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佛門聖地卻不再清淨,成為斂財之地,連拜佛都拜不起了!

2021-01-14 愛出門的小可愛

本是佛門聖地卻不再清淨,成為斂財之地,連拜佛都拜不起了!

佛教本來是為了讓人們產生信仰而誕生的,說就算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大家知道嗎?雖然佛教在我國很盛行,但它並不是我們國家所建立的宗教,而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道教,但是現在好像不怎麼盛行。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人的生活習慣等方面都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在我們國家佛教信徒遍布各地,為了供奉神佛而建造的寺廟也是多不勝數。

寺廟本來是用來潛心修行的,佛門聖地,安隨著近年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導致了許多寺廟景區的商業化氣息越來越嚴重,物價也是越來越高。

你今天所講到的這個景區,就是位於我國浙江的5A級景區普陀山,這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所以每年都會有許多善男信女來山上參拜祈福。

來到普陀山的香客原本是為了給家人祈福和祈求平安,但現在普陀山已經失去了它原本,作為佛門是清淨之地的意義,有許多的人,把人們祈福的心思,能當做一種斂財的工具,現在這些地方只充滿了濃重的商業氣息。

歷史上的原住居民來此謀生的小販,現在還有一些假寺廟都在用著各種各樣的手段,在這個原本清靜的地方斂財。

現在到普陀山遊覽一趟,幾乎就要花上四五百塊錢。而山上還有許多賣零食飲料的商販,有些離譜的商販,還能夠把礦泉水賣到15塊錢一瓶,雖說景區的物價一般都比,我們普通的地方要高,但是這個價錢也差的太多了吧。除了飲用水,山上的住宿,寺廟上香等價格也是非常不合理。

他可能不知道去普陀山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乘坐輪渡,而且價錢還不是很便宜,短短十幾分鐘的就要花上百來塊。而且普陀山的門票,在淡季的時候是120元1個人,忘記的時候總是160元1個人,在國慶等節假日的時候門票甚至賣到了180元1個人。

普陀山寺廟的這個做法,讓我不禁許多去過的遊客都在網上吐槽。普陀山物價這麼貴,佛都拜不起了。還有一些遊客說,如果要去的話還是自帶乾糧和水吧,否則根本消費不起。

寺廟建設的初衷是為了傳播佛教文化,是為了讓遊客上香,以求得一個心理寄託,而不是把它看作一個商機,作為斂財的手段。對於普陀山這種收費的現象,你是怎麼看的。

相關焦點

  • 此地本是個佛門聖地,如今卻充滿「銅臭味」,網友:都拜不起佛了
    有些人會選擇和有佛教有關的旅遊景點,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佛教大國,而且佛教對中國的影響也是影響非常大的,在中國幾乎每一個城市裡面都建有很多寺廟,而這些寺廟裡面也都供奉著一些佛像。此地本是個佛門聖地,如今卻充滿「銅臭味」,網友:都拜不起佛了這裡本來是和尚們潛心修行的佛門聖地,但是隨著近年來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有些寺廟裡面就會充滿著「銅臭味」,甚至在這裡面物價會比外面高出很多倍。
  • 世界第一高的佛像,花費12億經108位高僧開光,遊客:真心拜不起
    在我們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佛教傳入我國已經有了將近千年的歷史,現在佛教在人們心中也是非常的重要,我們國家因為受了佛教的影響,所以我國的各個省份或者城市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寺廟,更是在每個節日裡,都會有許多的人前往寺廟去燒香拜佛,祈求自己或者家人們的平安,也吸引了許多國外的遊客前來拜佛
  • 往日清淨的佛門聖地,如今卻物價高昂,商業氣息濃厚!
    ·佛教在人們的心中是充滿一個非常安詳,無欲無求的地方,而且在佛門中的清修者應該是與世無爭的,他們為了把鱔魚艾普頓到人間,甘願無私犧牲的獻。有這麼一個地方曾經是清淨的佛門聖地,而現在卻物價高漲。散發著噁心的銅觸你知道是哪裡嗎?我沒起來看一下吧。往日清淨的佛門聖地,如今卻物價高昂,商業氣息濃厚!·很多佛教聖地。已經淪為了盈利的場所。這種現象真的讓人不解。
  • 少林寺年入億元,善款都花在什麼地方?佛門聖地能否回歸平靜?
    少林寺除了佛教修行之外,少林功夫也舉世聞名,在全國內地都有人不少慕名前往,使得少林寺名聲大噪。除了遊客參觀佛教,祭拜佛祖之外。更多的人是因為少林功夫,來此希望依然少林功夫的風採增長見聞。由此少林寺不再是一個清靜幽雅之地,反倒成了人們時常打卡的旅遊勝地,寺廟內人頭攢動。
  • 少林寺每年收入上億,善款都花到了哪?佛門之地還能否回歸清淨?
    少林寺為出家之人清修之地,除了以佛教修禪出名之外,更以&34;在世界打出了一個名堂。每一年都有不少遊客慕名前往參拜佛教,一睹少林功夫的風採,以增長見識,因此,少林寺已不是一個清淨之地,反倒是成為了一個人山人海的&34;,寺院內香火鼎盛,人頭湧動,每一年收集的香火錢、功德錢更是數不勝數。
  • 由108位高僧開光,耗資12億的大佛,人卻寥寥無幾,遊客:拜不起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有著5000年的文明,而且還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在世界上也佔領了一席之地,所以很多國家的人都希望來中國留學、旅行,學習文化知識,體驗民俗風情。中國也是一個佛教大國,佛教自古印度傳入中國後,經過發展改展,逐漸演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
  • 參觀寺院要敬香拜佛捐功德嗎?對買票進入的寺院完全可以說不
    遊名山,訪古剎,聽一聽顫悠悠的鐘磬聲,聞一聞香嫋嫋的曇香味,在幽靜的禪院休息疲憊的身心,感受佛門與世無爭的清淨,仰慕佛祖普度眾生的胸懷,心有所歸,不虛此行。遊寺院,虔誠的信徒沒有不燒香,拜佛,捐功德的。燒一把高香,磕頭許願,祈求佛祖保佑身體健康,全家平安,財源滾滾,此乃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 宗教聖地,成了斂財機器?這個幾地方不僅靈驗,而且還免費!
    最早傳入中國的宗教就是佛教,隨著佛教的傳播範圍越來越廣泛,許多人都對宗教信仰迷之崇拜。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沉澱,佛教寺廟也越來越多,幾乎每個地方都會有。現如今,大部分寺廟被一些利益薰心的人,利用人們對宗教的信仰,大做文章。
  • 少林寺每年收入上億,遊客的善款都去哪了?佛門還能否回歸清淨?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李連杰主演的功夫電影《少林寺》在播出後引起了很強烈的反響,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僅讓李連杰一夜成名,也讓少林寺成為人們心中崇拜的佛學聖地,慕名前來的人數不勝數。果然,釋永信的做法讓少林寺很快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絡繹不絕的遊客讓曾經這個清淨之地變的異常吵雜,對於我們來說,很難想像少林寺作為佛學聖地最終難以免俗淪為了賺錢工具。商業化引來爭議少林寺從一個學習佛學的聖地突然變成了旅遊景點,這讓很多人在欣賞完美景後產生了質疑。
  • 佛門清淨之地染塵,竟有尼姑幹的是如此不堪的勾當
    想必佛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是非常純潔盛名不可侵犯的存在,儘管我們沒有和其他國家一樣形成主流教派,但是,逢年過節,從人們的行為當中就能感覺到佛的地位之高。雖然鬼神之說不夠嚴謹,但是把它看成一種念想也是無可厚非的,我們國家有很多的寺廟和尼姑庵,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它們逐漸的從清淨變為了世俗,難道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就拿五臺山來說,處在山西金色世界裡面的它,近些年來一度成為了人們遊玩觀光的好地方,尤其是到了盛夏的時候,避暑當去五臺山,這可是北方人民都知道的事情。
  • 金剛經:人人皆有佛性,佛性本清淨,拜佛就是在拜自己!
    金剛經:人人皆有佛性,佛性本清淨,拜佛就是在拜自己!金剛經上說:人人都有佛性。很多人學佛,並不了解佛性,如果你不了解佛性,就會在學佛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甚至走上邪路。很多人,都喜歡拜佛,很多人在拜佛的過程中,都在覺得自己是在拜佛,而這樣的拜佛方式,已經誤解了佛法,這樣拜佛,益處也不會多。六祖壇經上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如果不明佛性,拜佛也同樣無益。學佛一定要先了解什麼是佛性。
  • 去浙江普陀山祈福時,那些稀奇古怪的寺院拜佛禁忌,你都知道嗎?
    其實大家都知道,寺院不僅是遊客禮佛祈福的場所,還是僧侶們出家修行之地,既然是佛門清淨地,中國人都講究個「入鄉隨俗」,雖然不用跟僧侶們一樣去守佛門的清規戒律,但是一些大家都「約定俗成
  • 佛教:女性生理期可以拜佛嗎?這4點佛門常識,不可不知!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寺院也自然有其清規戒律,雖然佛法普度眾生,佛門大開,廣度有緣眾生,但是寺院畢竟是三寶常住之地,僧人清修之地,無比殊勝,不同世俗名利場所,所以我們入寺禮佛要「入鄉隨俗」,遵守相應的佛門規矩,以免冒犯佛菩薩莊嚴,也使得自己造業起煩惱,那便得不償失了。
  • 詩詞典故:碧紗籠詩——清淨佛門難斷凡塵俗事
    對權貴的阿諛奉承是權力崇拜在社會活動中的一種表現形式,佛門清淨地也難斷絕這種事情。我國進入封建社會是在公元前475年,春秋戰國時代,封建社會一個基本特徵就是高度的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王播生活在唐德宗時代,屬於唐朝中期,雖然唐朝是一個相對開明的朝代,但是仍然擺脫不了作為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徵。剛剛經過了安史之亂,人們對權力的崇拜和畏懼欲望可能會更強。
  • 中國修行最苦的寺廟,沒有門票和功德箱,真正的佛門淨地
    眾所周知,我國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深入人心,每逢佳節幾乎都會去寺廟拜佛祈福。但不知從何時起,國內的一些寺廟慢慢趨向商業化,買不起門票也買不起高價香火,使得越來越多的香客遊客拜不起。不過,在國內真正的佛門淨地還是有的,比如這座修行最苦的寺廟,沒有門票和功德箱,寺院裡戒律嚴謹!
  • 老成都人愛去這座寺廟,不要門票還送三支香,這才是佛門清淨之地
    文殊院是一座有著1200多年的佛教聖地,每天來這裡上香拜佛的人數不勝數,讓人感動的是這裡從來不收取一分門票,而且每人還會贈送三支香,在入口處右側可免費領取。要知道,現在的很多寺廟動不動五六十的門票,上千塊的香火,商業氣息太過濃鬱,相對於這點文殊院做的很良心,這才是佛門清淨之地呀!這座氣勢巍峨的建築為說法堂,文殊院的第四進殿堂,據傳說是古信相寺(文殊院)的遺址,在殿堂內有磚砌的戒壇,正中間牆壁上有康熙親自題寫的「空林」二字,所以文殊院又被稱之為「空林堂」。
  • 到四大菩薩道場朝拜,順帶旅遊都是優美的佛門清淨地
    四大菩薩道場不單是佛教朝拜聖地,也是旅遊勝地,如果是朝聖者,盡可以在四大菩薩道場奉獻虔誠;如果來旅遊,在這樣一個聖潔清靜之地,可以沐浴著佛光普照,去領略另一種的新奇和神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 國內最具靈性的佛門聖地,每年朝聖之眾絡繹不絕,要你選會去哪
    如果要說到國內最具靈性的佛門聖地,一定少不了我過佛教四大名山。而安徽的青陽縣的九華山便是其中之一,此地相傳曾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他那一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景充滿了大愛,此種境界何其高遠,使人終生敬佩!浙江普陀縣的普陀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此地曾是觀音大士的道場。
  • 作為佛門清淨地,寺院到底該不該收門票?
    不過最近似乎有條好消息,從普陀山回來的遊客都說,普陀山免門票了,但是很多正準備去普陀山旅遊的遊客,在喜出望外的同時,還是有一點小小的失望的,因為所謂的免門票是指普陀山上的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和紫竹林不再收取香花券(門票),原先上普陀山160的門票還是正常收取的。
  • 遊客:拜不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旅遊,在閒暇之餘走出家門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可以放鬆心情,陶冶情操,豐富閱歷。提到佛門重地,大家想到的可能是寺院裡香菸繚繞,出家人清心寡欲,無欲無求的念著佛經,寺院也不會主動向香客要錢。但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介紹一處非常特殊的景點。這些景點的佛像由108位高僧開光,而且斥資12億建成的,曾經也是香火旺盛的,如今卻被遊客冷落,到底是何隱情呢?請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