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能力突出,晚年收到秦始皇30字簡訊,就喝毒酒了,這為何?

2020-12-16 風卷歷史

呂不韋是個能人,既能掙得大把的金錢,讓自己生活無憂。也能通過自己的判斷,抓住機會,甚至創造機會。大秦帝國的嬴政,和他老爹嬴異人,都是受了呂不韋的幫助的。沒有呂不韋,就沒有這父子的輝煌。但是,即使如此,呂不韋晚年時,因為秦始皇一封30字的簡訊,就此喝毒酒自殺。

他為何如此?不自殺行不行?

一、呂不韋自殺始末。

公元前235年,呂不韋在封地河南洛陽,收到了當時的秦朝老大嬴政的一封信。

信中寫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啥意思?你呂不韋對秦朝有什麼大功勞?秦朝在河南給你大面積的土地,封十萬戶侯。你和秦朝有什麼親戚關係?還號稱「仲父」。你和家人遷到四川去吧!

呂不韋看到這樣的信,痛苦不已,然後選擇了喝毒酒自殺。不就遷到四川嗎?很可怕嗎?

《史記》中寫道: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呂不韋想到自己不是第一次被驅逐了,擔心如此下去,自己不僅會被誅殺,還會影響家人和門客們。於是,喝了毒酒,了解了自己。

之前,呂不韋又做了什麼,導致一次次的被驅逐?

二、呂不韋犯下的三宗罪。

1、引進嫪毐。

嫪毐絕對是嬴政的「痛點」,此人打著太監的名義進了宮,實際上是個具有特殊能力的人物,在宮裡成了嬴政母親的情人。

趙太后為了這個情人,讓嬴政封嫪毐為長信侯。從此,人家也是一個侯爵了。如果安安靜靜當個趙太后的情人,不聲不響地做他的侯爺,也許就沒後來的煩惱了。

可是,嫪毐沒控制住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控制,一個不小心,就讓趙太后生了兩個孩子。這對秦王室來說,是天大的醜事,只是,嬴政長期被蒙在鼓裡。

有些人心裡總是藏不住事,巴不得對外炫耀一下自己的「能幹」,嫪毐就是這種人。

在一次朋友聚會中,嫪毐酒喝多了炫耀到:「你們造嗎,我是親王嬴政的後爹!」此話一出,當場眾人被驚訝到了,太不可想像了,一個太監竟然是個「絕世高手」,竟然有著如此身份。

很快,嫪毐的話就洩露出去了,嬴政暴跳如雷,準備收拾嫪毐。

而嫪毐一看事已至此,就想做最後一搏,直接造反了。搞雜技,嫪毐是把好手,但論造反,嫪毐還差得遠。秦王嬴政派相國昌平君和昌文君鎮壓嫪毐,一會的功夫,嫪毐就被擒獲了。

怎麼處理?嬴政下令,對嫪毐和心腹黨羽採取五馬分屍,並誅殺三族。嫪毐和趙太后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活活摔死。趙太后被軟禁在了雍城。

那麼,嫪毐的事件和呂不韋有什麼關係嗎?有,嫪毐是呂不韋找的奇人,獻給趙太后的。可以說,追根溯源,呂不韋是引嫪毐入宮的罪魁禍首。

因此,嬴政恨死了呂不韋。但是,即使如此,嬴政還是暫時放過了呂不韋,逐出鹹陽,讓他回了封地河南洛陽去了。

2、呂不韋和趙太后的舊情。

嬴政不傻,不僅不傻,還很聰明。

他對於母親和呂不韋的舊事,越長大知道的越多。

嬴政上位時剛剛13歲,孤兒寡母對呂不韋的依賴很大,嬴政尊稱呂不韋為「仲父」。當然,這裡面也有趙太后的意思,畢竟,13歲的孩子能懂多少?

慢慢長大了,嬴政漸漸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母親曾是呂不韋的歌姬。說是歌姬,其實也是情人。

只不過,嬴政的父親嬴異人看上了趙姬,於是,呂不韋忍痛割愛將趙姬送給了嬴異人,此後就有了嬴政。而嬴異人是個福薄的人,歷經各種曲折坎坷,終於成了秦王了,卻僅僅在王位上呆了三年,就此一命嗚呼!

嬴異人死後,呂不韋成了趙姬最重要的依靠,孤兒寡母想要立足,沒這麼一個政治強人不行。其後的一段時間裡,呂不韋在國家管理上幫助嬴政,同時在生活上處處關心趙姬,這和情人沒什麼不同。

紙是包不住火的,在得知呂不韋和趙太后的N種傳言後,嬴政對呂不韋是越來越冷淡。

其實,沒有嫪毐的事情,呂不韋也一樣沒有好下場的,在嬴政那裡,父親嬴異人和母親趙太后才是一對,誰也不能破壞。因此,公元前228年,母親死後,嬴政將父母合葬在了一起。

所以,呂不韋的第二宗罪:就是在嬴異人死後和趙太后走得太近。

3、呂不韋門客眾多,勢力太大。

呂不韋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他看到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齊國孟嘗君等人養門客無數,這些門客為了國家發展獻計獻策,出力不少。

於是乎,呂不韋也開始發展門客,他做的最出色的一件事,就是組織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這是一件大事。

但是,我們仔細看看,戰國四公子都是各國王族中人,呂不韋算什麼?不要說一個外姓之人了,就算是本家兄弟,勢力太大也容易被懷疑有圖謀不軌之心。因此,對於勢力大的呂不韋,嬴政是有防著的。

把呂不韋逐出鹹陽到河南封地後,過了一兩年,嬴政派人去看看呂不韋過得怎麼樣。回來報告,呂不韋日子不錯,各地的有識之士常常來拜訪,那景象是: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幹。

得知呂不韋在封地如此的受歡迎,嬴政的危機感就來了,萬一呂不韋和其門客們欲圖謀不軌,夥同他人對秦國造成危害,那該怎麼辦呢?

接著,嬴政的信就過去了,意思很簡單:驅逐,讓呂不韋去遙遠的蜀地。

一再被驅逐,呂不韋已經能看到未來的命運了,就算到了蜀地,他也不一定能安穩。於是,呂不韋喝了毒酒,提前去了閻王殿。七年之後,趙姬去世。

呂不韋的人生高開低走,他犯下的三宗罪,讓他最後有了悲慘的命運,一是引進嫪毐給趙姬,二是和趙姬曾經的歷史招嬴政恨。三是呂不韋勢力太大,門客太多。

相關焦點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秦始皇短短30個字的信,而飲鴆酒自盡?大有...
    呂不韋喝毒酒自盡,的確是因為秦始皇那封短短30個字的信。信中雖然內容不多,但卻字字誅心,處處透露出秦始皇對呂布的責怪及厭惡。此外呂不韋能把持朝政這麼多年,自然也從信中看出秦始皇的殺心已起,殺他也只是時間問題。
  • 呂不韋奉獻一生,卻因為秦始皇短短30個字的信,而飲鴆酒自盡
    這短短的三十個字顯得極為絕情,翻譯成現在的白話就是:你對我大秦有什麼功勞,憑什麼分為10萬戶,佔據洛陽城?你和秦國有什麼親緣關係?憑什麼寡人要叫你仲父?你們全家人都流放到四川去吧,再也不想看到你們了。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呂不韋看到這封信,當時就驚慌失措,輾轉難眠,擔心秦王嬴政最終會將他處死,並且連累到全家,選擇了喝毒酒自殺。呂不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一眼就看出了秦王嬴政的打算。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秦始皇短短30個字的信而走上絕路?
    那麼,如此優秀的呂不韋,又為何因為秦始皇一封只有短短30字的信而飲鴆自殺呢?故事說來話長,對呂不韋來說,說多了更是淚。呂不韋是個成功的投資商人,一眼就看出了潛在的機會呂不韋首先是個商人,商人是要投資的,投資的目的就是要獲利。這個利是什麼,就看他投資的是經濟利益還是政治利益了,亦或二者兼而有之。至於如何投資,向誰投資,就與他的眼光有關了。
  • 呂不韋叱吒一生,為何秦始皇僅憑一封30字的信,就讓其飲鴆自盡?
    這時呂不韋的生意達到了巔峰,因為此時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了,甚至由於秦異人是自己扶持上王位的,所以連秦國帝王都要對其禮讓三分。秦異人後來生下了秦始皇,當時秦始皇12歲即位,根本不能掌握大權。此時國家大權都在呂不韋的手裡,他開始慢慢飄了起來。在秦始皇在位的前幾年,呂不韋仗著自己的權利長期禍亂宮闈,還和秦始皇的生母趙姬私通。
  • 呂不韋為秦努力付出一生,為何會因為秦始皇短短30字的書信自盡?
    呂不韋飲鴆酒自盡,相比嫪毐被車裂而死,已經很體面了。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哪怕你是秦國的丞相。秦始皇短短30字的書信,就否定了自己窮其一生的努力,呂不韋心如死灰。與其等著秦始皇來殺,不如自己就這樣體面地死去,也算是給秦始皇一個滿意的交待,同時也避免了被誅三族。呂不韋的抱負呂不韋從一個被人看不起的賤商,到萬眾敬仰的秦國丞相,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年傾盡家底,把寶全押在了落魄的秦異人身上,自己的女人也送給了秦異人當老婆。
  • 秦始皇真的是呂不韋的兒子嗎?《史記》中這5個字,誤導後世千年
    並且,秦始皇是呂不韋之子這種說法,在世上流傳了很久,影響了很多人。那麼,秦始皇的身世因何成謎?他真的是呂不韋的兒子嗎?首先,說個大概。一、為何說《史記》記載不一定屬實?前文提到的徐鈞之詩,可能就是受了《史記》中這5個字的影響。《史記》作為正史,所記載的事情就一定是真的嗎?答案是,不一定。關於&34;這件事,如果認真籌謀,還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史記》中的另外一些事件,就太離譜了。
  • 《呂氏春秋》為何會要了呂不韋的命?因為此書觸犯了秦始皇的逆鱗
    這支戈也算呂不韋在戰國中傳奇一生的實物證明了,但呂不韋還給我們留下了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就是《呂氏春秋》。這本書對我們現在人來說是財富,但對當時的呂不韋而言,卻是催命符,那麼《呂氏春秋》為何會要了呂不韋的命?因為此書觸犯了秦始皇的逆鱗。
  •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其實這是司馬遷說的
    說起千古一帝,我想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非秦始皇莫屬。那大家是否好奇,秦始皇的生父是誰?為何會有呂不韋是秦始皇生父的說法? 但是有一個人顛覆了我們的認知,此人就是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傳記載: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呂不韋跟一個舞姬同居了,並且有了身孕。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秦始皇短短30字的信,而飲鴆自盡?看完明白了
    當時秦王政就是想告訴呂不韋一個道理,你對秦有什麼功勞,把你安排在河南,又給了你這麼多東西,你對秦國又有什麼貢獻,讓我叫你仲父,你的家屬也都在蜀國,你怎麼坐上仲父這個位置的,你心裡得有個數,你可以在這,我也可以讓你不在這,你的家人還在蜀國呢,你可以好好想想。
  • 秦王給呂不韋寫了封信,短短30字卻字字誅心,呂不韋看後飲鳩自盡
    在秦莊襄王駕崩後,13歲的秦始皇被立為秦王,不過由於秦王年紀尚小,所以當時秦國的國政皆由呂不韋把持,為相的呂不韋不僅獨攬大權,還封十萬戶。公元前239年,年已21歲的秦王政想要親政,於是剷除自己的眼中釘呂不韋和其心腹嫪毐成為了首要大事。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司馬遷用四個可疑的字給出了答案
    這其中不僅明確了秦始皇是莊襄王嬴異人的兒子,並且還交代了出生地具體時間為「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地為「邯鄲」。倘若司馬遷對於秦始皇的出身信息只有這一條史料,可能人們就不會去懷疑其出身,更不會僅僅因為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是呂不韋介紹給嬴異人的,而去懷疑呂不韋。
  • 呂不韋權傾朝野,為何收到嬴政一封僅30字的信,就飲鴆酒自盡?
    作為《大秦》系列影視劇的最後一部,講述的正是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的事情。如同秦惠文王時期的張儀以及秦昭襄王時期的範雎一般,在嬴政與其父親秦莊襄王時期也有一位大才,便是大名鼎鼎的呂不韋。說起呂不韋的一生,可謂是十分的傳奇,有人說他是賭徒,也有人說他是最早的投資家。但不管怎麼樣,呂不韋確實從一介商人變成了大秦的相國,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呂不韋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大秦賦含糊其辭,《史記》卻言之鑿鑿
    秦始皇嬴政是呂不韋還是子楚的兒子?司馬遷在《史記》中記錄的內容,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秦始皇的身世可能真的有問題。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給人們再現了那段「禮崩樂壞」的戰國亂世。「賤商」呂不韋以過人的眼光,投資了原本在秦國不受重視的公子子楚,並扶持子楚及其兒子嬴政先後成為了秦國的國君。
  • 《大秦賦》呂不韋:姜子牙後代,一妻一妾,秦始皇是他兒子?
    《大秦賦》的主角,除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外,還有天下第一奇男子——呂不韋。歷史上的呂不韋,絕對是一個奇男子,他的一生,堪比很多牛人的一生,是無數人所羨慕的對象,達成了無數人無法觸及的成就。他和秦始皇之母趙姬有情人關係,趙姬本為呂不韋姬妾,後為子楚夫人,在成為王后之後,又和呂不韋有了說不清道不白的關係。因為他和趙姬的情史,秦始皇嬴政還被世人爭議出生,被質疑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當然,這非真相,秦始皇並非呂不韋兒子,這只是野史八卦。
  • 秦始皇為呂不韋兒子?很可能是後人杜撰的
    千年來,秦始皇的身份一直是一個謎團,有學者認為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也有人認為他和公子異才是親父子。那麼,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嗎?為何部分影視作品中,都傾向於將秦始皇默認為呂不韋的兒子?有依據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呂不韋,以及他和秦始皇的關係。
  • 呂不韋和秦始皇究竟是什麼關係?
    如果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呂不韋的政治智慧含量恐怕要大打折扣;如果呂不韋沒有奇貨可居,秦始皇的身世也不會有重重迷霧。熱播影視劇《大秦賦》中,公子政(即後來的秦王政、秦始皇)跑去質問呂不韋,他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親身父親。呂不韋否認了這一點。
  • 戰國時期,秦昭襄王與秦始皇都是非常突出的君王
    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嬴稷與秦始皇嬴政,是秦國史上非常突出的兩位君主。他們一個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一個一統天下成就千秋大業千古一帝。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周王室的太廟舉鼎而亡。而就在就在這一年,秦昭襄王的曾孫、後來的秦始皇嬴政在趙國邯鄲出生。嬴政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從戰火中度過的。他的父親異人早年不受秦孝文王的寵愛,被送到趙國為質子。後來認識了呂不韋的姬妾趙姬,臨幸之後生下了秦始皇。長平之戰後,異人一家人生活十分不易。異人和嬴政在趙國的處境非常危險,隨時有被殺的危險。
  • 秦始皇明明善待功臣,為何卻逼死居功至偉的呂不韋?做錯了什麼?
    秦始皇對那些跟著他打江山統一六國的將領還是不錯的,統一六國以後都加官進爵,沒有大肆屠殺功臣的行為,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但是這並不表明秦始皇是個善良的人。這給秦始皇一個印象,王翦和他的兒子都是貪圖享樂的人,沒有什麼大志向。王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自保。這是他們父子聰明的地方。當時王翦掌握著六十萬軍隊,這時可以改天換地的力量。由於這些開國功臣都比較謹慎,為什麼謹慎都是被秦始皇的殘暴給嚇得,不老實隨時可能性命不保。
  • 呂不韋曾在秦為相十餘年,為何因短短30個字的信,而飲鴆酒自盡?
    呂不韋曾在秦為相十餘年,被尊為仲父,位高權重。可是,當嬴政給他一封短短數語的信後,老呂麻溜地飲鴆自盡了。為何呂不韋如此配合,連一絲掙扎也沒有呢?總經理贏家不傻。(這也說明,呂不韋不敢得罪太后、秦王這些「董事」,只是個打工的)嫪毐在趙姬的支持下,權勢大漲。「大小事鹹決於嫪毐」,當時,前去投靠嫪毐,求官求仕的官員已經達到了數千人!也就是說:嫪毐、趙姬,可以繞過呂不韋,直接任免官吏。
  • 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
    然而,對於秦始皇嬴政的出生,史書記載就不那麼明確了,致使他的生父到底是秦莊襄王還是呂不韋,至今仍爭論不休。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太史公司馬遷「難辭其咎」(此處沒有貶義),因為他的《史記》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