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德州市文化館 供圖
記者12月14日從山東省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德州市不斷健全完善非遺保護項目、傳承人、傳習所、生產性保護基地「四位一體」的保護傳承體系,重傳承,抓保護,非遺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非遺名錄4項,省級名錄23項,市級名錄161項,縣級名錄534項。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分別為1人、10人、89人。積極推薦古貝春酒傳統釀造技藝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全市20個項目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公示名單。
非遺保護成果碩果纍纍。2019年,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拍攝以非遺文化元素為主題的「運河遺珠」專題片6集。拍攝德州市非遺保護成果宣傳片,編輯出版《德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萃》。全市擁有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5家,非遺教育傳承基地8家。建成市級非遺展廳1處,縣級11處,鎮街歷史文化展室(非遺展廳)134個,17處鄉鎮、村非遺文化展示點入選全省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範點。齊河黑陶博物館、紅綠彩博物館、寧津縣雜技藝校新校區、寧津剪紙非遺文化園主體樓和展館等一大批非遺場館建設項目落地實施。
非遺與旅遊融合取得新進展。將非遺項目融入旅遊景點,打造文旅融合優質平臺。德州市雜技團與長隆集團深化合作,開創了全省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德州模式。德州黑陶等20多項非遺項目落戶「董子文化節」,打造了非遺民俗一條街。以雜技和蟋蟀文化為主題,依託德百雜技蟋蟀歡樂谷項目,打造「國家級特色文化旅遊小鎮」。組織德州雜技等30多個非遺項目,精心編排適合旅遊景點的演出內容,在各個景點等進行展演活動,並形成特色非遺演出品牌——周末劇場。
責編:楊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