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巨噬細胞的新功能

2020-12-17 騰訊網

一百年前,埃莉·梅奇尼克諾夫( lie Metchnikoff)描述了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在實現表型和功能分析的技術進步推動下,巨噬細胞研究的復興為這些「大食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期,研究者在《歐洲心臟雜誌》上概述了在心臟穩態和壓力情況下,心臟巨噬細胞的來源,重點介紹了細胞調節房室結電傳導的機制,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明白為什麼需要深入了解收縮壓和舒張功能障礙中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

巨噬胞及其前體

巨噬細胞是策略性地遍布全身的多功能免疫細胞,在器官發育以及組織穩態和修復過程中至關重要,並在炎症中發揮多種功能。

在1960年代,van Furth和Cohn提出巨噬細胞起源於循環血單核細胞。單核細胞是脊椎動物先天免疫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佔人類外周血單核細胞的5%–20%,佔小鼠白細胞的2%-4%。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單核細胞在胎兒肝臟中產生,在成年造血過程中,它們來自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HSC)。

在此過程中,HSC分化為普通的骨髓祖細胞(CMP),不再表達表面標記CD117(c-kit)、Sca-1和CD34。通過增加CD16/32,CMP分化為粒細胞巨噬細胞祖細胞。

其他分化步驟可包括生成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前體和普通單核細胞祖細胞。這種線性發展可能取決於前體群體的異質性和較早的血統。此外,某些炎症觸發因素,例如動脈粥樣硬化或心肌梗塞(MI),觸發脾臟中髓外單核細胞的產生。

(在人和小鼠中定義的單核細胞亞群(頂部)和心臟巨噬細胞(底部)的概述和比較及其各自的表面標記)

小鼠的遺傳譜系追蹤顯示,巨噬細胞也可以獨立於單核細胞而產生:FMS樣酪氨酸激酶3(FLT-3),也稱為CD135,是在確定的但不是原始巨噬細胞上表達的細胞因子受體。後者是存在於胚胎卵黃囊中的原始造血祖細胞的後代,而在胚胎(卵黃囊、胎兒肝臟)和成年人(骨髓和脾臟)中都可以找到確定的造血祖細胞。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產前發育過程中,紅系髓樣祖細胞產生「巨噬細胞」(pMacs),即巨噬細胞前體,它們同時定居在整個小鼠胚胎的不同器官中,然後在本地獲得其組織特異性身份。

巨噬細胞最好通過其功能(例如吞噬作用、免疫力)、表面(例如CD68, F4/80)或轉錄標記(例如MertK)、形態學(例如吞噬體包裹體)來定義。

由於它們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因此廣泛使用的M1 / M2分類無疑適用於其定義的體外條件,但涉及體內的巨噬細胞亞型和表型存在許多缺點。

為了更好地分類體內表型,最近提出了一種常見的巨噬細胞激活命名法,該術語建議根據起源、激活和分子標記的集合來描述巨噬細胞。

這種標記可能包括轉錄因子、SOCS蛋白質、趨化因子、細胞因子、清道夫受體或胺基酸代謝。雖然這種新穎的巨噬細胞激活術語使細胞描述更加顆粒化,但其固有的必要簡化也無法完全捕獲體內的巨噬細胞表型。在組織中,巨噬細胞分化可以基於巨噬細胞是駐留的還是單核細胞衍生的。來自不同組織的常駐巨噬細胞可能表現出基本的功能差異,部分是由特定居住器官發出的局部輸入驅動的。此外,根據促炎性與修復性巨噬細胞功能的區別似乎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心肌癒合的情況下。

巨噬細胞在心肌梗死後既促進損傷又促進修復。命運圖譜、共生關係和單細胞轉錄組學可以證明,在穩態下,TIMD4 + LYVE1 + MHC-IIloCCR2-常駐心臟巨噬細胞會自我更新,而血液單核細胞輸入卻可以忽略不計。單核細胞部分替換了常駐的TIMD4-LYVE1-MHC-IIhiCCR2-巨噬細胞,而完全替換了TIMD4-LYVE1-MHC-IIhiCCR2 +巨噬細胞,揭示了單核細胞對功能不同的巨噬細胞亞組貢獻的層次結構。

缺血性損傷降低了TIMD4+和TIMD4-常駐巨噬細胞的豐度,而CCR2 +單核細胞衍生的巨噬細胞在梗死組織內具有多種細胞命運,包括與常駐巨噬細胞幾乎無法區分的命運。

再次被徵用的巨噬細胞不表達TIMD4,突顯了TIMD4在沒有命運映射的情況下追蹤常駐巨噬細胞子集的能力。

(健康成年心臟中的巨噬細胞種群和功能,描繪心肌內心臟常駐巨噬細胞的示意圖)

巨噬胞促進電傳導

目前對心臟組織巨噬細胞的了解仍然有限。在穩態下,常駐心臟巨噬細胞被認為是損傷和循環感染因子(如細菌)的前哨。MHC II高巨噬細胞被認為對心臟免疫監測和適應性免疫反應特別重要,而MHC II低巨噬細胞可通過以下途徑支持組織穩態:去除周圍的心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脫落的物質,並適應組織應變的改變。

基因表達分析比較了心臟巨噬細胞與脾臟和大腦中的巨噬細胞,揭示了參與血管生成和免疫靜止的豐富基因。但是,仍然缺乏體內功能性數據,來說明心臟巨噬細胞在穩態心臟過程中的作用。

越來越明顯的是,巨噬細胞可以支持其他器官的組織特定功能,例如調節脂肪組織中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或肺泡巨噬細胞去除肺中的表面活性劑。腦巨噬細胞(小膠質細胞)主動接觸突觸裂隙和其他神經成分。

在人和鼠的心臟中都發現了細胞間的直接相互作用,其中巨噬細胞通過形成含有連接蛋白43(CX43;也稱為GJA1)的間隙連接而與心肌細胞連接。

這可以實現電耦合併影響兩種細胞類型:當巨噬細胞與心肌細胞偶聯時,節律性去極化,並且在與巨噬細胞共培養時,心肌細胞顯示出更正的去極化靜息膜電位。

此外,耦合的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具有較低的上衝和過衝,從而導致較早的復極化和較短的動作電位和不應期。

組織學分析表明,一個心肌細胞可能與多達四個巨噬細胞結合,數學模型表明,巨噬細胞對傳導細胞的影響隨其與心肌細胞的比率而增加。

巨噬細胞是AV節點正常傳導所必需的。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特定的心臟巨噬細胞亞群是否富含連接蛋白43,也不知道壓力、炎症狀況或衰老是否會影響巨噬細胞的傳導功能。

研究表明,血管緊張素II誘導的心臟單核細胞浸潤在很大程度上由CXCL1–CXCR2信號傳導介導,該信號引發並加重了心臟重塑。抑制CXCL1和/或CXCR2可以顯著減弱心臟重塑。巨噬細胞可以通過含有連接蛋白43的間隙連接改變耦合的心肌細胞的電學性質,這暗示巨噬細胞在保持穩定的心跳中起著關鍵作用。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常駐巨噬細胞是否與心房顫動(AF)的病理生理有關。對人體的幾項研究描述了炎症與房顫之間的關係。類風溼性關節炎或敗血症等炎性疾病可能觸發房顫。在小型屍檢中,房顫患者心房的組織學分析顯示,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數量與對照樣品相比有所增加。

此外,房顫患者組織中白介素(IL)-6、IL-8和腫瘤壞死因子(TNF)的水平升高。在一項針對104例患者的安慰劑對照前瞻性臨床研究中,糖皮質激素降低了房顫的復發。其他臨床試驗也報告了相矛盾的結果,並且仍然缺乏機理方面的見解。

因此,有必要做進一步的研究。在脂多糖誘導的房顫小鼠模型中,用氯膦酸鹽脂質體清除巨噬細胞會降低房顫的誘導性。對某些小鼠品系中自發性房顫的描述,尤其是某些轉基因小鼠中房顫的誘導性增加,可能會推動這一領域的進一步研究。

巨噬床意

雙酚A(BPA)是普遍使用的具有內分泌幹擾活性的化學物質。由於其廣泛使用,人類持續暴露於累積劑量的BPA。大量接觸通常是通過食用受BPA汙染的食品和飲料以及在牙科手術中發生的,因此高達92.6%的人群體內可檢測到BPA的水平。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較高的BPA尿液濃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並且在人和動物模型中的多項研究表明,BPA在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臟肥大和心律失常)中具有致病作用。最近,有報導說,齧齒動物終生接觸BPA會產生心律失常作用。此外,已經證明,急性或慢性暴露於BPA會導致心肌梗塞後功能恢復,這是由於誘導巨噬細胞極化從促炎性狀態轉變為修復狀態的能力降低所致。

有關心臟巨噬細胞的發生、動力學和功能的基本新見解不斷更新。鑑於這些觀察,在針對心房巨噬細胞的任何操作方法中,在心力衰竭或傳導異常的情況下,都必須具有選擇性和精確性。然而,異源細胞群具有巨大潛力和力量,需要更好地了解其作用以及潛在治療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FlorianLeuschner, Matthias Nahrendorf. European Heart Journal, Volume 41, Issue 9, 1March 2020, Pages 989–994,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z159

[2] Dick,S.A., Macklin, J.A., Nejat, S.et al.Self-renewing resident cardiac macrophageslimit adverse remodeling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Nat Immunol20,29–39 (2019).https://doi.org/10.1038/s41590-018-0272-2

[3] Reventun, P., Sanchez-Esteban, S., Cook, A. et al. Bisphenol A inducescoronary endothelial cell necroptosis by activating RIP3/CamKII dependentpathway. Sci Rep 10, 4190 (2020).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61014-1

[4] Ting Xiong, Xin-Quan Yang, Da-Xin Wang, Macrophage: beyond cardiacstructural remodelling, European Heart Journal, Volume 40, Issue 12, 21 March2019, Page 1013,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y840

相關焦點

  • 巨噬細胞是幫助心臟修復甚至再生的關鍵
    人類房室結(AV)中的巨噬細胞,心肌細胞(紅色)周圍密集散布著巨噬細胞(綠色)  彼得芒克心臟中心(Peter Munk Cardiac Centre,PMCC)的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幫助心臟病發作後心臟修復和潛在再生細胞的關鍵類型
  • 多篇重磅研究揭示巨噬細胞不為人知的新功能!
    2019年6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於巨噬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了解近期研究發現的關於巨噬細胞的新功能、新特點和新應用。最近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王桂華等人發現M2型巨噬細胞能夠通過分泌外泌體與結直腸癌細胞進行交流影響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發現M2巨噬細胞調節的結直腸癌細胞遷移和侵襲依賴M2型巨噬細胞分泌的外泌體。
  • 進展丨胡盛壽院士/聶宇教授團隊 Circulation 刊文:揭示巨噬細胞在...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胡盛壽院士/聶宇教授團隊發現,巨噬細胞在調節哺乳動物心肌再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巨噬細胞可以通過分泌炎症因子,激活gp130受體,促進心肌細胞增殖和心臟再生,為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幹預靶點。該研究於6月30日在線發表於《循環》(Circulation)雜誌。
  • Science子刊:給巨噬細胞披上背包使得巨噬細胞免疫療法成為可能
    2020年5月4日訊/生物谷BIOON/---作為一類免疫細胞,巨噬細胞在身體裡巡邏,尋找病毒、細菌和癌細胞等潛在威脅,併吞噬和消滅它們。然而,癌性腫瘤有一個令人討厭的把戲:它們分泌的物質會將到達的巨噬細胞從殺傷腫瘤的狀態「切換」到促進腫瘤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巨噬細胞會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推動血管的生長來支持腫瘤,幫助腫瘤轉移。
  • 揭示心臟幹細胞療法竟與幹細胞的再生能力無關
    2019年12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幹細胞療法可幫助心臟從心臟病發作中恢復過來,但是這種恢復並不是出於20年前提出的作為當前正在開展的臨床試驗基礎的生物學原因。它指出心臟幹細胞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幫助受損的心臟,而不是像最初提出的那樣通過替換受損的或死亡的心臟細胞來實現。
  • 巨噬細胞基礎生物學:從起源到功能
    胚胎巨噬細胞參與組織重建,而成體巨噬細胞主要協助宿主防禦。除了這些差異外,我們還觀察到胚胎巨噬細胞和成體巨噬細胞在許多不同的器官中共存。腸道內也有不同類型的巨噬細胞,這些巨噬細胞具有不同的表型和功能,但共同工作以維持對正常腸道菌群和口服抗原的耐受性。次級淋巴器官也有不同數量的巨噬細胞,包括脾臟邊緣區巨噬細胞,抑制對凋亡細胞的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以及淋巴結包膜下竇性巨噬細胞,清除淋巴中的病毒並啟動抗病毒免疫反應。
  • 巨噬細胞療法 向著實體瘤出發
    癌症中的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具有清除細胞碎片和病原體,調節炎症反應等多種功能。 巨噬細胞還是一種高度可塑的細胞,可以根據微環境刺激和信號的不同從一種表型轉換到另一種表型。 巨噬細胞的激活狀態通常被簡化為兩類: M1型巨噬細胞和M2型巨噬細胞。
  • Science & Immunity:巨噬細胞的兩個不同來源
    ,巨噬細胞作為一種白細胞在機體發育和免疫力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近日來自新加坡A*STAR的科學家們利用一種新型技術證明了,在早期胚胎發育期間成體組織中的巨噬細胞有兩種來源。巨噬細胞是人體包括大腦、肺部和腸道在內主要器官的重要組分,其可以「巡視」機體中的病原體,幫助誘發防禦機制並且吞食掉損傷的細胞;巨噬細胞同樣還可以抵禦多種疾病的發生,並且參與了多種癌症的發生過程,因此根據必要的反應,新型療法就會限制或者增強巨噬細胞的活性。
  •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13:37:02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劉兵、新加坡免疫協作組Florent Ginhoux、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人類巨噬細胞的發育圖譜
  • Science Advances:巨噬細胞的「背包」可殺死癌症
    腫瘤會把巨噬細胞切成腫瘤形成前的狀態,所以很難實現從體內提取巨噬細胞,迫使它們進入殺死腫瘤狀態,讓它們與癌症作鬥爭。近日,哈佛大學韋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和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為這個問題創造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將一種特殊的細胞因子整合到「背包」中 ,從而使巨噬細胞保持殺死腫瘤的狀態。
  • 重要研究成果解讀巨噬細胞的雙面角色!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開始發現,巨噬細胞在機體中並不總是扮演著促進機體健康的角色,有時候其竟與多種疾病發生有關,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巨噬細胞的「雙面角色」,與大家一起學習!
  • 科學網—科學家解決單核—巨噬細胞更新爭議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楊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教授Florent Ginhoux和蘇冰課題組合作,通過單核細胞前體特異性的遺傳學譜系示蹤模型,揭示了單核細胞在骨髓中的發育過程以及成體組織巨噬細胞的更新過程
  • 修飾外周巨噬細胞或可延長ALS存活
    修飾外周巨噬細胞或可延長ALS存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2 13:38:01 法國腦研究所-巴黎腦研究所-ICM Séverine Boillée 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氫氣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和巨噬細胞相關
    結果:氫氣聯合巨噬細胞使乳腺癌細胞活力降低,凋亡增加;機制方面,氫氣聯合巨噬細胞增加了細胞因子TNF-α,IFN-γ的分泌,上調了凋亡通路中FADD、caspase3的表達,並且促進巨噬細胞向M1極化,抑制其向M2極化。結論:氫氣聯合巨噬細胞能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
  • Cell:科學家在機體腸道中發現長壽巨噬細胞
    2018年9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巨噬細胞是一種能夠破壞細菌和其它有害病原體的特殊免疫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腸道內的某些巨噬細胞能夠存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這些長壽的巨噬細胞對於胃腸道內的神經細胞的存活非常重要,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理解腸道
  • 《自然》子刊:原來乳房裡的巨噬細胞這麼好看
    Visvader等,在小鼠乳腺中發現了一類新的巨噬細胞,命名為導管巨噬細胞。導管巨噬細胞分布在乳腺導管的上皮細胞和基底細胞之間,互相連接形成一個網絡,監視著整個導管上皮。哺乳周期中,導管巨噬細胞也會周期性的變化。懷孕時它快速擴增,在哺乳期調控乳腺的免疫狀態。到哺乳期結束後,導管巨噬細胞還會吞噬掉多餘的導管上皮細胞,幫助乳腺復原。此外,導管巨噬細胞還可能跟乳腺癌有關。
  • 遷移讓巨噬細胞獲得「吃」細菌的天然免疫能力
    遷移讓巨噬細胞獲得「吃」細菌的天然免疫能力最新發現與創新《細胞》雜誌11日在線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在天然免疫與炎症領域的新發現:天然免疫細胞(巨噬細胞)遷出血管後,才會啟動幹擾素受體在細胞膜表面的組裝與表達,團隊證明在白細胞介素等細胞因子調節作用中也存在相似機制。
  • 巨噬細胞可分泌穀氨醯胺來促進肌肉再生
    巨噬細胞可分泌穀氨醯胺來促進肌肉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6:13:44 比利時魯汶大學Massimiliano Mazzone、Emanuele Berard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巨噬細胞來源的穀氨醯胺可促進衛星細胞和肌肉再生
  • 人體探秘:自殺與謀殺——巨噬細胞保衛人類健康
    他們還在瀕死細胞的表面發現一種分子,它會請求巨噬細胞吞食瀕死的細胞。2002年底,科學家又發現了數種更為奇妙的巨噬細胞,它們會主動尋找那些瀕死細胞,並將其清除掉。不僅如此,科學家還發現,健康細胞會發出大意為「我還沒死」的「呼叫」,以此來提防那些東嗅嗅、西聞聞,四處尋找瀕死細胞的巨噬細胞「錯殺無辜」。
  • 鈦種植體表面改性對巨噬細胞極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2.巨噬細胞在種植體植入後的免疫反應中的作用 巨噬細胞廣泛分布於組織中,是執行固有免疫的效應細胞。巨噬細胞起源於骨髓的單核母細胞,進入血液後形成單核細胞,當發生損傷時,遷移至損傷部位分化為成熟的巨噬細胞。以往的觀點認為,單核細胞是巨噬細胞的唯一來源,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許多組織固有的巨噬細胞起源於胚胎發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