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到底長什麼樣子,有誰見過?

2020-08-29 茶業復興

2020年8月8日下午,由茶業復興與小罐茶共同主辦的「看見茶文化」茶書展在昆明正式開幕,來自文化、傳媒、教育、茶業等各界嘉賓出席了開幕儀式。



原雲南省副省長、省政協原副主席、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創會會長陳勳儒;作家、茶業復興出品人周重林滇紅茶製作技藝國家非遺傳承人、鳳慶小罐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成仁三位重量級嘉賓進行了開幕式致辭:

陳勳儒先生致辭


從茶馬古道到「一帶一路」,雲南的茶葉帶來了經濟、社會、文化、歷史價值,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文化是一種力量,茶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時空前景都非常廣闊,茶文化應該為茶產業的發展,對人類生態環境的改善,對人類的健康,為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周重林先生致辭


在日常生活中,茶文化經常會遭到無知者的責難與攻擊,他們會說,茶有什麼文化啊,不就是解渴的飲料罷了。他們也會說,茶文化太玄乎啦,動不動就是什麼「禪茶一味」的,聽了一頭霧水。他們還會說,茶文化到底長什麼樣子,有誰見過啦?


張成仁先生致辭


看到今天這麼多年輕人來到現場,讓我對中國茶的傳承有了更多的信心,小罐茶根植茶文化,致力於用統一的標準簡化茶葉認知,使之簡單、時尚、便捷,我們在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建立了嚴苛的標準,將大師工藝與現代設備相結合,讓消費者品嘗一杯高品質的茶葉。



「看見茶文化」茶書展為常設展,展期兩年,將有5000多冊茶書展出,其中300餘本為珍稀茶書,據悉此次茶書展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茶書專題展



茶書展開幕當天,還舉辦了「看見茶文化·傳承中國茶」論壇,茶業復興出品人周重林;雲南省社科聯原主席範建華;雲南省政府參事、雲南省農業廳原廳長王敏正;茶山黑話創始人、吉普號CEO張宇;雲南茶產業踐行者、資深茶人徐亞和;人文茶道創始人、作家王迎新;滇紅茶製作技藝國家非遺傳承人、鳳慶小罐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成仁圍繞「茶文化如何被看見」以及「中國茶如何傳承」等主題進行了精彩討論。


「看見茶文化·傳承中國茶」


周重林:如何看見茶文化


做這樣的茶書館,它有書店的性質,也有博物館的性質,同時又有圖書館可觀賞、可研究的性質,這樣就可以把很多人留住,這是我的主要目的。

範建華:雲南的茶文化獨特的屬性和符號


雲南是茶馬古道核心區,因為它是原產地又是交通樞紐,所以雲南對茶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儀式感就是茶文化,有了這種儀式感你就去觸摸茶的靈魂,沒有這種儀式感,那麼它就是飲料。

王敏正:文化賦能產業


農業的英文是agriculture,這個單詞後綴是culture,文化;前綴Agri,是土地的意思。agriculture就是土地上的文化。所以茶樹從野生茶到栽培茶的過程其實凝結了非常深厚的文化,這些文化的深厚挖掘對於我們產業的發展是很有推動作用的。


「如何傳承中國茶?」



張宇:年輕人喜歡茶嗎?


從天貓消費的數據上來看,00後和90後的消費增速是282%。他們的佔比基數非常低,才會導致他們增速非常可觀,這是第一個點。第二個點,今年以來,我們一直在關注奶茶,年輕人都在喝奶茶。這些喝奶茶的年輕人有一天也會成為喝清茶的群體。


徐亞和:茶市場的變化


我在茶行業有36年了,現在茶行業肯定是越來越興盛。當年雲南省政府口號是3個一的目標,現在全省的目標是「千億雲茶」,比以前是興盛太多了。

王迎新:雲南的茶人如何傳承茶文化


中國茶現在是非常鼎盛的時期,有這樣一個好的大時代背景,作為茶文化來說也是非常好的機遇和時代,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一直提倡了人文茶道的理念,讓我們從對茶的理解,對生命本真的思考,然後進行對文化和美學的傳承,從而達到對善的體悟和踐行。

張成仁:傳承好中國茶葉,要「守正創新」


我認為傳承是包括方方面面的,不單單是工藝的傳承,因為茶葉的傳承從種植端到消費端整個產業各個環節都需要傳承,要傳承好中國茶葉,我認為四個字「守正創新」,守正就是要遵循科學的制茶原理,這叫守正,如果不遵循科學的制茶原理,那就制不出好茶。


此次茶書展除了規模大、展期長之外,還得到了省內外多家機構的大力支持,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中華文化促進會萬裡茶道(國際)協作體 、雲南省普洱茶協會 、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西南林業大學世界茶葉圖書館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中華書局、北京予舍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成都研習品牌設計 、昆明網絡文學協會、昆明市新的社會階層專聯會以及昆明市雄達茶城等機構參與了此次茶書展的聯合舉辦。多家機構跨界合作,目的是為了讓茶文化走出茶界,被更多的人「看見」。


策展人之一周重林先生表示:「擁有茶書的人很多,但只有我們能將這麼多茶書編織成四個精彩的故事講給大家,真正看見茶文化。


此次書展設有四大專題,講述了四個故事。第一個專題是「世界三大茶書」:1200年前,世界誕生了第一本茶書——《茶經》,之後世界各國作家紛紛參與到茶的寫作中來,有了茶書,茶文化的傳播才成為可能;第二個專題「茶與世界」,茶葉的流動帶來了世界格局的變化,茶在世界各地也發生了相應改變:英式下午茶、日本茶道、北非薄荷茶......茶葉遠徵的故事還未結束。


第一櫃:「世界三大茶書」


第三個專題是「古茶樹與古樹茶」,涉及了多數人都不熟悉的領域——植物學,從林奈到張宏達、閔天祿,茶樹分類學裡既有三百年間人類對茶樹的科學求證,也有中國植物學人濃濃的家國情懷。最後一個專題落腳於雲南——「茶馬古道與普洱茶的復興」,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普洱茶正式復興,其復興離不開土地、離不開產業發展、離不開文化復興,更離不開深耕其中的人。


於卷帙浩繁的書海而言,茶書僅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花。因為熱愛,因為鑽研,經過多年積累,水滴匯聚成河,寫書者成為藏書者,周重林及其團隊在其中發現了一個別樣的大世界。

另一位策展人——小罐茶創始人、董事長杜國楹先生則表示,這些茶書記錄了世界茶葉的發展和變遷,有歷代茶人的努力,有傳承,也有創新,值得被更多人看見。新時代的茶文化或許還沒有標準答案,但所有人都是探索者,或許有一天,也能成為開創者。


「看見茶文化」

展出時間:2020年8月8日—2022年8月8日 周一至周五(節假日除外)

上午10點30分-下午5點30分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雄達茶城1號門唐城1棟2樓茶業復興/貓貓茶書店

參觀預約微信:XI0NG-XI0NG

期待你的到來

相關焦點

  • 茶文化到底長什麼樣子,有誰見過?「看見茶文化書展開幕!」
    周重林先生致辭在日常生活中,茶文化經常會遭到無知者的責難與攻擊,他們會說,茶有什麼文化啊,不就是解渴的飲料罷了。他們也會說,茶文化太玄乎啦,動不動就是什麼「禪茶一味」的,聽了一頭霧水。他們還會說,茶文化到底長什麼樣子,有誰見過啦?
  •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到底長什麼樣子?
    林黛玉到底長什麼樣子,在《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在寶玉眼中是這樣的: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 風靡於市的茶文化到底有什麼用
    茶葉教育雖然歷史很長了,但是現代茶文化真正的流行也沒多久。由於經濟發展條件的限制,過去的茶葉也用不到多少茶文化。那時候的茶無非是遮擋水味的飲料而已。大家日子好了自然就有物質生活向精神生活中升華。然而人精神的進步總是慢一點。要不也不會有什么喝酒文化中心這樣令人髮指的機構了,因此茶文化當時也無非是社會上應用的花樣手段。凡是總會正本清源回歸正路。尤其是社會發展由巨變到穩定下來,大家隨著一些花樣的窮途末路也就心思沉了下來思考道路到底是怎樣的。
  • 佛陀到底長什麼樣子?
    在前面的文章《<金剛經>裡都講了些什麼?》中提到,整部《金剛經》的核心理論就是「破相」。但是實際上每座寺廟裡都是佛像林立,這不是跟「破相」衝突嗎?佛陀當年並沒有肖像流傳下來,那麼世界各地的佛像到底是按照什麼標準造的呢?我們看到各地的佛像,雖然有木雕,有石雕,有坐有立有臥,但基本的體貌特徵都是高度一致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佛陀的體貌特徵是有確定標準的,這就是所謂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
  • 到底長什麼樣子?
    到底長什麼樣子?  釋加牟尼舍利子真實存在嗎?到底長什麼樣子?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傳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槃,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
  • 長長一條超多人從來沒見過!神奇蔬菜「翼豆」到底是什麼?
    今日導讀:長長一條超多人從來沒見過!神奇蔬菜「翼豆」到底是什麼?你有看過外型酷似「楊桃」的奇特蔬菜翼豆嗎?到底這個很少人知道的蔬菜有什麼特色,能讓網友們大讚「超好吃」呢?吃膩了高麗菜、空心菜嗎?近期有網友在超市發現名叫「翼豆」的蔬菜,因為長長一條還有4個分明的稜角,類似「楊桃」的奇特長相立刻引起討論,還有好奇的網友買回家大讚「口感脆脆的很好吃」。
  • 月球的另一面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你有沒有發現每次抬頭望月時,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景象嗎?幾乎都是一些顏色不一的的山丘和溝壑。如果有望遠鏡的話,還可以看到更多的細節。但無論怎樣觀察,你所觀察到的都是相同的畫面。那麼,月球的另一面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 茶文化到底是什麼
    小青柑茶文化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有關茶的物質和精神。茶文化以物質為載體,反映了明確的精神內容,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和諧統一的產物。茶文化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如茶的發展歷史、茶區的人文環境、茶葉科技、茶類、茶具、飲茶習俗、茶道茶藝、茶書、茶畫、茶詩詞等文化藝術形式,以及茶道精神與茶德、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等諸多方面。
  • 茶葉冷知識:什麼是茶文化?
    什麼是文化文化這個詞感覺離我們很遠,同時又覺得離我們很近,因為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文化的身影,比如美食文化、建築文化、藝術文化等等,但我們卻時常不明白文化的定義是什麼,文化到底如何被形容。什麼是文化?相信很多人不太理解,不了解文化的含義,那就更加不理解茶文化。
  • 茶文化是什麼呢?茶企們需要茶文化嗎?未必
    這幾天每天入眼文章,談茶文化,有人老談茶文化有意義嗎,茶文化包括那些?喝茶一定要懂茶文化嗎?其實這些一連串問題問的很有水準,不是吹牛就是談茶文化,茶企做大了就是有茶文化,有底蘊,未必。茶文化究竟又是什麼?普文是這樣分析的。
  • 茶藝、茶道、茶文化分別是什麼,有何區別?
    隨著我們深入茶的世界,茶藝、茶道、茶文化隨之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每當講到茶藝、茶道時又會講到茶文化,說茶文化的時候又不免提起茶藝、茶道,總感覺很繞,總感覺要搞混淆了;別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捋一捋茶藝、茶道、茶文化到底是什麼,各有什麼區別!
  • 詩詞|你見過愛情最美的樣子是什麼?
    你見過愛情最美的樣子是什麼?有人說是「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的忠貞;有人說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思念;有人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執著;也有人說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情深。張愛玲曾說:「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 剛「出生」的鎧長什麼樣子?98%的玩家沒見過,看後強烈要求回歸
    鎧在王者峽谷中的地位非常的高,從外號就能看出他有多麼的強勢,被玩家稱為「鎧爹」「鎧皇」,甚至還有玩家叫他「單挑王」。因為他的被動和2技能攻擊同一敵人時,會有額外的50%傷害加成,也就說比其它英雄都出一把大件,所以單挑沒有幾個能打的過他。
  • 歷史上的大郎到底長什麼樣子,真的長得又醜又矮又挫嗎?
    看過水滸傳這個電視的人應該都知道裡面有個人物角色武大郎,眾所周知,他在裡面並沒有什麼英雄事跡,小編小時候經常看這個,說實話,這個角色是真的不討喜,小編一點都不喜歡他。但是在有一次在家看百家講壇講他發生的事情時,小編有點不解,因為主持人說武大郎是高富帥而不是矮窮矬的人。
  • 這是什麼傳統手藝,有誰見過沒?
    這是什麼傳統手藝,有誰見過沒?-24 00:00 來源:哈哈笑不停 原標題:這是什麼傳統手藝
  • 《嫁給愛情的模樣》又有誰真的見過
    卻不想領了證後呢, 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個樣子,自己根本不是嫁給了愛情,是嫁給了他的另一面,嫁給了他的家族,甚至會感覺自己嫁給了婆婆。太多的影視劇裡都有表現過關於結婚前和結婚後男女之間的變化,不管是從感情上,還是從現實中,男人和女人的變化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 鞠婧禕上班照來襲,沒辦法離開濾鏡的她,笑起來到底長什麼樣子?
    但最受喜歡的還是在電視劇裡美到會發光的樣子裡了啦。鞠婧禕上班照來襲對於鞠婧禕,其實當四千年美女這個頭銜出來,這才是她的知名度真正開始往上升的時候。她也成功因為這稱號吸引了很多電視劇導演的目光。有一說一,這跟她本人的形象還是蠻搭的啦。沒辦法離開濾鏡的鞠婧禕在傳出來的路透圖中,細心的女孩子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鞠婧禕的路透圖也有很明顯的濾鏡加持。這樣的照片看多了,不經讓人懷疑,到底看圖的水準出了問題,還是這個照片沒有濾鏡,是鞠婧禕本人就是美得每一張照片都跟有濾鏡一樣的樣子呢。
  •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之瑰寶,作為開門七件事《材米油鹽醬醋茶》之一的茶,在中國古代是很普遍的,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的茶聖《陸羽》的茶曾經在歷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中國只古以來就有6大茶稱號的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
  • 愛吃瓜子的你,有沒有見過瓜子是怎麼長的?看過後,真是長見識
    愛吃瓜子的你,有沒有見過瓜子是怎麼長的?看過後,真是長見識!其實我們都知道現如今市面上各種各樣的瓜子的品牌以及瓜子的種類和口感也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在這麼多的瓜子中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一個瓜子就叫做葵花籽,不僅因為它吃起來是非常方便的,而且它的味道也是非常好的,相信這一點也都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對於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吃瓜子的話,你們有沒有了解過瓜子到底是如何長出來的呢?
  • 傳說中的精衛鳥和天馬到底長什麼樣子!
    天馬《三海經》中記載到:龍侯山東北大約二百裡,有一座馬成山,這裡有一種神獸,樣子如一條白狗,但頭是黑色的,名字叫天馬。它的叫聲像是在呼喚自己,但不知是膽小怕羞還是什麼原因,它一見人就要逃走。精衛發鳩山上有一種鳥,樣子像烏鴉,但長著花腦袋、白嘴喙、紅爪子,這就是人們所共知的精衛。它發出的聲音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精衛原本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是不慎溺水淹死,於是就變成了精衛鳥,它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來填塞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