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江蘇衛視《歌聲的翅膀》在4月30日、5月1日兩天開啟兩期聯播,一大波各具特色的天籟童聲輪番登場,空靈嗓音的「京劇少年」、自創「海浪音」的馬來西亞華裔女孩、帶來神奇口技與歡樂舞蹈的鄂溫克族姐妹花……精彩表演讓人目不暇接。首期節目即收穫CSM52城0.86%的收視,排名當晚所有衛視綜藝節目收視的第二名,更在音樂類節目當中摘得冠軍,同時,環球時報、新華網、中國新聞網、華西都市報、深圳特區報等一大批主流媒體點讚節目中10歲小朋友王泓翔演唱唱的梅派京劇《梨花頌》。
國家一級指揮、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藝術總監、著名音樂家孟大鵬說:「音樂是一門貴重的藝術,但是這門藝術如果不與人分享,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音樂是最無私的,最偉大的。」《歌聲的翅膀》在傳播天籟童聲的背後,有關彰顯文化自信與青少年兒童成長的話題也引發了觀眾的廣泛討論。
彰顯文化自信
華人少年唱京劇驚豔全場 輔導員敗給了小朋友現場「拜師」
一身紅衣、眉目清秀的十歲小男孩王泓翔帶來的一首京劇《梨花頌》技驚四座,一開口就讓見多識廣的閻維文驚訝得長大了嘴,孫楠連連感慨「京腔京味自多情」、「太美了」,微博上一眾樂評人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難得一見少兒音樂節目裡有對國粹京劇的傳承,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空靈純淨的嗓音。」節目中,閻維文作為一名隱藏的京劇愛好者,主動要求向這位小「老師」學上兩招,萬萬沒想到,閻維文這次居然沒唱上去,直呼「完了,今天這個學生肯定是不及格了」。眼看「閻姥爺」是不能「出師」了,臺下的「楠爸爸」孫楠趕緊上來救場,雖然孫楠的音是唱了上去,但表情卻略顯糾結,惹得在場觀眾大笑不已。
另一邊,來自馬來西亞的第四代華裔謝淑恩也以她獨特的海浪音徵服了各位輔導員。小淑恩從小生活在馬來西亞的海邊,一個名叫「長壽村」的小村子,生長在海邊的她卻帶來一首關於大山的中國民歌——《山路十八彎》。聽了謝淑恩的演唱,孫楠感慨:「這不是來自馬來西亞,這完全是小川妹子」。作為第四代華裔,這其實是謝淑恩第一次回到故鄉中國,儘管一直沒能見過家鄉,謝淑恩卻會在唱歌時想像歌中的景色,「雖然我沒有去過,但就好像去過一樣。」華裔女孩特殊的思鄉方式讓大家感慨不已。伊能靜為小淑恩的歌聲而驚嘆:「她的聲音有一種穿透力,能帶你瞬間回到故鄉,可她卻是沒有回過故鄉的孩子。」孫楠也表示同意,認為謝淑恩的民歌:「不是學出來的,是血液中流淌出來的。」
王泓翔和謝淑恩都是出生並從小生長在海外,並沒有來過中國,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喜愛多來源於父母或其他身邊長輩的薰陶。在這些孩子的身上,傳遞出一種強大的文化自信:他們身在海外,卻被中國的戲劇、民歌所吸引,從而回國學習。正如閻維文所言,「我們本來很擔心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不再有觀眾了,年輕人們也不喜歡了,沒想到有那麼多小朋友們喜歡,我們可以不用擔心了」,於傳統文化而言,大眾看到了傳承的希望。於這些孩子本身,他們還通過研究、演唱民歌和戲曲形式,想像自己的祖國和家鄉。這背後其實是他們對於傳統文化和自己民族身份的探尋。
傳承民族文化
鄂溫克族姐妹花帶來口技和舞蹈,技驚四座
在昨晚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兩位來自鄂溫克族的少數民族少女——德格金和迪拉甘以一首獨特的民歌——《森林中的鄂溫克》展示了獨屬於鄂溫克族的民族文化,熱情的歌聲和少數民族特有的音樂律動感染了輔導員和全場觀眾,把人瞬間帶到了鄂溫克族人聚居的大森林,孫楠感慨:「就感覺大家圍在篝火旁,慶祝收穫,慶祝歡樂」,在網友看來,「這首充滿民族特色的歌曲好像一場動物的狂歡節,各種動物聲集合在一起,是一場森林、動物及音樂的約會」。
表演中,鄂溫克族獨特的口技和舞蹈尤其吸引人注意,尤其是模仿動物叫聲的口技,惟妙惟肖的程度讓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主持人沈南甚至懷疑她們藉助了小道具,「嘴裡有放東西嗎」、「不可能,你吐出來我看看」。看到神奇的口技,在向小朋友「拜師求藝」的路上越挫越勇的「楠爸爸」再次「技癢」,學習起了鄂溫克族模仿的小鳥叫聲,精神雖然可嘉,最後的「成品」卻沒能模仿出小鳥的輕盈,被「吐槽」是創造了一種新物種——「馬鳥」。
除了神奇的口技,鄂溫克族熱情洋溢的舞蹈也吸引了眾人的眼球,幾位輔導員們齊齊上臺,與小姐妹花一起載歌載舞,兩位女輔導員伊能靜和蘭海跳起舞來十分輕盈,「楠爸爸」孫楠也展示了難得一見的舞姿,模仿了一位勇猛的鄂溫克族獵人,最讓人意外的是閻維文「閻姥爺」,一向颱風鎮定自若的他跳起舞來居然有些跟不上節拍,讓人不禁莞爾一笑。
鄂溫克族是一個總人口僅三萬人的民族,族人世代居住在大森林裡,與萬物生靈融為一體,雖然有著動聽的歌謠和自己的語言,但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字,鄂溫克文化在慢慢消失,這對來到《歌聲的翅膀》的鄂溫克族小姐妹在節目裡說出了她們的心願:希望能好好傳承鄂溫克文化,讓它永不消失。
聚焦兒童成長
長不高?太懂事?孩子的內心也有這些小秘密
除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交融,在前兩期節目中,當代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也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來自大山的孩子登曾多吉,將自己每天對著大山唱的歌曲帶到了現場,他淳樸而又明亮的嗓音,瞬間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而當他說出「想要快快長大,當媽媽的大山」這個心願時,所有人都為之感動,輔導員伊能靜作為媽媽尤為感動,她真誠地告訴登曾多吉:「只要媽媽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愛著自己,就是最大的安慰。」來自貴州的李秋睿則讓觀眾們感到「懂事到心疼」,小小年紀的他已經習慣了在自家開的餐館裡忙忙碌碌,也習慣了將尋常孩童在這個年歲應有的調皮搗蛋收起,只為不給媽媽增加負擔。舞臺上,秋睿也難得地得到了情感的釋放,在「小伊媽媽」伊能靜的擁抱和鼓勵下,他也說出了讓無數網友動容的心願:「希望媽媽能留回長頭髮,希望媽媽能不那麼辛苦。」
有的心願令人感動,也有的心願令人忍俊不禁。來自山東煙臺的小學生黃星城,心願竟然是要長高長到衝破房頂。原來他因為個子矮,經常被同班同學的「笑話」,但閉眼唱歌能讓他暫時忘掉這些煩惱。於是他將同學帶到舞臺現場,現場深情演唱了一首《絨花》,歌詞:「頂天立地迎彩霞」表達了他瘦小的身體內其實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於是輔導員孫楠上臺為他和聲;蘭海告訴他,手指也有不同的長短,但卻一個都不能少;伊能靜安慰他其實小夥伴也沒有惡意,希望未來他與小夥伴還可以繼續是好朋友。經過幾位輔導員循循善誘的幫助黃星城逐漸找到自信,與小夥伴一起解決了煩惱。《歌聲的翅膀》以最為真誠、平等的視角與孩童們進行心靈上的溝通,關注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心理健康,細心傾聽與開解他們的小煩惱,為孩子們擦亮心靈窗戶的同時,也能給青少年教育留下諸多啟示。
敬請關注江蘇衛視每周日晚20:30《歌聲的翅膀》讓孩子們乘上歌聲的翅膀,幸福翱翔,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