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遺失而獨立的神秘,漫漫黃沙無邊無際

2020-12-11 菲姐帶你看世界

提及撒哈拉沙漠,人們立即會以諸多稱謂冠之,「沙漠之王」「不毛之地」「生命的墳墓」,等等。以上種種描述,足以顯現出撒哈拉沙漠自然環境的險惡,加之影視文學作品對其大肆渲染以及理解的空白,使得本有好奇之心的探險者對其望而卻步,不想去接受這份本已存在許久的真實,更沒有了置身其中的勇氣,把它看做是存在於地球上的甚至比南極、北極以及喜馬拉雅山更難以逾越的生命禁區。

如果說沙漠是一本厚重且載滿神奇的書的話,那麼撒哈拉沙漠應該是這本書中最最吸引人眼球的章節,錯過了它就等於錯過了自然的美麗,錯過了文明的精彩。撒哈拉沙漠幅員遼闊的浩浩沙海,其面積甚至可以和中國的國土面積相提並論。而它表面覆蓋的不僅僅是漫漫黃沙,它所展現給我們的也不僅僅是蒼勁雄渾之美。除了這些,還有許多我們不得而知且深埋於沙海之下的神秘等待稽考,而這裡關於遠古時代冰川的考證以及失落文明的傳說,無論從自然還是從人文角度來說,都值得我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去期許和探知。

「撒哈拉」這個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是從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引入的,意為「大荒漠」,同時還有「空虛無物」的意思,有時也被翻譯成「生命的墳墓」。它橫貫非洲大陸北部,西從大西洋沿岸開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為界,東部直抵紅海,南部到達蘇丹和尼日河河谷。撒哈拉沙漠分為幾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和東部荒涼區域,其中東部為特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

撒哈拉沙漠將非洲大陸分割成兩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這兩部分的氣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界是半乾旱的熱帶稀樹草原,阿拉伯語稱為「薩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語稱為「蘇丹」,意思是黑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構成並不單一,包括石漠、礫漠、沙漠等多種類型,這裡還有沙灘、沙丘、沙海等地形。其實撒哈拉沙漠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經形成了,而其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保持甚至擴大了它的面積。

它位於北回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乾熱面積較廣另外東北信風又難以眷顧,加之途經大陸邊緣的寒流的減溫、減溼作用和高大地形的影響,使得土地演變成沙漠就成了無法避免的地理現實。同時,區域內沒有河流的滋潤,使得這裡很難成為文明的發源地或文明傳播的驛站。

相關焦點

  • 神秘的撒哈拉沙漠,埋葬著遠古的文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撒哈拉沙漠的秘密。撒哈拉沙漠總面積約為932萬平方公裡,綿延整個非洲北部,西邊緊鄰大西洋,北部是地中海,東部延伸至紅海,再遠就是印度洋。覆蓋到西撒哈拉、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蘇丹、埃及等許多國家,與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相差無幾。如此大面積的沙漠,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或許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解釋。
  • 大漠之旅,沙漠的浩瀚,廣闊的撒哈拉將給你以全新的感受
    觀沙漠日出,賞大漠晚霞,你可以體會遼闊的撒哈拉帶給你的寧靜與寬廣,感受那一份讓靈魂寧靜的溫馨:在撒哈拉中探險,你可以從野生動植物的身上發現生命的頑強與不朽…每一個生命都有著自己的旅程,而一個靈魂的行程卻是無窮無盡的。當生命的旋律在一望無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上即響時,相信你會更加珍惜生命綠洲的寶貴金色的撒哈拉沙漠,一種另類的詩意。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在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岸,東至紅海之濱,橫亙著一片浩瀚的沙漠,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一詞,阿拉伯語的原意是象徵廣闊的不毛之地,後來轉意為大荒漠。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有個性的地方。
  • 一個名叫撒哈拉的沙漠
    我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國開(電大)學生:梁XX《撒哈拉的故事》作者三毛。書如其名講述的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裡的所見,所聞,所感,所經歷。翻看前幾頁的時候覺得講述漫漫黃沙裡的故事委實枯燥無聊。實在理解不了:在三毛的內心深處,撒哈拉沙漠是夢中情人。是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莫名其妙,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這段話的意思。隨著對本書的了解我在漸漸地找到了原因,這是一本值得去細細去品味的好書。每一段故事都能給我靈魂的觸動。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滿目黃沙,一望無際,沙丘連綿起伏,東西南北方向的景致也並無任何分別,零星的植物上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只有奇形怪狀的枯枝,像一隻只向前探出的求生的手寂寞的大風鳴咽著吹過,滾起黃沙一片,煙塵浩蕩,藍天高遠,大地雄渾,萬物枯寂。在夕陽下,黃沙被落日染成一片血紅,悽豔且蒼涼,似乎沒有什麼生的氣息可尋因為這裡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
  • 在撒哈拉沙漠中,竟隱藏著兩隻「眼睛」,非常巨大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質荒漠,幾乎佔滿了整個非洲北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但是,往往越是沒有人類居住的地方,越充滿著神奇詭異的事情,撒哈拉沙漠裡也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 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的撒哈拉沙漠
    三毛和荷西的故事,認識三毛,是從她的《撒哈拉的故事》開始的,也一直想走進她筆下的 撒哈拉沙漠,懷揣著夢想,尋找傳說中的橄欖樹,黃沙漫漫沙丘無垠。前往撒哈拉的中途會經過一個神奇的歐風小鎮,叫做伊芙蘭,據說這裡經常會下雪,我們經過的時候也在下著大雪,它位於阿特拉斯山區1664公尺,在撒哈拉的沙漠的邊緣看一場大雪,總覺得這是荷西送給三毛的禮物。
  • 在空中瞭望撒哈拉沙漠
    只見機翼下碧海黃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邊是一望無際的金黃色高低錯落的沙漠,一邊是蔚藍色波光粼粼的大西洋。那起伏的沙丘、低凹的沙坑,在初秋的驕陽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偶爾可見駱駝隊和羊群如珍珠般的散落在沙漠裡,奇異的景色十分壯觀和震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撒哈拉沙漠,我欲乘風破浪踏遍黃沙海洋,青春就要不負勇往!
    我們昨天說了摩洛哥的城區,今天就要帶你們看另一面的摩洛哥,這一面的摩洛哥不在那麼局限,也沒有那麼多藝術,除了狂野我找不到更多的形容詞了,我對撒哈拉沙漠最初的印象,還在三毛筆下的《撒哈拉的故事》,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飄落一粒沙,從此就形成了撒哈拉,我對這句話真的倍感興趣,我去看看
  • 黃沙漫漫地表荒蕪,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約20%的沙漠是怎麼形成的?
    沙漠的形成原因分析沙漠是荒漠自然帶的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沙質荒漠」,沙漠地表多覆蓋有沙丘或者是沙灘,沙子是沙漠裡最不缺的東西。沙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而且面積也很大,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約為1.62億平方千米,其中大約三分之一地區屬於荒漠地區,而大約有20%的面積屬於沙漠,比如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其總面積達到了驚人的906萬平方千米。
  • 神秘的沙漠巖畫之謎!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一大沙漠,氣候炎熱乾燥,黃沙漫漫。可是有誰能夠想到,這片不冒著地盡然發現了綺麗多姿的緣故大型巖畫。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沙漠巖畫,1850年,德國探險家巴爾斯來到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無意中發現巖壁中刻有鴕鳥,水牛,以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像。1933年法國騎兵隊來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臺,恩阿哲爾高原上發現了長達數千米的巖畫群,全繪製在受水侵蝕而形成的巖石上。
  • 撒哈拉大沙漠下面,埋藏著什麼「秘密」,專家的回答讓人想不到
    提到沙漠,讀者們可能會立即想到一望無垠的漫漫黃沙,這裡缺雨少水,一片死寂之氣。不過您可能不知道,其實沙漠並非都如想像的一般,相反,在它的下方,還是另一派「神秘」的場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去了撒哈拉沙漠你才會愛上這個世界,也同樣地愛上撒哈拉沙漠
    在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岸,東至紅海之濱,橫亙著一片浩瀚的沙漠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扛沙漠。撒哈拉」一詞。阿拉伯語的原意是象徵廣闊的不毛之地,後來轉意為大荒漠。阿特拉斯山隔開了撒哈拉沙漠,以北一變而為地中海盎綠、明朗的景觀。
  • 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乾燥的撒哈拉沙漠為什麼也會下雪?
    撒哈拉沙漠居然也會下雪荒漠自然帶是指乾旱地區的地貌組合,包括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其中沙漠是最為我們熟悉的荒漠自然帶。根據熱量條件的不同,荒漠自然帶可以分為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兩大類。位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荒漠,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由於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從而形成了沙漠。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亞歐大陸內部的中亞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溫帶荒漠分布區,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典型的代表。
  • 神秘,美豔的撒哈拉沙漠之約
    真實踏上撒哈拉的那一刻,從沒想過漫漫人生路上有這一日,我會站在這裡。沙漠的早晨寒冷,Camel man(我們對牽引駱駝當地人的暱稱)邀我坐在地毯上,我盤膝仰望天空,感動感恩著難得的機會……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撒哈拉沙漠,既又美豔,我從未想過,我的撒哈拉沙漠遊記可以是這樣的豐富且又多層次。不是嗎?
  • 中國畫家揚劍赴非洲撒哈拉沙漠採風
    非洲撒哈拉沙漠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它的面積將近910萬平方公裡,僅次於中國國土面積。在太空俯瞰地球能看到一大片橙黃色區域的就是它。如此廣袤無垠的大沙漠既神秘又令人嚮往。前往沙漠探秘就成了眾多冒險者的目標。為了獲得靈感和創作上的突破,中國畫家揚劍就前往非洲撒哈拉沙漠採風寫生。
  • 神秘的地球之眼 撒哈拉沙漠有一隻我國也有一隻
    沙漠,孤獨又神秘,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沙漠,古代四大文明之三都誕生於沙漠或消亡於沙漠。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沙漠中掩埋多少古城,塵暴又揚起多少文明。沙漠是向來讓人望而生畏的,幾乎在所有文化裡他都有著死亡的象徵。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有一處龐大的地質奇觀,被稱作撒哈拉之眼,也叫做地球之眼,地獄之門。
  • 撒哈拉沙漠其實和中國國土面積一樣大如果把沙子掏空了下面是什麼
    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撒哈拉沙漠被漫漫黃沙覆蓋,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沙丘覆蓋的面積只有撒哈拉沙漠的15%,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分布斑駁,就像舊袍上的布丁。這些零星分布的沙丘厚度也不盡相同,最深處覆蓋320米。這些沙丘不是固定的,會隨風移動。
  • 我國面積超940萬平方公裡的巨大撒哈拉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每次想到你,天空中就飄下一粒沙子,從此形成了撒哈拉。談到撒哈拉沙漠,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位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而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或者說,我所有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印象都來源於它。這兒氣候惡劣,也有濃鬱的民族風情,更多的是神秘與無常,三毛在這裡生活的小日常,也讓我對它充滿想像,自然而然地忽略了現實中的苦難,竟覺得它有些浪漫。
  • 撒哈拉沙漠,蒼涼而又雄渾的美
    提起非洲,人們第一個想起的是它;說其沙漠,一個是它;詩人讚美它,冒險家想徵服它。即使是普通人也在為蒼涼和壯觀驚嘆著。這就是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一個不毛之地,有的地方寸草不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