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芳:劉心武講的多為「老觀點」
劉心武(圖片來源:舜網)
2005年,因為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紅樓夢》,劉心武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紅樓熱」。11日,劉心武再登《百家講壇》,開始揭秘《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劉心武此次大有捨棄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自己續寫「八十回後真故事」的架勢,因此一開講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曹雪芹寫過完整版《紅樓夢》
在當天播出的第一講內容中,劉心武揭開了「全本《紅樓夢》之謎」,他從乾隆年間一個御馬院執鞭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絕句20首》入手,分析、論證了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全本曾經存在過。「比如《題〈紅樓夢〉絕句20首》中第二十首有『饌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損骨嶙峋』的句子,寫到賈寶玉後來的形象是『骨嶙峋』,但是曹雪芹前八十回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都沒有這個形象描述。因此富察明義看到的應該是曹雪芹寫的全本《紅樓夢》。」另外,劉心武認為,從脂硯齋的評語裡,也可以看到,不少曾經在評語裡提到的後面會出現的情節,都沒有出現在高鶚寫的後四十回中。劉心武因此認為,全本的《紅樓夢》是存在過的,《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故事是可以探佚出來的,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後四十回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
對於劉心武的這一說法,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馬瑞芳教授認為,劉心武的這一觀點在紅學界並不新鮮,早在2003年,馬瑞芳就在《紅樓夢學刊》發表過一篇學術論文——— 《一部早期的、內容單一的〈紅樓夢〉——— 對明義題〈紅樓夢〉絕句20首的考察》,在文章中,馬瑞芳根據對富察明義詩歌的研究,得出結論:「其一,因為明義所見《紅樓夢》與今本《紅樓夢》名字完全相同,研究者容易將二者混為一談。但明義所見《紅樓夢》卻絕非脂硯齋評《石頭記》。其二,明義所見《紅樓夢》內容單一卻首尾齊全。明義所詠前十四首能在《石頭記》找到相似章節。後五首所詠是《石頭記》後三十回原型。賈寶玉是絕對男主角,與寶玉有關的詩十六首。《石頭記》寶黛愛情發展過程,在明義所見《紅樓夢》中基本都有表現。賈府興衰還沒有《石頭記》那樣繁富的內容。詠黛玉的詩八首,特別是,有詠黛玉的小組詩,對林黛玉一生做總回顧,林黛玉是絕對女主角。寶釵分量遠沒有《石頭記》裡重,從寶釵撲蝶看,寶釵還保留了少女的天真和幼稚,不像《石頭記》中那樣成熟老辣。」因此馬瑞芳推測,明義所見《紅樓夢》明確地以賈寶玉為中心,以大觀園為場景,以寶黛愛情為描寫重心,是一部「首尾齊全、內容單一的《紅樓夢》」,她進一步推測:「事情可能是這樣:在曹雪芹十年披閱、五次增刪之前,已存在明義所見的、內容單一的《紅樓夢》和《風月寶鑑》,是曹雪芹青年時代創作的,《石頭記》前二十三回及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等情節,是十年披閱、五次增刪加寫內容。《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在明義借閱時已存在。但因為明義是御前侍奉的人,曹雪芹不肯將可能有『礙語』——— 比如涉及元春歸省和賈府被抄的書給他,所以將早期記風月繁華、內容單一的《紅樓夢》借給明義。」
高鶚後四十回違背曹雪芹原筆原意
據悉,對此次登「壇」復原《紅樓夢》,劉心武曾說,當時有兩套方案,一套方案是仍按人物為線索,從以前講過的七個人物再往下講;另一套方案則是按「八十回後真故事」的路子來講,雖然也兼顧人物,但重點是跟觀眾強調,曹雪芹是寫完了《紅樓夢》的,儘管現在八十回後找不到了,卻可以通過探佚儘量加以復原,而復原出的內容跟高鶚的續書是完全不同的。商談的結果是用第二套方案來錄製。
在前天的第二講中,劉心武又揭開了「《紅樓夢》的結構之謎」。劉心武引用周汝昌的研究成果,認為《紅樓夢》的結構存在「九乘以十二」的規律,「每九回是一個大的情節單元,根據種種跡象推測,全本的《紅樓夢》應該有十二個這樣的『九回』,因此我們推測曹雪芹原來寫的全本《紅樓夢》應該是一百零八回。」對此馬瑞芳教授表示,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成果多年前就已存在,與周汝昌的觀點不同,馬瑞芳教授認為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全本不是一百零八回,而是一百一十回,「我們認為五十五回是個情節中間線,所以認為全本應該是一百一十回。」
另外,在劉心武的第二講中,他還表達了對高鶚後四十回的嚴重不滿,認為後四十回中有關「寶玉和巧姐一起學習《列女傳》等書,和一直拒絕仕途經濟的賈寶玉的性格背道而馳,令人不忍卒讀。」劉心武認為,從八十一回起,高鶚完全不顧前面曹雪芹有關賈府走向悲慘結局的情節線索,另起爐灶,開始寫美女釣魚等情節,後面甚至寫起了賈寶玉讀聖賢書、寫八股文等內容,還讓林黛玉支持賈寶玉寫八股文,「簡直就是荒唐至極」。劉心武認為,根據他的研究,第八十一回應該是寫賈迎春和香菱這兩個青春女性的悲慘結局。
對於劉心武對高鶚後四十回內容的反感,馬瑞芳教授看法相同,「對高鶚後四十回內容的不滿,是學界的共識。但是對劉心武如何續寫《紅樓夢》,我不做任何評價。」 (記者錢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