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華羅庚先生 發展應用數學事業 |
中科院應用數學所紀念華羅庚先生誕辰100周年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
華羅庚先生以令人驚嘆的毅力自學成才,不僅被國際數學界視為「他那個時代的世界級領袖數學家之一,對於中國近代數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應用數學方面也取得了世所矚目的成就,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在紀念華羅庚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幾代科研人員共同回顧華羅庚先生所取得的令國內外數學界所欽佩的學術成就、令代代中國人所感動的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緬懷華羅庚先生對我國現代數學、科技發展和工農業生產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特別是首任所長華羅庚先生對中國應用數學事業的起步和發展所作的卓越貢獻。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優越學術環境和生活條件,毅然偕家人回國。回國後除繼續研究外,他以極大的精力投入到培養年輕數學家,致力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上。華羅庚當時就描繪了中國數學事業發展的三部曲藍圖:包括純粹數學各分支、應用數學的各個方面以及計算數學和計算技術的發展。1951年1月,政務院任命華羅庚為即將成立的數學所所長。1952年7月1日,數學所正式成立,確立了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協同發展的方針。
數學所建所初期,華羅庚先後正式組建了數論組、代數組和函數論組。此時的研究人員王壽仁、越民義、秦元勳等後來出任應用數學所第一任副所長。後來,華羅庚還熱情支持成立了拓撲學、微分方程、概率統計、泛函分析與數理邏輯、運籌學等研究小組。他還特別重視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研製工作,數學所初期設有力學組與計算機研製組。
1956年,通過我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制定,數學所在保障數學各重要方向協調發展的同時,重點發展微分方程、概率統計、運籌學等與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關係密切的分支,此舉為華羅庚日後創建應用數學所奠定了基礎。事實上,這些當時要重點發展的方向正是應用數學所的主流方向。
從1958年開始,華羅庚的工作進一步轉向以培養青年數學人才為中心。他被任命為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在繼續從事數學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同時,華羅庚努力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管理面貌。於是,他一面在中國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生產中去推廣優選法、統籌法。
1960年經黨中央批准,二機部調秦元勳和郭永懷、程開甲、陳能寬等106名高中級技術骨幹加入核武器研製隊伍。1972年秦元勳重回數學所,並在中國首先提出和發展「計算物理學」,為後來應用數學所的「計算物理研究室」奠定了基礎。
1961年在錢學森、華羅庚、許國志的倡導下,力學所和數學所中從事新興應用學科運籌學的室組合併,數學所內成立了運籌學研究室,即後來應用數學所運籌室的前身;其中部分從事運籌學研究和應用的人員於1979年進入系統科學所。
1964年,華羅庚給毛主席寫信,建議在生產實踐中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毛主席回信,稱讚他的想法「壯志凌雲,可喜可賀」,這使華羅庚受到巨大鼓舞。從1965年開始,華羅庚便將工作重點放到普及應用於工農業生產的數學方法上。他選擇了以改進工藝為主的「優選法」與改善組織管理的「統籌法」來普及數學方法。為了讓普通工人能明白,他對這兩個方法作了簡化,以最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他寫的兩本小冊子中幾乎避免了數學語言。特別是他身體力行,不顧勞累和年老多病的身體,在近20年的時間裡,冒酷暑、頂嚴寒,足跡遍及27個省市自治區,到過無數的工廠、礦山,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向工人和農民介紹優選法和統籌法,為群眾教授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此後20多年,他先後提出了兩個新的數學方法:一個是國際著名的華(羅庚)—王(元)方法,另一個是正特徵矢量法。
華羅庚在應用數學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僅得益於其雄厚的數學功底,而且由於他是具有深邃戰略眼光的科技界帥才。他能把握住時代及科技進步的脈搏,作出符合環境條件的決策,以極大的勇氣與魄力,調動有關人員的積極性去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到改革開放的新階段,特別是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純粹與應用數學各個領域的工作都得到全面迅速的推進。經濟建設的深入全面展開,對應用數學的發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1977年,在華羅庚所領導的「雙法」小分隊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推廣辦公室」。它是後來應用數學所優選法與管理科學研究室的前身。
1979年10月30日鑑於學科發展需要,國務院批准中國科學院除了繼續發展數學所以外,同時成立應用數學所和系統科學所。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華羅庚繼續擔任數學所所長的同時,兼任新成立的應用數學所所長。應用數學所初建時有4個研究室:概率論研究室、微分方程研究室、運籌學研究室和優選法與管理科學研究室。1980年9月,山東濟南召開運籌學會成立大會,而成立不久的應用數學所號召大家積極開展運籌學研究,並為中國運籌學會成立貢獻力量,大會推選華羅庚兼任運籌學會理事長。
很多人不理解華羅庚作為一位蜚聲海內外的大數學家為何堅持不懈地從事應用數學事業20多年。其實,一方面,源於華羅庚報效祖國和人民的愛國赤子之心,他具有科學家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因此,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從沒有動搖過為國民經濟建設及普及數學的決心。另一方面,基於華羅庚對應用數學的理解。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日本去世前的最後講演——《理論數學及其應用》中,作了十分清楚的闡述:「應用科學的研究,不同於純理論研究,不能只是完成理論研究工作,還要進行發展研究,開發應用有關的理論成果。通過實際檢驗進一步豐富。而且還要在發展研究的基礎上推廣應用,接受更廣泛的檢驗,進一步提高發展。」這是華羅庚先生20多年來從事應用數學事業的基本思路與最後的概括,也是他對應用數學巨大貢獻的學術思想基礎。
令中國數學界萬分痛惜的是,華羅庚先生過早地離開了我們,他沒有來得及實現更多的設想,完成更多的工作。這無疑對剛剛起步的中國應用數學事業,尤其是成立不到6年的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在華羅庚創建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30年來,經過幾代科研人員的努力,研究所在運籌學、概率統計、微分方程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科研人員曾先後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研究所在國內外數學及應用數學領域的地位日益增強。
在華羅庚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應用數學所的全體科研人員,秉承華羅庚所長的愛國精神、科學理念和治學方法,勇於創新,開拓新方向,為將研究所發展成為應用數學領域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機構和國家級科技創新的科研基地、應用數學領域高層次的學術交流中心和高水平的諮詢中心、國家級應用數學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而努力奮鬥。
《科學時報》 (2010-10-22 A2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