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寫這個,還是因為最近翻看手機以前的照片,無意中看到了幾個月前去過的王家大院,仔細翻看照片,竟有些許意境,青磚灰瓦,紅瓦白牆,贛東北的徽派建築風格還是那麼的讓人印象深刻,就如下面這個張滿是瓦片的圖。
王家大院簡介
王家大院,位於上饒市廣豐區嵩峰鄉十都村,距離嵩峰鄉鎮只有1.5公裡,是目前江西有遺存的最大古民宅之一,也是廣豐區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
王家大院,又稱王家大屋,建於清代乾隆十三年,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40.5畝田),建築面積6780平方米,單層磚木結構,有房間108間、大小天井36個、青石推槽式圓門3扇、水井2口、青石圍欄雕刻魚池3處,排水設施完好,集南北建築工藝精髓於一體是當時紙商王集賢所建。屬木質結構,雕梁畫棟,工藝精絕。尤其是其精美的石雕木雕技藝,令人讚嘆不已。
王家大院是典型的贛東北民居建築風格,其建築富有山西王家大院的風格,極具研究價值,被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吳祖光教授譽為中國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被寫入土木工程系教科書。
大院主人
大院的主人,赫赫有名的紙商王集賢,在當年的廣豐地區,無人不知。一座王家大院,也是一部王集賢的發家史,在廣豐成為傳奇故事。王集賢出身貧苦家庭,少年時在江西鉛山河口(當時鉛山連四紙很有名)一紙棧做學徒,因得到紙棧老闆的賞識,便經常有機會往返於鉛山、浦城、上海等地從事紙業生意,為今後的紙業生意打下了人脈基礎。做生意離不開天時地利,上饒市廣豐區嵩峰鄉山高林密,盛產毛竹,境內有八萬畝毛竹,古代聰穎的嵩峰人在唐宋年代就知道用嫩竹造紙,當時十都村的草紙非常出名,有「十都紙、五都傘、杉溪姑娘不用揀」之美譽,十都草紙遠銷上海,當時很多十都人做草紙生意。
遊記
跟著導航開車到了一次巷尾,導航提示王家大院就在我們的右方,只好下車前往(後面航拍發現不遠處有個停車場,真是被自已笨死),穿過一處青石板路,就是一條小溪,溪水清澈見底,溪水邊有些居民在洗衣服,溪水之上有著一處廊橋,附近的老人家坐在一塊聊天休息。
穿過廊橋,就是一片古老的建築群和四通八達的巷道,巷道的路面由大的鵝卵石和小石塊鋪的,走在上面好像在按摩一樣,走在長長的巷道不知下一個拐角會走到哪裡。
在七拐八拐的巷道裡面穿行,經過一個王家兵站就離王家大院的門口不遠了,大院裡面還有一戶人居住,去的時候還有小孩子在裡面打鬧嬉戲。在院子裡面穿行,古老的木雕,青色的瓦片,灰白的牆面,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總體來說,王家大院還是挺不錯的,喜歡那種院子的感覺,在這裡長大的的孩子一定很幸福。最後發一張圖來表達一下心意,有喜歡古建築的朋友可以去參觀,不用門票的,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