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前八十回裡有金陵十二釵,即貴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根據這些女子的地位和身份,還分成了正冊、副冊和又副冊。根據紅樓夢的各種批語和伏筆來看,八十回之後應該還有一個情榜。庚辰本第十九回的批語中有提及:後觀《情榜》評曰「寶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評自在評痴之上,亦屬囫圇不解,妙甚!甲戌本第八回的批語裡也說:按警幻情榜,寶玉系「情不情」。由此可見,情榜的確是存在的。而按照故事前後對應的關係來看,金陵十二釵的排名和遺失的八十回之後的情榜排名應該是相對應的。
在金陵十二釵正冊裡,林黛玉和薛寶釵並列第一,賈元春排名第三。林黛玉和薛寶釵為雙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全書最重要的感情線就是寶黛釵三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但比較奇怪的是,賈元春僅僅正式出場一次,自從省親之後,基本都是作為背景人物出現的。但她在十二釵正冊裡的排名卻僅次於黛釵二人,與此對應的,她在情榜的排名應該也是第三名。那麼為何元春僅出場一次,但她的排名會如此靠前呢?
其實關於十二釵的排名,歷來有很多爭議,但既然作者選擇這樣排名,必定有他的考量和安排。賈元春排名第三,絕對不是作者隨意安排的,這裡有更深層的意義。
首先,賈元春是正冊上榜的十二個女子中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貴的一個,這一點毋庸置疑。那一場浩大的省親,不僅奠定了賈元春在家族的地位,同時也體現了進入皇宮後女子的高貴。全書中,耗費金錢最多,排場最大,家族感覺最榮耀的一次,就是賈元春晉升封妃,然後回家的省親的時候。此時的元春,是賈府所有女子的巔峰,連賈母都要向她行國禮,所以,元春排名第三,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她尊貴的身份。
其次,賈元春雖然出場不多,但對賈府的興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她的一些決策也直接影響寶黛釵三人的命運結局。眾所周知,賈演和賈源兩兄弟,在創立了寧榮二國公府之後,經過三代人的消耗,到賈寶玉這一代就只剩了一個空架子。賈府在皇宮中的靠山越來越少,元春在後期充當了家族的一大靠山。也就是說,賈府後來的命脈和元春息息相關。把元春排第三位,也是因為她的確對賈家很重要,重要到握著賈家的命脈。
元春不僅對家族的興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的決定也直接影響了寶黛釵三人的婚姻。元春省親後,她所贈的禮物只有賈寶玉和薛寶釵的一樣,元春的意思非常明顯,就是授意讓賈寶玉和薛寶釵結合。在元春贈送禮物之後,林黛玉就非常有預感的說過:「我沒這麼大福氣禁受,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什麼玉的,我們不過是草木之人罷了」。正是元春這個決定,讓金玉良緣完勝了木石前盟。因此把元春排在黛玉和寶釵後面非常合理,因為元春的決策直接影響了黛釵二人的命運。
最後,元春是家族的功臣,是家族後期的頂梁柱,是挽救家族的巾幗英雄。賈府以武起家,幫先皇打下天下。而在國家不需要戰爭,進入和平時期後,賈家也在努力向文官轉型。但族中人沒有一個轉型成功的人,只有一個賈敬考中了進士,半路還出家了。到賈璉、賈寶玉以及下一輩的賈蓉、賈薔這裡,家族讀書的風氣越來越淡,更多的都是風花雪月,沉迷在奢華和享樂中。
賈府在這樣的頹廢進展中,衰敗是遲早的事,家族看不到任何希望。元春正是在家族這樣的危難中挺身而出,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來力挽狂瀾。因為我們都知道,元春被封妃其實並不是一件正常的事,這種突然的發跡必然伴隨著風險和賭注。從元春的判詞和曲子裡,我們也不難看出,元春後期的處境非常悽慘,又是在夢裡呼喊爹娘,又是虎兕相逢的絕境。
這一系列的惡果必然跟她的突然封妃有很大關係。而元春肯不顧危險邁出這一步,必然是把振興家族的重任背在了肩上。省親時她哭著對家人說,皇宮是個不得見人的去處,可見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能展露頭角,元春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在家族男兒都指望不上,家族命運危在旦夕的關鍵時刻,元春突出重圍,為家族掙來了史無前例的榮耀。雖然這榮耀如流星划過般短暫,但元春的確是為家族的敗落爭取了最後的努力,並且的確是讓內囊空虛的賈府又重新容顏煥發了一次,延緩了家族敗落的速度。
因此元春雖然僅出場一次,但她的功勞不可小覷,她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她對寶黛釵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黛釵冠雙首,黛玉為情情,寶釵為無情,而元春為情尊。不論從家族利益方面考慮,還是從十二釵女子的個人能力方面考慮,賈元春都應該排在前面,而且僅次於主角黛釵,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