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的翅膀》關注孩子成長 解開音樂教育密碼

2020-12-19 搜狐網
 伊能靜和李秋睿

  搜狐娛樂訊 5月8日,微博發布了一首9歲男孩吳耀傑的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在這個孩子自己寫下的歌詞中,吐露了他對於成績「攀比」的壓力、對於層層重負的煩惱,將兒童教育問題再度被拉回了大眾視野。評論文中問道:「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牽著孩子走得太急、太遠,竟然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教育,究竟從哪兒出發,又該去往何方?」

  這首引發討論的《我只是個孩子》,來自於江蘇衛視的一檔兒童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如果我們打開這檔節目尋求答案,兒童音樂教育,或許是我們要找的指路良方。

  當我們討論「音樂教育」,我們在說些什麼

  在《歌聲的翅膀》的第一期節目中,兩歲半的小男孩王子辰登臺,有板有眼地演唱了一首豫劇歌曲《誰說女子不如男》。網絡視頻下面的評論裡都是「別人家的孩子」、「2歲半!回想一下自己2歲半在幹啥?好像是在吃手發呆各種哭。」為什麼你兩歲半的時候話都說不清,「別人家的孩子」兩歲半就能登臺唱歌?音樂教育或許是原因之一。

  對於孩子學習、表達、自我認知以及左右腦的協調發展,音樂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博士陳侃認為,對於王子辰這樣似乎是」天賦異稟」的孩子,基因可能有一小部分原因,但音樂教育和成長環境也有很大的影響。「音樂能幫助注意力的集中轉移,有利於左右腦的協調發展,能提高記憶。背不下來的詩歌變成歌就很容易背,有的孩子話可能說不清楚,卻能唱完整的歌」。《歌聲的翅膀》裡,即使站在大舞臺上,2歲半的王子辰也絲毫沒有怯場,他在節目中介紹,自己常常和三個好朋友——一位爺爺、一位奶奶和一位叔叔,一起去公園給大家唱歌,「音樂會幫助孩子表達情感,宣洩和抒發,感受到自己,對自我的體驗和覺察」,陳侃解釋,如果孩子經常有機會用音樂表達自己,對他的成長也會有影響。

  在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常任指揮、國家一級指揮孟大鵬眼裡,當下社會對音樂教育還存在很大的誤解。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口號是「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演員,而是為了培養專業的聽眾」,在孟大鵬看來,這句話卻是大眾對音樂教育的認知存在偏差的一個典型案例。「好的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聽眾,而是為了讓這個人在他的成長當中能夠享受到一些好的文化、人類的精神財富對他精神層面的滋養,讓他成長為一個更完善的人。」

  音樂教育的目標不是鋼琴十級證書,而是星辰大海

  微博發出的《歌聲的翅膀》中9歲孩子吳耀傑演唱的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至今已有超過一萬人轉發,媽媽們在微信群裡討論這首歌的歌詞:「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籤名,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不只是在學校的學習,音樂教育也往往容易誤入「攀比」的歧途。「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10級,我爸戰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媽同事的女兒有深厚的舞蹈功底……」《歌聲的翅膀》中,9歲男孩吳耀傑面對著這些同齡孩子人手一個的「特長」,無奈地寫下歌詞「我只能默默不語」。家長送孩子去學習音樂原本應該是培養一個愛好,但最後也變成學習一個技能,要考級,要達到某一種程度,音樂原本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股作用力,最後卻被簡化成了一本薄薄的鋼琴十級證書。陳侃解釋,在送孩子接受音樂教育時,家長們往往覺得只有「得到」才有收穫,希望孩子能最終習得一門技術,但其實在接受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對孩子心靈的滋養就已經產生。

  即使不能把音樂教育「變現」成一個證書或者技能,音樂教育對人的一生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音樂教育有終極目標,那可能就是讓孩子們能看見精神文化的星辰大海。孟大鵬認為,如果接受了專門的音樂教育,那孩子的「視野寬了」、「能力強了」,「有了去大海裡遊泳的本領」,就擁有了一片「精神文化的大海」,但「如果他沒有這個本領,他就可能只能去淺淺的兒童遊泳池裡接受那一點點水面,這個是不一樣的。」

  《歌聲的翅膀》對於音樂教育意義何在?

  作為音樂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孟大鵬認為當下社會對音樂教育的認知還有相當大的問題,許多家長和學校還沒有意識到音樂教育對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意義。

  陳侃在《歌聲的翅膀》中最喜歡的兩段表演是李秋睿的《炫鏡》和謝淑恩的《山路十八彎》,在她看來,這兩首歌裡都有著小演唱者對音樂自發性的創造。謝淑恩是一個來自馬來西亞的10歲華裔女孩,她在唱歌時,喜歡用一種特別的顫音,在海邊長大的她把這種顫音命名為「海浪音」,陳侃解釋,這種學習一種新東西就要把它命名「標記」下來的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認知世界的一種標誌。事實上,往往是在畫畫、唱歌這樣大人不太幹預的領域,孩子們的空白畫紙反而更能發揮一些創造性思維,這些探索都將為孩子的成長提供營養,但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很容易忽視這些孩子成長中這些看似幼稚的「發明創造」、童言童語。

  陳侃肯定了《歌聲的翅膀》對許多年輕家長的啟迪作用,「往回十年,人們對兒童教育的重點還主要放在對孩子的『塑造』上」,而在《歌聲的翅膀》裡,幾位輔導員不是權威的評價者,而是與孩子們分享個人體驗與情感的參與者,從這個角度看,節目「給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樹立了榜樣」。而在孟大鵬看來,《歌聲的翅膀》這樣一檔節目的播出,對於大眾對音樂教育的認知普及有著積極意義:「通過音樂這樣的方式,把孩子的精神世界展示給成年人、長輩、電視機前的觀眾,引起大家對於音樂教育的一些積極的、有用的思考。」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娛樂 http://yule.sohu.com/20170522/n493999446.shtml report 2872 伊能靜和李秋睿搜狐娛樂訊5月8日,微博發布了一首9歲男孩吳耀傑的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在這個孩子自己寫下的歌詞中,吐露了他對於成績「攀比」的壓力、對於層層重

");}

相關焦點

  • 《歌聲的翅膀》副主持機器人小胖伴孩子成長
    《歌聲的翅膀》副主持機器人小胖伴孩子成長 2017-05-08 17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段紅彪   中新網5月8日電  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節目
  • 《歌聲的翅膀》:用優秀傳統音樂助力青少年快樂成長
    國內首檔原創少兒民歌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嘗試著喚醒傳統音樂的活力,節目以孩子為主角,把孩子們的歌聲與傳統戲曲、民歌和兒歌相結合,開創了兒童節目和傳統音樂文化傳播的新局面。孩子用他們的藝術感受重新詮釋了傳統音樂,他們的歌聲帶著他們的生命溫度和成長印跡,紮根於各自的社會文化土壤,講述有溫度、有傳承的中國故事。來自大山的藏族少年登曾多吉帶來雪山的聲音,來自貴陽的縣城小餐館的李秋睿以「海豚音」驚豔四座,他們把媽媽的辛勞看在眼裡,用歌聲為媽媽分憂。民歌也是小選手王謙和母親之間情感交流的方式,讓母子倆的生活充滿歡聲笑語。
  • 《歌聲的翅膀》閻維文帶孩子唱歌
    本報訊 (記者成長)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歌聲的翅膀》將於今天20時30分於江蘇衛視首播,並於明天
  • 小天才攜手《歌聲的翅膀》來襲 兒童教育的引思
    作為江蘇衛視的第一檔涉及少兒音樂題材的節目,小天才電話手錶獨家冠名的《歌聲的翅膀》用歡笑和驚喜帶觀眾走進真正的兒童音樂世界,唱響最美童聲,聽天籟之音。該節目不僅僅是兒童音樂的影響,對孩子教育的啟發,值得更多思考。
  • 《歌聲的翅膀》即將開播
    本報3月6日訊(記者 趙曉林)由燦星製作攜手江蘇衛視聯合打造的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歌聲的翅膀》即日宣布項目啟動。
  • 關注兒童成長 《歌聲的翅膀》「五一」兩期聯播獲好口碑
    音樂是最無私的,最偉大的。」《歌聲的翅膀》在傳播天籟童聲的背後,有關彰顯文化自信與青少年兒童成長的話題也引發了觀眾的廣泛討論。 伊能靜為小淑恩的歌聲而驚嘆:「她的聲音有一種穿透力,能帶你瞬間回到故鄉,可她卻是沒有回過故鄉的孩子。」孫楠也表示同意,認為謝淑恩的民歌:「不是學出來的,是血液中流淌出來的。」   王泓翔和謝淑恩都是出生並從小生長在海外,並沒有來過中國,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喜愛多來源於父母或其他身邊長輩的薰陶。
  • 江蘇衛視播出《歌聲的翅膀》 用傳統音樂涵養下一代
    同樣10歲的馬來西亞華裔小姑娘謝淑恩,喜歡和大海一起唱歌,因為她能從歌聲中看到大海對岸故鄉的山山水水。她自創了「海浪音」,爺爺奶奶非常支持她唱中國民歌,但她「希望爸爸媽媽也能夠支持自己唱海浪音」。她現場唱了一首《山路十八彎》,驚豔四座。成長教育專家蘭海點評:「這是一個生長在海外的孩子,在通過歌聲尋找自己的根。」
  • 留守兒童合唱團:乘上歌聲的翅膀成長
    留守兒童合唱團:乘上歌聲的翅膀成長祁東縣啟航學校用音樂為孩子們打造一片心靈港灣,10月他們將去國家大劇院匯報獻唱6月10日,衡陽市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正在歌唱在專業老師訓練下,這些曾經內向沉默的孩子在音樂的世界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更無比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他們就是湖南省第一支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合唱團——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這個成立於2017年的合唱團裡,現有42人,都是小學三至六年級學生。合唱團成立的第二年,他們就在湖南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奪得一等獎。
  • 《歌聲的翅膀》一場盛大的兒童民族音樂狂歡
    網易娛樂7月3日報導 由燦星製作攜手江蘇衛視打造的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歌聲的翅膀》自4月30日第一期播出以來,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好評,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微博大V紛紛轉發,點讚。上周日《歌聲的翅膀》迎來圓滿收官,「集體班會」中萌娃唱將們的精彩表演讓人印象深刻,經典民歌悉數登場《茉莉花》、《沂蒙山小調》、《誰不說俺家鄉好》,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盛大的兒童民族音樂狂歡。《歌聲的翅膀》陪伴我們度過了三個月難忘的時光,憑藉萌寶們的實力演唱與逗趣表演贏得了觀眾們的喜愛,同時也收穫了一片好評之聲。
  • 閻維文、孫楠、伊能靜坐鎮 《歌聲的翅膀》呈現動聽童聲
    據悉,節目將於近日每周日晚推出,節目由閻維文、孫楠、伊能靜和兒童成長教育專家擔任音樂輔導員,以童聲、童心、童趣為考量,讓孩子的歌聲帶你去遠方。   《歌聲的翅膀》除了大展最動聽的少兒歌聲之外,節目更是寓教於樂,一方面關注新時代青少年兒童的成長和音樂文化教育,通過民歌、民謠、戲曲等優秀音樂文化的傳播彰顯當代中國人的音樂文化自信,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另一方面,它將起到一種正面、積極的音樂普及和推廣作用,讓真正熱愛音樂的孩子們得到舞臺的認可與信心。讓童謠成為一股清流,在音樂江湖中衝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 《歌聲的翅膀》:把對著大山唱的歌帶到舞臺上
    鄂溫克族的親近自然,蒙古族的渾厚質樸,彝族的好客大方,來自不同民族的孩子們帶來的民族特色表演,讓這個舞臺為之一亮,作為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節目,《歌聲的翅膀》「五一」小長假首播便奪得同時段全國衛視綜藝節目收視冠軍。不設淘汰賽制、不設反選環節,無晉級,重傳承,節目為熱愛歌唱、喜歡音樂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 《歌聲的翅膀》收官 一場盛大的兒童民族音樂狂歡
    由燦星製作攜手江蘇衛視打造的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歌聲的翅膀》自4月30日第一期播出以來,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好評,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微博大V紛紛轉發,點讚。上周日《歌聲的翅膀》迎來圓滿收官,「集體班會」中萌娃唱將們的精彩表演讓人印象深刻,經典民歌悉數登場《茉莉花》、《沂蒙山小調》、《誰不說俺家鄉好》,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盛大的兒童民族音樂狂歡。   《歌聲的翅膀》陪伴我們度過了三個月難忘的時光,憑藉萌寶們的實力演唱與逗趣表演贏得了觀眾們的喜愛,同時也收穫了一片好評之聲。
  • 《歌聲的翅膀》關注民族音樂傳承 除了「爆款」,我們還能聽什麼音樂?
    人民網上海5月24日電 (記者 曹玲娟)除了爆款,我們還能聽什麼音樂?對於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我們來說,民族音樂是一個現成的「寶庫」。江蘇衛視少兒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中,不少民族音樂的經典被重新演繹,以討論民族音樂對我們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追逐「爆款」並不是新鮮事。
  • 《歌聲的翅膀》召開發布會 蔡國慶改名娃娃菜
    《歌聲的翅膀》啟動儀式  搜狐娛樂訊 3月6日上午,由江蘇衛視打造的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小天才電話手錶《歌聲的翅膀節目邀請孫楠、伊能靜與蔡國慶擔任明星輔導員,共同關注新時代青少年兒童的成長與自我表達,推動青少年音樂文化教育。早已為人父母的三位輔導員都對節目表示了極大的期待,更在發布會現場暢談育兒經驗,分享自己的「哄娃絕招」。
  • 孫楠伊能靜蔡國慶擔任《歌聲的翅膀》明星輔導員
    2017年3月11日訊,由燦星製作聯手江蘇衛視打造的兒童歌唱節目《歌聲的翅膀》在嘉興展開錄製,該節目致力於發掘16歲以下兒童的音樂潛能,推動青少年音樂文化教育。在《歌聲的翅膀》中擔任明星輔導員的是孫楠、伊能靜與蔡國慶,他們既是知名歌手,也為人父、為人母,對孩子的音樂教育有一番自己的心得體會。在發布會上,三人暢談育兒經驗,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 江蘇衛視《歌聲的翅膀》本周首播輔導員閻維文走馬上任
    著名軍旅歌唱家閻維文全新加盟,在即將播出的首期節目中,閻維文將化身孩子們的「閻姥爺」,與孫楠、伊能靜以及兒童教育專家蘭海一起擔任輔導員,共同探索孩子們的童真世界。歌唱家閻維文助陣《歌聲的翅膀》 「反差萌」化身孩子們的「閻姥爺」       作為春晚的常客,閻維文的歌唱作品是一代人的音樂記憶,《小白楊》、《母親》、《想家的時候》。
  • 江蘇衛視春晚《歌聲的翅膀》《了不起的孩子》獻上「00後」青春秀
    今年大年初二的江蘇衛視春晚將迎來一批特殊的萌娃表演者——他們中有登上過《歌聲的翅膀》的天籟之聲,有參加過《了不起的孩子》的天賦寶寶,一起帶來高燃正能量的少兒青春秀。 「京劇男孩」三獲《人民日報》點讚《歌聲的翅膀》攜天籟童聲亮相荔枝春晚幾年時間內,萌娃綜藝幾經沉浮,2017年以來,一批聚焦中國青少兒成長與教育的綜藝節目紛至沓來,江蘇衛視則堪稱這波綜藝浪潮的趕集者
  • 20集電視連續劇《乘著歌聲的翅膀》
    20集電視連續劇《乘著歌聲的翅膀片名:《乘著歌聲的翅膀》 地區:中國中山/20集劇集類型:兒童電視連續劇    為豐富少年兒童的暑期生活,迎接教師節的來臨,8月19日我臺將隆重推出由中山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等單位共同投資攝製的二十集兒童電視劇
  • 《歌聲的翅膀》開發布會 蔡國慶分享哄娃絕招
      3月6日上午,由燦星製作攜手江蘇衛視聯合打造的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小天才電話手錶《歌聲的翅膀》在節目錄製地嘉興召開新聞發布會。節目邀請孫楠、伊能靜與蔡國慶擔任明星輔導員,共同關注新時代青少年兒童的成長與自我表達,推動青少年音樂文化教育。
  • 《歌聲的翅膀》反差萌的閻姥爺 民歌的科普帝
    ­  在《歌聲的翅膀》這檔江蘇衛視每周日晚20:30播出的少兒音樂節目裡,閻維文作為輔導員之一,每周都會和孫楠、伊能靜、蔡國慶、蘭海一起聆聽孩子們帶來的各具特色的歌聲。人們在節目裡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閻維文——一個戴紅領巾、舉棒棒糖、為孩子們的童言童語而拍掌大笑的「閻姥爺」。在與孩子們玩在一起的同時,閻維文也時刻不忘傳承民歌文化的責任,成為了節目裡的民歌「科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