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他用數萬張照片記錄峨眉山,訴說對家鄉的熱愛

2020-12-13 峨眉山景區

用心靈解讀世界,用鏡頭審視人生

用語言詮釋光影的恆久魅力

用影像抒發對生命的無限熱愛

峨眉高出西極天

金頂生輝

今天讓我們走近峨眉山市攝影家協會主席——薛良全

他從71年開始拿起相機

攝影生涯至今已有50年

他拍攝的每一張峨眉山的精彩照片

背後都有什麼樣的故事?

薛良全,1990年武漢大學新聞系攝影專業畢業,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峨眉山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曾任《中國攝影報》特約通訊員、《健康報》駐地記者和《四川工人日報》特約記者。近年來,在各種報刊雜誌發表作品3000餘件;在國內外展出攝影作品100餘件;在英國、日本及國內大賽中獲獎50餘次。出版有《峨眉山》、《峨眉攬勝》(中英文)個人攝影畫冊和《峨眉山風光》、《天下名山》、《雄秀峨眉》、《峨眉山珍稀動植物》等明信片,合著出版了《峨眉山旅遊指南》、《峨眉山——樂山大佛》旅遊讀本及旅遊圖。

數萬張照片記錄家鄉點滴,他鏡頭裡的仙山獨具魅力

金頂日出

峨眉山雲海

峨眉是他的家鄉,峨眉山自然是創作的「心頭寶」。從山腳到山頂,一年四季,從不間斷,他用心記錄著峨眉山最美的風景,力爭用幾萬張照片堆棧出峨眉山點點滴滴的發展和變化。在他的眼裡,峨眉山的美是無與倫比的,是充滿震撼和藝術感染力的。

花擁萬年

峨眉山秋韻

峨眉山墨韻

雷洞坪秋景

把親情和家鄉情裝進心裡,把創作激情融入一個個鏡頭之中,在他的鏡頭裡,峨眉山的花是美的,峨眉山的水是美的,峨眉山的一切都讓他充滿熱愛,充滿眷戀。他數十年如一日,努力向世界宣傳峨眉,宣傳峨眉山。

峨眉山佛光

金頂晚霞

朝聖

報國寺

大佛禪院

對生活的熱情是創作的源泉,祖國的大好山河都有他的足跡

金頂霞蔚

金頂銀河

九老仙府

薛良全說:「1966年和我幾位同學登上金頂,沿途千巖萬壑,樹木蔥蘢,流水淙淙,遂產生用相機記錄大自然魅力的想法。經常第一天登上金頂 ,第二天一路經九老洞、清音閣,直到暮色降臨疲憊不堪,依然艱難前行徒步至山下,一路歡歌回到峨眉家中 。峨眉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旅遊勝地 ,在這麼一個好的「寶地」中,我將堅持不懈的努力,拍好峨眉山,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攝於1981年金頂

攝於1982年天下名山

攝於1984年雷洞坪

在立足峨眉山創作的基礎上,薛良全還抽出時間到全國各地的名山大川採風,並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攝影展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遠程小憩》

獲1988/89「日本尼康國際攝影大獎」銅牌獎

《開張大吉》

1994年獲英國「白蘭地美好生活」佳作獎

《神秘金頂》

2018年獲「北辰杯 我愛美麗四川」金獎

四川攝影家協會網這樣點評這張照片:大面積的藍色調,呈現出一種深邃的意境。薄霧中若影若現的金頂大殿與金光閃閃、栩栩如生的坐佛相呼應,神秘中透出莊重、神聖。作者抓住了太陽初升時,冷暖空氣交匯形成的特殊氣象景觀,充分展現出一種神秘感。

日暈

雙橋清音

名山之夜

攝影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他願為宣傳家鄉做出更大的貢獻

仙山瓊閣

象池夜月

峨眉山星軌

峨眉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 之一,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在一定意義上,它是反映美麗四川的一張名片。

秀甲天下

置身佛國山下,鄉梓處處為家。豈怕險峻坎坷,醉心嚮往天涯……「攝影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薛良全說:「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要繼續團結帶領廣大攝影人,講好峨眉故事,為宣傳家鄉做出更大的貢獻!」

雪映萬佛閣

- END -

編輯/ ruru

圖片/薛良全

相關焦點

  • 26年,他用20萬張照片記錄兵馬俑的奇蹟
    26年,拍攝20餘萬張照片,記錄兵馬俑的每一個瞬間......9月29日,「記錄奇蹟」圖片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幕。秦陵博物院攝影師張天柱先生就是記錄「奇蹟」的人,他用26年的堅守和20萬餘張照片,定格了秦兵馬俑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的歷史瞬間,記錄了秦陵博物院發展建設的重要進程,見證了名人政要和普通觀眾發自內心的對兵馬俑的熱愛。這些珍貴的圖片有助於人們多方面了解作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的秦兵馬俑的價值。
  • 草根攝影師為家鄉古鎮拍下50萬張照片
    10-29 18:07:20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 父親開相館開了近半個世紀,兒子攝影12年,為家鄉拍攝照片50餘萬張,搜集家鄉老照片3000多張,最早的老照片可追溯到1910年前後......做這件事的,正是石柱縣西沱古鎮的「草根」攝影師譚紅建
  • 追影者|重慶草根攝影師為家鄉古鎮拍下50萬張照片
    父親開相館開了近半個世紀,兒子攝影12年,為家鄉拍攝照片50餘萬張,搜集家鄉老照片3000多張,最早的老照片可追溯到1910年前後......做這件事的,正是石柱縣西沱古鎮的「草根」攝影師譚紅建。他愛攝影,更愛自己的家鄉,他用手中的相機、心中的情懷,記錄下西沱古鎮的興衰沉浮,也為家鄉保留了難得的珍貴圖像資料。
  • 36年,超10萬張照片!他用光與影記錄山城時光
    36年,超10萬張照片!戴前鋒 受訪者供圖這座城市的魅力牽引著我一次又一次拿著相機在大街小巷中行走戴前鋒還記得,他拍攝老重慶第一張照片是1984年在菜園壩火車站,那時的菜園壩到處都是吊腳樓,還沒有皇冠大扶梯,纜車還在棚戶區穿行,「家鄉特殊的地形地貌,對我而言無時無刻都透露出獨特的氣場,
  • 他用10萬張照片記錄故鄉30年變遷史
    「攝影大腕又給我們來了張照片啊。」家人們調侃著。劉建國是家裡的長子,因為他三十年來的攝影經歷,對家人來說,每年的合影由他拍早是習以為常。而年夜飯的話題也必然與攝影有關,這一年拍了什麼?又獲了什麼獎?都是下酒好菜……劉建國的書房裡,是成堆的、發黃的日記本,分門別類的攝影圖集,大量的歷史建築書籍……從1989年起,他開始進行古街巷、建築的攝影記錄,如今僅拍攝的大連金州城圖片已累計達10萬餘張。去年年底,他撰寫的反映家鄉城市建築的影像書籍《古城拾遺——金州影像記憶》攝影圖集即將付梓。
  • 因為鄉思,他用2萬多張照片記錄了赤峰的山山水水
    這是原赤峰市記者協會主席、《赤峰日報》社副總編輯、現赤峰詩詞家協會會長鮑喜章為崔玉堂先生的書籍《山村舊事》作的序言中的一首詩,他以飽含寓意的優美筆觸,形象地寫出了崔玉堂先生的氣質與胸襟、艱辛與執著,將其熱愛家鄉山川河流、歷史人文、追求藝術的精神底色躍然成詩。
  • 「記錄奇蹟」圖片展開幕 攝影師26年用20萬張照片記錄秦俑「奇蹟」
    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年,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攝影師張天柱講述記錄秦俑「奇蹟」的故事。 田進 攝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攝影師張天柱就是記錄「奇蹟」的人,他用26年的堅守和20萬餘張照片,定格了秦兵馬俑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的歷史瞬間,記錄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發展建設的重要進程。「記錄奇蹟」圖片展局部。 田進 攝「我是一個普通的秦俑人,一個幸運的奇蹟記錄者。」
  • 把峨眉山的佛光拍成了連續劇,他是第一人
    金輝來自成都的攝影愛好者,登頂峨眉山三十餘次,只為用鏡頭記錄,自己心中的峨眉山。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0年金輝也從一名普通遊客轉身成為拍攝峨眉山佛光的攝影大咖一臺相機,一生熱愛不善言辭的金輝>用鏡頭向大家訴說了屬於他心中獨一無二的峨眉山
  • 他用26年為兵馬俑拍20萬張照片!今天,見證「奇蹟」
    他用26年為兵馬俑拍20萬張照片!展覽展出該院攝影師張天柱先生400幅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和真實性的照片資料。而這些照片都與秦兵馬俑相關,時間跨度長達26年。此次圖片展不但有秦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圖,還有文物保護工作的歷史瞬間;有記錄秦陵博物院發展建設重要進程的照片,還有名人政要和普通觀眾參觀兵馬俑時的有趣留影。
  • 快看,有人把峨眉山的佛光拍成了連續劇!
    金輝來自成都的攝影愛好者,登頂峨眉山三十餘次,只為用鏡頭記錄,自己心中的峨眉山。01佛光集錦一次次登頂,一次次等候金輝用鏡頭記錄了各個時期的佛光《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中:"金山晃然,魔光佛光,自觀他觀,邪正混雜。"
  • 40年熱愛&忠於&獻身河大!如何做到?4張照片見分曉...
    2017年11月,校黨委下發文件,趙振乾同志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藝術學院院長的職務。在離職座談會上,他說:「我從1978年考入河大,我熱愛河大、忠於河大、也必將獻身於河大。」  這張照片拍攝於2002年,照片上的趙院長貌似還沒有白頭髮,他正在給我校的第一屆書法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授課示範。照片右邊這位,叫馬龍,碩士畢業後,他考取了首都師範大學的博士,畢業後直接留校任教。
  • 他用20萬張照片,記錄了中國的80年代!
    ▌1979年,孩子們在上海豫園練著名的「少林拳」1978至1985年,日本一位攝影師先後45次來中國拍攝旅途長達1050天,累積拍下超過20萬幅照片,記錄了中國的80年代。他完成了對中國所有省份的報導攝影,並於1985年出版了當時最出色的一本記錄中國的攝影畫冊——《China》,被翻譯成7種不同國家語言文字發行,他叫久保田博二。
  • 從饑荒年代到今日的繁榮昌盛,每幅照片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訴說
    被眼前的照片給深深的吸引了,百年跨越史的經典與震撼,仿佛觸摸歷史的過往,就像這臺古老的相機一樣......踽踽獨行於展覽館,眼前的每一幅照片都震撼心靈。眼前的這幅藏醫作品,一位耄耋老人用正在研讀資料,真是讓人感慨萬千!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最打動我的還是要數一幅1920年代銀鹽材料的《中國的乞丐》,這幅照片給了我無限的震撼與感動。徘徊駐足於前,良久無言。
  • 猶太男人拍下萬張民國美女照片,私藏50年後再次曝光:原來他最懂...
    他用不多的積蓄買了一架廉價的小相機,從記錄異國他鄉風景開始,慢慢走上了攝影之路。位於南京路73號 沈石蒂的美術照相館在上海35年的時間裡,沈石蒂拍下了兩萬多張照片。他是當時上海照相界的金字招牌。他用相機記錄下了動亂年代裡衣香鬢影的老上海,也為後來的人們搭起了一座橋,讓我們得以穿越迷霧,真切的觸摸那個年代,窺見所謂的民國範是怎樣的雅致與精彩。
  • 8位攝影師數萬張照片 鏡頭記錄下拱墅老舊小區蛻變
    個精品小區,用鏡頭捕捉舊改之變、用事實記錄改造之美,為拱墅「舊改」增添色彩。 回憶起參與拍攝的經歷,池長徵難掩激動,這位有著30年攝影經驗的老師,自啟動「舊改」專題拍攝以來,深入小區用鏡頭緊跟改造的另一種「美」——施工。從開挖管道、鋪設瀝青、粉刷牆面,到門頭改造初具雛形等等,鏡頭裡的工人們辛勤勞作,或頂著炎炎烈日,或深處滿是泥濘的環境。「鏡頭不只是記錄變化,還能帶來共鳴。」
  • 26年20萬張照片「記錄奇蹟」定格秦兵馬俑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瞬間
    央廣網西安9月29日消息(記者雷愷)「記錄奇蹟」圖片展9月29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陳列廳開幕。秦陵博物院攝影師張天柱用26年的堅守和20萬餘張照片,定格了秦兵馬俑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的歷史瞬間。「記錄奇蹟」圖片展精選近400幅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和真實性的照片資料作為展品,用鏡頭講述「奇蹟」的故事、秦俑人與「奇蹟」的故事和觀眾與「奇蹟」的故事,將文物的精美絕倫和深厚的歷史、藝術、科技內涵用另一種視角展示給觀眾。
  • 21歲山西女孩爬峨眉山離奇失聯21天 未見下山記錄
    (原標題:21歲山西女孩爬峨眉山離奇失聯21天,未見下山記錄)5月26日,是21歲山西女孩宇飛失聯的21天,但是家人仍在苦苦尋找她的下落。21天前,宇飛從成都前往峨眉山,登上金頂後失聯。不過,這個手機號碼是宇飛的媽媽張女士在使用。當晚,張女士沒有注意到陌生來電,第二天早上接到電話才得知,女兒宇飛聯繫不上了。5月6日,張女士和丈夫連夜趕到四川。第二天一早,他們通過派出所幫助查詢,發現宇飛於5月5日中午在成都火車南站乘坐了動車前往峨眉山。
  • 21歲女孩爬峨眉山離奇失聯21天 未見下山記錄(圖)
    不過,這個手機號碼是宇飛的媽媽張女士在使用。當晚,張女士沒有注意到陌生來電,第二天早上接到電話才得知,女兒宇飛聯繫不上了。  5月6日,張女士和丈夫連夜趕到四川。第二天一早,他們通過派出所幫助查詢,發現宇飛於5月5日中午在成都火車南站乘坐了動車前往峨眉山。  儘管心急如焚,但張女士心想,也許女兒的手機出問題,她在峨眉山玩兩天就會回來。
  • 21歲山西女孩爬峨眉山離奇失聯21天,未見下山記錄
    不過,這個手機號碼是宇飛的媽媽張女士在使用。當晚,張女士沒有注意到陌生來電,第二天早上接到電話才得知,女兒宇飛聯繫不上了。5月6日,張女士和丈夫連夜趕到四川。第二天一早,他們通過派出所幫助查詢,發現宇飛於5月5日中午在成都火車南站乘坐了動車前往峨眉山。儘管心急如焚,但張女士心想,也許女兒的手機出問題,她在峨眉山玩兩天就會回來。
  • 湘潭小夥「私人定製」明信片 記錄家鄉之美/圖
    為表達對家鄉的熱愛,賴倫浩將之取名為「湘潭印象」。  這套「私人定製」的明信片不僅精美,而且經湘潭市郵政部門鑑定, 這套明信片符合相關尺寸規定,貼上郵票就可以用來郵寄。「每次回到家鄉,我總按捺不住地想要出去拍拍東西,以此來彌補我對她的想念。」賴倫浩說。  這些年來,他用鏡頭記錄這座城市的美。雄偉的一大橋、繁華的建設路口、成蔭的梧桐樹、靜謐的路邊花等城市景觀也因此成了他時常惦記的「模特」。人在故鄉,才知故鄉的好。一旦離開她的懷抱,我們又能帶走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