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江陽沽酒客生日,因為書寫瀘州本土文化剛好兩年

2020-09-16 江陽沽酒客

人生的艱難,假如可以用文字表達,我想可能是長篇小說——題記江陽沽酒客

江陽沽酒客,今天是他的生日,2018年的9月16號,他誕生了,開始義務宣傳寫作瀘州家鄉文化的生涯。雖然在這個江陽沽酒客誕生之前,他的主人,也喜歡寫一些東西,但是並不沒有想以此為生,一直做下去。即便堅持了兩年了,他的主人恐怕依然沒覺得可以把它當飯吃。因為選擇的領域冷門而落寞。

不能說無人喝彩,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今天數萬人關注,對於江陽沽酒客本身來說,是一種認可,感謝鼓勵的朋友,也感謝自己還在堅持,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傻。但是對於整體這個環境,哪怕放在他的家鄉瀘州來說,都太弱小了。

其實在瀘州,擁有幾十萬到幾百萬粉絲的人,大有人在,就是在十萬關注以內的,江陽沽酒客也排不上號。

因為瀘州,本來就不是那種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地方,江陽沽酒客更是微末之輩,即便非常努力,也只是今天這個樣子。無才無藝。

不少人常常私信問江陽沽酒客,你寫這些賺錢了嗎?有人給你發工資嗎?你是專家嗎?你還是業餘愛好?我怎麼老是刷到你,我並不喜歡你的內容。天天就是這些老的,你是不是沒得寫得了?你就是個瀘州吹,你就是個半壺水。

是啊,這一部分人倒是不吹,滿壺,生在這裡,長在這裡,不要求為家鄉做點貢獻,詆毀自己的家鄉,意義何在呢?

不喜歡就不看唄,網絡那麼大,沒有人逼你,甚至你可以選擇屏蔽拉黑就可以了,這樣就不會看到了。但是不喜歡不要影響其他人喜歡。就像瀘州很多其他創作者,不同領域的,我也從來不去評論長短,大家有本事做好自己的內容,得到更多人喜愛,就是厲害。不必酸葡萄心理。

得承認,看我寫的文章和視頻的,大多數是歲數偏大的人,也有很多是老瀘州城區土生土長的瀘州人,至於三區四縣,其他區域的,因為沒有這樣的經歷,或者跟他關係不大,很少有對家鄉整體文化歷史關注的,這造成了我的關注者,一是年紀偏大,二是粘連度不高,三是關注者偏少。

另外今天文字比之視頻又弱了一些。雖然我也在增加視頻內容,還沒有成氣候。

不過,直到今天,最可悲的事情就是,瀘州人,大多數瀘州人還對本土文化不重視,還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還不知道瀘州歷史文化名城這塊牌子的附加值和其歷史意義是瀘州其他榮譽都無法替代的,甚至不可能複製的。

其實,大家愛看搞笑的段子、愛看吃吃喝喝的節目、愛看三農的作品,都沒有問題,證明他們有打動你們的地方,或者找到了共鳴,或者讓你開心了,或者讓你放鬆了。這就可以了。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所有人喜歡,也不可能硬逼著人看。除非這個創作者腦殼壞掉了。

我只是想,三區四縣裡,有一部分人幹嘛非要分彼此嗎?你是江陽區的,我是龍馬潭區、納溪區,他是瀘縣,他又是古藺、敘永、合江的。還有你們是城裡的,我是鄉壩頭的。你是文化人,我是沒有文化的。總之,要去貼一些標籤,表面是在謙虛,內心總有牴觸,自負與自卑、自大就是不願意自信和自我反思。難道今天這些地方不都是瀘州的嗎?難道又不都是四川人嗎?

還有一些人,喜歡的不說話,不喜歡的就罵,其實毫無意義,你可以喜歡你喜歡的,但是不應該強求他人也一定要認同,你也可以拒絕不喜歡的,但是沒必要讓別人跟你一起來討厭,包容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呢?

我尊重每一個人說話的權利,(當然罵街的除外,沒有任何人該給誰罵的),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尊重對方。這是相互的,這兩年江陽沽酒客,被罵的時候顯然比讚譽的多,當然都是一個人承受,哪怕有數萬人關注你,支持你,遇到有人惡意攻擊的時候,也沒有人會站出來,因為大家其實根本沒有關心過這些,當然也不是人家的義務。

我真是沒有想到,初衷只是想為家鄉宣傳做點貢獻,原來是那麼不容易。其實隨便選擇任何其他領域來寫作,我可能賺錢比這個容易的多。吃力不討好,大約說的就是江陽沽酒客這種。

本來今天是江陽沽酒客創作兩年紀念,也算江陽沽酒客的生日,兩歲仿佛經歷了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風雨一樣,一是不斷研究古往今來的歲月更替,有了更深的感悟;二是兩年來的艱辛和隱忍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當然也沒人有功夫和義務聽。

其實哪怕今天封筆不再寫瀘州了,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覺得有啥不得了的(雖然這幾個月我一直想封筆,還不停安慰自己堅持下去)。雖然你不寫了就不寫了唄,在這裡其他人也沒有什麼損失,有你不多,無你不少。這點江陽沽酒客還是不糊塗的。

兩年真快,不知道明年這個時候,還能為這個江陽沽酒客慶祝三歲的生日不?哪怕依然是一個人自娛自樂,希望能堅持下去吧。

相關焦點

  • 隱藏在瀘州方山鎮的江陽雁塔,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江陽沽酒客按:瀘州三塔之一的江陽雁塔雖然只有兩百年之久,但是它的來歷卻頗有趣味,感謝酒城飛雪兄今天跟我一起經歷這段神奇的探訪之旅,另外關於今天意外發現的東漢崖墓群和臨江王爺廟,江陽沽酒客將另作文分享給大家,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留意。
  • 兩千年的瀘州文化在哪裡?讀一讀瀘州的詩詞
    如果要說瀘州有沒有文化,這其實是一個大課題,兩三萬字都寫不完,當然今天江陽沽酒客不會給大家來一套長篇大論,但是就想聊聊瀘州算不算有文化的城市。現在有些人把文化跟酸腐交雜在一起,或者一種對自身的自嘲,輕視本土文化,我覺得這種個人好惡實在有點可惜,我倒不是指責誰,就覺得幹嘛要把美好的東西給丟棄了呢?瀘州古代有很雅稱,古名江陽算一個,後來的江城,酒城又算一個。離不開兩江的交匯和美酒的飄香。
  • 範成大與瀘州,田園詩人的江陽懷古夢
    在宋代的詩人當中,沽酒客對範成大尤為喜愛,因為他寫的田園詩,如同古代農戶日誌一般,給我展現了一副完整的宋代農村畫卷,在他的《四時田園雜興》60首組詩中詩人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當時的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 四川歷史文化名人評選,川南無人入選,瀘州真沒名人嗎?
    2017年,四川省啟動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將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十人確定為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兩年後,2019年8月,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申報工作啟動。
  • 今天幾乎絕跡的瀘州戳牌,才是四川長牌裡的王者 - 江陽沽酒客
    首先沽酒客並不推崇賭博,但是關於紙牌遊戲在中國確實歷史悠久,從王族到民俗它已經成為中國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當中除了今天風靡全國的麻將,還有好幾種是我們原創的老牌。在瀘州長牌中,有大貳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但是另外一種長牌恐怕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瀘州一些地方老人的口中稱為「戳牌」。
  • 趕快收藏即將絕跡古蹟,瀘州萬壽宮的遺物,帶字青磚
    江陽沽酒客按語:瀘州西南醫科大學董代富老師,是土生土長的瀘州人,其文學功底深厚,對瀘州文史研究頗費心血,雖然退休數載,依然被聘用為瀘州文史研究員,是瀘州民俗文史專家。他一直筆耕不輟,四處走訪,瀘州老城舊街,鄉間田野,董老不辭辛苦,為了多保留搶救一份瀘州文物古蹟遺址,他老人家不顧年事已高,本應該年輕人幹的事情,硬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多年來不做空頭文學家,自己調研成功頗豐,著作等身。本文配圖的有兩圖萬壽宮是瀘溪的,不是江陽泰安萬壽宮,其他圖片是。
  • 中國最古老的地面建築之一江陽漢闕,瀘州唯一漢代刻字石闕
    本文資料主要來源李世榮先生關於江陽漢闕的考證資料,表示感謝不敢掠美在進入瀘州市博物館的第一層江陽歷史廳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比你人還高的石頭柱子,這個看起古樸而又不起眼的柱子,卻是近兩千年前的石頭,它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漢闕。它是我們瀘州唯一保存下來的漢代石闕。比雅安的高頤闕還要早114年。這塊石闕的正面和背面都刻有文字,左右兩邊為青龍和白虎的造像。
  • 中國最古老的地面建築之一江陽漢闕,瀘州唯一漢代刻字石闕
    它是我們瀘州唯一保存下來的漢代石闕。比雅安的高頤闕還要早114年。這塊石闕的正面和背面都刻有文字,左右兩邊為青龍和白虎的造像。它正面所纂(zuan)刻的文字是:「永元九年七月己丑,犍為江陽長,王君平君,字伯魚」這是江陽名稱在江陽簡最早見諸於文字記載的一件實物。在我國,有字的石闕是非常少見的,而我們這塊石闕文字就達到了129餘字之多,這在全國都是十分罕見的。
  • 瀘州龍馬潭區的歷史文化見證,居然百分之八十來自小市
    主城區是今天從江城到永豐橋的位置,老瀘州城小的可憐,但是自有一種優越感,這個不奇怪,江陽沽酒客相信在國內任何地方都有這樣的例子。比如今天人們熱衷於追求城西買房子一樣,物以稀為貴,變成了『屋』以『西』為貴,很多人都在給估計普及瀘州城西是現在和為了的富人區,你就算不能出去更好的城市,反正能在城西定居,你和你的後代就沒有輸在起跑線上。
  • 瀘州龍馬潭區的歷史文化見證,居然百分之八十來自小市
    主城區是今天從江城到永豐橋的位置,老瀘州城小的可憐,但是自有一種優越感,這個不奇怪,江陽沽酒客相信在國內任何地方都有這樣的例子。比如今天人們熱衷於追求城西買房子一樣,物以稀為貴,變成了『屋』以『西』為貴,很多人都在給估計普及瀘州城西是現在和為了的富人區,你就算不能出去更好的城市,反正能在城西定居,你和你的後代就沒有輸在起跑線上。
  • 你知道清張問陶,《瀘州》詩裡「給客橙」,正確讀音和來歷嗎?
    文化這個東西真是越學越覺得不夠,越覺得自己孤陋寡聞,即便我只是研究我們瀘州這座城市,也還捉襟見肘,常鬧笑話。前不久我想給大家普及一下清代大詩人,張問陶先生寫的《瀘州》詩三首,告訴大家瀘州也有很好的名人詩句,完全可以成為瀘州的文化名片,但是我的得意洋洋,卻因為讀音露怯了。
  • 瀘州三個地方老是被人讀錯,你知道它們是哪裡嗎?
    作為老瀘州人其實對自己的家鄉如數家珍的多得很,很多人講起瀘州的典故歷史來,比江陽沽酒客還會擺,只是沽酒客喜歡把它們寫成文字或者拍一段視頻,通過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瀘州,也勾起大家的回憶和話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瀘州有三個地方說出來都知道,但是很多人的叫法甚至寫法都錯了,今天沽酒客就給你一一道來。
  • 瀘州是宜賓劃出來的嗎?37年令人啼笑皆非的誤讀
    我們瀘州是歷史文化名城,這個不管怎麼說,都不是自封的,它需要有實實在在的歷史沉澱,在瀘州這塊沃土上,它有著江陽三千年的文化印記,是瀘州人應該也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可是對於今天的瀘州市來說,卻很年輕,如果我告訴你,今天的瀘州市才成立37年,你會不會覺得驚訝?
  • 瀘州兒歌童謠快要失傳了,這事你先不要犟,看沽酒客怎麼說?
    沽酒客的家鄉瀘州,地方童謠一直以來豐富多少,都是隔代傳,但是代代不散,為什麼隔代傳呢?因為一般瀘州人的習慣是小時候十歲之前,孩子公婆(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帶得多,今天八零後的父母基本文化水平高一些,而八零後甚至九零後的祖輩就差一點,但是並不影響他們給我們啟蒙,而最好的啟蒙就是各種兒歌童謠的普及,朗朗上口還非常有趣。
  • 寫給瀘州最老的客運站,瀘州廣場汽車站的訣別紀念
    本文圖片和文章均由江陽沽酒客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抄襲,尊重他人勞動成果。這裡曾經是瀘州水運優勢消失後,通往外界的主要站點,這裡是瀘州第一個長途客運站,如今它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因為城市的發展,無論是吞吐量,還是它所處位置造成常態化擁堵,都表明它已經不再適應這個時代。在這五六年裡,每年總會傳出它會拆除搬遷的消息,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儘管如今瀘州的主流客運站已經遷移到了西南商貿城客運站,但它依然頑固地堅守著它的陣地。不到最後一刻,似乎都不願意停歇。
  • 瀘州小市有歷史,900年滄桑遺帙,一座「達園」試問文化歸何處
    誠然關於文化這個東西,重視的人和不重視的人都是一樣的活著,沒了難道就不吃飯了嗎?當然要吃,誰能阻止列位不進食呢?江陽沽酒客常常自詡是民俗文化的研究者,其實也是個人自娛自樂罷了。有人鼓勵,有人無視。有人附和幾句算是有心人,有人嘲諷幾句也無關痛癢。兩者都沒有好與壞,只是站的角度不同。
  • 瀘州古八景之撫琴臺消失,何人再為你唱一首輓歌
    那麼今天為什麼要說到他,因為他在瀘州有遺蹟和傳說,並且部分瀘州文史研究者和民間傳說似乎在昭示尹吉甫是瀘州人。更重要的是瀘州古八景的撫琴臺,曾經一度寂寞的麻沙橋的山壁上靜躺著。對於人物的考證,我們自然知道不能單憑民間傳說去進行強行斷定,但是拋開史學觀點來談,民間價值就是民俗文化價值,又不能因此而把它否定。至少從古江陽有了西漢文學家楊雄記述尹吉甫之子伯奇的悲慘遭遇起,瀘州民間就一直有流傳。到了明代這已經成為了江陽古八景的雛形。
  • 守望鄉愁幾許愁,納溪碉樓重回首——散落在瀘州鄉間的月光
    特別聲明:本文配圖由傅琨女士提供,文字由江陽沽酒客書寫兩者都進行法律保護,未經本人授權許可任何平臺及個人不得擅自使用,違者必究。感謝大家對瀘州民俗文化的長久支持和關注。如今瀘州已經進入金秋十月,陰雨不斷,雖然惱人,然而該做的事情依然要做。今年三月,結識了瀘州籍攝影師傅琨女士,她因為疫情滯留在老家瀘州,正應了老子那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儘管暫時不能回到山東,卻反而給了她更多的時間,為自己的家鄉那些鮮為人知又可能即將逝去的老街舊景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 關於「日白」和「閱白」,前者四川通用,後者大概只瀘州存在過
    作者的話:大家好我是地方民俗文化創作者江陽沽酒客(川味文化,瀘州地方文化為主),希望我的文字能給你帶來快樂,同時也希望你有耐心能閱讀完,期待你評論點讚,喜歡多關注。創作不易,請多支持。四川方言很有意思,由於區域比較廣,一般來說大體相同,又有小差異,同樣一句話,因為地方發音不同,意思也有可能包含當地特色。
  • 關於瀘州你不能錯過的六首歌曲,最後一首我聽哭了
    因為一直在用文字記錄家鄉的歷史和文化,江陽沽酒客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最近又學著拍攝視頻,當然主要還是瀘州相關的內容,所以在配樂上,基本就去找瀘州相關的歌曲,沒想到瀘州居然有幾十首的本土人士和一些著名詞曲作者創作的歌曲,每一個都有它們的特色,朗朗上口,非常好聽,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聆聽和查找資料,我選出了六首個人認為最能代表瀘州特色的歌曲,寫出來以饗各位喜歡本土文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