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院消化內鏡AI硬體技術完成臨床演示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今天,在華西醫院消化內鏡中心,裝載了華西最新消化內鏡AI技術模型的硬體設備,完成了對實際病例的首次判定公開演示:在黃志寅醫生的操作下,消化內鏡檢查正在順利的進行,隨著內鏡鏡頭的移動,患者消化道的視頻影像在屏幕上不斷變化,而與視頻畫面相對應的各種提示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是一個消化道腫瘤患者,AI設備準確地發現了病變,包括一個肉眼很容易錯過的微小息肉。

        華西醫院消化科主任唐承薇介紹,這臺設備不僅僅對息肉病變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同時,對消化道新生物(高傾向於惡性腫瘤的病變)、靜脈曲張等多種內鏡下病變能做出實時、準確、快速的識別判定,這標誌著消化內鏡AI技術邁出了本地化、設備化的關鍵一步。AI技術在硬體系統的支持下,對實時消化內鏡視頻流的高速分析、判定,華西的AI醫療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華西醫院唐承薇團隊演示消化內鏡AI硬體設備

        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惡性病變在我國發病率很高,對於消化道的惡性病變,早期發現則有著很好的治癒機會,然而,早期病變往往因沒有症狀而被忽視,患者在出現症狀後就診時,大多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間。內鏡檢查是消化道惡性疾病早期發現的必要手段,雖然消化內鏡在我國已經普及,但由於醫生資源分布不均等多方面原因,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惡性病變的早診早治的情況並不普及。消化內鏡AI技術能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能幫助醫生快速完成診斷。

        唐承薇補充:「在消化內鏡領域,AI技術的準確性僅僅是讓計算機像專家一樣『會看病』,本次消化內鏡AI本地化硬體的問世,實現了計算機像臨床專家一樣實時診斷。對經驗不足的醫生來講,相當於為他配備了一位華西專家級臨床診斷導師;而對於人流量極大的醫院來說,高精度的輔助診斷AI設備極大地提升了醫院的診療效率,為今後的分級診療提供了有力保障。」

        華西醫院消化內鏡AI項目的臨床專家團隊由消化科專家唐承薇教授統領,聯合研發機構——希氏異構公司的AI技術團隊則由國際一線的人工智慧科學家吳韌帶隊,該AI技術團隊不僅在模型訓練方面有著很強的優勢,同時在AI硬體方面表現出眾。此次華西展示的本地化運行AI模型硬體同時具備高速運算能力、小型化,併兼顧其經濟性,訓練樣本全部來自華西醫院。一個月前,吳韌剛剛發布了他們最新研發的一款AI晶片,該晶片在功耗和運算能力綜合指標上領先於以往的同類晶片,這款晶片明年有望在與華西的聯合研發設備上使用,屆時,相應的硬體設備將會更加小型化和低功耗。

        今年上半年,華西醫院與希氏異構醫療科技公司成立了由醫療機構深度參與的醫學AI研發機構——華西-希氏醫學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在消化內鏡、病理、CT、MRI、超聲領域開展研發工作,並於今年7月末對外公布了該聯合研發平臺在消化內鏡領域的AI技術成果,該成果被認為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距前次技術進展公布僅僅三個月餘,華西醫院再次在硬體技術上實現突破,顯示出了華西在消化內鏡AI領域的研發速度和成果。

希氏異構負責人宋捷介紹設備關鍵技術(右一)

        聯合研究方——希氏異構公司負責人宋捷介紹,本項目在7月末公布的技術能實現AI對消化內鏡下多種類疾病圖片的準確識別,而這種識別面對臨床上每秒鐘幾十幀的內鏡下視頻流,實時地對視頻圖像做出判定、提示,視頻僅有毫秒級的延時,這預示著相應技術應用於臨床設備領域的可行性。

        據了解,華西醫院有望在明年推出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相關AI設備化投產。

相關焦點

  • 醫療人工智慧技術取得新突破:華西醫院消化內鏡AI硬體技術臨床演示...
    21日,在華西醫院消化內鏡中心,裝載了華西最新消化內鏡AI技術模型的硬體設備,完成了對實際病例的首次判定公開演示:在黃志寅醫生的操作下,消化內鏡檢查正在順利的進行,隨著內鏡鏡頭的移動,患者消化道的視頻影像在屏幕上不斷變化,而與視頻畫面相對應的各種提示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 口碑宣布開放無人餐廳技術;華西醫院消化內鏡 AI 硬體技術臨床演示...
    據悉,雲棲大會過後,國內已有多家知名連鎖品牌調研口碑的無人餐廳技術,並與口碑達成意向合作。豐息透露,預計明年年初首批口碑無人餐廳將完成落地。新東方與科大訊飛推語言學習AI產品11月20日,新東方和科大訊飛聯合發布了一款針對語言學習的人工智慧產品RealSkill。這款產品是由新東方提供教海量學習數據,以及科大訊飛的深度學習算法,共同研發的智能學習平臺。
  • 華西醫院消化內鏡AI技術再上新臺階
    9月14日消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研究團隊12日在中華醫學會2020年消化內鏡學年會上披露,該團隊研發的消化內鏡AI技術目前再上新臺階,涵蓋了內鏡下多病變的實時檢出、病變細微特徵的發現、檢查結果的數據結構化以及內鏡檢查全流程的質量控制,覆蓋了內鏡檢查前端和後端的大部分環節。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披露:中國消化內鏡AI技術再上新臺階
    圖為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候任主委、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唐承薇教授。華西醫院供圖中新網成都9月14日電 (王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研究團隊12日在中華醫學會2020年消化內鏡學年會上披露,該團隊研發的消化內鏡AI技術目前再上新臺階,涵蓋了內鏡下多病變的實時檢出、病變細微特徵的發現、檢查結果的數據結構化以及內鏡檢查全流程的質量控制,覆蓋了內鏡檢查前端和後端的大部分環節。
  • 中國電信助力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國內首例5G+AI遠程消化內鏡診斷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通過5G技術對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開展的消化內鏡操作進行了實時遠程指導。人民網成都7月4日電(王軍)今日下午3點30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中國電信通過5G技術對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開展的兩例消化內鏡操作進行了實時遠程指導。活動中,中國電信四川公司提供的5G網絡通道,保證了消化內鏡圖像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能夠順利進行。
  • 華西醫院通報醫學人工智慧研發進展:消化內鏡人工智慧技術研發世界...
    據悉,華西醫院將基於醫學多學科優質資源和科技實力,與四川希氏異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華西-希氏醫學人工智慧研發中心,開展系統性的醫學人工智慧研發、轉化、應用和推廣;研究範圍涉及消化內鏡、病理、CT、MRI、超聲等學科的醫學人工智慧技術。
  • 四川探索5G智慧醫療 完成5G+AI遠程消化內鏡診斷
    四川探索5G智慧醫療 完成5G+AI遠程消化內鏡診斷 2019-075G+AI遠程消化內鏡診斷  新華社成都7月5日電(記者張海磊 董小紅)4日下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四川電信通過5G技術對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開展的兩例消化內鏡操作進行了實時遠程指導。
  • 第四屆中山大學消化內鏡論壇圓滿落幕
    12月4日,第四屆中山大學消化內鏡論壇在廣州隆重開幕!本次大會由8家中山大學直屬附屬醫院承辦,9家非直屬附屬醫院協辦,大會有幸邀請到了多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共襄盛會,分享他們在學術領域的感悟、經驗以及他們對消化內鏡未來的展望與暢想,讓與會代表親身領略專家的精彩演講和大師風採,是國內消化內鏡領域極具專業特色的學術盛會。
  • 2020南方膠囊內鏡新技術高峰論壇暨資福醫療新品發布會召開
    大會由廣東省肝臟病學會膠囊內鏡分會主辦,南方醫院增城分院承辦,深圳市資福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協辦,會議邀請了省內外消化行業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病例討論、磁控膠囊內鏡現場演示,旨在全方位展示內鏡診療最前沿的技術及學術熱點和發展趨勢。
  • 微e行|2020甬江消化內鏡論壇早期胃癌篩查手把手培訓班圓滿落幕!
    為進一步推進內鏡技術的發展,響應國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需求。2020年11月27日,由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主辦,南微醫學協辦的「2020甬江消化及消化內鏡論壇早期胃癌篩查手把手培訓班」在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順利召開。
  • 鄒多武:消化內鏡介入治療
    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鏡中心而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發展,這些疾病可以通過內鏡下的介入治療,免去手術創傷。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消化內鏡基地——長海醫院消化內鏡中心的教授,鄒多武擅長消化內鏡及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的診治,用他的話來說,「就像螺螄殼裡做道場,內鏡介入治療要求醫生的動作非常精細,完全藉助內鏡器械,手的把控力要很強,對病灶的判斷要準確。」
  • 5年了,第一家被華西醫院領辦的華西廣安醫院,現在怎麼樣了?
    剛領辦時,廣安當地的朋友還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來掛號看病,到醫院一看,真的是華西專家來了!這對大家來說,真的是最大的「福利」了。廣安地處川東,醫療資源有點……惱火,領辦前廣安市人民醫院雖是當地唯一一家三甲醫院,但因醫療技術、硬體設施等原因仍然留不住患者。
  • 全球一流臨床實訓中心(內鏡解剖中心)在華山醫院啟航
    圖說:依照全球最高標準打造的臨床實訓中心(華山醫院內鏡解剖中心)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今天,依照全球最高標準打造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臨床實訓中心(華山醫院內鏡解剖中心)在醫院虹橋院區正式啟用。為進一步推動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和理念的發展與傳播,上海周良輔醫學發展基金會向華山醫院捐贈,由KARL STORZ依照全球頂尖標準打造的華山醫院臨床實訓中心(華山醫院內鏡解剖中心)於2019年開工建設,2020年建設竣工。在未來將承擔起教學培訓、學術交流和專業研發等重要功能。
  •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模式亮相2019中國消化內鏡學年會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作為我國自主創新技術的卓越代表獲得大會專家廣泛讚譽與好評。大會充分展示了全球消化內鏡領域的最新診療技術和前沿研究進展,精彩的專題報告和現場高水平且規範化的操作演示,全面展示了消化內鏡領域各種新理念、新技術和新動態。
  • 第三屆同仁消化及內鏡學術會議成功召開
    2020年11月7日,由北京市醫學會消化學分會、北京慢性病防治與健康教育研究會、北京同仁醫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同仁消化及內鏡學術會議暨胃食管反流病規範化診治學習班」於北京成功召開,40餘位來自國內著名消化、肝病、內鏡及相關專科專家相聚一堂,以食管疾病為核心,共同探索食管疾病診治的奧秘
  • 海峽兩岸暨世界華人微生態與智能內鏡高峰論壇在廈門召開
    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唐承薇教授團隊研究成果今年已經獲批進入臨床應用的消化內鏡圖像輔助診斷設備。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執行主任金震東教授介紹說,中國的超聲內鏡發展已經三十餘年,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而且
  • 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成立
    近日,由中山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市人民醫院承辦的「中山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中山市消化內鏡分會年會」召開。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阮巍山當選為本屆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
  • 周平紅:內鏡裡的「大國工匠」
    人物名片:周平紅,國際知名消化內鏡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民進上海市委醫療衛生專委會副主任,以第一完成人先後榮獲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20年榮獲「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 北大醫院內鏡中心成功完成兒童賁門失弛緩症POEM手術
    收治入院後,內鏡中心副教授戎龍仔細研究了小旺的病情和影像學資料後,決定採用目前國際先進的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微創手術對他進行治療。手術是先切開患者賁門處的肌肉,以解除梗阻,讓食物順利進入胃內消化。
  • 第三屆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成立,嶽陽醫院消化...
    第三屆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成立,嶽陽醫院消化內科常務副主任方盛泉教授擔任主任委員 2020-10-12 2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