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福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男子冰球處於鼎盛時期的隊長,退役後旅居美國已有二十餘年,期間一直從事與冰球相關的工作。近日,受中國冰球協會的邀請,王安福回國擔任2018年全國冰球訓練營的主教練工作。在此期間,「冰球家」有幸對王安福進行了專訪。
作為老一代的冰球人,王安福對中國冰球的發展可以說是倍加關注,並發自內心的希望中國冰球能夠抓住2022北京冬奧會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他也注意到,國內冰球發展還面對不小的挑戰,尤其在青少年冰球領域,國內現在誤區較多。他總結了四大問題,以期引起中國冰球的管理者、從業人員、教練和家長們的重視。
一、冰球是一項高智商運動
首先是青少年冰球運動員的文化教育。
王安福表示,在美國,絕不允許青少年運動員早早的放棄或是懈怠學業,哪怕是那些以冰球運動員的身份進入美國大學校隊的年輕人,他們的冰球水平已經非常高超,但大學對他們的學業也是有要求的。反觀目前在中國,仍然有一些冰球少年的文化教育得不到應有重視。十幾歲的孩子,在運動隊或是俱樂部,已經處於學業幾近放棄的狀態,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文化教育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更重要的是,沒有教育的啟智,何來少年的成人?從冰球運動來說,高水平運動員之間的對抗早已超越身體、技術的對抗,更是智力、智慧的對抗。文化教育缺失的青少年冰球運動員,很難理解冰球運動的更高境界,終將難以成為最優秀的冰球選手。
其實,不光是冰球運動,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最高水平都是以運動員的綜合素質(簡言之,就是動商、智商、情商的綜合值)為基礎。因此,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都在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中特別強調文化教育,為此,甚至到了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比賽可以停,文化教育絕不能被耽擱的地步。
當然,國外對運動員文化教育的重視還體現在學校體育體系的完善上,從小學到大學,青少年冰球選手有著連貫、完整的上升通道,而目前在國內,大學的冰球體系幾近空白、中學的冰球體系明顯薄弱,這使得中國許多冰球少年在中學之後要麼投奔國外,要麼放棄冰球,最終能夠成為高水平冰球運動員的概率不足1%,而美國的這一數字大約是20%至30%。王安福對此感到痛心不已,這是中國冰球後備人才的極大浪費。
二、冰球的職業精神要從小培養
其次是對青少年冰球運動員的精神磨礪。
王安福表示,體育比賽是運動員的鬥智鬥勇,比的最後,就是看誰的精神更頑強。對於14歲以上的運動員,拼搏精神更顯得重要。我們可以看到,體育比賽的很多時候,輸球並不是因為對手的實力比你強大,而是對手的鬥志比你旺盛。
國人都知道,中國運動員是很強調拼搏精神的,但是現在的青少年運動員拼搏精神普遍不足。一方面是因為家庭對孩子的嬌寵,捨不得孩子吃苦、受挫,另一方面是在運動員培養上,我們現在對青少年運動員的運動技能、身體素質更為關注,對他們的精神磨礪和品質培養遠不如過去重視。
王安福及不少外國冰球教練都在中國青少年和成年冰球運動員身上發現一個相同的問題——運動員的個人技術水平不錯,但是拼搶、應變能力較差,一到比賽的關鍵時刻,就只會看著教練尋求幫助。
運動員在比賽場上一個閃念的時間,可能就會貽誤一次戰機。運動員的精神品質培養,反映在賽場上就是獨立應變的能力、積極主動的意識和絕不放棄的品質。
對於青少年冰球運動員的精神培養,中國過去是依靠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方式,但現在需要進一步完善,要樹立起運動員的職業榮譽感,要以自己所從事的運動為榮,要能夠積極承擔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職責。這種精神、信念的樹立,來自於一名青少年運動員從幼年接觸運動的啟蒙期就開始的教育引導和耳濡目染的影響,所以,每一位冰球人都是孩子的榜樣。
三、冰球思維的核心是團隊
第三點是青少年冰球運動員的冰球思維的建立。
王安福看到,國內青少年冰球培訓有一個奇怪現象,就是私課之風盛行。家長們熱衷於讓孩子上一對一的私課,教練們也在想法設法多上私課。可是,冰球是一個團隊運動,一個孩子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一個人練球上,他如何去培養和建立冰球的團隊思維呢?
說到這,不得不說到造成這個奇怪現象的原因。王安福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冰球在國內還屬於高端體育項目,在北京、上海這些經濟發達城市,能打冰球的孩子絕大多數都來自非富即貴的家庭,這些家庭往往認為孩子上一對一的私課才能得到教練最好的指導,並且也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承受孩子上私課的費用,結果就是家長們對私課的需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教練也對帶私課有很強的願望,畢竟,私課的收費是最高的。
遺憾的是,在這個怪象中,還有一部分教練完全失去了身為教練的原則,不僅教學上以滿足家長的需求為上,就連孩子在比賽中的上場時間也要看有錢有勢的家長的眼色,這實在違背了冰球運動的本質,又如何能把正確的冰球思維傳授給孩子?
冰球思維對於冰球運動員至關重要,一名優秀的冰球運動員,總是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總是能在分毫之間做出最合理的射門、傳球或是跑位的選擇,這就是冰球思維的作用,來自於長期的、正確的訓練、薰陶和培養。
所以,冰球人常說,冰球運動練的是童子功,不只是指冰球技能的學習需要日積月累,更是指冰球運動員的冰球思維在養成上絕非易事。
四、沒有體能一切白搭
最後一點是青少年冰球運動員的體能。
王安福在國內觀摩一些青少年冰球比賽之後發現了一個讓他憂心的現象——孩子們在賽前的熱身和賽後的身體恢復都做的特別馬虎,教練的要求似乎也很寬鬆,這個現象的背後是國內冰球教學對運動員身體機能的保護、體能的訓練還不夠重視的弊端。
王安福表示,冰球的教學,從最初級的少兒冰球到最頂級的職業冰球,都是系統工程。冰球技能訓練只是冰球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對小選手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發展、體能提升、運動保護、乃至飲食和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是冰球教學的重要內容,而目前在國內,這些教學領域存在明顯短板。
專業人士應該很清楚,如果一個冰球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之前的熱身只是草草了事,那麼他在訓練和比賽中受傷機率就會大幅提升。而在訓練和比賽之後,身體拉伸、恢復做的不夠,則會限制一個運動員運動水平提升的潛力。
以體能訓練未被重視為一個縮影,王安福認為中國冰球教學在細節的研究、把握和執行上確實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以上四點都是王安福看到的國內冰球的一些問題,希望引起國內冰球界的重視。
但在發現問題之外,此次回國,王安福也看到了國內冰球出現的一些積極變化,比如中國冰球協會正在加緊推進中國冰球運動發展的框架體系建設。一個運動項目的長遠發展必須建立在一套規則、準則、標準的基礎之上,王安福認為這是中國冰球正在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