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院發現秘密,原來一直以為日本人發明的側把壺出處也是中國

2020-11-23 百家號

喜歡把玩茶壺的人可能都知道有一種側把壺比較實用,它的把手長長,似插在茶壺上,不僅使用上好抓取,而最大的好處是拿壺不燙手。這種壺由於是日本人廣泛使用,也叫日式茶壺。

但這日式茶壺又有明顯中國茶壺的特點,除了壺把獨闢蹊徑另類一點,其他完全就是中國茶壺的模樣,所謂的「日式茶壺」只是中國茶壺的改良版而已,但改造後更實用一些。

最近參觀四川省博物院,看到了一個叫「邛窯青釉鴨嘴型柄匜」的陶器,第一印象就是這不是日式茶壺的鼻祖嗎?

但這「邛窯青釉鴨嘴型柄匜」又是什麼東西呢,主要在「匜」上,這個字讀「yí」。是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這個字問世很早,周朝就使用了。

四川博物院看到的這個「鴨嘴型柄匜」是唐代的,有出水口,有手柄,就是沒有蓋子,否則就是一把茶壺了。雖然它只是舀水的工具,但外形與設計原理上就是日式茶壺的鼻祖了。

不知道當年日本側把茶壺的設計者是否看到了中國早期「匜」的實物沒有?「匜」的設計理念應該是先進而實用的,但後世的茶壺製造者在選擇的壺把過於保守,或者是為了好存放和保管,至今改動不大,結果給了日本人機會,出現了更適合使用的「日式茶壺」,本來設計理念中國早就有了,後人卻失去機會。

相關焦點

  • 日本妹子來中國旅遊落淚:原來都是中國發明的,我卻以為來自日本
    日本妹子來中國旅遊落淚:原來都是中國發明的,我卻以為來自日本。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當中,人們早已被繁瑣乏味的工作所束縛,越來越多的人想在自己放假的時候,能夠帶著一家老小出門旅遊一趟,不僅能夠放鬆自己長期工作下緊張的心情,同時還能感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旅遊也越來越成為當代社會人的一种放松解壓方式。
  • 為何選擇側把壺?壺東家側把壺泡茶怎麼樣?
    側把壺,喜歡把玩茶壺的人可能知道。側把壺造型原為煮酒之用,後而隨之演變為煎茶、泡茶之器。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側把壺的認知都比較呆板,材質也普遍是陶土。今天,我們來聊聊側把銀壺。側把壺的來源側把壺起源於中國唐代,舊時被稱為握把壺、橫把壺,其壺器具歷史,在唐朝主要作為煮茶之用。在日本稱之為橫手急須。急須有以備不時之需之意。
  • 筷子源自中國,為何西方人以為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
    比如我們可以邊吃飯邊玩手機,這是用刀叉的人難以想像的。除此之外,使用筷子還有很多好處,它可以鍛鍊人們的手指,肩部,胳膊等30多處關節和50多條肌肉,還可以鍛鍊大腦的協調能力,使人更聰明。而用手抓食物,這個似乎就不用比較了,單從衛生的角度,筷子就比抓食先進一萬倍了。所以說使用筷子自然是最先進的一種用餐方式。
  • 別看那些假壺圖了,這裡有好壺,館藏茶壺(八)
    今天我們來看幾把花器——百果壺。為啥要說它呢?因為之前逛市場的時候,總能看到古玩攤兒上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紫砂壺。而且做工非常粗糙,大多還是灌漿壺。我就很是好奇,這些花貨是作者突發奇想呢,還是另有出處呢?終於,今天讓我在故宮博物院找到了源頭。
  • 5樣被誤以為是日本的東西,都是中國發明的,日網友:難以接受
    木屐傳入日本後深受日本人喜愛,並且一直保持至今,現在已經成為最具日本特色的鞋子了,反而在中國幾乎已經被淘汰,因此現在一提到木屐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日本,其實這是中國人發明的。南北朝時,角牴被改名為相撲,唐朝時傳入日本,深受日本人喜愛,並在日本發揚光大,如今更是成為了日本國技,反而在中國逐漸銷聲匿跡,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為相撲是日本人發明的。
  • 故宮博物院地下還有秘密,隱藏多年,終於被發現!
    故宮博物院,又名紫荊城,自古以來都象徵著皇室的高貴和威嚴莊重。也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偉大建築群。然而在這樣一座宏偉的建築地下,還隱藏著幾百年的秘密。
  • 供春壺曲折坎坷的發現過程
    壺造型新穎精巧,溫雅天然,質地薄而堅實,在當時已經負有盛名,所謂「供春之壺,勝於金玉」。周澍《臺陽百詠》中記述「臺灣郡人,茗皆自煮, 「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之數十年,則值金一笏。」可見供春壺的工藝成就和當時的社會聲望。供春的製品很少,流傳到後世的更是鳳毛麟角。
  • 鈞瓷文化側把壺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中國傳統建築是耀眼的一支,亭臺樓閣,各有風格,它們或氣勢恢宏,或雅致詩意,無不表達著中國人獨特的審美。,創作燒制出茶具精品——側把壺,壺蓋以亭、閣、榭、塔等的攢尖頂為飾,優美雅致。
  • 供春壺曲折坎坷的發現過程
    摘要: 壺造型新穎精巧,溫雅天然,質地薄而堅實,在當時已經負有盛名,所謂「供春之壺,勝於金玉」。周澍《臺陽百詠》中記述「臺灣郡人,茗皆自煮, 「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之數十年,則值金一笏。」可見供春壺的工藝成就和當時的社會聲望。供春的製品很少,流傳到後世的更是鳳毛麟角。 清代吳賽《陽羨名陶錄》一書裡,對紫砂茶壺搜羅極廣,記載詳盡,可是單單缺少供春壺,吳氏以未曾親眼見過供春壺為終身遺憾。
  • 有哪些發明你以為是國外的,但實際上是中國人發明的?
    文/有哪些發明你以為是國外的,但實際上是中國人發明的?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最早寫有牙刷的詩句是元代詩人郭玉詩的詩句:"南洲牙刷寄頭日,去垢滌煩一金值"。在那個時候,只有上層人才能夠使用牙刷。
  • 中國漆器,其實也是一項偉大發明
    漆器的發明呈現了中華文明的一個高度藝術是人類與自然抗爭、協調的精神產物,它是從我們簡單的生活用具中衍生而來的。中國漆藝史就反映了這樣一個人類發展的歷史規律。漆器藝術的產生,其實是勤勞而智慧的中華民族的一個非凡創造,也是中國人一項非常偉大的發明。
  • 陸寶 分享 側把壺
    壺器具歷史悠久,自唐代以前就已存在。經年累月,隨著設計創作的不斷強化,茶壺樣式也逐步變化,引導著茶席的不同。
  • 側把的瓷器茶壺在古代叫什麼,美的你都不知道
    側把壺,茶器,壺身呈矮狀,壺把為橫柄(亦稱橫柄壺),與壺身、壺流皆呈九十度角,由於壺把長,故傾倒茶水時不易被燙傷,方便使用。側把壺為今人稱謂,自有唐興茶飲以來就已出現,且名稱不一,功能多樣。唐 浙江臨安錢寬墓出土銀銚晚唐墓出土定瓷茶器,圖右為銚子(河北博物院藏)後又有改橫柄為提梁者,亦稱銚子,據說後來之紫砂經典器石瓢就是由石銚演化來的。
  • 《寒江獨釣圖》放大15倍後,才發現一個秘密,原來古人那麼先進
    《寒江獨釣圖》原本收藏在皇家圓明園內,現藏於日本的博物館。這幅畫由南宋畫家馬遠創作。馬遠的祖祖輩輩都投身於繪畫,自幼受到薰陶的馬遠也表現出了不俗的繪畫天賦,花鳥蟲魚,無一不擅長。馬遠作畫不喜全景,常常選取邊隅一角,世人譽其為「馬一角」。《寒江獨釣圖》是馬遠的得意之作,畫上只有孤零零的一葉扁舟和扁舟上垂釣的一老翁。
  • 原來王羲之真跡尚在人世,共有101個字,曾被日本人秘密收藏!
    王羲之行草書《遊目帖》但有這樣一件王羲之真跡尚在人世,此作共有101個字,曾經被日本人秘密收藏!這件作品在書法史上的流傳也頗為曲折。此作在古代的時候,一直藏於皇家內府,到了明代被大收藏家鄭濟收藏,此作在清代的時候被乾隆皇帝收藏,後來被贈送給了恭親王,此作在恭親王的兒子手中流落到了日本,但在日本廣島的一次戰爭當中被損毀!
  • 南北兩院日本瓷器精品亮相偽滿皇宮博物院
    日本黃地彩鳳凰七寶燒壺(華僑博物院收藏)  據悉,由偽滿皇宮博物院和廈門華僑博物院聯袂舉辦的日本人認為這種工藝品非常美麗華貴,恰如佛經中常提到的七種珍寶,故以「七寶」稱謂,以表達對其至愛。其製作工藝與我國的景泰藍相似,分設計、制胎、描圖、制絲、鑲絲、填釉和焙燒、磨光、口足裝箍等步驟。整個製作過程需三十多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有七道:制胎、掐絲、燒焊、點釉、燒釉、打磨、鍍光。與中國景泰藍紋樣裝飾習慣相比,日本七寶燒圖紋裝飾大多在器物正面,主題突出,底子一般不再飾繁縟的細紋。
  • 日本撈出3艘中國古代戰船,發現千古秘密,難怪忽必烈沒能滅日本
    但歷史上我國與日本也不是一直都和睦相處的,相反,日本是一個有野心的民族,漢代以後,他們就已經開始展現出自己的野心了,只不過那時候我們國家比較強大,日本才甘願居於人下。元朝是我國歷史上首次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北京,而元朝的疆域版圖,是中國歷史上疆域版圖最大的時候。
  • 日本可以過筷子節,但筷子不是日本發明的
    結果,一時心血來潮的搜索居然還真搜出了個節日來…… 在每年的8月4日是日本的民俗節日——筷子節。日本人在動用筷子前必先說聲「領受了」,餐後放下筷子則說「蒙賜盛饌」,這些充滿宗教感情的話語,實為感謝他們從山、海採擷的食物的人及天地、大自然的恩賜。
  • 媒體報導|中國漆器,其實也是一項偉大發明
    漆器藝術的產生,其實是勤勞而智慧的中華民族的一個非凡創造,也是中國人一項非常偉大的發明。遠古時代,製作石器、玉器、陶器的原材料比較容易在野外發現,這些材料通過機械的加工、物理的改造,就變成了具有實用功能或者裝飾的器具。但漆器不一樣,漆器是指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要製作漆器,首先要從漆樹上割取天然液汁,用它作塗料。
  • 新知| 真偽供春壺
    明 紫砂提梁壺 南京博物院藏(吳經墓出土)明代人供春是製作紫砂壺的鼻祖。關於供春其人,不同的文獻有不同的記載和說法。這一發現使儲先生大為驚喜,立即不露聲色地花了一塊銀圓買了回來。儲先生奇遇供春壺當然如獲珍寶,慶幸不止。他為了要考證這把突然發現的供春壺來歷,鑑定它的真偽,又花費了很大一番工夫。首先親自再去蘇州,找到那個擺冷攤的主人,向他調查盤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