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逼孩子學習現狀往往是這樣的,引導孩子上進,有正確打開方式

2021-01-12 三清心理感悟

網上看到一條父親家暴兒子的信息,讓一眾網友炸開了鍋,原來是長沙市一位父親想要效仿古人「頭懸梁」的方式學習,於是用長繩將兒子的頭髮束起來,甚至還會用鐵絲幫助孩子的雙手,當地法院下達了人身保護令,禁止這位父親接觸、恐嚇自己兒子。

即使現在教育行業十分發達,仍然有一部分的人信奉棍棒教育,鄰居老齊基本上每天都會和兒子在院子裡上演一場全武行,打的嚴重的時候,孩子跑都跑不掉,

周圍的鄰居都勸他兒子好好學習,不就是寫作業嗎,還能有挨打厲害?

兒子一直默不作聲,直到有一天,我們再也沒有看到過老齊的兒子,據說是離家出走之後,再也沒有找回來。

古言今用地照搬照套模式已經不可取了,暴力解決不了孩子學習不好的根本問題,發洩的只是家長們焦躁的情緒。

一、古人的"頭懸梁,錐刺股",現今社會如何理解

當初的這則故事本身宣揚的就是不是這種學習方式,而是要後人學習這種面對知識渴求的態度。古往今來學習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雖然坐在教室裡不用面臨風吹日曬,但是腦力勞動和周圍的壓力卻是針對心理上的。古人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學習,主要體現的就是對於自己能力的不滿足,想要提升自己的實力,來適應這個社會,達到自己殿前面聖,光宗耀祖的夢想。現在人應該學習的是這種面臨高壓堅韌不拔的精神。

現在的孩子不應該是學習這種傷害自己的方式,而是這種想要達到成功的決心,在奔向目標的過程中,要對自己「更狠」一點,嘗試用各種學習的方式激發自己的潛力,只有將內在的潛力全部激發出來,才是真正的實力,而不是讓自己的潛力跟著自己懶惰的內心蒙塵。

世界上成功的途徑有千千萬,但是學習是接近成功最近也是最輕鬆的一條道路,當初古人面對科舉時可謂是萬裡挑一,無數的學子為了這前三名耗費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就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如今自己面對平等的高等教育,又憑什麼不努力呢,為什麼會害怕失敗呢,明明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努力,為什麼又如此抗拒學習和考試呢?

二、暴力逼迫孩子學習對孩子可取嗎?是如何傷害孩子的

(一)反作用

孩子不學習,拒絕溝通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現在的學校提倡解壓教育,不給孩子布置太多的作業,但是老師卻會給家長們布置作業,如果有哪一位孩子沒有完成,老師就會在家長群裡公布家長的名字。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掛在群裡的時候,自然就會感到孩子讓自己丟臉了,於是回到家裡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將孩子訓斥一頓,然後讓孩子趕緊完成作業。這種上下級的關係和命令式的語氣反而會激發孩子的反抗心理,家長越是暴躁,孩子越是不寫。

(二)厭學

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厭學的情緒,當最初開始上學的時候,因為學習內容簡單,孩子學習起來輕鬆,做作業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每一次作業的完成都有著慢慢的成就感,但是隨著學業的加重,內容也逐漸變得晦澀難懂,數學從最簡單的查數字,變成了加減乘除,孩子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就想放棄,這時候如果家長對孩子使用暴力,來逼迫孩子學習,就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

(三)心理障礙

孩子覺得自己是因為學習才失去了疼愛,在自己面臨困難的時候,家長不僅沒有安慰自己,反而逼迫自己學習。越是著急的學習就越學不會,這種反覆的挫敗感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失去自信心。

家長們的暴力更是關上了孩子求助的大門,他們越來越沉默寡言,成為了學校裡最奇怪的那個人,也不願意和別人交流,只是縮在自己認為安全的界限裡,拒絕打開自己。

(四)身體傷害

情緒上的激動帶來的行為上的失控,很多家庭的悲劇都是因此而產生的,家長暴力打擊孩子,下手沒有輕重,經常會傷害到孩子的身體,因此發生很多孩子長大後離家出走,或者和父母同歸於盡的消息。

三、引導孩子學習,父母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什麼

(一)找清厭學根源

孩子抗拒學習,家長先不要忙著讓孩子完成作業,要知道作業是檢測孩子學習進度的,當孩子作業完成不了,肯定是學習進度出現了問題。找到孩子厭學的根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二)重新建立自信

當孩子一直完不成這個作業的時候,就會出現不自信的現象,面對這種作業就想逃避,下意識的就覺得自己不行,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一方是基礎沒有打好,家長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原理幫助孩子學習,另一方面就是解題思維受到了限制,家長們可以引導孩子換個方式思考,並且及時地給予誇獎和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

(三)從感興趣的入手

孩子不想學習很多原因是因為不感興趣,興趣才是學習最好的引導老師,當孩子因為某一課厭學的時候,家長們可以先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入手,讓孩子重新撿起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再逐漸的將孩子的偏科現象糾正過來。

(四)創建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進度跟不上,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沒有習慣固定的時間學習,也可能是因為周圍環境嘈雜哦,所以這種時候家長們要給孩子規定學習的時間,在孩子學習期間,要遠離一切電子產品的幹擾,保證孩子學習環境的安靜。

孩子的學習關係著孩子未來的發展,每一個家長都不希望孩子以後的生活艱苦,您對於家長暴力督促孩子學習如何看待?歡迎分享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怎樣正確引導孩子學習,認識到學習對於今後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畢業之後,努力工作,我們要學習和同事領導溝通、協作,及時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再然後,合適的時間成家生子。我們要學習如何對待另一半,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有了孩子之後,學習如果帶孩子,教育孩子。再然後,學習處理家庭關係等等.........。我們從出生到走到生命的盡頭,都在不斷地學習,唯一的區別在於是: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
  •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別硬碰硬,家長要懂正確引導方式
    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困惑,以及來自異性的「挑戰」,心理方面往往準備不足,表現出與生理年齡「滯後」和不適應的現象。不善於把握感情世界,出現早戀現象,缺乏應變能力,顯得手足無措。外表看似成年,心理尚不成熟。#學習成績兩級分化初二是學習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學科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增加,與初一年級相比學習任務和壓力明顯增大。
  • 學習上「庸懶散」的孩子,消極情緒纏身,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引導
    但是,家長的眼淚如果能夠喚醒這種孩子那顆「庸懶散」又冷漠的心,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願意以淚水澆灌孩子的成長。孩子學習態度上「庸懶散」,消極情緒纏身的孩子,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問題一: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太過「在意」,讓孩子在學習態度上有一種倦怠感。「馬上去做作業,不要逼老娘動粗!」
  • 孩子「愛哭鼻子」是好事,父母如能正確引導,孩子情商會更高
    面對孩子的哭泣,父母的正確引導,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一、愛哭鼻子不一定是壞事原因一孩子比較敏感孩子喜歡哭泣可能是孩子比較敏感,特別是當孩子看到動畫片中的小動物受傷了,或是看到現實中的小動物受傷了,或是因為食物或是物品不完整了,都可能是孩子打開淚腺的原因。孩子的性格敏感當然需要家長格外的看護,但是並不意味著敏感的孩子就是壞事。
  • 豫章書院被抵制,暴力並非教育孩子最佳方式,走進豫章書院
    豫章書院被抵制,暴力並非教育孩子最佳方式 ,走進豫章書院。近日,豫章書院的創始人吳軍豹因為非法拘禁罪被判處了有期徒刑兩年十個月。首先是要將孩子抓進學校,只要家長提供孩子的住處,學校方就可以假扮警察將學生抓到書院,如果學生有反抗,他們就會進行暴力毆打,因為很多豫章書院的工作人員都是一些,退伍軍人或者是社會閒雜人等,這些學生很難是他們的對手,等到被控制住之後就會奪走你的所有東西,扒光你的衣服,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接下來等待的就是暗無天日的拘禁。
  • 孩子恐懼黑暗不敢一個人睡,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孩子恐懼黑暗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由於後天因素造成。所以家長們務必要引起重視,並加以正確引導。不然會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造成不良影響。就像很多成年人,也會恐懼黑暗一樣。在這樣一種複雜情緒中,不難想像是無法入睡的。還有就是現在的媒介比較發達,由於孩子沒有什麼閱歷。當他們接觸到一些比較血腥暴力的畫面後,就會在心裡產生印記。總會想像著這樣的場面,是不是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 孩子是否是學習的材料,在於父母的思想深度,以及能否正確引導
    怎麼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引導孩子1.生活能力的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的首先是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當代的家長有一些過分的注重孩子學習能力的教育,反而忽略了對於孩子生活能力的教育。告訴孩子什麼樣的異性是值得他去愛的,告訴孩子要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地點遇到愛,不要讓孩子因為當前的小愛而放棄了以後的大愛,更不要放棄去愛自己。有著良好的感情教育觀念的孩子,以後在面對親密關係的時候才會處理得遊刃有餘,不至於為情所困,更不至於為感情放棄自我。
  • 父母這樣協助孩子,才是打開2020高考的正確方式
    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在著作《不管教的勇氣——跟阿德勒學育兒》中,根據對阿德勒個人心理學的研究,結合他自身的育兒實踐,提出了一個育兒觀點:不管教育兒法,既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方式。當然,不是不管、放任自流,而是理智的、友好的與孩子交流,以真正協助到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 孩子犯錯時,家長別直接打罵,這些正確的方式父母需要學習
    而當父母能夠容忍孩子犯錯時,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給予足夠的耐心和引導孩子,這是能夠提升孩子自信心的途徑。他們會變得更加自信,並學會如何去把事情做得更好,不再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新事物。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應對能力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他們往往懂得應該儘量去補救這些錯誤。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因為這是孩子在發育過程中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糾正這個現象。那麼我們一般造成孩子說話結巴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有以下幾點:1、家長對於寶寶說話的要求太過於嚴格,導致寶寶在學說話的時候非常害怕出錯,久而久之形成結巴。2、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中,模仿了身邊有結巴習慣的人的說話方式。
  • 「三步法」正確引導孩子早戀行為,借力打力,讓孩子為「愛」學習
    沒有了這種物質基礎,再加上他們思維能力提高,有了獨立判斷能力,他們也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所以這時候的孩子,不像小時候父母說什麼,他們就聽什麼。他們會根據他們接觸的客觀事實,經過自己的思考,才會決定要不要聽父母的。因此,父母想通過簡單的命令、控制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早戀,孩子不會聽。甚至越阻攔,他們越是要去做,以證明自己是對對。
  • 關注孩子,家長要理性教育和引導,教會孩子學習
    有時,家長一句不經意的話語,往往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失去自信心,甚至給孩子帶來永久性的負面暗示,影響孩子正向思維養成,失去向上的動力。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現今,在孩子生活上家長不用費過多心思,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孩子學習上,但絕大多數的家長更多關注的還往往是孩子得了多少「分數」。
  • 請停止「低效」的繪本閱讀,孩子繪本閱讀的正確方式,應該是這樣
    最近在寶媽之間都是流行"早教",自小就給孩子接觸各種知識,給孩子講故事,即使孩子聽不懂,可是也可以讓孩子儘早地接觸書籍和知識,這樣慢慢地就能培養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繪本則是大家公認的最好的兒童學習啟蒙讀物,被越來越多的家庭認可和購買。
  • 孩子不敢承認錯誤,打罵不能解決問題,正確引導讓孩子敢作敢當
    可是,等到吃蛋糕的時候,打開一看,卻發現蛋糕被偷吃了一口。能做出這種事情的肯定是小孩子,大大小小有5個孩子,這究竟是誰幹的呢? 大家紛紛質問自己家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主動承認,都表示不是自己幹的。就在大家納悶的時候,小陳忽然發現自己兒子的嘴巴上沾有一點奶油。於是,他又問了一遍兒子,可是兒子還是沒有承認。
  • 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班杜拉波波玩偶實驗:「暴力」是會遺傳的!
    作為家長需要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要弄清楚,主動去了解孩子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過程,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去給孩子一個合適的引導,避免錯誤的教育行為,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假如家長在生活中沒有注意到一些暴力的畫面,年紀較小的孩子看到了就會很容易發生"遺傳"行為。
  •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提高孩子的英語學習水平?
    問:「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答:絕大多數家長都是不知道到底該如何真正有效地幫小孩提高英語的。要麼任其發展,要麼盲目地報培訓班,要麼逼小孩死記硬背單詞,死記硬背課文。首先要看清國內學校英語教育現狀,是以應試為主的教育,而不是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同時因為還有大量的其它學科,導致學習英語的時間極少,而真正有效的聽說讀寫能力練習則少之又少。語言是一門實踐學科。
  • 孩子如何正確握筆,OT這樣教
    孩子如何正確握筆,OT這樣教 陳炯珊 粟小蘭張偉鋒 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進行,而距離孩子們復學還有一段時間。
  • 校園暴力的現狀、成因及預防對策
    雖然國家各級機關都在加大防控校園暴力的力度,但是校園暴力事件仍然屢有發生,不斷見諸各類媒體,刷新人們對校園安全的認知,讓人們驚呼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是什麼讓這些正處於花季的少年如此冷漠殘暴?是什麼讓校園暴力事件屢禁不止?這些也是一直困擾我的疑問。為了找到答案,我進行了搜集大量資料與社會調查工作,併到某基層檢察院實地調研,對於校園暴力的現狀、成因及預防對策進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一些觀點和看法。
  • 過年孩子壓歲錢該怎麼用?聰明父母有方法,引導孩子正確消費觀
    現在過年回家,長輩和親戚朋友肯定要給孩子壓歲錢,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還可以替父母收著,等到孩子上學了以後,逐漸有用錢的地方了,這時候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呢?那麼該怎麼引導孩子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呢?讓他自己決定如何消費是他消費意識的形成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如果家長習慣於包辦代替,首先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是不現實的,他會認為家長會欺騙他,會佔用他的壓歲錢,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扣除約定部分的消費後,剩餘大部分錢在家長有意識的引導下讓他建立正確的消費觀,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理財觀是對他的一生非常有意義的。
  • 十一假期,帶孩子逛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
    「十一」國慶節,有孩子的家庭少不了帶孩子出去走走,要我說不如帶孩子走進博物館,這樣玩也玩的有意義,有知識性,更能陪養孩子的人文素養,這樣邊玩邊學習的假期出遊,何樂而不為呢!那麼,去過這麼多次博物館,你真的知道帶孩子逛博物館的正確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