兒的談話。原來,麝月和平兒也並非是偷偷商量著做什麼壞事,而是因為墜兒偷了平兒的蝦須鐲,為了怡紅院的臉面,平兒交代麝月,找個機會和藉口,把墜兒打發出去就是了。
寶黛釵三人的偷聽事件,大致如此。寶玉和黛玉的偷聽,都有刻意為之的嫌疑;寶釵的偷聽,卻似乎是無意。然而,寶玉和黛玉的偷聽,很少有讀者認為有什麼不妥,薛寶釵的偷聽,卻被讀者們指為動機不良,心機深重。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讀者對這三起偷聽事件,有如此大的反差?因為,雖然黛玉和寶玉,是在刻意偷聽別人的談話,但卻並沒有做出有損於任何人的任何舉動,他們一個是因為事情與自己相關,所以急迫的想知道事情的發展;一個僅僅是因為好奇,為了解除晴雯心中的疑惑。
而薛寶釵,明明偷聽的是自己,卻偏要把責任推到了林黛玉頭上。這不由得讓三順想起來興兒評價王熙鳳的話,「有了什麼不好事,或她自己錯了,她便一縮頭,推到別人身上來」,自己裝無辜。
所以,刻意偷聽別人談話的寶玉和黛玉,並沒有讀者指責他們,反而是無意間偷聽了別人談話的薛寶釵,備受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