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這些漢字的讀音又變了

2020-09-09 中式大美生活

有人說,新版注音是對「文盲」的妥協。

即:對於人們常常讀錯的一些字詞,新的官方注音,按照讀錯的方向更改了。

顯著的一個就是「拜拜」,不少人發音為bái。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拜」的正確讀音是bài。然而在第6版,「拜」增加了注音bái。

另一個詞語「確鑿」經常被讀成què záo,在詞典中原本的正確注音是què zuò,但新版從俗,改為què záo了。

「對文盲妥協」這當然是網友自己開的玩笑,但說起來,語言文字本來就是一種「約定俗成」,很多字,意義沒什麼差別,讀音卻好幾個,容易把人繞暈。

比如「薄」這個字, 除了bò (薄荷)比較好分辨,báo 和bó,在許多語境下,能真正弄清、合理使用的有幾個?



新版注音做了哪些更改呢?

還記得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嗎?騎原本讀jì,如今改成qí了,「坐騎」同理。

還有一個「說服」,以前都讀shuì fú,其實每次念起來都彆扭,如今改成shuō fú,感覺舒坦了不少。

大快人心的還有「呆板」,由 ái bǎn變為dāi bǎn,聽起來更順耳了。

蕁麻疹的蕁qián,也改成了不容易讓人猜疑的xún。

還有更多的字,多餘的音被取消:

框,統讀 kuàng,取消 kuāng(門框);

拎,統讀 līn,取消 līng(拎東西);

澎,統讀 péng,取消 pēng(澎湃);

繞,統讀 rào,取消 ráo(迴繞);

往,統讀 wǎng,取消 wàng(往前走);

尋,統讀 xún,取消 xín(尋思);

蔭,統讀 yìn,取消 yīn;

咱,統讀 zán,取消 zá(咱們)

……

據悉,早在1985年12月,國家語委會就聯合幾個單位,發布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

到了2016年,又對這份審音表提出了修訂意見。有些字在修訂後的讀音,與人們傳統的認知差異較大。



這些內容,多年來似乎沒怎麼普及。而前文所說那些字詞,據說還未通過審議。

有人認為,修改注音應該是有多角度衡量的,僅僅是因為「讀錯的人較多」,很難具有說服力。

若不惜以破壞詩詞的韻律為代價將錯就錯,則得不償失。尤其是當下,很多字詞都有讀錯現象,或者認字認一邊的問題。

如果哪一天,連「鴻鵠(hú)之志」錯讀成鴻鵠(hào)之志也變得順理成章,豈不是讓當年那些努力學習的好學生們難堪?

你怎麼看?

| 整合自網絡,侵刪 |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嗎,這些漢字的讀音變了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拜」的正確讀音是bài。然而在第6版,「拜」增加了注音bái。另一個詞語「確鑿」經常被讀成què záo,在詞典中原本的正確注音是què zuò,但新版從俗,改為què záo了。
  • 這幾個容易「讀錯」的漢字,有些人讀錯也不知道,你知道讀音嗎?
    這幾個容易「讀錯」的漢字,有些人讀錯也不知道,你知道讀音嗎?中華上下五千年,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使我國的漢字功底造詣非常高,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漢字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呢,這個讀音和認字都是不對的,仔細看來,這個字的「毛」少了一橫,那麼這個字讀什麼呢?他的正確讀音是亳「bo,讀二聲」。不僅地名上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其實在人的名字上也是如此。中國人比較講究五行學說,因此對於孩子的出生會看一下五行,針對五行中少的東西往往會在名字中給予補充。
  • 漢字讀音變與不變之爭:要標準化,還是要約定俗成?
    雖最終稿還未出爐,關於漢字讀音的爭議已經出現,漢字的讀音應當改變嗎?如果要改變的話,是應當將之標準化,還是按約定俗成做出更改? 夂小 一部分學者和專家認為,漢字讀音因時而變是很正常的。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在《環球時報》的文章中表示,「以時音(當代的普通話語音)教學,便於學習和交流,也是歷代的做法。古音構擬並不等於實際讀音(古人未留存音檔),穿越漫長歷史時空的語音並非一成不變。」
  • 這些四疊字的讀法,你都知道他們的讀音嗎?
    這些四疊字的讀法,你都知道他們的讀音嗎? 在漢字中,有一類字 由兩個、三個、四個甚至是五個相同的字構成 常見的如「從、品、森、眾」 這些由同一文字重疊複合而成的漢字
  • 界面新聞評漢字讀音變與不變之爭:要標準化,還是要約定俗成?
    雖最終稿還未出爐,關於漢字讀音的爭議已經出現,漢字的讀音應當改變嗎?如果要改變的話,是應當將之標準化,還是按約定俗成做出更改?網友熱烈討論拼音修改改讀音是正常需要還是遷就錯誤?一部分學者和專家認為,漢字讀音因時而變是很正常的。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在《環球時報》的文章中表示,「以時音(當代的普通話語音)教學,便於學習和交流,也是歷代的做法。
  • 這些「漢字之最」,你知道幾個?
    這些「漢字之最」, 你知道幾個呢? 筆畫最少的漢字是什麼?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 漢字中讀音最多的字是「那」字,共有8種不同的讀音: 那姓的「那(nā)」; 「那門子」(同「哪」)的nǎ; 「那我不再等了」的nà; 「那人可不怎麼樣」(口語音)的nè;
  • 這些漢字一看就認識,卻有六成人會讀錯,你能讀對嗎?
    因為有很多漢字,而它們又有不同的讀音,所以為了讓人們能夠清楚地知道每個漢字的讀音,先輩們發明了漢字拼音。因為漢字是短音節讀音文字,而它的字數又很多,所以有不少漢字的讀音是共用的。而也正是因為有很多漢字需要共用拼音,所以有很多漢字的讀音會經常被讀錯。例如,下面的這些漢字,雖然很多人一看就認識,但卻依然有約六成人會讀錯。
  • 這些讀音改動,元芳,你怎麼看?
    很多我們好不容易才記住的讀音,現在卻改動了。有的人表示贊同,認為很多讀音會想我們當年一樣弄錯,不方便,而且現在很多讀音和古代也有區別。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認為祖先的東西不能改,也有認為很多不僅是讀音的改變,更改變了古代文學中的韻律和意境。
  • 你所不知道的日語讀音規則,在這裡都有~
    同樣大家都知道日語中有非常多的漢語詞,這些漢字給我們這些初學者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不少的麻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日語中漢字的讀音系統和我們的中文有些許不同,由於單詞的組合不同,會出現不同的讀音、甚至還有濁音變、長音變、促音變等諸多變化,這就讓習慣了中文表達的小夥伴非常頭疼。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李濤 張月朦 實習生 王京平)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舌頭打結 實際是"韓國漢字"
    原標題: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這些字你會讀嗎?前不久央視舉辦的中國漢字書寫大賽大概「打擊」到了不少人。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有那麼多的漢字都只會說不會寫。不過如果你現在還這麼以為的話,那也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事實上,很多漢字你不僅不會寫,恐怕就連讀都讀不出來。近日,微博上出現的二十多個漢字以及它們的奇葩讀音「秒殺」眾人。有網友高呼:「你怎麼了舌頭?怎麼打結解不開了!」 來看看這些字你會讀嗎?
  • 漢字讀音發生變化,不必大驚小怪
    教材中漢字拼音的更改,在近日引發熱議。許多字的「正確讀音」較以往有了變化,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不少網友認為,這樣改「是對文盲的妥協」。眾聲喧譁中,也出現了對文化傳承的擔憂。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那麼,你知道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嗎?(漢字書法欣賞:蘇軾《寒食帖》)看到這個問題,我猜大多數人想到的答案首先會是「和」字。誠然,「和」有多達7種讀音,在漢字中極為少見。【hé】:這是最常用的讀音,可以表示的意思相當多,詞性也涵蓋了名詞、動詞、形容詞、連詞、介詞,比如:和服、和解、和諧、我和你等。【hè 】:曲高和寡、和詩一首。
  • 日語中那些漢字的讀音與古漢語,和你的方言相似嗎?
    日語中有很多的漢字,這些漢字有時候會給我我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讀音就是漢字音讀,音讀又分為吳音、漢音、唐宋音、慣用音等,其中吳音、漢音是最常用的音讀,吳音大部分是有南北朝時期金陵地區傳入日本,漢音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的日本留學生帶回日本,今天我們就根據古今漢字音的角度來解釋這些漢字吳音、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 小夥伴驚呼讀完舌頭打結了
    前不久央視舉辦的中國漢字書寫大賽大概「打擊」到了不少人。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有那麼多的漢字都只會說不會寫。不過如果你現在還這麼以為的話,那也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事實上,很多漢字你不僅不會寫,恐怕就連讀都讀不出來。近日,微博上出現的二十多個漢字以及它們的奇葩讀音「秒殺」眾人。有網友高呼:「你怎麼了舌頭?怎麼打結解不開了!」
  • 筆畫最少的字、讀音最多的字、最熱的字……這些漢字之最,你能答出幾個?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那」字,共有八種不同的讀音,分別為nā、nǎ、nà、nè、něi、nèi、nuó、nuò。最常用的部首是「口」,平均每100個不同的漢字,就可能出現20個左右的「口」。除了這幾個奇特的例子,還有以下這些:最鬧的漢字biāo"猋"讀作「標」
  • 韓國人又開始學漢字了?韓國:小學課本必須添加漢字讀音!
    韓國人又開始學漢字了?韓國:小學課本必須添加漢字讀音!近年來,隨著韓劇在中國的熱播,我國也掀起了一陣韓流,人們對韓國的服裝、化妝品非常感興趣,一時間韓國遊成為了人們出國旅遊的首選。但你知道嗎?我們都知道,我國在古代是非常富強的國家,不僅地大物博,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後來很多國家都與我國建交,紛紛到此來學習,其中就有日本和韓國,常年在我國學習,後來在學成後,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結合本土特色,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民族文化。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 小夥伴驚呼"讀完舌頭打結"
    前不久央視舉辦的中國漢字書寫大賽大概「打擊」到了不少人。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有那麼多的漢字都只會說不會寫。不過如果你現在還這麼以為的話,那也未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事實上,很多漢字你不僅不會寫,恐怕就連讀都讀不出來。近日,微博上出現的二十多個漢字以及它們的奇葩讀音「秒殺」眾人。有網友高呼:「你怎麼了舌頭?怎麼打結解不開了!」
  • 這些字你都認識嗎?——揭秘漢字中你不知道的秘密
    印度的前總理尼赫魯曾對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漢字是中華人民幾千年的智慧結晶,我們平常讀書、工作、寫作、交流都離不開漢字,那麼大家對漢字都了解多少呢?
  • 這些漢字讀音,已被將錯就錯:《新華字典》也從俗了
    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大家紛紛表示有些「發蒙」,不知道現在我們到底應該讀哪個字音才算正確。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被修改讀音的字。臺「教育部」重編的「國語辭典修訂本」中,「尷尬」的讀音念成「jian jie」(「監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