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 廣東一直走在前列

2020-12-05 中投顧問

  近日,廣州市正式印發了《深化工業網際網路賦能改造提升五大傳統特色產業集群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預計到2022年形成5個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打造100家數位化轉型標杆企業,建成1個「定製之都」消費體驗中心,帶動1萬家企業上雲上平臺,培養10萬名數位化轉型產業人才。可以預見的是,人們未來可以在各具特色的消費體驗館「一站式」享受定製汽車、定製服裝、定製家居等服務。

  唔系猛龍唔過江。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廣東一直走在前列。尤其近年來,廣東聚焦中小型工業企業著力推動「上雲上平臺」。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推動超過1.5萬家工業企業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實施數位化轉型,帶動50萬家企業「上線用雲」降本提質增效。數十萬企業騰「雲」而上,這條猛龍是真的「猛」。

  「全球定製看中國,中國定製看廣州。」坐擁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優勢,廣州探尋製造業定製化的步伐鏗鏘有力。「廣州定製」有多威水?上傳胸圍臀圍等身材尺寸和個性化需求之後,30分鐘即可定製一套衣服;擁有全國首個運用全球數據云平臺分析決策的整車工廠,廣州率先在全球實現深度「買家互動」;能在全國開上千家專賣店的定製家居企業基本都是廣州的,廣州定製家居展被譽為「中國定製家居第一展」……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去年發布的首批「全球定製之都」案例城市中,廣州榮膺「全球定製之都」。行業多、規模大、技術領先,確實稱得上「定製之都」。

  生活在廣州的人大多了解,專業市場豐富、聚集效應明顯向來是廣州傳統優勢產業的特點,尤其是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箱包皮具、珠寶首飾、食品飲料等產業集群。這五大產業集群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一年能達到2700億元。如此大體量的傳統優勢產業集群,怎樣借「體驗定製」的機遇進一步激發出新活力?產業鏈底子好,下一步就是結合定製優勢,提高產業鏈現代化程度和整體效率。

  「定製之都」消費體驗好不好,用戶說了算。要從「廣州展示」邁向「廣州定製」,就須實現由「以企業為中心的大規模製造」向「以用戶為中心的規模化個性化定製」的工業企業轉型。

  以用戶體驗來審視,建設「定製之都」消費體驗中心需要一個高度共享的配套機制。一個好漢三個幫,網際網路時代尤其如此。一次成功的消費體驗背後,不僅要靠具體行業提供量身定製的數位化解決方案,更要有信息共享配套服務來促進產業轉型,實現集群聯動效應。不然就容易出現「數據孤島」,企業自說自話,消費者不買帳,集群效應難以體現。

  打造定製之都需要政企同心、銀企合作、產銷協同,同向同行,穩步推進。

相關焦點

  • 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探討——數位化浪潮方興未艾,轉型已迫在眉睫
    近二十多年來,網際網路在我國迅猛發展,數位化產業也隨之發展壯大,並逐步形成一個可以跟傳統產業分庭抗禮的新興產業。但近幾年來,無論是數位化產業還是傳統產業,似乎都遇到了不小的發展瓶頸。與此同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IT技術飛速發展並與傳統行業實現快速融合,一場由數位化轉型帶來的產業變革浪潮已經蓬勃發展。
  • 後疫情時代數位化產業受關注,誰會入選廣東這個產業轉型試點?
    2019年5月,廣東省工信廳印發了《廣東省產業集群工業互聯數位化轉型試點工作方案(試行)》,提出要充分發揮廣東製造業的集聚效應,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到2022年,培育30個產業集群工業互聯數位化轉型試點等,並同時啟動了第一批垂直領域試點,共10家。本次新發布的方案是為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進一步明晰方向。
  • 產業集群如何數位化轉型?這場論壇都說清楚了|數位化轉型|工業互聯...
    「數字孿生將為新一代製造提供更多可能性」「工業智能體讓工業企業各種設備實現真正連接」「工業網際網路助力製造業轉型升級」……11月25日,2020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大會在深圳舉行。圍繞工業網際網路如何推動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多位企業家、專家院士建言獻策。
  • 藝術產業擁抱數位化轉型
    在這三五年的時間裡,整個藝術品市場和藝術品產業的發展,正面臨非常艱難的業態的轉型。 我們說藝術產業數位化發展是時代造就的,有其深刻的時代發展的背景。一是消費結構在快速轉型,藝術品消費形態的豐富多樣性生態正在形成過程中,基於數位化的數位化消費場景在快速建構。 二是基於數位化的新基礎設施的建構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
  • 【網媒看山西】「觸網」升級,孝義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忙
    5G智慧煤化工建設、氧化鋁智能工廠……近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在山西孝義發現,不少傳統產業正忙著數位化轉型。  孝義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興於煤,又困於煤,資源型經濟特徵始終伴隨著孝義的發展。如今,全市正以「六新」突破為牽引,堅定不移走能源產業結構調整、綠色低碳轉型的發展之路,在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新舊動能轉換中勇探新路。
  • 13部委力推產業數位化轉型 京東企業業務智能採購發展潛力巨大
    其中,與企業數位化轉型相關的新業態新模式多達5種,涉及了企業經營管理、產業交互的方方面面,是《意見》布局的重點領域。具體來看,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意見》鼓勵加快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步伐,助力降低數位化轉型難度,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業務發展模式,提升企業發展活力;發展基於新技術的「無人經濟」,充分發揮智能應用的作用,促進生產、流通、服務降本增效,支持建設智能工廠;發展便捷化線上辦公,推動完善電子合同、電子發票、電子印章、電子籤名、電子認證等數字應用的基礎設施,為在線辦公提供有效支撐
  • 肖國安 易雨瑤: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同時也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提供了新機遇。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作用,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是推動我國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充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隨著數字經濟發展,企業生產經營和市場需求對網際網路的依賴進一步增強。
  • 《中國金融》|陳文輝:金融產業數位化轉型的幾點思考
    數字經濟下半場,產業數位化的巨大潛力將逐步釋放,在此過程中,金融產業數位化轉型帶來的創新機遇和長期發展趨勢值得我們關注。從數字產業化到產業數位化,數字經濟將重塑傳統產業歷次科技革命,新技術都要經歷從創新發明到大規模應用兩個階段,數字經濟也不例外。
  • 從傳統農業國到現代工業國 數位化、智能化助推製造業轉型升級
    而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實現了由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向門類齊全、體系完整的工業國轉變,產業結構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7月發布報告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三次產業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
  • 錨定四新經濟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
    錨定「四新經濟」,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是徐州打造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堅持高起點發展的重要抓手。「四新經濟」具有跨界融合、需求主導、動態變化、高速增長的特徵,既體現了產業發展的趨勢,也包括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基於此,徐州把產業轉型的「加速度」錨定在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新興主導產業上,旨在以信息化、智能化帶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推進產業數位化進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經年老樹開新花——江西德安深入探索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新舉措
    央廣網德安11月29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沈明傑 李詩彪)近年來,江西省德安縣不斷加快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進程,把「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加速傳統產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真正做到了傳統產業不「傳統」。
  • 《2020中國產業帶數位化發展報告》:數位化成增長新引擎
    作為經濟體系中的「毛細血管」,中國的產業帶中小企業積極復工復產,乘著數字經濟的新風,投入到穩定經濟發展的大潮中,也為自身的可持續經營找到了機會。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產業帶數位化發展報告》,通過對數十萬家淘寶C2M商家的大數據分析,發現3月以來,全國有22個省份的商家活躍度超過了疫情之前水平,廣東、浙江、江蘇等數位化轉型較快省份,商家活躍度領跑全國。
  • 廣州文化發展報告:傳統文化產業數位化、智能化加速
    中新網廣州11月11日電 (記者 許青青)由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廣東省區域發展藍皮書研究會和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南沙)改革創新研究院11日聯合發布的《中國廣州文化發展報告(2020)》指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度影響,廣州傳統文化產業數位化、智能化加速,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應用進程也將全面提速,文化消費領域將出現快速新舊交替和市場分化。
  • 「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發布
    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性危機考驗,為進一步幫助更多中小微企業紓困脫困,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我們倡議,政府和社會各界聯合起來,共同構建「政府引導—平臺賦能—龍頭引領—機構支撐—多元服務」的聯合推進機制,以帶動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為重點,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提升轉型服務供給能力,加快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形成「數字引領、抗擊疫情、攜手創新
  • 希臘加速數位化轉型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近日,希臘發布《2020-2025年數位化轉型白皮書》,目的是協調希臘政府各個機構的數字行動,為未來的數位化發展確定戰略規劃,通過創建新一代公共機構數字互聯繫統「政府數字雲(G-Cloud)」,推動包括司法、衛生、經濟、教育等在內的關鍵領域向數位化轉型。
  • 通聯支付榮獲金鼎獎 以金融科技助力產業數位化轉型
    通聯支付憑藉多年支付經驗以及助力產業數位化轉型領域的優秀實踐,榮獲2020中國金融金鼎獎。  長期以來,由《每日經濟新聞》發起、與專業學術機構、第三方諮詢機構聯合主辦的金鼎獎,因其過程嚴謹科學、評選公正透明、獎項設置專業,在財經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成為財經各行業機構劃分級別的標杆。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更好發揮平臺效應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培育產業平臺化發展生態被放在首位。意見提出要支持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廣、建設跨產業的信息融通平臺等。為何要著眼於平臺建設,以平臺化賦能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會起到何種效益?從發展現狀看,「受限於信息化基礎弱、數位化程度低、現金流壓力大等因素,單個企業轉型成本高、困難大。」
  • 廣東農行數位化轉型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簡稱「廣東農行」)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助力小微企業快速發展。 為加快數位化轉型,廣東農行加快智慧場景建設,圍繞教育、出行、用餐、政務、融資等重點領域,集中力量打造了智慧校園、智慧出行、智慧食堂、智慧政務以及供應鏈融資等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網際網路場景,使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務。
  • 德安:傳統產業數位化 經年老樹開新花
    經年老樹開新花——德安縣深入探索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新舉措九江新聞網訊(特約記者 李詩彪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沈明傑)近年來,德安縣不斷加快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進程,把「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加速傳統產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
  • 人民日報: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更好發揮平臺效應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培育產業平臺化發展生態被放在首位。意見提出要支持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廣、建設跨產業的信息融通平臺等。為何要著眼於平臺建設,以平臺化賦能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會起到何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