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漫漫地表荒蕪,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約20%的沙漠是怎麼形成的?

2020-12-12 地理沙龍號

地球表面的陸地自然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其中「荒漠自然帶」是指氣候乾旱區的地貌總和,包括巖漠、礫漠、沙漠、泥漠和冰漠等等,其實就是代表降水稀少,植被很稀疏的地區。

沙漠的形成原因分析

沙漠是荒漠自然帶的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沙質荒漠」,沙漠地表多覆蓋有沙丘或者是沙灘,沙子是沙漠裡最不缺的東西。沙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而且面積也很大,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約為1.62億平方千米,其中大約三分之一地區屬於荒漠地區,而大約有20%的面積屬於沙漠,比如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其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906萬平方千米。

陸地自然帶分布圖

沙漠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種,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等,其中在自然原因中形成沙漠的根源應該是「氣候原因」,也就是說「沙漠」作為荒漠自然帶的一種,基本上只分布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特別是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地區,有些沙漠地區的年降水量只有幾十毫米。所以,「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是沙漠形成的最重要自然原因。

我國沙漠分布圖

一個區域氣候乾旱,降水稀少,地表植被覆蓋率就低,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就很弱,風力作用就會增強,地表裸露的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等作用下,最終逐漸變成細小的沙粒,並逐漸形成沙漠,然後就呈現了地表荒蕪、黃沙漫漫的場景。那麼,為什麼某一地區會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呢?這裡的成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區域,由於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容易形成沙漠,由於地處熱帶地區,形成的沙漠就稱為「熱帶沙漠」。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智利北部、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北美墨西哥西北部地區多分布有熱帶沙漠。

撒哈拉沙漠衛星地圖

其次,在大陸的內陸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從而降水稀少,容易形成沙漠,比如亞歐大陸的內陸中亞地區、我國的新疆、內蒙古等地的沙漠多屬於此類成因,由於地處溫帶地區,形成的沙漠就稱為「溫帶沙漠」。比如我國塔裡木盆地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深居內陸降水稀少而形成,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塔裡木盆地衛星地圖

再次,還有些地區,比如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巴塔哥尼亞沙漠,是由於位於盛行西風的背風坡,焚風效應,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從而形成沙漠。巴塔哥尼亞高原地處南美洲南部的東側,東臨大西洋,但是此處地處盛行西風帶控制,攜帶來自太平洋暖溼空氣的西風帶,受到了安第斯山脈的阻擋,使得安第斯山脈西側地區,位於迎風坡,降水豐富,而東側地區降水稀少。

巴塔哥尼亞沙漠的形成原因

在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中,氣候是核心要素,但是地形、洋流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氣候,從而對沙漠形成產生影響。除了自然原因之外,沙漠的形成還和人類活動對於植被的大量破壞和水資源利用有一定的關係。比如,據研究南亞地區的塔爾沙漠的形成,就和古代印度長期對當地植被破壞,以及大量利用印度河水源灌溉有關係。

巴基斯坦塔爾沙漠

相關焦點

  • 非洲「撒哈拉沙漠」和我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原因相同嗎?
    沙漠是指地表完全被沙子覆蓋,植被非常稀疏,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屬於「荒漠自然帶」中的一類。所以,形成沙漠的最重要原因是「氣候乾旱」,在乾旱的環境下,地表植被難以存活,植被稀疏,外力作用以風力作用為主,在長期的風化侵蝕作用下,巖石逐漸碎裂,形成風化殼,最終形成沙漠。
  • 中國首個即將消失的沙漠,總面積比海南島還大,80%的黃沙變綠洲
    沙漠,在世人的眼中是一片荒蕪之地,可在文人墨客眼中卻是悲涼雄壯之地,在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中,沙漠又成為一個浪漫的地方。沙漠對於常年生活在繁華大都市的小夥伴來講,無非是一個荒蕪而又神秘之地,大家都對沙漠充滿了好奇,樓蘭古國為什麼會突然消失?羅布泊的湖水為何又會突然枯竭?
  • 科學家發現撒哈拉沙漠並非自然形成,是人類8000年前自己打造的
    地球表面71%的面積是海洋,陸地面積佔29%,你要不要認為人類可生存的陸地有29%。人類可以生存的陸地要遠遠小於29%,大概只有不到20%,剩下的陸地被沙漠佔有。地球上的沙漠面積佔到了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就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 如果地球上的沙漠,變成綠洲會發生什麼?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在地球上沙漠的佔地面積還是非常大的,陸地只佔了地球的32%,沙漠就佔據了陸地總面積的20%。阿拉伯沙漠,中國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撒哈拉沙漠等等。布滿黃沙,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的水資源,遇到惡劣的天氣情況,還會颳起陣陣的沙塵暴,已經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
  • 如果地球上所有沙漠變成森林,會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沙漠都變成森林了,地球會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嗎?在很多人看來,沙漠代表著乾旱、炎熱、死氣沉沉,而森林則代表著溫暖、溼潤、生機勃勃。森林為我們的地球提供了氧氣,沙漠卻用黃沙不斷侵佔人們的生活空間。
  • 欲將沙漠變成綠洲,卻不知沙漠是棵「搖錢樹」
    一提到沙漠,大多數人會想到一片一片的沙海,或者一群騎著駝隊獨自走在炎熱的沙漠海洋上。的確,自古以來,沙漠一直是荒蕪與狂暴的象徵,這裡的生命幾乎已在絕跡,其實沙漠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種,不僅炎熱而且可能寒冷,南極洲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冷」沙漠。
  • 如果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佔比反轉,會發生什麼?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比例發生反轉,變成了是陸地,佔了我們的地球表面積的70%的話,這會發生什麼?在和我們現有世界相比,人類這個物種甚至還會存在嗎?為了便於繪製我們的新地圖,我們就假設是直接的一對一的反轉吧。現在是陸地的地方都變成了水,反之亦然。原本的大西洋呢?那就是現在的大西大路,五大湖慢就變成了五大島了。現在可以稱這個新星球為阿爾法星球或者其他你喜歡的星球。
  • 神秘的撒哈拉沙漠,埋葬著遠古的文明
    非洲大陸的衛星影像圖,北部和中南部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顏色,黃色和綠色,就像是被攔腰隔斷一樣,由長度超過3800公裡的薩赫勒地帶分開,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北部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撒哈拉沙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撒哈拉沙漠的秘密。撒哈拉沙漠總面積約為932萬平方公裡,綿延整個非洲北部,西邊緊鄰大西洋,北部是地中海,東部延伸至紅海,再遠就是印度洋。覆蓋到西撒哈拉、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蘇丹、埃及等許多國家,與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相差無幾。如此大面積的沙漠,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或許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解釋。
  • 撒哈拉沙漠——遺失而獨立的神秘,漫漫黃沙無邊無際
    提及撒哈拉沙漠,人們立即會以諸多稱謂冠之,「沙漠之王」「不毛之地」「生命的墳墓」,等等。以上種種描述,足以顯現出撒哈拉沙漠自然環境的險惡,加之影視文學作品對其大肆渲染以及理解的空白,使得本有好奇之心的探險者對其望而卻步,不想去接受這份本已存在許久的真實,更沒有了置身其中的勇氣,把它看做是存在於地球上的甚至比南極、北極以及喜馬拉雅山更難以逾越的生命禁區。
  • 地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隱生宙的第一個時期是冥古代,是地球形成之初,這就是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時期。   也就是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在之前的文章《我們一起聊啊聊太陽》中,我們了解了太陽系的形成。太陽系中的行星,也包括我們的地球,都是在距今大約45.6億年前與太陽同時誕生的。
  • 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乾燥的撒哈拉沙漠為什麼也會下雪?
    由於地球各地有著不盡相同的自然地理環境,所以生長的生物也各不相同,從而形成了類型多樣的「陸地自然帶」。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陸地自然帶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主要是隨著水分條件的不斷降低,自然帶不斷更替,荒漠自然帶分布區是世界上氣候最為乾旱的地區。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滿目黃沙,一望無際,沙丘連綿起伏,東西南北方向的景致也並無任何分別,零星的植物上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只有奇形怪狀的枯枝,像一隻只向前探出的求生的手寂寞的大風鳴咽著吹過,滾起黃沙一片,煙塵浩蕩,藍天高遠,大地雄渾,萬物枯寂。在夕陽下,黃沙被落日染成一片血紅,悽豔且蒼涼,似乎沒有什麼生的氣息可尋因為這裡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
  • 為什麼地球上有些地方人煙稀少,會形成人跡罕至的「無人區」?
    地球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三遠的行星,也是目前人類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地球的平均半徑大約為6371千米,我們的地球表面總面積大約為5.1億平方千米,當然其中有大約3.61億平方千米的地球表面是海洋,人類是沒有辦法居住的,剩下的大約1.49億平方千米的地球表面就是陸地。
  • 被稱為「死亡之地」的沙漠,是怎樣形成的?今天總算知道了
    圖1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地球上陸地面積為1.47億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 的28%,其中沙漠就佔了1/3,而在中國乾旱及半乾旱地區的沙地在內的中國的沙漠總面積達到了約130.7萬平方公裡,大約佔據了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3.6%。
  • 在沙漠博物館裡看世界最大沙畫,神妙莫測,壯麗無比
    作者:M·辰不記得最早對沙漠有概念是在哪一個年齡段了,或許是小學,那時對沙漠的印象是:漫漫黃沙 ,一望無際。後來逐漸知道:沙漠乾旱缺水、空氣炎熱、生命稀少,人走進去很少能再走出來……再後來,深一腳、淺一腳地去了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以及次之的阿拉伯沙漠等一些世界著名大沙漠,印證了之前我對它的印象:滾滾黃沙、漫天風塵、一片荒蕪——絕非是人待的地兒!
  • 南非納馬誇蘭沙漠:野生多肉植物的「王國」,多肉種類超過1000種
    地球誕生於大約距今46億年之前,然後就開始了地球傳奇的演化歷程,最早大約在距今35億年之前,地球上就開始出現了生命,隨著生物從簡單到複雜、低等到高等的進化,最終形成了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目前推測地球上大約有870萬個物種。
  • 地球上最荒謬的沙漠:黃沙死氣沉沉,湖泊卻生機盎然
    趕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上說,要是當時去了就好了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695,閱讀約2分鐘每當提到沙漠,相信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荒蕪、乾旱和蕭瑟的景色,到處都是黃沙漫天,任何生物都難以在這裡生存,但今天要介紹的沙漠,確實非常神奇,這裡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完全沒有寂靜的氣氛,它的名字叫"Lakeis"。
  • 地理小常識:地球陸地上分布面積最廣的巖石類型
    那地球陸地上分布面積最廣的巖石類型是誰呢?沒錯,就是沉積巖。沉積巖約佔地球表面巖石的75﹪,而在我國更達 77 . 3 % ;其中最多的是頁巖,其次為砂巖和石灰巖。那沉積巖是怎麼形成的呢?它需要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
  • 塔克拉瑪幹沙漠神秘莫測的地貌是怎麼形成的?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地貌特徵,以及這些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吧。危險的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東西長1000餘千米,南北寬400餘千米,流沙面積337600平方千米,相當於3個浙江省那麼大。
  • 如果沙漠上種滿了樹,地球會變更好嗎?35億年前的地球就是答案
    沙漠有多可怕?在沙漠中鮮少會有植物出現,動物也是非常罕見的,除了一些極端耐乾旱的動物,比方說駱駝,甚至就連在天空中翱翔的鳥,都不會飛去沙漠。當你站在沙漠邊緣的時候,放眼看過去,只有無盡的黃沙,一個個沙丘坐落其中,如果沙漠中起了風,那麼也就是「死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