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樂畫馬

2020-09-07 高高國際

文:葛本山 (著名美術評論家)


自商始祖契之孫相士將馬馴為生產工具後,馬就成了人類最早也最忠誠的朋友。

馬是天地所產生的最傑出的藝術品。她外在的體格、線條、比例、色澤、形象,內在的品德、品質、心性、精神、氣質等每一方面,都是構成繪畫所需的最完美的要素。

所以,古老的巖畫中有馬,各種文化遺址中有馬,陶器圖形中有馬,青銅型器中有馬,甚至墓室磚瓦中也有馬。

馬的藝術形象之所以如此多地出現於歷史長河中,是因為她在中華文化的原始構成中就已經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昭陵六駿


繪畫產生之後,馬的藝術題材雖然一直存在,但最興盛的時候應該在盛唐。因為唐人尚武,好漫遊,故而世人多善騎術,崇尚駿馬。由此,畫馬也自然成為時尚。一時間諸多畫馬的畫家湧現出來。其中最出名的當數曹霸、韓幹、韋偃等人。自此以後,歷朝歷代都有以畫馬而留名的畫家,如宋代李公麟,元代趙孟頫等。


馳騁八駿圖


近現代以來,畫馬名家也是層出不窮。尤其是徐悲鴻先生,面對國破家亡的嚴酷現實,將深沉的家國情懷凝於筆墨之中,突出體現馬之志在千裡忠貞不渝、嚮往壯烈疆場的無上風骨,達到了繪畫藝術的高峰。馬,不僅成為了是他個人風格的標籤,更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強烈符號。


馳騁風雪圖


歌曲戲劇可以翻唱,文學書畫不可以抄襲。書畫藝術的基本特徵就是有別於前人,有別於他人。馬欣樂先生畫馬,就是有別於前人,也有別於他人。

他選取的藝術原型與別人不同。別人所取藝術原型,基本是寫生獲得可直接臨摹他人作品,而他選取的藝術原型卻是昭陵六駿。這便是取象不同。


天山牧歌


昭陵六駿,是篆刻於石碑上的六匹駿馬。坐落於陝西禮泉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之北的祭壇西側。由唐代著名畫家閆立本畫,工藝家閆立德雕刻而成。原碑六塊,現分別收藏於西安碑林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這六匹駿馬名字分別是:拳毛騧、什代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雅、颯露紫。是李世民為建立大唐徵戰疆場與竇建德、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劉黑闥、薜仁杲等絕世梟雄大戰時所乘坐過的戰騎。這些戰騎功勳卓著,威名赫赫,神駿異常,氣衝雲霄。閆立本兄弟二人傾盡心血將其繪製、摹刻,留存於世,這是僅存的由帝王下詔並由當時水平聲望最卓著的藝術家完成的藝術作品。


草原雄風圖


畫家取象,代表著他的立意趨向、修養境界和發展志向。前賢常說「取法乎上」,或與此有關。馬欣樂先生取象於昭陵六駿,是源於他對大唐盛世的景仰,對盛唐文化的欽敬,對盛唐藝術的傾慕和追隨之心。為此,他對整個唐代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創作出大型作品《大唐盛世圖》。繪畫者多談宋元,而馬欣樂獨鍾情於大唐。


縱觀中華五千年,唐代是最為輝煌瑰麗光彩照人的朝代,唐代的文化藝術也是最為開放、最為寬宏博大。她不僅上承漢魏南北朝的主流文化,而且對各種支流或旁流文化學說也兼收並蓄,予以融合揚棄。與這種恢宏開放的文化藝術接軌,對於開拓和豐富藝術家的文化素養及藝術情懷是極其有益的。同時,直接對話於中華文化藝術史長流中卓然而立的巨擘閆立本、閆立德,並探索他們的藝術軌跡,學習他們的藝術思想和精神存在,領略如何通過繪畫的形式、筆墨的語言以完成形、神、韻的融合併完美地表達為繪畫藝術形像,這無疑是馬欣樂先生的藝術選擇。


迎風傲雪


也正因為這樣的選擇,馬欣樂先生所畫的馬雖無鞍轡,一派天地間自由生靈的形象,但依然具有那種內在的「聳轡平隴,回鞍定蜀」氣勢,「朱汗騁足,青旌凱歸」的從容,「氣馨三川,威凌八陣」的剛柔,「應策騰空,承聲牛漢」的威猛,「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的神駿,「日精按轡,天駟橫空」的飛揚。雖然事過境遷,千餘年時光已過,但六駿當年的精神氣質和品德特徵都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地隱含在馬欣樂所創作的每一匹駿馬的柔美剛健的線條上、任意飛揚的馬鬃中、自信深遂的眼神裡,姿肆奔騰的身影內。


天山春早


馬欣樂是當代大家黃胄先生的高足,本就練就紮實的功底和高超的繪畫技能。然而,他考大學並沒有進藝術院校,而是考取了西安外國語學院。大學畢業後,他又憑堅實的功底與學識考取了西安美院的研究生。完成研究生學業,他遠走美國俄亥俄大學,攻讀西畫專業研究生,同時向著名鑑賞學者、收藏家王已千先生學習古今書畫的鑑定與鑑賞。這樣,馬欣樂先生在關於繪畫藝術的理論、技法、品鑑、眼界、趣味、品格等各方面都具有了通古今貫中外的能力和水平,這才能有如此妙筆,創作出如此多彩動人的藝術佳作。


歸雪圖


對于欣樂先生關於馬題材的作品,可以從傳統繪畫的線條、骨法用筆、形神、敷色及意境等各方面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賞析與分析,也可以結合西畫的基本理論和技法進行光彩、構圖、分割等綜合評介。但是,如果如此欣賞或評介的話,可能會局限對他創作的理解。


馳騁九洲墅


關注馬欣樂作品,更重要的應當是關注其中所體現的精神。這精神,有漢唐以來關於馬文化的藝術傳承的脈絡,有寓神於形變化萬千的繪畫真諦,有形韻相融於無言處觀天地的內涵,有放浪形骸任意馳騁的天性,有舐犢情深孺慕眷戀的天倫,有寰宇清明萬物和諧的時代風貌,有莊子夢蝶物化而難辨彼此的浪漫情懷……。當然,每個人的審美不同,得出的結論自是不一而足。但是,相信每個人都能從馬欣樂先生的藝術創作中找到自己所欣賞所喜愛的那份應有所得。這或許才是馬欣樂先生的本意吧。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題贈馬欣樂畫馬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題贈馬欣樂畫馬

相關焦點

  • 龍馬承筆墨,千載意更新——馬欣樂畫馬的藝術
    由此,畫馬也自然成為時尚。一時間諸多畫馬的畫家湧現出來。其中最出名的當數曹霸、韓幹、韋偃等人。自此以後,歷朝歷代都有以畫馬而留名的畫家,如宋代李公麟,元代趙孟頫等。風入四蹄輕近現代以來,畫馬名家也是層出不窮。
  • 鄭聞慧 || 我心目中的馬欣樂
    但是,直接接受黃胄指點的並不多,可能馬欣樂是直接得到黃胄生前點撥中的最年輕的一位有影響力的畫家了吧。但是,直接接受黃胄指點的並不多,可能馬欣樂是直接得到黃胄生前點撥中的最年輕的一位有影響力的畫家了吧。馬欣樂十七歲那一年,黃胄回到西安。
  •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開幕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開幕>明東文化訊(記錄者 明東)2020年9月26日下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院、北京黃胄美術基金會、深圳至正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的馬欣樂國畫巨製《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開幕。
  •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即將西安首展
    9月22日至9月30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院、北京黃胄美術基金會、深圳至正藝術博物館主辦的馬欣樂國畫巨製《大唐盛景圖卷》將在西安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首展。馬欣樂是畫家、鑑賞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炎黃藝術館藝術顧問。師從黃胄,獲中國畫藝術碩士學位和西方繪畫碩士學位,師從紐約收藏家王己千學習中國古代書畫鑑定。
  • 展覽預告|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
    出版有《馬欣樂畫集》、《欣樂畫馬》、《中國當代名家畫集—馬欣樂》等作品集十餘種。自2000年之後,大量作品被國內以及佳士得等國際著名拍賣公司所追捧,並由多個國家政要、博物館、企業和個人所收藏,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 馬欣樂風景寫生的新體貌
    ​馬欣樂風景寫生的新體貌 文/邵大箴馬欣樂的風景寫生畫以宏偉的氣勢見長,在寫實的形和豐富的色彩中,構建既真實又新奇的景象,表現大自然博大雄渾的精神,追求藝術的大美,在當今畫壇獨樹一幟。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有悠久的歷史,有豐富的遺產可資借鑑,其中有院體山水畫、文人畫體系,近現代中西融合的體貌,包括近現代老一輩藝術家們的探索成果,等等。
  • 丹青水墨生長風,大唐盛景今猶存 | 馬欣樂的彩墨人生
    馬欣樂的閱讀興趣廣泛,除了與他的創作有關的史料和藝術理論外,他至今仍堅持閱讀文學作品。至於攝影,一直是令馬欣樂每每提及必然得意的本領。他的師傅是已故著名紀實攝影家、留下《麥客》和《四方城》等系列代表作的侯登科。馬欣樂這樣回憶「跟侯叔叔學攝影」的日子:「他是個很樸實的人,很專注,關注社會底層,關注平民生活。
  • 筆墨酣暢瀟灑,樸厚而潤澤,馬欣樂人物畫選
    筆墨酣暢瀟灑,樸厚而潤澤,馬欣樂人物畫選
  • 展覽 |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十年匠心巨製 重現大唐盛世
    2020年9月26日,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開幕,這是一幅由畫家馬欣樂集十年之功精心完成的國畫巨製《大唐盛景圖卷》,作品高一米、長六十米,描繪了唐玄宗開元年間長安東西兩市的瑰麗場景,全卷1500個唐代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帶領觀眾走進1000年前的大唐盛景、海市蜃樓中
  • 十年一款唐風盛宴——馬欣樂丹青巨製《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
    9月26日下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院、北京黃胄美術基金會、深圳至正藝術博物館主辦的馬欣樂國畫巨製《大唐盛景圖卷》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首展。陝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張偉、陝西省教育廳原廳長楊希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陝西省國際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趙西元等出席展覽。
  • 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將亮相西安
    《大唐盛景圖卷》局部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全媒體記者 魏韜)畫家馬欣樂巨製《大唐盛景圖卷》將於9月22日-30日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首展。
  • 著名畫家馬欣樂講述幕後創作故事
    近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院、北京黃胄美術基金會、深圳至正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的馬欣樂國畫巨製作為黃胄先生最小的弟子,著名畫家馬欣樂的這幅集十年之功精心完成的國畫巨製,描繪了盛唐時期大唐西市的商業街景和人文風俗,氣韻生動
  • 畫馬--韓幹
    畫藝較全面,善畫人物畫像,尤善畫馬,重視寫生,皇帝命他拜當時畫馬名家陳閎為師,他不聽命,說:「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師也。」由於他重視寫生,所以畫馬超過古人,後代畫馬名家如李公麟、趙孟頫都曾向他學習,他還畫過許多肖像畫和佛教宗教畫,但傳世不多。
  • 劉建國的畫馬藝術
    2000年以後開始國畫創作,擅長畫馬、山水及人物。現為當代畫馬藝術研究院畫馬藝術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國學研究會理事;長春美術家協會會員,長春市職工美術委員會主任,長春市朝陽區美協副主席;長春市公安書畫協會副主席,長春尚古豐書畫院副院長。多次參加省內外展覽並獲獎。
  • 畫家姓馬,也畫馬,學到清代宮廷大畫家的畫馬技法,一發不可收拾
    畫家姓馬,也畫馬,學到清代宮廷大畫家的畫馬技法,一發不可收拾——這位姓馬的畫家叫馬晉,特別喜歡畫馬。他深入研究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的畫法,在畫馬的技巧上尤為得益,被譽為郎世寧第二。馬晉筆下的馬,健碩、高大,有蒙古高頭大馬的感覺。每一匹都神情莊重,高貴傲嬌。
  • 古代名家畫馬寓意深刻
    我國畫馬史上名家輩出,他們或注意實際觀察,將馬的種種形態精確地描繪出來;或不滿足於形似,力求畫出馬的精神,以達到以馬抒懷、以馬寄情的目的。無論重寫實還是通過畫馬來畫人,古代畫家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使畫馬這門藝術表現出真正的中國氣派。
  • 易洪斌畫馬(組圖)
    縱觀中國繪畫史,歷代畫馬名家不勝枚舉,大都講求文靜、淡雅、秀潤、俊逸的形態,即使是畫馬高手徐悲鴻,他最主要的突破點仍是在人物畫上,很少有當代著名畫家易洪斌畫馬的那種風神,那種氣度,那種激情,那種陽剛雄豪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