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的翅膀》關注民族音樂傳承 除了「爆款」,我們還能聽什麼音樂?

2020-12-19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5月24日電 (記者 曹玲娟)除了爆款,我們還能聽什麼音樂?對於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我們來說,民族音樂是一個現成的「寶庫」。江蘇衛視少兒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中,不少民族音樂的經典被重新演繹,以討論民族音樂對我們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追逐「爆款」並不是新鮮事。曾培養出楊鈺瑩、陳思思的音樂人吳頌今回憶,早在80年代,隨著海外流行音樂的湧入,人們爭相追逐起了當時流行的磁帶歌曲,傳統民族音樂因此遭受重大衝擊。出於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目的,國家組織音樂工作者去全國各地、市、縣普查收集民歌。

幾十年後的今天,傳統的民族音樂依舊顯得有些小眾。在年輕人聚集的問答網站知乎,如果你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民歌」,跳出的第七個問題是「去KTV唱民歌覺得很丟人怎麼辦?」問題中,一個95後的孩子表達了自己的困惑:自己「喜歡也很會唱民歌」,但因為同齡人基本中「喜歡民歌的年輕人太少了」,所以一起去KTV唱歌的時候,因為害怕尷尬,「只能點一些會唱的流行歌曲」。

在江蘇衛視的少兒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中,同樣喜歡唱民歌的15歲的蘭州少女楊雅坤表達了類似的苦惱。她把自己唱的民歌放在網上,卻會收穫一些刺耳的聲音:「他們說這種歌這麼土、這麼low,大家都不太喜歡聽。」主流的偏好,確實會對成長期的孩子們有所影響。在吳頌今接觸過的孩子中,也有這樣的情況:「可能他原本並不喜歡《小蘋果》,可是同學們都喜歡,擔心自己不喜歡的話會被同學們隔離,為了隨大流,也被動地去聽流行歌曲。」

儘管如此,吳頌今對民族音樂的發展依然樂觀:「今天是個多元化的時代,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生存的空間,只是喜歡的人數多少不等而已」。《歌聲的翅膀》中,有不少現居海外的華人孩子演唱了民歌、戲曲等傳統民族音樂,居住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十歲小男孩王泓翔演唱的京歌《梨花頌》不僅廣受好評,更是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稱讚。

擔任《歌聲的翅膀》輔導員的閻維文,對節目中的新疆孩子驕蘭的表演印象深刻。「十歲的孩子,彈得一手好的都塔爾」,閻維文嘖嘖稱讚,「當他往那盤腿一坐的時候,就完全像一個非常老道的維吾爾族的藝術家。」但神奇的是,當音樂停止,閻維文跟這個孩子用語言而非音樂交流時,「他又回到那個非常天真、非常童趣的一面。」

吳頌今並不期待民歌能夠取代流行歌曲成為「爆款」:「我覺得少兒民歌只要能抓住一部分人的喜愛,其實就夠了。我現在的音樂創作,也都是為特定的受眾群而作的。」儘管如此,吳頌今也認同傳統民族音樂在表現形式方面需要跟上時代:「民族歌曲也必須與時俱進,各種藝術形式現在都在使勁地追逐創新,包括流行歌曲自身,要跟上這個時代,民歌當然不能例外。」

對於《歌聲的翅膀》,吳頌今肯定了它對於傳承民族傳統音樂的意義:「不管是流行歌曲還是民歌,假設它的音樂真正是動聽優美的,內容能夠打動人心,年輕人也不會太牴觸,我覺得兒童民歌堅持做下去一定能俘獲更多的歌迷。」

(責編:潘華、韓慶)

相關焦點

  • 《歌聲的翅膀》一場盛大的兒童民族音樂狂歡
    網易娛樂7月3日報導 由燦星製作攜手江蘇衛視打造的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歌聲的翅膀》自4月30日第一期播出以來,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好評,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微博大V紛紛轉發,點讚。上周日《歌聲的翅膀》迎來圓滿收官,「集體班會」中萌娃唱將們的精彩表演讓人印象深刻,經典民歌悉數登場《茉莉花》、《沂蒙山小調》、《誰不說俺家鄉好》,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盛大的兒童民族音樂狂歡。《歌聲的翅膀》陪伴我們度過了三個月難忘的時光,憑藉萌寶們的實力演唱與逗趣表演贏得了觀眾們的喜愛,同時也收穫了一片好評之聲。
  • 《歌聲的翅膀》收官 一場盛大的兒童民族音樂狂歡
    由燦星製作攜手江蘇衛視打造的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歌聲的翅膀》自4月30日第一期播出以來,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好評,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微博大V紛紛轉發,點讚。上周日《歌聲的翅膀》迎來圓滿收官,「集體班會」中萌娃唱將們的精彩表演讓人印象深刻,經典民歌悉數登場《茉莉花》、《沂蒙山小調》、《誰不說俺家鄉好》,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盛大的兒童民族音樂狂歡。   《歌聲的翅膀》陪伴我們度過了三個月難忘的時光,憑藉萌寶們的實力演唱與逗趣表演贏得了觀眾們的喜愛,同時也收穫了一片好評之聲。
  • 《歌聲的翅膀》:用優秀傳統音樂助力青少年快樂成長
    國內首檔原創少兒民歌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嘗試著喚醒傳統音樂的活力,節目以孩子為主角,把孩子們的歌聲與傳統戲曲、民歌和兒歌相結合,開創了兒童節目和傳統音樂文化傳播的新局面。還有很多孩子將民歌融入新的創新和改編,馬來西亞的華裔小姑娘謝淑恩用自己發明的「海浪音」重新演繹了土家族民歌《山路十八彎》,這些出色的演繹說明了傳統音樂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正如閻維文所言,「我們本來很擔心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不再有觀眾了,年輕人也不喜歡了,沒想到有那麼多小朋友們喜歡」。  《歌聲的翅膀》不僅展現了讓傳統音樂回歸生活的理念,也展現了孩子們的潛能,為教育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 《歌聲的翅膀》關注孩子成長 解開音樂教育密碼
    評論文中問道:「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牽著孩子走得太急、太遠,竟然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教育,究竟從哪兒出發,又該去往何方?」  這首引發討論的《我只是個孩子》,來自於江蘇衛視的一檔兒童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如果我們打開這檔節目尋求答案,兒童音樂教育,或許是我們要找的指路良方。
  • 江蘇衛視播出《歌聲的翅膀》 用傳統音樂涵養下一代
    這兩個孩子都登上了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節目《歌聲的翅膀》的舞臺。4月30日、5月1日在江蘇衛視連播後,引發了業內外關注。節目把舞臺交給了16歲及以下的少年兒童,聚焦當下社會傳統音樂文化的普及教育,使中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藉助電視節目進行傳播,以童聲形式先聲奪人。節目中,觀眾會聽到激情高亢的秦腔、韻味醇厚的京劇、純淨空靈的民歌童謠等各種經典音樂的演繹。
  • 音樂歌舞片《歌聲的翅膀》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11月1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天山電影製片廠創作拍攝的音樂歌舞片《歌聲的翅膀》在中國電影家協會召開影片專家研討會。影片講述了三個不同民族的年輕人,懷揣音樂夢想,行走天山南北、戈壁草原、鄉村城市,從各民族豐厚的音樂舞蹈資源中,從各族群眾火熱的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和素材,最終實現音樂夢想的動人故事。
  • 關注兒童成長 《歌聲的翅膀》「五一」兩期聯播獲好口碑
    音樂是最無私的,最偉大的。」《歌聲的翅膀》在傳播天籟童聲的背後,有關彰顯文化自信與青少年兒童成長的話題也引發了觀眾的廣泛討論。 正如閻維文所言,「我們本來很擔心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不再有觀眾了,年輕人們也不喜歡了,沒想到有那麼多小朋友們喜歡,我們可以不用擔心了」,於傳統文化而言,大眾看到了傳承的希望。於這些孩子本身,他們還通過研究、演唱民歌和戲曲形式,想像自己的祖國和家鄉。這背後其實是他們對於傳統文化和自己民族身份的探尋。
  • 簡述民族音樂文化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傳承與體現,太精彩了
    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各種音樂文化以鋪天蓋地的氣勢滾滾而來,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面臨著延續和生存的威脅,我們要意識到民族文化對培育我們下一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要堅定弘揚民族文化精華的基本立場,只有加強民族音樂在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才有利於創造與時俱進的新的民族音樂文化
  • 《歌聲的翅膀》秦腔與搖滾完美結合 吃貨伊能靜聽饞了!
    伊能靜上周日晚,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歌聲的翅膀》第九期在江蘇衛視熱播,風格各異的萌娃和各式畫風的音樂在這個舞臺上碰撞與交流。張樂彤帶來的演出也是令人精神一振,她表演的《長安夜》是《歌聲的翅膀》舞臺上少見的搖滾曲風,古風古韻的歌詞配上彤彤奔放嘹亮的嗓音和激昂熱血的旋律別具風格,唱得全場觀眾都沸騰了,就連幾位輔導員老師都是躍躍欲試,恨不得跳起來跟著節奏high的樣子。
  • 《歌聲的翅膀》:把對著大山唱的歌帶到舞臺上
    鄂溫克族的親近自然,蒙古族的渾厚質樸,彝族的好客大方,來自不同民族的孩子們帶來的民族特色表演,讓這個舞臺為之一亮,作為全國首檔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節目,《歌聲的翅膀》「五一」小長假首播便奪得同時段全國衛視綜藝節目收視冠軍。不設淘汰賽制、不設反選環節,無晉級,重傳承,節目為熱愛歌唱、喜歡音樂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 《歌聲的翅膀》圓夢六一 少年獲梅派傳人指點
    搜狐娛樂訊 江蘇衛視原創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歌聲的翅膀》中,孩子們的天籟童聲受到了大家的喜愛,「京劇男孩」王泓翔一曲《梨花頌》,收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的稱讚,而藏族少年登曾多吉演唱的《在那東山頂上》也廣受好評。
  • 烏蘭齊齊格為民族而歌 傳承音樂傳承信仰
    「藍天白雲下有我無邊的牧場」是呼倫湖的滋育,是興安松的靈氣,是飛龍鳥給了烏蘭齊齊格騰飛的雙翼,《呼倫牧歌》就是烏蘭齊齊格用發自心底的歌聲抒發對故鄉的愛戀,我聽出了她的心聲。《勒勒車》向人們講述草原生活的變化。令人熱血沸騰的《啊哈呼安代》傳承著蒙古族民族的血液和信仰。
  • 《歌聲的翅膀》全景呈現新疆之美
    本報訊(記者李俐)歌舞片在華語電影史上並不多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天山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歌舞片《歌聲的翅膀》就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昨天,該片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首映。《歌聲的翅膀》講述了三個不同民族的年輕人,懷揣音樂夢想,行走天山南北、戈壁草原、鄉村城市,從豐厚的民族音樂舞蹈資源中,從各族群眾火熱的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和素材,最終實現音樂夢想的動人故事。
  • 《歌聲的翅膀》閻維文帶孩子唱歌
    本報訊 (記者成長)少兒民歌成長音樂真人秀《歌聲的翅膀》將於今天20時30分於江蘇衛視首播,並於明天
  • 《歌聲的翅膀》「五一假期」兩期聯播收穫好口碑
    音樂是最無私的,最偉大的。」《歌聲的翅膀》在傳播天籟童聲的背後,有關彰顯文化自信與青少年兒童成長的話題也引發了觀眾的廣泛討論。正如閻維文所言,「我們本來很擔心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不再有觀眾了,年輕人們也不喜歡了,沒想到有那麼多小朋友們喜歡,我們可以不用擔心了」,於傳統文化而言,大眾看到了傳承的希望。於這些孩子本身,他們還通過研究、演唱民歌和戲曲形式,想像自己的祖國和家鄉。這背後其實是他們對於傳統文化和自己民族身份的探尋。
  • 教師招聘音樂《乘著歌聲的翅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甜美的聲音用充滿愛的情感演唱《乘著歌聲的翅膀》。【過程與方法】參與欣賞合唱感受藝術歌曲帶來的美感,並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知識與技能】學會運用簡單的音樂語言評價作品。
  • 《歌聲的翅膀》反差萌的閻姥爺 民歌的科普帝
    ­  在《歌聲的翅膀》這檔江蘇衛視每周日晚20:30播出的少兒音樂節目裡,閻維文作為輔導員之一,每周都會和孫楠、伊能靜、蔡國慶、蘭海一起聆聽孩子們帶來的各具特色的歌聲。人們在節目裡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閻維文——一個戴紅領巾、舉棒棒糖、為孩子們的童言童語而拍掌大笑的「閻姥爺」。在與孩子們玩在一起的同時,閻維文也時刻不忘傳承民歌文化的責任,成為了節目裡的民歌「科普帝」。
  • 乘著歌聲的翅膀,來聽星期廣播音樂會!
    乘著歌聲的翅膀,來聽星期廣播音樂會!歌 唱音樂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樂器外音樂會的表現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歌唱」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一起欣賞「中外名曲演唱會」 顧欣蕾
  • 來「金鐘迴響」音樂會聽嘹亮歌聲!
    一首歌,一個故事一種心情,一份愉悅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演繹出動人的篇章那美妙的音律是我們情感的承載周末音樂匯的鐵粉看過來這周日一場特別的音樂會送給你小文文邀你一起《在銀色的月光下》聽《搖琴人》說故事在動人的歌聲中感受帕米爾的獨特之美
  • 《歌聲的翅膀》開播收穫好口碑
    正如閻維文所言,「我們本來很擔心這些傳統的藝術形式不再有觀眾了,年輕人們也不喜歡了,沒想到有那麼多小朋友喜歡,我們可以不用擔心了」,於傳統文化而言,大眾看到了傳承的希望。於這些孩子本身,他們還通過研究、演唱民歌和戲曲形式,想像自己的祖國和家鄉。這背後其實是他們對於傳統文化和自己民族身份的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