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時光!草根攝影師為家鄉古鎮拍下50萬張照片

2020-12-19 上遊新聞

10-29 18:07:20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

父親開相館開了近半個世紀,兒子攝影12年,為家鄉拍攝照片50餘萬張,搜集家鄉老照片3000多張,最早的老照片可追溯到1910年前後......做這件事的,正是石柱縣西沱古鎮的「草根」攝影師譚紅建。他愛攝影,更愛自己的家鄉,他用手中的相機、心中的情懷,記錄下西沱古鎮的興衰沉浮,也為家鄉保留了難得的珍貴圖像資料。

 「草根」攝影師譚紅建

淵源頗深

父親開了當時鎮上唯一的照相館

譚紅建今年52歲,現居西沱古鎮,任西沱古鎮沿江社區支部書記,此外,他還是民間組織「西沱守望者」團隊的元老級成員。提到攝影,於他來說,可謂淵源頗深,一波三折。 

譚紅建鏡頭下的西沱古鎮風景

「我父親是開照相館的,上世紀60年代,我們家的『西沱照相館』,是古鎮唯一一家照相館。當時相館生意還不錯,父親用膠片機,給古鎮的人,拍了很多全家福、個人照之類的。從這些照片中,能隱隱看到當年西沱古鎮的風貌。」譚紅建回憶,雖然生在相館之家,但奇怪的是,他小時候對照相一點興趣都沒有。 

「那個時候我比較貪玩,經常喜歡跟著一群人,從街頭玩到街尾,感覺沒精力去了解攝影。雖然也覺得相機很神奇,能拍下人物、風景的樣子,但要我靜下來學怎麼拍照,難。」譚紅建說,父親的照相館,一直開到2007年父親過世,照相館才正式關門。 

從運輸大隊辭職回家

正式開啟攝影之路

「我對攝影真正產生興趣,是在2006年底。」2000年,譚紅建去廣州打工,他自嘲因為文化水平有限,所以當時就在一個運輸車隊搞運輸。運輸做了6年,他甚是想念家鄉。而那時,正逢家鄉西沱古鎮在參加「巴渝新十二景」活動評選。 

譚紅建鏡頭下的西沱古鎮

「那時的西沱古鎮,早已沒有了當年的繁華,甚至開始呈現衰敗之相。我們從小到大有幾個好朋友,就召集說讓我回去,為宣傳家鄉、重振家鄉做點事。我當時思鄉、愛鄉心切,就回去了。也正是因為這次回鄉,開啟了我的攝影之路。」譚紅建表示,他回去後,和朋友們組建了西沱守望者團隊。「我們這個團隊成立,主要是為了給西沱拉票,讓它有機會入選巴渝十二景。我們為此組建了一個西沱古鎮網,網站上需要放古鎮的照片。」 

那時古鎮上攝影根本沒有普及,而譚紅建也沒有自己的相機,但照片要得急,他只好用手機出去拍。「那時手機像素也不是很好,我盡力拍了一張照,傳到網站上,沒想到引起了特別強烈的反響。很多離開古鎮在外地居住打工的人,看到後都紛紛評論、轉發,網站的點擊量、投票量『蹭蹭』的漲。」譚紅建說,他知道當時那些人評論、轉發並不是因為自己照片拍得有多好,而是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家鄉,想積極通過自己轉發來為家鄉拉票。 

「但那種感覺很神奇,沒想到一張照片,能勾起這麼強烈的思鄉之情和共鳴。從那以後,我決定開始攝影,想用照片來記錄家鄉。」 

照片記錄變化

他為家鄉拍下50餘萬張照片

譚紅建的第一臺相機,是一個小卡片機。隨著對攝影了解越來越深入,他開始玩數碼、單反、全畫幅。「父親用膠片機,我用單眼相機,感覺像是一種延續。」譚紅建表示,喜歡攝影后,他似乎有點「收不住」,西沱古鎮的角角落落,甚至一草一木的變遷,他都想記錄。 

「我從2006年接觸攝影后,每年都會去長江對岸的黃家鋪子取景,拍攝西沱古鎮的全景。從照片上,能明顯感覺古鎮的變化。」譚紅建說,從照片記錄的情況來看,起初,鎮上都是些矮房子,稍微高點的也就六七層樓,後來慢慢的,有18層樓高的房子出現,現在甚至還有33層樓高的。「這些高樓都修在古鎮核心街道的兩邊,而古鎮上那條垂直向上的老街,卻一直保護得很好,幾乎沒什麼變化。」 

除開古鎮的全景照片,譚紅建還喜歡拍當地的風土人情,什麼玩牛、玩水龍、背鹽的照片,他都拍了很多,可謂看見什麼拍什麼,隨時隨地都在拍。現在前前後後加起來,他已經為家鄉拍了50萬餘張照片。

搜集關於家鄉的老照片

最早的可追溯至1910年前後

除了攝影記錄,譚紅建還喜歡搜集關於西沱古鎮的老照片。目前,他搜集的老照片有3000多張,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是1910年前後的老照片。 

譚紅建搜集的古鎮老照片

「老照片也是家鄉的一部分,新舊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西沱古鎮。」譚紅建回憶,前幾年,他路過西沱小學附近時,忽然看到一家人屋外放了很多老家什,比如舊時期時的那種喇叭。他覺得有意思,就上前去和屋主人攀談。 

「那老人大概有八九十歲,名字已經記不清了,我們聊了很久,他給我看了很多他家裡存放的『老古董』,最後又拿出一本影集來。」譚紅建說,影集只有六七張照片,但老人捧著它,如捧至寶。「那幾張照片,除了人以外,還能看到以前西沱的樣子,我覺得很有意思,當場就把老照片翻拍了下來,從此也萌發了想搜集西沱老照片的想法。」 

譚紅建是個「行動派」。那段時間,他正好在為還原西沱背鹽文化,四處搜集「背二哥」當年的「裝備」。「搜集這些東西,要挨家挨戶的問,每次問完,我都會再額外問問這些人,家裡面有沒有老照片。如果有,我就會當場翻拍下來。」譚紅建說,他把這些翻拍的老照片傳到網上,沒想到又引起共鳴。 

「現在,老一輩的人都開始懷舊了,看到那一張張老照片,就像是時光倒流一樣。」為了解自己,也滿足別人的懷舊之情,2009年,譚紅建組建了「老瓦片」QQ群,開始用社交軟體,大範圍搜集老照片。不久以後,又建立了「老瓦片」微信群。 

「通過社交軟體搜集老照片要方便很多,靠著人和人之間在網絡上的傳播,很快就有很多人慕名加到群裡,然後上傳自家跟西沱古鎮有關的老照片。目前,照片已經搜集了3000多張。」譚紅建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這些照片都很珍貴,可以說很多都是絕版。有反映西沱人在船上生活的照片,還有背鹽的照片等等。 

其中有一張1983年的老照片,讓譚紅建印象最深。照片上,可以看到當時的西沱古鎮還沒有開發,兩邊都是農田,中間一條獨街,垂直向上,特別有西沱古鎮當年的味道。「這些翻拍的老照片,有的被陳列在我們鎮上的民間博物館裡,來往遊客,可以通過這些照片,看到不一樣的西沱古鎮。」 

「他是西沱古鎮第一批玩單反的攝影師,是西沱古鎮背後的攝影師,也是帶著西沱古鎮走出去的攝影師。」家住西沱古鎮的李社華今年62歲,他是西沱攝影協會中的一員,也是譚紅建的「好搭檔」。「我們兩個經常一起去拍照,他拍的照片,沒經過什麼處理,幾乎是真實反映西沱的一面鏡子。而且他的照片,構圖、光線都非常美,水平在整個西沱來說,算是很頂尖的。我們認識了很多年,據我所知,他是我們古鎮第一批玩單反的攝影師,他對攝影的熱愛,我自愧不如。」李社華說。

 「任何攝影題材,他都不會錯過,為了拍好一張照片,他也絕不吝惜自己的鏡頭。他的照片,我最喜歡的是那張西沱夜景風景照,照片是通過長曝光拍攝,拍了半個多小時。」李社華表示,很多人認識西沱古鎮,其實都是通過譚紅建的照片認識的。很多在網上四處傳播的關於西沱的照片,也都是出自他之手。他是古鎮背後的攝影師,不為名不為利,只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這些年,來西沱旅遊的人越來越多,西沱古鎮也開始了新一輪的發展,我覺得他功不可沒。可以說我們古鎮,就是通過他的照片走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的。」李社華說。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範聖卿 受訪者供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追影者|重慶草根攝影師為家鄉古鎮拍下50萬張照片
    父親開相館開了近半個世紀,兒子攝影12年,為家鄉拍攝照片50餘萬張,搜集家鄉老照片3000多張,最早的老照片可追溯到1910年前後......做這件事的,正是石柱縣西沱古鎮的「草根」攝影師譚紅建。他愛攝影,更愛自己的家鄉,他用手中的相機、心中的情懷,記錄下西沱古鎮的興衰沉浮,也為家鄉保留了難得的珍貴圖像資料。
  • 攝影師黃翼8年為200多家博物館留下近50萬張照片
    黃 翼攝  核心閱讀  去過國內外200多家博物館,拍攝近50萬張照片,積累了近400萬粉絲。8年來,85後攝影師黃翼堅持用鏡頭記錄文物動人心弦的美。看展前做足功課,構圖別出心裁,他的文物照片不僅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還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一張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的照片,獲得17萬轉評贊,經常有參觀者拿著照片來到南京博物院尋找實物。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是網友「動脈影」。
  • 36年,超10萬張照片!他用光與影記錄山城時光
    36年,超10萬張照片!戴前鋒攝影作品 受訪者供圖「因為一次需要老重慶照片的封面拍攝工作,萌發了拍攝『故城』主題系列照片的想法。」戴前鋒說,自己在山城出生、成長,對這座城市每一寸的改變都有敏銳的感知度。於是,從1985年開始,他用36年時光,風雨無阻地拍攝重慶。帶著自己的鏡頭拍攝下了超過十萬張照片,刻畫下老重慶的諸多面孔。
  • 攝影師見死不救 拍下照片引發爭議
    照片由《紐約郵報》刊登,引發公眾和媒體人批評以及有關新聞倫理的爭議。  見報:  照片標題「快死了」  遇害人名為韓基石,58歲,3日中午在紐約時報廣場附近49街地鐵站與另一名男子爆發口角,被推下站臺。他試圖爬回站臺,沒有成功,遭進站列車撞死。
  • 留住美好時光婚禮跟拍師的挑選攻略
    婚禮跟拍師的挑選攻略幫你留住美好時光婚禮跟拍師的挑選攻略幫你留住美好時光好的攝影師不會計較張數的,看見好的景致,他就會不停的按動快門,記錄下幸福的瞬間。你不必刻意的擺出POSE,隨意、自然是最佳的拍攝狀態。2、後期一般修片30張左右,也有全部修片的。修片按程度分為,基礎修片和精細修片,包括皮膚特殊柔化;去斑、痘;除皺紋;臉型、五官精修;色彩微調等。3、全部照片刻盤贈送,不需要後期買底片。
  • 「草根攝影師」鏡頭下的四十年鄉土巨變
    相恩餘,一位出身基層、情系「三農」的草根攝影師。改革開放後,他拿起相機,利用工作之餘走村串戶,把鏡頭對準他無比熱愛的農業、農村、農民,記錄下發生在廣袤田野上日新月異的發展故事,留存了10餘萬張「三農」題材的圖片,出版了《情注鄉土》《相恩餘攝影作品集》等10餘本畫冊。
  • 猶太男人拍下萬張民國美女照片,私藏50年後再次曝光:原來他最懂...
    位於南京路73號 沈石蒂的美術照相館在上海35年的時間裡,沈石蒂拍下了兩萬多張照片。他是當時上海照相界的金字招牌。因為年代久遠,大多數照片上的人至今不知身份,但值得高興的是,也有一些人時隔50多年,重新遇見了他們最美的年華。
  • 50年,他用數萬張照片記錄峨眉山,訴說對家鄉的熱愛
    薛良全,1990年武漢大學新聞系攝影專業畢業,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峨眉山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曾任《中國攝影報》特約通訊員、《健康報》駐地記者和《四川工人日報》特約記者。近年來,在各種報刊雜誌發表作品3000餘件;在國內外展出攝影作品100餘件;在英國、日本及國內大賽中獲獎50餘次。
  • 長沙「00」後女大學生免費為校友拍上萬張照片定格青春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9日訊(全媒體記者 舒文)青春是許多人最美的時光和記憶,如何來紀念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在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金融管理1801班,「00後」女大學生蘇萌則選擇舉起手中的相機,在大學三年裡免費為同學、室友、校友拍攝上萬張照片,定格他們的青春。
  • 拍情侶照還要潑水?攝影師被淋的像落湯雞,出來的照片讓人敬佩!
    拍情侶照還要潑水?攝影師被淋的像落湯雞,出來的照片讓人敬佩!如今攝影師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了,很多人都會在一些重要的場合要求一些攝影師來參加,讓他們記錄下這些重要的時刻,尤其對一些情侶還有新婚夫婦來說,攝影師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人物,因為攝影師可以記錄他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記錄他們兩個人在一起的每時每刻,所以攝影師一般都會被一些情侶或者是夫妻拉去拍一些親密的照片。
  • 12位攝影師用12張照片回顧了2020
    他用鏡子做了裝置,然後拍了張照片,以示紀念。「後來想,做成黑白照片,再染色,可能會更有意思吧。」洪磊說。L© 羅洋攝影師羅洋延續在拍女孩。「2020年我並沒有拍太多作品,創作上我覺得並不是要一直在產出,也需要時間去觀看自己和思考體會,這一年把自己的節奏也放慢了,更加關注個人的內心感受和生活。」羅洋說。
  • 他用26年為兵馬俑拍20萬張照片!今天,見證「奇蹟」
    他用26年為兵馬俑拍20萬張照片!展覽展出該院攝影師張天柱先生400幅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和真實性的照片資料。而這些照片都與秦兵馬俑相關,時間跨度長達26年。此次圖片展不但有秦兵馬俑考古發掘現場圖,還有文物保護工作的歷史瞬間;有記錄秦陵博物院發展建設重要進程的照片,還有名人政要和普通觀眾參觀兵馬俑時的有趣留影。
  • 他用手機拍遍中國55處世界遺產,這次要拍家鄉的白沙堰
    「用手機鏡頭記錄世界,記錄中國,唯獨沒有好好記錄家鄉。」他是金華一名80後青年追夢人,名叫王劍波,手機攝影師,網名「神奇的哈利波哥」。 他決定補上「記錄家鄉」這一課。一個月來,他在婺城區委宣傳部的支持下,正在拍攝「白沙溪三十六堰」系列手機攝影作品。
  • 跑40萬公裡拍40萬張照片!「90後」火車迷10年拍遍中國火車
    但是沒有人知道,這組照片的作者是一位「90後」鐵道迷——王嵬。 王嵬,1990年生於北京,鐵路攝影師,鐵路迷。全國近百條鐵路沿線都留下他拍火車的身影。 歷經10年,行攝路程40萬公裡,足跡遍及全國鐵路幹支線路60餘條。
  • 攝影師拍下象群「泥潭時光」 仿佛人類家庭(組圖)
    大象的「私人遊池」下一篇:8種超級能力動物:琵琶魚死後能懷孕受精(圖)大象享受泥潭時光大象也要「排隊」小心,不要埋在泥堆裡據英國《每日郵報》4日報導,攝影師近日在位於肯亞邊遠北部地區的薩布魯國家公園拍下了一個象群夏日裡在泥潭裡盡情玩耍的圖片,大象們在鏽紅色的泥潭裡打滾,非常像是享受夏季假期的人類家庭。
  • 濟南萬象城這場最走心的攝影展,留住了99%濟南人的回憶
    11月6日,本次影展特邀攝影師孔維東先生在濟南萬象城L4層知間進行了一場「知·濟南」主題攝影展分享會親自講述他跨越十年的拍攝經歷分享影展背後的故事本次「JINAN INSIGHT知·濟南」主題攝影展的攝影師孔維東,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濟南人,
  • 40年60萬張照片!他的「辦公室」是天安門廣場 | 中國有故事
    40年60萬張照片!他為各地遊客留下超過60萬張的天安門紀念照。他的鏡頭底下,可以說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他,就是「天安門」攝影師高源。天安門紀念照是幾代中國人家庭相冊裡的標配。和當年太多人一樣,這種「天安門紀念照情結」,同樣貫穿了高源的生活。
  • 身體的藝術品 為什麼攝影師喜歡拍裸照
    女人的身體,是上帝創造出來的藝術品,是無數藝術家的靈感繆斯,是畫家畫筆下的悅動的精靈,是攝影師鏡頭下墜入凡間的天使。  在攝影廉價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拍攝裸體攝影,我們這裡說的只是純粹的攝影藝術而非其他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說的委婉一點,這叫「私房照」。很多女孩子們在年輕的時候都想要拍攝一套這樣的寫真,留住自己的美好時光,留住自己青春的模樣。
  • 警方闢謠「西藏聖湖拍大尺度照片攝影師被拘」
    女子湖邊裸拍引爭議微博網友「YouchumDolkar」於4月11日發布的一組圖片顯示,一位年輕女子在一個人煙稀少的湖邊拍照,或站立湖畔或躺在湖中,其中有幾張衣著暴露,還有多張背面裸照。該組照片的攝影師「魚非熊」朋友圈截圖被曝光,攝影師在朋友圈寫道「姑娘說大概是自己最好的時光來到西藏,所以想在這片聖土留有記憶」。
  • 攝影師拍下最「詭異」的照片:圖2太考眼力,圖4看了5遍也沒看懂
    攝影師拍下最「詭異」的照片:這位先生,不用再偷瞄美女了,至少你的腿和她的腿,看上去一樣呢!攝影師拍下最「詭異」的照片:這張照片太考眼力了,至少我看了3分鐘還沒能找出來這裡面藏著的羚羊,你看出來它在什麼地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