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芳:劉心武講的多為「老觀點」

2020-12-21 鳳凰網讀書

馬瑞芳:劉心武講的多為「老觀點」

劉心武(圖片來源:舜網)

2005年,因為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紅樓夢》,劉心武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紅樓熱」。11日,劉心武再登《百家講壇》,開始揭秘《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劉心武此次大有捨棄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自己續寫「八十回後真故事」的架勢,因此一開講就引起了廣泛關注。

曹雪芹寫過完整版《紅樓夢》

在當天播出的第一講內容中,劉心武揭開了「全本《紅樓夢》之謎」,他從乾隆年間一個御馬院執鞭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絕句20首》入手,分析、論證了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全本曾經存在過。「比如《題〈紅樓夢〉絕句20首》中第二十首有『饌玉炊金未幾春,王孫瘦損骨嶙峋』的句子,寫到賈寶玉後來的形象是『骨嶙峋』,但是曹雪芹前八十回和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都沒有這個形象描述。因此富察明義看到的應該是曹雪芹寫的全本《紅樓夢》。」另外,劉心武認為,從脂硯齋的評語裡,也可以看到,不少曾經在評語裡提到的後面會出現的情節,都沒有出現在高鶚寫的後四十回中。劉心武因此認為,全本的《紅樓夢》是存在過的,《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故事是可以探佚出來的,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後四十回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

對於劉心武的這一說法,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馬瑞芳教授認為,劉心武的這一觀點在紅學界並不新鮮,早在2003年,馬瑞芳就在《紅樓夢學刊》發表過一篇學術論文——— 《一部早期的、內容單一的〈紅樓夢〉——— 對明義題〈紅樓夢〉絕句20首的考察》,在文章中,馬瑞芳根據對富察明義詩歌的研究,得出結論:「其一,因為明義所見《紅樓夢》與今本《紅樓夢》名字完全相同,研究者容易將二者混為一談。但明義所見《紅樓夢》卻絕非脂硯齋評《石頭記》。其二,明義所見《紅樓夢》內容單一卻首尾齊全。明義所詠前十四首能在《石頭記》找到相似章節。後五首所詠是《石頭記》後三十回原型。賈寶玉是絕對男主角,與寶玉有關的詩十六首。《石頭記》寶黛愛情發展過程,在明義所見《紅樓夢》中基本都有表現。賈府興衰還沒有《石頭記》那樣繁富的內容。詠黛玉的詩八首,特別是,有詠黛玉的小組詩,對林黛玉一生做總回顧,林黛玉是絕對女主角。寶釵分量遠沒有《石頭記》裡重,從寶釵撲蝶看,寶釵還保留了少女的天真和幼稚,不像《石頭記》中那樣成熟老辣。」因此馬瑞芳推測,明義所見《紅樓夢》明確地以賈寶玉為中心,以大觀園為場景,以寶黛愛情為描寫重心,是一部「首尾齊全、內容單一的《紅樓夢》」,她進一步推測:「事情可能是這樣:在曹雪芹十年披閱、五次增刪之前,已存在明義所見的、內容單一的《紅樓夢》和《風月寶鑑》,是曹雪芹青年時代創作的,《石頭記》前二十三回及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等情節,是十年披閱、五次增刪加寫內容。《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在明義借閱時已存在。但因為明義是御前侍奉的人,曹雪芹不肯將可能有『礙語』——— 比如涉及元春歸省和賈府被抄的書給他,所以將早期記風月繁華、內容單一的《紅樓夢》借給明義。」

高鶚後四十回違背曹雪芹原筆原意

據悉,對此次登「壇」復原《紅樓夢》,劉心武曾說,當時有兩套方案,一套方案是仍按人物為線索,從以前講過的七個人物再往下講;另一套方案則是按「八十回後真故事」的路子來講,雖然也兼顧人物,但重點是跟觀眾強調,曹雪芹是寫完了《紅樓夢》的,儘管現在八十回後找不到了,卻可以通過探佚儘量加以復原,而復原出的內容跟高鶚的續書是完全不同的。商談的結果是用第二套方案來錄製。

在前天的第二講中,劉心武又揭開了「《紅樓夢》的結構之謎」。劉心武引用周汝昌的研究成果,認為《紅樓夢》的結構存在「九乘以十二」的規律,「每九回是一個大的情節單元,根據種種跡象推測,全本的《紅樓夢》應該有十二個這樣的『九回』,因此我們推測曹雪芹原來寫的全本《紅樓夢》應該是一百零八回。」對此馬瑞芳教授表示,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成果多年前就已存在,與周汝昌的觀點不同,馬瑞芳教授認為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全本不是一百零八回,而是一百一十回,「我們認為五十五回是個情節中間線,所以認為全本應該是一百一十回。」

另外,在劉心武的第二講中,他還表達了對高鶚後四十回的嚴重不滿,認為後四十回中有關「寶玉和巧姐一起學習《列女傳》等書,和一直拒絕仕途經濟的賈寶玉的性格背道而馳,令人不忍卒讀。」劉心武認為,從八十一回起,高鶚完全不顧前面曹雪芹有關賈府走向悲慘結局的情節線索,另起爐灶,開始寫美女釣魚等情節,後面甚至寫起了賈寶玉讀聖賢書、寫八股文等內容,還讓林黛玉支持賈寶玉寫八股文,「簡直就是荒唐至極」。劉心武認為,根據他的研究,第八十一回應該是寫賈迎春和香菱這兩個青春女性的悲慘結局。

對於劉心武對高鶚後四十回內容的反感,馬瑞芳教授看法相同,「對高鶚後四十回內容的不滿,是學界的共識。但是對劉心武如何續寫《紅樓夢》,我不做任何評價。」 (記者錢歡青)

相關焦點

  • 馬瑞芳:劉心武「秦學」爭議始末
    大觀園每個月都搞學術講座,講大家感興趣的問題。胡文彬跟劉心武是認識的。但胡文彬覺得,不管兩個人認識不認識,是不是朋友,都得講學術良心。對不正確的學術觀點,該說就得說。胡文彬在講座最後鄭重說到劉心武的講座。他說,研究《紅樓夢》猜謎是不行的,《紅樓夢》是偉大的小說,不是謎語書。你到圖書館查書,你也得到小說類找,不能到謎語書裡找。還有,所謂「打倒紅學界」,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
  • 作家劉心武講紅樓夢的觀點,紅學界一片質疑,有專家說簡直荒唐
    小編首先介紹一下爭議的焦點之一,就是劉心武在螢屏上講了這樣一個結論,他說:紅樓夢裡的秦可卿,其出身不但未必寒微,有可能還高於賈府(曹家)。我們設想一下,顯然賈府是一個國公級的貴族家庭,如果比這更高,那就意味著秦姑娘就成了皇族的成員。
  • 馬瑞芳出書揭秘《百家講壇》造星故事
    她舉了個例子,「從人物命名上來看,《紅樓夢》中有個人物叫香菱,她命運多舛。《聊齋志異》裡有個人物叫菱角,她的命運也很磨折。其實,這都是從陸放翁的詩句來的。陸遊《書齋壁》裡有『平生遭際苦縈纏,菱刺磨作芡實圓。』的句子。陸遊自註:『俗謂困折多者謂菱角磨作雞頭。』香菱、菱角,都包含著命運多蹇的意思,都是從前人詩句中獲得小說需要的、隱含著人物命運的人名。你說是誰學的誰?
  • 《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新書在京首發
    7月9日, 「經典之美,童心之虹——《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新書首發式」在京召開。本次活動由天地出版社舉辦。《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叢書共六冊,五十講。內容始於劉心武親自錄製的音頻,天地出版社最終將音頻內容轉化成文字,並邀請新銳插畫師鄭琹語為其繪製插圖。
  • 《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新書首發
    7月9日下午,由天地出版社舉辦的《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新書首發式在京舉行。會上,作家劉心武講述了他創作該書的初衷,再次引發與會者對青少年如何閱讀傳統文化經典的思考。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參加發布會並發言。
  • 忍喪妻之痛 劉心武重返《百家講壇》講紅樓
    本報訊(記者 蔣慶)著名作家劉心武自05年開始在央視「百家講壇」對《紅樓夢》進行了顛覆性分解,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紅樓熱」。而在本周四,劉心武在時隔兩年之後將再度返回「百家講壇」,推出「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系列講座,其同名新書也將面市。而為讀者所不了解的是,在去年4月,劉心武摯愛的妻子還是被病魔帶走。
  • 「不服老」的劉心武為年輕人寫「碎片化」小說
    近日,78歲的作家劉心武推出最新小說《郵輪碎片》,以「碎片化」的敘事方式顛覆著讀者對小說的認知與閱讀。《郵輪碎片》裡劉心武將視角對準近30年來中國崛起的中等收入群體,以郵輪作為敘述空間,用碎片化結構多側面勾勒他們的面貌。
  • 劉心武寫書專門給孩子講《紅樓夢》,這些都不提
    我跟她說,我的見解,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她應該展拓視野,聽取更多的觀點,最後形成自己對獨到理解。她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早已不再痴迷一家,對於我的揭秘,她已產生若干疑惑,願能有機會與我從容討論,但她竭誠感謝我,引她進入了紅樓夢這瑰麗的世界。轉眼十幾年過去了。在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有家「字裡行間」書店,是連鎖店,在全國還有十幾家。
  • 馬瑞芳
    作為《新杏壇》欄目特邀主講嘉賓,馬瑞芳教授先後在《新杏壇》欄目開講《馬瑞芳妙解紅樓夢》、《馬瑞芳趣話王熙鳳》等系列節目,她以幾十年深厚的學術底蘊為基石,以自身風趣幽默,犀利獨到的語言為媒介,運用奇峰突起、懸念暗扣的謀篇布局法,把一部《紅樓夢》講述得精彩紛呈。
  • 大學教授馬瑞芳 妙解《紅樓夢》巔峰之作
    《紅樓夢》:「好玩」的巔峰之作山東大學教授馬瑞芳以講《聊齋》出名,但人所不知的是,她也是紅樓夢研究專家、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馬瑞芳被易中天評價為「直、爽、好玩」,而在這位「直、爽、好玩」的專家眼中,假如要給《紅樓夢》加一個形容詞,那就是———「好玩」。她借用孔夫子的「有教無類」,以「言紅無類」來形容當前的紅學研究:「研究《紅樓夢》沒有準入標準,沒有學科界限,只要喜歡,誰都可以研究。所以紅學這個樹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你可以聽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奇談怪論。」
  • 作家劉心武大放厥詞單挑紅學界
    作家劉心武的出現,為今年的紅學熱,澆上了一把油。他在中央電視臺十套《百家講壇》上陸續錄播了18集《揭秘〈紅樓夢〉》系列講座》,隨後又出版了系列圖書,在國內主流紅學研究專家的一片質疑和不屑聲中,收視率暴漲,圖書銷量節節升高。  劉心武的觀點奇異詭譎。
  • 馬瑞芳:心無旁騖地讀書、教書和寫書
    母親不懂紅樓夢版本,但她當年給我講《紅樓夢》時,認為賈母和鳳姐一定會成全寶黛愛情,不會同意掉包計。她的觀點對我很有影響。我後來在山東衛視講《紅樓夢》,我的姐妹就說,這傢伙又抄襲!抄誰的?我母親的,當年母親講過的。     中華讀書報:為什麼從妙玉寫起?
  • 一場風波 作家劉心武單挑紅學界
    作家劉心武的出現,為今年的紅學熱,澆上了一把油。他在中央電視臺十套《百家講壇》上陸續錄播了18集《揭秘〈紅樓夢〉》系列講座》,隨後又出版了系列圖書,在國內主流紅學研究專家的一片質疑和不屑聲中,收視率暴漲,圖書銷量節節升高。  劉心武的觀點奇異詭譎。罵他的人多,支持他的人也不在少數。
  • 馬瑞芳:金瓶梅非黃書 不是為寫性行為而描寫
    日前,「趣話經典」第4部《馬瑞芳趣話〈金瓶梅〉》出版,幾乎被人人喊打的《金瓶梅》在馬瑞芳的解讀下變成一部有趣的書。但是在趣話之下,馬瑞芳解讀出了《金瓶梅》的藝術品位、警世價值和啟示意義。
  • PK劉心武 周思源:"正解"紅樓炮轟"秦學"
    「劉心武先生一人獨創的『秦學』,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一推就倒,註定要失敗。」昨天,在北京萬聖書園2樓的醒客咖啡廳,68歲的紅學家周思源舉辦了一場小型的讀者交流會,一上來就直指當下紅學論證的熱點。   「最早批評劉心武先生的應該算是我。」
  • 用經典之美,創造童心之虹 劉心武現身天府書展給孩子們講「紅樓」
    著名紅學家劉心武創新講解《紅樓夢》給孩子們,不講愛情,不講家族盛衰,不講人際關係勾心鬥角,單把書中那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那些詩情畫意、溫馨歡樂一一道來,讓孩子們早早地接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1月30日下午,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劉心武攜《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亮相天府書展,眾多讀者慕名而來。在現場,劉心武為在場的小讀者講解了《紅樓夢》中的經典片段。
  • 易中天出席馬瑞芳新書《趣話紅樓夢》首發式
    昨天,趕在書博會前夕,上海文藝出版社在山東大學舉行《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馬瑞芳新書《趣話紅樓夢》首發式。首發式上,談起當下高校現行學術管理體制,易中天抱怨論文量化管理不太合理,老師們應該「有蛋則生,無蛋則養」。  當天,學者易中天以嘉賓的身份出席了首發式,與馬瑞芳展開了一場「曹操和王熙鳳」的對談。
  • 劉心武:童版《紅樓夢》幫孩子觸摸中國文化
    「這就證明,我向孩子們推廣《紅樓夢》時會儘量避免個人學術立場,儘量採取中性的態度和敘述,這套書也是這樣的觀點。」劉心武口中的這套書,就是他剛剛出版的《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6本)。在新書發布會上,幾名小書迷還重現了「海棠詩社」的吟詩派對。11歲的「賈寶玉」扮演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最喜歡「海棠詩社」的故事,因為「大家一起讀詩特別有意思。」
  • 「不服老」作家劉心武的敘事探險
    馬識途出版《夜譚續記》後宣布封筆,86歲的「高齡少年」王蒙推出了《笑的風》,78歲的劉心武出版長篇小說《郵輪碎片》,笑著說自己不服老:「我一進入寫作狀態就忘記年齡,寫完了以後,喲,78歲了,自己把自己嚇一跳。」
  • 「不服老」作家劉心武的敘事探險
    劉心武有人說,2020是一個神奇的年份,許多高齡文學大家在這一年推出新作:106歲的馬識途出版《夜譚續記》後宣布封筆,86歲的「高齡少年」王蒙推出了《笑的風》,78歲的劉心武出版長篇小說《郵輪碎片》,笑著說自己不服老:「我一進入寫作狀態就忘記年齡,寫完了以後,喲,78歲了,自己把自己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