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瑪·沃森聯合國發表女權演講
9月20日,她在紐約市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作為女性慈善大使發表了充滿激情和深思的演講,支持女性權利和女權運動,揭開了「他為她」行動的序幕。圖示:艾瑪·沃森步入聯合國這番演講成熟精彩,充滿正義感,引來了媒體的一致好評。然而,也接著招惹來了不少性別歧視、猥褻言論和直接的威脅。
-
艾瑪-沃森聯合國發表女權演講 引洩露裸照威脅
艾瑪-沃森聯合國發表女權演講 搜狐娛樂訊(文/時沙)《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小女巫艾瑪-沃森,已經是個24歲常春藤大學布朗畢業的高材生9月20日,她在紐約市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作為女性慈善大使發表了充滿激情和深思的演講,支持女性權利和女權運動,揭開了「他為她」行動的序幕。這番演講成熟精彩,充滿正義感,引來了媒體的一致好評。然而,也接著招惹來了不少性別歧視、猥褻言論和直接的威脅。這些言論有些來自之前襲擊眾多女明星的手機相冊,洩露私人圖片的網站用戶。這種惡意反撲的行為令人髮指。
-
梅根所謂的「女權主義」?演講臺上侃侃而談,而背後這樣做
梅根所謂的「女權主義」?演講臺上侃侃而談,而背後這樣做要說起王室,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在現在的社會中,好像王室並不是那麼的常見,而就目前為止存在王室的國家好像也就僅僅只有三十幾個而已。不過對於這些國家而言,雖然她們是古老的,但是她們也是與時俱進。
-
新王妃梅根關於女權主義演講 圈粉無數!(視頻)
最近,已經顯懷的梅根,在紐西蘭發表了關於女權主義的演講。 現場的她身穿黑色禮服,落落大方,笑容也是十分燦爛。 在紐西蘭女性獲得投票權的125周年紀念日,梅根·馬克爾因在紐西蘭發表了一場關於女權主義和女性選舉權的「強有力的」演講而受到稱讚。 Many took to social media to commend the speech with one person describing it as 「powerful」.
-
女權藝術家、學者楊蘇參加國際女權主義藝術會議及展覽
2016年12月1日-3日中國女權藝術家及女權藝術研究學者楊蘇參加在澳大利亞拜倫灣召開的第十屆國際女權主義學術研討會Technicitiy, Temporality, Embodiment: the 10th International Somatechinics。
-
《傳聞中的陳芊芊》吸引女性觀眾,真女權,還是偽女權
在這種男女權利對調的獨特背景下,性別衝突導致「女權」一詞成為該劇的熱議點。根據百度數據,將近90%的受眾為女性群體,其中20-29歲的人群對此劇最為喜愛。我們不難由此得出結論:以00後女性為主力軍的觀眾群眾,似乎對「女權」主義思想的接受度格外高。「偽」女權主義其實是利己主義。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女權」這個名詞對於吃瓜群眾來說並不陌生,「女權者」和「反女權者」的網上論戰時有發生,雖然言辭犀利,不過往往流於表面,情緒的宣洩遠大於理性的探討,多數發言也缺乏必要的邏輯。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十種對女權主義的誤解
我們要談的是女權主義。從後排傳來的那種震驚的吸氣聲差不多已經說明了人們現在的感受。當下女權主義代表很多事物,而其中的許多飽受爭議。女權主義是戰鬥口號,也可以是一個髒字。女權主義被在推特上帶著憤怒地轉來轉去。女權主義是對抗一個有右傾傾向的世界的焦點。至少,那很可能是你正在聽到的。我們不能責怪你。
-
歐巴馬柏林演講 女權運動者半裸示威求助(圖)
美國總統歐巴馬(左)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布蘭登堡門前向民眾揮手示意。 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察小心翼翼地抓緊示威者的手臂,將其帶離圍觀人群。 來源:中國日報網 綜合外國媒報導,當地時間6月19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德國首都柏林發表演講,呼籲全球戰略核武器最多削減三分之一。同日,兩名女權運動者在柏林舉行半裸示威向歐巴馬求助,要求其幫助改善中東婦女的狀況。
-
我國的女權主義是否已經變味?讓我們捋一捋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
最近幾年,我們能發現,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多,然而在這些話題下面,往往是吵得不可開交的男女群體。女權主義主張男女地位平等,消除對女性的壓迫,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合理的訴求卻在我國逐漸變味,逐漸引爆男女群體之間的戾氣呢?我們先來捋一捋世界上女權主義的歷史。
-
凱特布蘭切特參加坎城女權集會 發表動人演講
網易娛樂5月14日報導 據國外媒體報導,上周六有82位女性在坎城電影節的首映紅毯集結,舉行了一場女權集會,而帶頭的著名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Kate Blanchett)更發表了一段非常動人的演講。
-
是時候擺脫「偽女權主義」了
因而此次事件中秉持著「性別歧視」的觀點來維護「女權」的人,似乎成為了偏激的「女權主義」。用網絡上的流行語來說,就是「偽女權主義」。首先,單從「警察學校招生分性別」這件事來看,就不存在性別歧視。警察這一職業的主要任務是維護社會治安,相比起坐在辦公室裡的文職人員,在外奔波、處理各類社會事件的外勤工作者比例更大。因此警察學校招生理應偏向體能、力量等身體素質各方面較高的男性。
-
「女權主義」-你真了解嗎?
什麼是女權主義?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女權主義?1791年法國大革命的婦女領袖奧蘭普·德古熱發表《女權與女公民權宣言》,女性主義運動就已經拉開序幕。《女權與女公民權宣言》開宗明義,認為:「婦女生來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權利。」兩年後這個宣言的作者就被她過去的男性同黨推上了斷頭臺。
-
女權主義代表人物:艾瑪·沃特森[中英文版]
2014年9月20日,艾瑪·沃特森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HeForShe運 動發布會發表10分鐘講話:倡導女性女權能解放。 發表女權演講 10月29日,艾瑪·沃特森出任"聯合國女署親善大使"
-
《我們曾是女權主義者》作者:女權主義正在落後於時代
她發現,近年來 「女權主義」這個術語雖然經歷了「被敬而遠之」到「備受歡迎」的轉折,但女權主義運動的發展也開始偏離:它從旨在實現性別平等的運動,變成了讓很多女性用以評判名流、消費各種流行文化的由頭。《我們曾是女權主義者》因為新書《我們曾是女權主義者》的出版,英國《衛報》刊載了撰稿人梅根(Megan Carpentier)與安迪有關女權主義的對談,在這個對談中,安迪對女權主義運動有許多批判,指出了很多當代女權運動出現的問題,比如「女權」標籤的濫用,個人行為政治化,拒斥男性參與女權運動,迴避真正的女權問題而在女權主義的概念裡兜圈子
-
冠姓權爭議之下: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5月10日,自媒體博主papi醬發微博曬娃,卻因孩子隨父姓一事,被不少打著「女權」名號的博主,使用極其骯髒的詞彙進行詆毀與辱罵,由此掀起了新一輪的網際網路罵戰。顯然,在如此暴戾直接且流於形式的輿論和方式之下,這是一場網絡偽女權主義的狂歡。
-
女權主義在中國:音量刺耳是應對裝聾作啞的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
即便是「Feminism」在國內出現已經20多年後,人們在提起這個詞時,也還是將「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混淆在一起進行使用。五年前在一次採訪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李英桃教授說道:「中國人一談起性別問題,常常會聲明『我不是女權主義者』,好像自稱女權主義者是醜陋的事。在很多中國人眼裡,女權主義常常被醜化,甚至被妖魔化。」
-
盤點歷史上,女權主義浪潮的誕生,和演變過程
雖然它並不能為廣義的女性運動,創造出最具代表性的畫面,但它有助於從另一個角度,來描繪女權主義的誕生和演變過程。女權主義浪潮是什麼?女權主義浪潮有什麼不同?第一種看待女權運動的方式,是從歷史時代的角度來考慮的——換句話說,女權主義者開始組織起來的時間的粗略日期範圍。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女權主義就此消失。相反,女權主義思想和做法,正在改變和適應其特定環境的需要。
-
何謂女權主義?不要讓狹隘的女權主義害了你一生
我還聽說過一個故事:在一家動漫公司裡,一個自稱「女權主義」的女設計師說,如果有一天,她開公司了,一定會把遊戲中所有女性角色都設計成醜八怪,因為「把女人設計得很漂亮,是物化女性」,是「主動把女性當成男人的玩物」。2何為女權主義?我不想掉書袋、裝文化,去百度裡複製一堆的名詞解釋、外國人的名字給大家看。
-
與艾瑪沃森約會的神秘男子身份曝光 疑似27億FB子公司創辦者
據報導表示,當天艾瑪沃森和一名身穿白色T恤藍色襯衣外套的男子約會,兩人用完餐後一起乘坐計程車離開,艾瑪沃森和神秘男子一前一後上車,看上去頗為小心謹慎據悉,這名男子名叫Brendan Iribe,是臉書旗下科技公司Oculus的創始人及前任CEO,身家約27億人民幣。比艾瑪·沃森大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