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買的初八的火車票」
——「不行!初八不能回家!」
「媽,我想去理個髮」
——「不行!正月不能剃頭! 」
「媽……」
這些年俗忌諱
你聽過幾個?都信嗎?
這些不靠譜的年俗真不是你媽編的,
但這其中的緣由多半是個誤會……
正月剃頭對舅舅不好?!
清軍入關後,清朝統治者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江南士子認為剃頭是對他們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卻遭遇了清政府的殘酷鎮壓,上演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劇。後來這種習俗在流傳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舊」。後來,「思舊」被訛傳為「死舅」,以訛傳訛,也就有了後來「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正月裡不能相親
民間流傳著「在正月裡相親不好,即使成功了也會出問題,不成功以後就不容易找到」的說法。其實,這完全是沒有依據的,小編建議大家不要在意這一說法。
七不出門八不歸 初九出門拿錢回
民間流傳頗廣的一句話叫「七不出門八不歸 初九出門拿錢回」,顧名思義,即為「逢七不能出家門,逢八不能回家」,否則會招來橫禍。
其實正確的解釋是:
【七不出門】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情,如果你沒有辦好的話是不能出門的。這七件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男人是一家之主,是當家的,如果你要出門的話首先要安排好家裡的基本生活,把老婆孩子的吃喝問題解決了,這樣你才可以出門,出了門才能放心。
【八不回家】是說你出門在外有八件事必須做好,做不好是不能回家的,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件事是古代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違反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的,都是無顏面對家人的。
因此,「七不出門八不回家」是十分重要的基本道德準則,即使放到現在,也不過時。如果家裡有老人家不讓你初七出門初八回家,你就耐心糾正他們吧!
不能說「殺、病、窮」等不吉利的字眼
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
一些不科學的年俗忌諱
不但不能增添年味兒
反而徒增煩惱
聽到後
樂呵樂呵就好咯~~
來源:網絡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