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作為文字的再創作過程,同時也是曾經流行的消費行為,在移動網聯網時代將重獲青睞。」讀客文化董事長華楠在接受「有聲圖書館開放日」系列採訪時提出了他關於有聲行業發展的看法。
「有聲圖書館開放日」是懶人聽書為了響應國家全民閱讀號召,在9月9日國家圖書館日重磅推出的大型有聲讀物免費體驗活動。在本次「有聲圖書館開放日」系列採訪中,懶人聽書特邀廣電、出版、音像、高校、科技等有聲行業生態圈內多位大咖共同發聲,聚焦有聲行業發展新態勢,為有聲行業發展帶來新思路,以下內容根據訪談實錄整理。
有聲書重獲青睞是必然 移動場景優勢難被取代
在華楠看來,有聲書的再次興起有其現實發展依據。正如流行元素會幾十年輪迴一次,聽書作為一種曾經流行的消費行為,在網際網路時代附著新的載體,完全可能重獲青睞。
在20世紀,收音機作為當時中國最廣泛的大眾傳媒,曾先後影響了60後、70後、80後幾代人。收音機曾經的流行,使人們對有聲書消費方式接受度普遍較高,也為今天有聲行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用戶基礎。
基於這種對有聲書用戶基礎的認可,華楠表示看好有聲書市場,有聲書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消費模式,體驗上更方便,未來肯定會流行。同時,他強調,有聲市場真正成熟,需要製作精良的有聲書籍,以及有聲書製作水平的全面提升,(需要考慮到不同媒介載體的屬性以及用戶的個人狀態)。
據此,華楠分享了《理解媒介》一書中「受眾的捲入程度」的概念。不同的媒介和人進行交互的時候,人的捲入程度是不一樣的。紙質、電子屏幕又或是音頻對應了三種不同的媒介。消費紙質媒介時,受眾的捲入程度最深,因為看書需異常專注,人無法一心二用。而消費有聲書時,受眾捲入程度相對較低,有聲書對場景的變化、環境要求不高,人可以到處走動做其他事情,比如一邊跑步一邊聽書。這也是有聲書的顯著優勢特質,對特定人群來說,有聲書是最優的獲取信息方式。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只需在手機端下載懶人聽書APP就能隨時隨地收聽有聲書,相較在收音機時代只能放什麼聽什麼的方式,現有的體驗模式為用戶提供了更高的方便度和自主選擇權。由此,華楠認為,有聲書在未來必定會越來越流行。
對文字再創作 精品有聲書需要團隊化運作
談及播音對有聲書的影響,華楠認為,演員或者明星參與有聲書製作是必要的。在他看來,有聲書的配音/播音是對文字的再創作,一本書並不會因為一個明星把書重新抄一遍而變得更好看,但是明星把書讀一遍,等於加強了有聲媒介的吸引力,改進了閱讀體驗。
同時,華楠強調,一個專業團隊在有聲書的製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僅靠好的演播者還遠遠不夠。一個優秀導演,搭配演員,通過後期精心製作,配合強大的營銷,才能打造出精品作品。雖然這一系列運作背後的成本非常高昂,但對真正頂級的暢銷書來說,它是值得的,因為暢銷書未來可期的銷量必定會很好。
針對本次由懶人聽書發起的「99有聲圖書館開放日」,華楠向大家推薦了《絲綢之路》這本書,這是由牛津大學的教授創作的作品,通過對中國幾千年歷史的歸結總結,對中國現在所處的國際政治與經濟地位進行解讀,聽完這本書,讀者可能會對「一帶一路」、中美貿易戰的發展有新的認識。
懶人聽書有聲圖書館 引領閱讀新方式
懶人聽書是有聲閱讀領域的先行者,發展6年,積累了多項行業優勢,目前擁有3.2億聽書用戶,以及完備的版權資源。《冰與火之歌》、《秦時明月》、《鬥破蒼穹》等頂級IP入駐,知名主播雲集,原創小說、經典文學、海量精品欄目共築有聲閱讀生態圈,在用戶中享有「身邊的有聲圖書館」的美譽。今年6月,懶人聽書對外宣布完成C輪融資後,成為唯一擁有閱文集團和時代出版兩家版權資源優勢加持的企業。
有聲圖書館開放日是懶人聽書為了響應國家「全民閱讀」號召,在9月9日國家圖書館日重磅推出的大型有聲讀物免費體驗活動。以期通過匯聚行業大咖發聲,聚焦有聲行業發展新態勢,為有聲行業發展帶來新思路;以及公益捐贈,免費暢聽,鎮館之寶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打造有聲行業盛事和聽友節日,進一步推廣有聲閱讀,讓更多用戶感受聽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