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規模最大茶書專題展「看見茶文化」在昆開幕(供圖)
國內規模最大茶書專題展「看見茶文化」在昆開幕(供圖)
國內規模最大茶書專題展「看見茶文化」在昆開幕(供圖)
國內規模最大茶書專題展「看見茶文化」在昆開幕(供圖)
8月8日, 國內規模最大茶書專題展「看見茶文化」在昆明開幕,5000多冊茶書同時亮相,其中300餘本為珍稀茶書,這些茶書將免費為讀者開放。
據了解,此次書展設有四大專題,講述四個故事。第一個專題是「世界三大茶書」:1200年前,世界誕生了第一本茶書——《茶經》,之後世界各國作家紛紛參與到茶的寫作中來,有了茶書,茶文化的傳播才成為可能;第二個專題「茶與世界」,茶葉的流動帶來了世界格局的變化,茶在世界各地也發生了相應改變:英式下午茶、日本茶道、北非薄荷茶......茶葉遠徵的故事還未結束;第三個專題是「古茶樹與古樹茶」,涉及多數人都不熟悉的領域——植物學,從林奈到張宏達、閔天祿,茶樹分類學裡既有三百年間人類對茶樹的科學求證,也有中國植物學人濃濃的家國情懷。最後一個專題落腳於雲南——「茶馬古道與普洱茶的復興」,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普洱茶正式復興,其復興離不開土地、離不開產業發展、離不開文化復興,更離不開深耕其中的人。
作為常設展,「看見茶文化」茶書展展期兩年,即2020年8月8日—2022年8月8日,周一至周五(節假日除外),上午10點30分-下午5點30分,地點為雲南省昆明市雄達茶城1號門唐城1棟2樓茶業復興/貓貓茶書店。
作為本次策展人之一的周重林表示,擁有茶書的人很多,但只有我們能將這麼多茶書編織成四個精彩的故事講給大家,真正看見茶文化。
許多人說茶文化是虛無縹緲的,但周重林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茶文化是切實可感、可知、可看的。此次茶書展取名「看見茶文化」,旨在讓更多人了解茶書和茶文化。茶書誕生之後,茶文化的傳播才有了更多可能。
周重林說,從茶這個原點出發,世界各地的人帶著對茶的不同理解,構建起一個柔軟又紛繁複雜的茶文化世界。當現在的我們試圖去尋找茶文化時,不如回過頭想想陸羽、岡倉天心、威廉·烏克斯,看看身邊的茶杯、茶壺、茶罐,隨手翻閱一本茶書,甚至只是輕啜一口茶,你或許就會發現,山川的波瀾壯闊凝聚在一杯茶裡,現代生活的千絲萬縷也能與古老的茶不期而遇。哪怕是不經意一瞥,也能成為念念不忘的記憶。
「就茶行業本身來說,茶是第一語言,水是它的第二語言,器是它的第三語言,書寫只是它的第四語言。前三個形態不需要文化,只要口渴了就喝茶,這也是最原始的狀態。而茶文化的第一載體就是茶書」,周重林說。
原雲南省副省長、省政協原副主席、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創會會長陳勳儒認為茶葉這一片小小的葉子在世界發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他說,雲南有得天獨厚適合茶葉生產的氣候條件和自然條件,雲南省世居的26種民族為世界茶產業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文化是一種力量,茶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非常廣闊,茶文化應該為茶產業的發展、對人類生態環境的改善等做出應有的貢獻。希望有更多的人愛上茶,愛喝茶,天天喝茶。喝茶不需要理由,簡簡單單喝,明明白白喝,安安全全喝。
此外,當天,還舉辦了「看見茶文化·傳承中國茶」論壇,現場嘉賓圍繞「茶文化如何被看見」以及「中國茶如何傳承」等主題進行討論。
「這些茶書記錄了世界茶葉的發展和變遷,有歷代茶人的努力,有傳承,也有創新,值得被更多人看見。新時代的茶文化或許還沒有標準答案,但所有人都是探索者,或許有一天,也能成為開創者。」此次活動另一位策展人杜國楹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茶書展除規模大、展期長之外,還得到省內外多家機構的大力支持,通過多家機構跨界合作,讓茶文化走出茶界,被更多的人「看見」。
此次活動由茶業復興與小罐茶共同主辦。(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