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北京 | 大師足跡之老舍先生:他筆下的世間百態

2020-11-04 熠輝教育

在疫情無法出遠門的特殊時期,我們攜手北京交通臺 《徐徐道來話北京》製作人小強老師,聯合打造特別企劃—尋跡北京人文系列活動,帶給大家一個深度、不一樣的四九城。上一站我們設計的目的地是北京中軸線上的南中軸,這一站我們繼續強勢推出大師足跡之老舍先生,一起探究文學巨匠的生平、理解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裡所蘊含的京韻文化。

尋跡北京—老舍先生

老舍是誰?

他的原名是什麼?

你讀過他的文章嗎?因為他的文章認識了哪些人物?知道了什麼地方四季輪轉的美景?他又經歷過什麼樣的人生際遇?

課程特色

  • 結合課本尋跡老舍先生:緬懷大師,品味京風京韻以及文字所傳遞的美感大氣。
  • 走進人藝: 品味話劇中的老北京韻味、感受人藝傳遞的歷史積澱與傳承;
  • 胡同院落:老舍紀念館、人藝戲劇博物館、三聯書店、大鵓鴿胡同和東廠胡同;
  • 重磅講師

    小強老師(北京交通臺 《徐徐道來話北京》製作人)

    活動時間

    周末,時間上午三小時

    尋跡北京—你不知道的胡同文化


    北京的胡同可謂是北京的名片之一,雖然現在剩下的胡同和曾經比起來已經大面積改造消失了,但許多胡同的名稱和遺蹟卻耐人尋味。老舍也正是在這種胡同文化的氛圍裡創作出了經典作品和人物形象。

    • 就算你不了解明朝歷史,想必東廠和錦衣衛一定聽過,那你知道他們關押犯人的神秘監獄現在在哪裡嗎?這個監獄叫什麼呢?
    • 燈市口西街以前的名字叫什麼?有什麼背景?下圖有提示哦

    • 民國時期的黎元洪副總統的住宅遺址現在處於北京的市中心,你知道在哪裡嗎?
    • 老捨生活在四合院裡,他的故居為什麼被稱為丹柿小院
    • 老舍當年從英國回國,可路費不夠,只好先到新加坡,他卻憑著一本雜誌解了燃眉之急,為什麼?
    • 老舍先生和人藝到底是什麼關係?

  • 過去的胡同街巷裡,會有不少手藝人吆喝叫喊,看看下面珍貴的視頻和音頻,叫上長輩們一起來猜猜他們叫賣的是什麼?
  • 尋跡北京—大師足跡


    各位大小朋友們已提前就位

    跟著小強老師

    從燈市口西街,出發!

    前往老舍故居前,先探秘附近的富強胡同

    噓,這裡可隱藏一個大秘密

    (小編知道,但是小編不能說)


    老舍作為現代文學巨匠

    把歷史與現實、四季景色

    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

    風俗習慣,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濃縮在一起

    老舍紀念館的趣味點和知識點

    是接下來獎品提問和互動環節的重點哦

    8月23日將是老舍先生的忌日

    在此,我們向老舍深深鞠躬

    並一起朗讀欣賞他的文章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簡稱人藝)

    是國內話劇標杆

    也是對演員的另一種認可

    我們熟知的許多資深戲骨都從人藝出來

    人藝和老舍有什麼樣的關係?

    除了老舍,還有哪些作家劇目在這經久不衰?

    你看過人藝的話劇嗎?

    它成功之處是什麼?

    大師足跡之老舍先生圓滿結束,老舍的作品我們從孩子到成人都學習閱讀過,他的文章許多取材於北京胡同裡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嫻熟地運用「京味」十足的文學語言等特點,值得人們再三回味,不斷驗證,不斷有新的發現,具有永恆的魅力。這一站告別老舍先生,下一站我們尋跡北京又將前往哪裡呢?


    文 | 熠輝教育

    圖 | 熠輝教育

    相關焦點

    • 老舍與他筆下的老北京城
      一提及北京,就會說起「京味兒」,而說起「京味兒」,總會想起老舍。有人說,老舍筆下描繪的北京是獨一無二的,他是使京味兒成為有價值的文學風格現象的第一人。通過他筆下的北京,我們能看見一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平的民俗畫卷。
    • 北京的老舍,老舍的北京
      老捨生於1899年清末的北京城,他是滿族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建國後,國家和人民給予了老舍先生崇高的評價:人民藝術家,語言大師。他深知民間疾苦。老舍是屬於北京的,源於家族世代居住生活在北京味兒最濃最正宗的,八旗的居住地,這北京的內城。從波光粼粼北海到南鑼鼓巷的百姓胡同,從什剎海的銀錠橋到巷子裡恭王府,從護國寺的小吃到家門口新街口街上的叫賣等等……,這一切一切都讓老舍先生對家鄉有著深厚濃重的愛!
    • 才華橫溢,自沉於湖—老舍
      隨著年齡的增加,對老舍先生有了更多的認識。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老舍先生漂泊的一生。1899年2月3日,老捨出生於北京,是滿族正紅旗人。舒姓,因出生於陰曆立春,故取名為「慶春」。老舍這一名字的由來是因為老舍在上學後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舒舍予,有「忘我」之意。
    • 新·起點1|《龍鬚溝》:北京人藝奠基之作,老舍筆下新中國
      《龍鬚溝》(1953年版)劇照,本文圖片均來自北京人藝官網一條臭水溝折射的社會巨變,老舍筆下的新中國老舍創作的話劇《龍鬚溝》,取材於新中國成立初期老北京的底層人民生活,反映了北京南城一個貧民區的變化,是對舊社會的控訴和對新社會的歌頌。
    • 太平湖上的悲愴——老舍先生
      老舍讀書很爭氣,學業出色,1918年從北京師範學校畢業,被派任到北京方家胡同小學做校長。當晚,老舍告知母親這個消息,說「以後您可以歇歇了!」,回答他的,只有母親的一串串眼淚!在從事教育幾年後,老捨去職,專心寫作,獲得了讀者廣泛和持久的歡迎和讚譽。
    • 說到愛北京,沒有人比老舍更深情
      老舍是公認的幽默大師、語言大師。他的文字至真至純,語言俗白生動。字裡行間透著質樸的天真和入世的睿智,又有入木三分的辛辣諷刺,飽含對生活的思考,讀來暖心治癒,不忍釋卷。語言學家、文學家季羨林先生也曾評價老舍:他的語言生動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話,間或也夾上一點山東俗語。
    • 老舍小說《二馬》首次改編話劇 用幽默筆墨寫人間百態
      10月9日下午,小說原作者老舍先生的女兒、《二馬》文學顧問舒濟,劇本策劃關紀新,該劇導演、編劇兼主演方旭偕全體主創和演員在北京正乙祠戲樓亮相,講述將這部融合了英式幽默和老北京韻味的小說搬上話劇舞臺的因緣故事。 小說《二馬》 用幽默筆墨寫人間百態 《二馬》寫於1929年的英國,是老舍回國之前的最後一部小說,也是他早期小說的扛鼎之作。
    • 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再啟:老舍是最具國際視野的中國戲劇家
      作家萬方向父親曹禺的致敬之作話劇《新原野》,由立陶宛當紅鬼才拉姆尼·庫茲馬奈特執導,馮憲珍和孔維主演。而曹禺先生的經典劇作《雷雨》也來到了老舍戲劇節舞臺之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將原汁原味呈現時代經典。國際單元:世界名團演繹大師名作第三屆老舍戲劇節國際單元薈萃世界劇壇的名團佳作,演繹大師們的不朽名作。戲劇節有三部致敬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分別是來自英國環球莎士比亞劇團的《第十二夜》和《錯誤的喜劇》。來自波蘭羊之歌劇團的《李爾之歌》。
    • 老舍筆下的《茶館》
      這裡人來人往,匯聚三教九流,它默默無言,見證了從清末、民國到解放前夕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它就是老舍筆下的《茶館》,名字叫裕泰。老舍先生對人物刻畫語言爐火純青,頗懂人情世故,對眾生也頗有悲憫之情,這點與魯迅先生的「冷眼旁觀」是不同的。可能是因為雜文的特殊性,魯迅先生很難把精力用於對人物形象的豐富性上去刻畫,反而是在《故事新編》裡,魯迅重新演繹了伯夷、叔齊和鑄劍師之子眉間尺等人物,重新使之鮮活起來。
    • 一個人一座城,讀《茶館》《駱駝祥子》,看老舍筆下的老北京風味
      序言:老舍,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語言大師,其代表作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鬚溝》、《老張的哲學》等。作為語言大師,老舍對語言的運用可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通過語言表達,老舍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民俗風情的市民生活。
    • 老舍先生:太平湖上的悲愴,巴金稱他的死「使我們活著的人慚愧」
      父親在他很小時去世,全家就依靠母親、姐姐們為別人洗衣服艱難度日。所以,老舍先生總記得母親那雙無論寒暑,始終紅腫的雙手。老舍先生說他有許多老師,而母親是他人生中影響最大的一位老師。老舍讀書很爭氣,學業出色,1918年從北京師範學校畢業,被派任到北京方家胡同小學做校長。當晚,老舍告知母親這個消息,說「以後您可以歇歇了!」,回答他的,只有母親的一串串眼淚!
    • 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今日亮相趵突泉景區,為期20天
      20日上午,《老舍名著〈駱駝祥子〉的形象解讀——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在趵突泉景區萬竹園拉開帷幕。此次展出是繼北京、上海、寧波、高唐展覽後的第五站。老舍先生作為濟南的歷史文化名人,更是濟南市對外文化宣傳和交流的文化名片。
    • 中國最好的電影之一,老舍筆下的中國人
      劇本來自於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導演謝添,演員于是之、英若誠、鄭榕、藍天野。 上面的各位,都算得上是中國電影、話劇的祖師爺級別。 片子最後呈現出來的品質,包括表演、劇本、立意都堪稱是無懈可擊。
    • 走進《我的理想生活》 品味老舍筆下的大千世界
      中國網記者 馬曠/攝中國網12月29日訊(記者 馬曠) 今日,第四屆老舍戲劇節閉幕劇目《我的理想生活》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演出以老舍先生創作於1936年的散文《我的理想家庭》為開場,帶領觀眾進入老舍作品中的大千世界,在舊時今日的穿梭間感悟「何為理想生活」。
    • 歐普照明攜手祝融獎呈現「第五季尋跡之旅」圓滿收官,京城勝跡從心...
      導讀 歐普照明攜手祝融獎推出的尋跡之旅,迎來第五季,這一次將目光聚焦到了北京,遍邀的全國優秀建築設計師們為了共同的志趣相聚,在為期四天的尋跡之旅中,切身感受京城古建築所遺留的設計風潮
    • "小人物之王"黃宗洛辭世 曾演活老舍筆下"松二爺"
      "小人物之王"黃宗洛辭世 曾演活老舍筆下"松二爺" 北京時間前日下午3時10分,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宗洛先生因為肺部感染在北京市同仁醫院去世,享年86歲。  【醫院探訪】  臨終前家人伴身邊   「老人家走得很平和。」人藝老幹部處的負責人表示。前晚7時許,記者來到黃老去世的同仁醫院。
    • 老舍先生有多愛京劇?他的文字裡可以聽出鑼鼓點聞到油彩味
      著名戲曲編劇翁偶虹曾在北京郎家胡同京師第一中學讀書,當時,他的國文老師就是老舍先生。據翁先生回憶,有一次,老舍先生教授諸葛亮的《出師表》,把文章講透之後,又談起京劇裡的諸葛亮來。老舍先生逸興遄飛地大講譚鑫培演《失街亭》如何傳神,當念到「……悔不聽先帝之言,錯用馬謖,乃亮之罪也」時,怹分析譚先生如何從神色蒼鬱、字音沉重的表演上體現了諸葛亮內疚自責的痛悔之情。
    • 他是北京人藝最不像演員的演員,卻是宋丹丹最崇拜的表演大師
      可是在北京人藝,卻真正培養了眾多優秀演員,如因主演《情滿四合院》而獲得第24屆「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的何冰,還有大家所熟悉的濮存昕、宋丹丹,以及《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吳剛等。但他們有一個共同崇拜的偶像,那就是我國著名的表演藝術大師于是之先生——他們都太想成為他了。在中國,崇拜于是之表演藝術的,又何止何冰、濮存昕、宋丹丹、吳剛這幾個人呢?
    • 老舍筆下的老北京 (老舍作品有感)
      老北京在老舍先生的頭腦裡就是一部史書。書中把整整一條胡同的人寫了進來,有名有姓的就有六、七十人之多,其中強烈的表述著他對於故鄉的熱愛。他熱情地讚頌著老兒年間北京的那份平和的景色;西山和北山四時季的水果;積水潭和西直門外的高大柳樹;護國寺大殿裡的泥胎神像;那些文字今天回想起來,就象是夏日裡日落前的落日餘暉,照在水邊的柳樹葉上而反射著的那種異樣的金色光芒。
    • 《老舍筆下的人物及街市》首博開幕 李燕李濱聲等人到場
      2019年是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老舍筆下的人物及街市》畫展上周六在首都博物館開幕。老舍女兒舒濟,李苦禪之子、著名畫家李燕,著名漫畫家李濱聲等到場,和熱愛老舍作品和京味文化的觀眾相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