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的這首《別老母》,只有短短28字,卻感動了無數人

2020-12-15 解憂詩詞

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們漸漸長大,母親卻漸漸老去。

而我們或是為了學習,為了工作,離別了母親,去到千裡之外。

每當和母親離別時,我都會想起清代詩人黃景仁的一句詩「此時有子不如無」

這句詩出自他的《別老母》,只有短短28字,卻感動了無數人。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黃景仁是清代著名的詩人,傳聞他的先祖是北宋的黃庭堅。

很多人都說好的詩詞,在唐宋的時候就被人寫盡了,明清的詩詞本就有沒落之感,再加上「文字獄」的高壓、「八股文」的盛行,真正排的上號的詩(詞)人沒有幾個,納蘭容若算一個,黃景仁也算一個。

納蘭容若在詞壇上的地位無需多言,「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相對而言黃景仁就沒有那麼出名了。

他出身貧寒,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雖然他才華橫溢,卻一生都在為生計奔走,窮困潦倒。

這點來看,出身富貴的納蘭倒是幸運得多了。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便是出自黃景仁之手。

和納蘭容若一樣,他也有一個青梅竹馬的表妹,兩人心心相印,卻無法相守,為此他寫下了一組情詩《綺懷》,道盡了相思之苦。

而這首《別老母》同樣是他的代表作,句句沉痛令人不忍卒讀。

前面我們說過他年幼喪父,也就是說是他的母親獨自將他撫養成人,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母子間的感情也不消多說。

公元1771年,23歲的黃景仁外出謀生,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拜別老母親,寫下了這首詩。

字裡行間充斥著無奈、不舍、憂愁,這樣複雜又沉痛的別離之情令人不忍卒讀。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詩歌開頭兩句便點明了主題,一個「愁」字奠定了全文悲傷的感情基調。

詩人的「愁」不僅是因為離開母親,無法盡孝,恐怕還有羈旅他鄉,天涯淪落的悲涼感。

而這一切的離愁別緒都在那兩兩相對,默然無言,惟有淚千行中。

不舍的不僅是詩人,還有他的母親,所謂「兒行千裡母擔憂」。

可是即使再不舍,再擔憂她也不能耽誤孩子的前程,這大概就是很多母親的無奈。

這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也許當時黃景仁的母親也曾在燈下密密縫,而這些詩人都沒有提及,只是從離別的場面來抒發母子親情,同樣令人肝腸寸斷

「慘慘柴門風雪夜」,這一句是環境描寫,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內心的哀愁。

「風雪」在詩詞中並不少見,「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有悲壯,有悽涼,卻都不像黃景仁這句「悲慘」,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大概是和他當時的心境有很大的關係吧。

說不清是因為天氣惡劣,加深了他內心的愁苦,還是因為他內心的愁苦,讓環境也染上了悽涼的色彩,總之這一句情景交融,將他荒涼、沉痛的心境寫到了極致,讀來令人傷感。

「此時有子不如無」,這是他最後發出的慨嘆,將他心中的悲苦之情推到了頂峰,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全詩只有短短28字,無一生僻字,看似平常,實則字字沉痛,句句泣血,令人不忍卒讀。

著名作家龍應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們和母親的離別是早已註定了的,只是希望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那個最愛我們,還在默默等候的母親,常回家看看。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黃景仁的這首《別老母》,此時有子不如無,感動了無數的讀者!
    儘管後世的詩歌水平有所下降,但其中也還有不少的名篇佳作,尤其是到了清朝更是以黃景仁、龔自珍、袁枚等人撐起了整個清朝的詩壇,也是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那其中的黃景仁則是清朝眾多詩人中,比較特別的一位,他一生顛沛流離,更是受盡了無數的苦難,生活中吃盡了苦頭,他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 黃景仁的這首《別老母》詩,感人至深:此時有子不如無
    但是,我卻知道一首黃景仁的《別老母》,整首詩和《遊子吟》一樣醇美、一樣動人,但讀完卻更讓人感到悽涼、沉痛,最後一句流傳很廣。《遊子吟》是孟郊的名作,短短六句詩,感動了千年,即便是今天讀來,仍然滿滿的感動,一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讓多少人落淚,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又激起了多少人的共鳴,的確是醇美、真摯的千古名作。
  • 黃景仁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黃景仁也是一位大家,他在清朝文壇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另外他的作品也是膾炙人口,譬如《別老母》、《雜感》、《綺懷十六首》等等,那都是經典名篇,尤其是他的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更是讓他滿天下,成為了清朝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所以說清朝儘管很落後,但是在文學上依舊很強盛。
  • 武鋒隸書新作黃景仁《別老母》詩(每日一品第755期)
    每日一品第755期 書法 · 隸書 · 黃景仁《別老母》詩清代詩人黃景仁有一首《別老母》詩,雖然僅有四句28個字,但用情極深,非常具有感染力,被譽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詩的大意是說,作者把帷帳撩起,跪拜老母,說自己要去河梁謀生了,故前來辭行。這裡的所謂謀生,即「遊幕謀生」,是指舊知識分子離開本鄉到外地尋求教學或投向官府求職。看到老母白髮蒼蒼,愁容滿面,悽切悲涼,眼淚都哭幹了!一切的傷心,都隱藏在老母的這張面孔之中,本來離不得捨不得,卻又不得不離,不得不舍。這種情感的磨難,真是令人肝腸寸斷,撕心裂肺!至此,誰能不為之動容呢?
  • 大詩人風雪交加的晚上拜別母親,寫下這首詩,短短28個字令人淚目
    或許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母愛!然而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好好去回報這偉大的愛。為了學業,為了生計,對於很多人來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成了多少人心裡永遠的痛。這種痛或許不會時時湧現出來,但當讀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時,那股心酸總是令我們動容。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是清代大詩人寫的一首關於母愛的詩,詩別為《別老母》,作者黃景仁。
  • 清代一首告別母親的詩,簡樸真情,感動無數世人,媲美遊子吟!
    那麼這首詩是什麼呢?它便是今天江山客為大家帶來的:別老母。這首詩是清代黃景仁所寫,是一首著名的詩詞。全文如下:別老母清:黃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這一句詩真的是感動人,白髮森森的母親淚眼已枯的看著詩人(兒子)這裡沒有用華麗的詞語堆砌,卻表達出了真實的情感,也正是這種真實的情感和寫照才感動了讀者,才成為著名的好詩。
  • 風雪夜窮才子給母親寫首詩,短短28個字感人肺腑,願你永遠不會懂
    自責、內疚,種種情緒都藏在了這7個字中。母親節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致敬所有母親:《別老母》清代.黃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作者是清代詩人黃景仁。
  • 戲說黃景仁:飄零落魄過一世,百無一用是書生
    黃景仁,又稱仲則,黃庭堅後裔,清中期詩人。單看這個名字,或是陌生的,但如果看過電視劇《紀曉嵐》的人或許知道,在主題曲中有句歌詞「百無一用是書生」,很多人也多把此句當做戲謔自嘲之語,而這句詩,原作者便是黃景仁。
  • 古詩中特別催淚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令人不忍卒讀!
    品讀古詩,我們會綻放笑容,亦會潸然淚下,這就是古詩永恆的魅力。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別老母》,便是古詩中特別催淚的一首詩。這首詩出自於清代詩人黃景仁之手,是黃景仁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但是黃景仁卻將他與母親分別時的憂愁、無奈、痛苦與感傷描繪得淋漓精緻,可謂是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讀。
  • 清代窮才子拜別母親,寫下《別老母》,最後一句字字沉痛不忍讀
    黃景仁自打出生之後,就過著十分困頓的生活,我們從他去世前留下的短短一頁紙《自敘》便可窺見一二:景仁四歲而孤,鮮伯仲,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讀……家益貧,出為負米遊……體羸疲役……貧病漂泊……據說他去世的時候,連隨身的衣物都已經典當完了,就剩下一些稿紙,悽涼無比,那一年,他只有
  • 黃景仁為何寫「此時有子不如無」?是因為「百無一用是書生」嗎?
    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這句話出自黃景仁的《雜感》,是他對自己窮苦一生,無緣中舉的深沉感慨,字裡行間透露出黃景仁的無奈與悲傷。在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書生與百無一用似乎毫不相干,那麼又是什麼讓黃景仁發出如此失落的感慨呢?
  • 清代詩人一首別母詩,短短28字,讀來令人斷腸
    清代詩人黃景仁寫過一首詩,寫其在冬日裡拜別老母親,寫得痛徹心扉,字字泣血。讓人極易代入,身臨其境地感知到離別的傷痛。這場離別,沒辦法如同普通友人分別一般輕描淡寫,也沒有辦法如同摯友分別一般叮囑山長水闊,各自珍重。
  • 黃景仁:若無苦痛作繭,何來佳句化蝶
    比如這句詩的作者黃景仁。01說起黃景仁,想來未必有幾人認得。可說起他的作品,卻是沒幾人沒聽說過。除了廣為人知的「為誰風露立中宵」,他還留下了一句堪稱讀書人自嘲絕句的「百無一用是書生」。——黃景仁《別老母》可以看到他的字句中頗有羅隱遺風。02何為羅隱遺風?喪。黃景仁可以稱得上為人所知的幾首詩,竟幾乎都是在自嘲。
  • 黃景仁:若無苦痛作繭,何來佳句化蝶
    比如這句詩的作者黃景仁。——黃景仁《別老母》可以看到他的字句中頗有羅隱遺風。 黃景仁可以稱得上為人所知的幾首詩,竟幾乎都是在自嘲。 從《綺懷》的宛轉心傷,到《雜感》的書生自嗟,再到《別老母》的遊子無奈,他筆下的傷感惋惜就好像一把雙刃刀,剜出自己的心頭血展示給讀詩的人,連帶著讀者也共情起來。
  • 別老母:此時有子不如無
    別老母[清]黃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賞析】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
  • 清朝詩人黃景仁一首描寫母愛的詩,令人感慨萬千,此時有子不如無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黃景仁一首描寫母愛的詩,那便是他的《別老母》,在這首詩中,詩人以一種非常直白,而且極其憂傷的口吻,講述了自己離別老母親時的一個情形,寫得非常的傷感,所以這首詩,也是非常值得一讀。別老母作者:黃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 別看不起清詩!天才詩人黃景仁的這11首詩夠驚豔,第4首讓你哭
    今日,王和尚選取黃景仁詩作11首,敬獻諸君,附以短評和詩友點評,希望諸位能從中學習黃景仁的筆法,以求對寫詩有些許幫助。4.別老母搴幃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而且三句中「悄立」和「千家笑語」也形成強烈反差,「立」字前特意加個「悄」字,寫出作者敏感脆弱的心,自己孤獨內心苦悶站在人群中,仿佛害怕別別人看穿。作者所言的「人不識」,表面是不識自己,更深層次的是不識作者「一星如月看多時」的心境。3群流年評:有苦說不出,無人傾訴。
  • 「詩詞賞析」黃景仁:若無苦痛作繭,何來佳句化蝶
    比如這句詩的作者黃景仁。——黃景仁《別老母》可以看到他的字句中頗有羅隱遺風。黃景仁可以稱得上為人所知的幾首詩,竟幾乎都是在自嘲。從《綺懷》的宛轉心傷,到《雜感》的書生自嗟,再到《別老母》的遊子無奈,他筆下的傷感惋惜就好像一把雙刃刀,剜出自己的心頭血展示給讀詩的人,連帶著讀者也共情起來。誰能沒有遠離家鄉的時候?誰又沒在某個深夜黯然心傷?黃景仁的詩之所以有這樣的魅力,緣於他坎坷艱辛的人生。
  • 黃景仁的愛情詩—和無法相擁的人好好的告別
    黃景仁,清代詩人,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過這個詩人,但我們可能都知道他寫的詩句「十有九八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幾年後祖父和祖母相繼去世,四年後他的哥哥也因病而亡,只剩下了黃景仁和年邁的老母,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目睹了一位又一位的親人離開,使他變得脆弱又敏感,在這段黑暗的日子裡,黃景仁其實也有一份美好的回憶,他和他表妹的愛情。相傳他和他的表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也曾經在花前月下許下了廝守一生的誓言。兩人並排坐在月下,在月亮的清輝中,少年的眼中藏著星辰大海。
  • 如果你也愛過一個人,至今無法忘懷,不妨讀讀黃景仁的這首詩
    有些人對一個人念念不忘,可能是因為二人感情太深,一起度過了多少年的時光。也有些人,可能對方並不愛自己,彼此有緣無份。自己愛上對方,也只是無意間的那一瞥,心中可能會同時有喜悅與悲涼。喜悅的是,沒想到這世間竟然有如你這般好的人。悲涼的是,在見到你的一瞬間,我已經知道我餘生再也無法愛上任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