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裡古鎮,不期而遇

2020-12-18 邊晃邊吃

依水而居

依水成市

去黎裡古鎮的那個早上,現在想起依然覺得不可思議。在之前的一個晚上我熬夜到三點才睡,早上六點多就醒,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想吃粽子,越想越躺不下去,立刻收拾起床去買粽子。當坐到車裡的時候,突然想到,今天竟然穿了裙子?只去買一個粽子有點不甘,於是一路高歌上了高速,一不小心就去了黎裡古鎮。

黎裡古鎮相比於包圍它的其他古鎮,知名度很低。以前略有了解,直到最近一次在網上有人推薦我去黎裡之後,才開始注意到這個小小的古鎮。被推薦的原因,商業氣息不濃。目前所有知名的水鄉古鎮都存在商業氣息過濃的現象,就像最早成名的周莊早就已經變了水鄉的味道,遊人眾多,商品滿街。其實想來要求古鎮沒有商業氣息感覺也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水鄉古鎮年代久遠,往上追溯可以有兩千年歷史,古時候人們依水而居,來往的商販也是從船上運送貨物,慢慢就在水邊形成了集市,也算是古時候的商業中心,所以目前很多地方還保留有水街之類的古文化街。

江南地區溝河縱橫,不僅給農業的生產帶來了好處,還有便利的貨物交換,所以歷來江南都是富庶之地。隨著水上交通的衰落,陸路交通興起,這些水邊的集市逐漸萎靡,古鎮的中心也不用再聚集於河道兩旁。後來古鎮旅遊興起,原來的這些水邊的集市中心又開始熱鬧起來,只不過所販賣的物品由生活必需品轉變成了旅遊紀念品,古鎮古街還是行使它本來商業功能。只是這種被商品包圍的水邊老街很不符合現代人理想中的樣子,古鎮應該是安靜的,緩慢的,沒有利益的,而不是這種被兩邊的商鋪擠成只能通行一人的石板路,就像劉若英主演的烏鎮宣傳片那樣,文藝而又歲月靜好。

繞回黎裡古鎮,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靜的,遊人不多,雖然整個古鎮還在開發中,看開發的趨勢,可能不久之後整個景區變成一個精品民宿,目前商鋪幾乎都沒有開門營業,大多數就緊閉著木板門。

沿河長長的廊棚下人流很少,可以坐在美人靠上發呆賞景。古鎮上的原住民還沒有全部搬出去,有一些老店鋪還在營業,老人們坐在一起聊天,河邊的水臺上還有洗涮的人們。也有一些新的店鋪正在興起,我在古鎮上還買到了「貢茶」,奶茶店的二樓推開窗就可以看到窗外連綿的白牆黛瓦。繞回黎裡古鎮,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靜的,遊人不多,雖然整個古鎮還在開發中,看開發的趨勢,可能不久之後整個景區變成一個精品民宿,目前商鋪幾乎都沒有開門營業,大多數就緊閉著木板門。

來到水鄉古鎮,橋總是繞不過去的景觀,黎裡古鎮有句老話「出門就是兩座橋、三步上下兩座橋「,各種不同建築樣式的橋,站在河邊看橋是風景,站在橋上看河也是風景,看到河水向流向遠方,看到河邊鱗次櫛比的屋頂,看到古鎮上人們的生活。

整個古鎮集中一條街,可以看出來橋與河兩邊的建築都是現在翻新的,但是也不影響遊玩的景致。去的時間段剛剛好,正是草木旺盛的季節,河道兩旁垂柳蔭蔭,初夏的花開的正旺,河邊有果子樹已經掛上了青澀的果實。

古鎮上的老弄子很多,據說有一百多條,可以算是古鎮之最,幾乎每條弄子都有名字,有明弄堂,有暗弄堂。暗弄堂幽暗深邃,壁龕裡的燈散著微弱的光芒,弄堂內是有一定的坡度的,所以行走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腳下。明弄堂布置的曲曲折折,雖然是在白日裡,但是你也不知道弄堂的那頭是什麼,或者通向哪裡,站在弄堂的入口往裡看去,只能看到牆壁。

黎裡古鎮上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臨水除了中式古建築,還有一個西式的天主教堂,亮眼的白色建築在青色的古鎮上倒也顯得異常和諧,有一種別致的小清新。教堂只可在外部參觀,走到正門發現又沒有那麼西式,只見教堂屋頂上高高的十字架顯示著它的特別。

古鎮上出了不少名人,以柳亞子最為有名。別的古鎮上想要盡去名人故居等小景點,還需要付門票,暫時黎裡還不需要門票,可以免費參觀。除了柳亞子故居,還有一個展示中心,展示黎裡古鎮以前的樣子,以及以後的發展,類似於古鎮博物館。隔壁有一個錫器博物館,我對錫器興趣寥寥,倒是對其內部的暗弄堂印象深刻,因為太過黑暗還摔了一跤。有迷你的小園林,應該是改建中建造的,感覺一分鐘就能遊玩結束!

古鎮上有幾座牌坊,還有一個很有特色的「江南紡織廠」的老廠址,非常具有年代感,不知道以後怎麼開發,感覺開發出來應該很特別。

關於黎裡的特色小吃,油墩子、辣雞腳、套腸、老虎豆等。

我吃了啥呢,吃了一碗多肉餛飩,一份鮮肉燒賣,還有玫瑰冰糖爐餅,以及一個油墩子。(最後的視頻裡有)

多肉餛飩與肉燒賣感覺是一個餡,皮都非常薄,不油膩。強烈推薦爐餅,酥香,甜甜的,關鍵顏色還很討人喜歡,如果去玩的話可以嘗試下。

滿街上都是賣油墩子的,不少人在買,看的出來應該都是本地人,我嘗了個豆沙味的,入口跟麻團有點像,都是油炸的,但是比麻團大,而且裡面軟軟糯糯的,感覺就是平常家裡吃的大元子在油鍋裡奸詐出來的,吃完這個之後,再也沒有吃得下別的東西,所以辣雞腳、套腸的味道就不知道了!

古鎮上的小吃都比較實惠,古街上的人也很好,都很和善。整個古鎮的生活節奏比較慢,舒適又愜意!年紀大的聚在一起聊天,會聽到他們在討論古鎮改造的事,會從他們的口氣裡聽出來對他們所居住的地方的驕傲。

關於黎裡古鎮的地理位置,位於蘇州吳江,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蘇州,過去交通便利,自駕停車也比較方便。進入古鎮老街有好幾個入口,不需要門票。

最後是視頻,觀看請注意流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喜歡的話,要幫忙點讚哦!)

邊晃邊吃

相關焦點

  • 歲月靜好,黎裡古鎮
    1/江南古鎮之黎裡古鎮 四月有幸來到黎裡古鎮去欣賞它的美,這裡的一呼一吸,一舉一動都在江南眾多古鎮裡有特別之處。,黛瓦白牆,但正是這樣才更加顯得黎裡古鎮遠離商業化的平和與淳樸。
  • 蘇州黎裡古鎮一日遊攻略
    黎裡古鎮開放時間:全年 09:00-16:30黎裡古鎮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滸涇街30號來源於 大河票務煙雨江南,古鎮清幽,跟著大河票務小編走進蘇州黎裡古鎮,感受一個歷史悠久的韻味之地,感受古鎮的古樸風採,感受自在愜意的時光。
  • 黎裡古鎮保護開發路徑探索
    清代文人袁枚一首《黎裡行》,道盡了黎裡古鎮昔日的繁華如夢和清幽深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全國著名的古建保護專家、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曾初赴黎裡,向當時的地方政府提出保護古鎮的建議,遺憾的是,受時代發展限制,從加快發展地方經濟出發,政府拒絕了阮教授的建議。隨著眾多上海聯營企業的發展,古鎮人口急劇增多,交通日益擁擠,原有的河道被填埋,廊棚被拆除,老宅被遺棄,古鎮保護陷入困境。
  • 黎裡古鎮:「舊時江南」風貌在 「水鄉明珠」日日新!
    近兩公裡的「丁」字形市河在古鎮中緩緩流淌,仿佛正訴說著黎裡悠久的歷史。頭頂綿延的廊棚、腳下平滑的石板、耳邊時而傳來的吳儂軟語,置身其中,便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生怕驚擾了這安適的氣氛……如果你在尋覓一處沒有「網紅體質」、依然保留了古樸生活氣息的古鎮,被譽為「水鄉明珠」的黎裡或許能滿足你。
  • 蘇州一未經開發,沒有門票的文藝小眾古鎮:黎裡古鎮
    在蘇州市吳江區境內,有一處不曾為外界所知的水鄉古鎮——黎裡古鎮。這處古鎮擁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也正是雄鷹這次要探訪的旅遊目的地。在唐代之前,黎裡古鎮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那就是梨花裡。據說在當時,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古鎮四面都會有梨花盛開,因此便被當地百姓取名為梨花裡。
  • 一座雅致,讓人心靜、腳步舒緩的鎮子——黎裡古鎮
    黎裡古鎮又名黎川、梨花裡。地處江浙滬交界,屬於蘇州吳江區,東與上海接壤,南與嘉興為鄰。早在春秋戰國時,屬于越國領地,自吳越擕李之戰後成了吳越的分界地。多年前,隨父母來黎裡古鎮看望他們的一位退居的老同事。女主人拿出海棠糕、粽子等給我們品嘗。我只覺得那粽子特別好吃,我爸媽也讚不絕口。嘉興粽子天下聞名,大概黎裡就在嘉興隔壁,粽子也是非常美味了。
  • 古鎮黎裡2020首屆雲賞匯古鎮旅遊招商推介活動圓滿落幕
    6月30日, 「2020黎裡雲賞匯古鎮旅遊招商推介活動」在黎裡古鎮成功舉辦。本次招商推介活動,跳出地理的限制,把面對面招商變成線連線、屏對屏,以直播實景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展示黎裡古鎮建築形態、文旅業態、招商項目,將黎裡的古鎮風貌、招商環境、招商資源、招商意圖等內容進行集中展示,讓更多地朋友能了解黎裡,愛上黎裡,投資黎裡,與黎裡古鎮攜手共創未來。
  • 黎裡古鎮,原生態慢節奏,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在蘇州吳江地區便藏著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遠方,承載了無數都市人的嚮往,那就是江南水鄉明珠黎裡。黎裡是典型的江南古鎮,這裡有著小橋流水的寧謐,有著白牆青瓦的恬靜,更有著與世無爭真的愜意和原汁原味的古韻。這裡就像一方獨立於世的世外桃源,寧靜祥和。
  • 黎裡古鎮舉辦2019年上海硬筆畫學會美術作品展
    中國江蘇網訊,1月8日,2019年上海硬筆畫學會美術作品展在黎裡古鎮展出。這次作品展選取了上海硬筆畫學會中張安樸、陳逸鳴、陳燮君三位藝術家的46幅作品,在他們的畫筆下,黎裡古鎮靈秀的水鄉風貌、深厚的歷史文化,質樸的民俗風情都躍然紙上。
  • 清幽怡然聚黎裡,千年古鎮枕河居~
    抽個時間,給自己放個假,到黎裡古鎮來,臨河而居就可以了。   吳江三十裡,地號梨花村。我似捕魚翁,來問桃源津……黎裡,地處吳江東南。   水鄉黎裡的小橋流水人家中,一花一世界,一屋一故事。   黎裡,一個與水難捨難分的地方。水邊的古民居中,明清古建數不勝數!無論是明代的流暢簡潔,還是清代的富饒繁麗,你都可以在古宅幽巷裡找到曾經的模樣。
  • 蘇州旅遊攻略:蘇州園林,老街,黎裡古鎮不能錯過!
    今天,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有很多景點,但是人們去古鎮旅遊時通常會去哪裡?是去北方的古城還是去長江以南的古城。事實上,古鎮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大多數都是古代的,但是長江以南的古鎮更美麗。隨著橋梁和自來水的增加,長江以南的古鎮更加藝術和新鮮,更典型的是長江以南的古鎮,如烏鎮和西塘。
  • 蘇州的冷門旅遊文化:陸巷古村,震澤古鎮,黎裡古鎮,蘇州博物館
    震澤古鎮震澤是太湖的古名,古鎮在太湖旁邊,所以被稱為震澤古鎮,與其他古鎮的複雜輾轉不同,廣闊的荻塘河穿過城鎮,兩岸白牆黑瓦的江南建築沿河排列,沒有蜿蜒的小橋水,分臉而來的簡潔大氣很多,古鎮文昌閣、內閣供奉著三尊樟樹雕刻的鐮金神像,分別是魁星、文昌帝、財神,慈雲寺塔建於三國赤烏年間
  • 黎裡古鎮攻略:這些點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有小夥伴告訴我,最近被黎裡種草了,一個位於蘇州吳江區的江南小眾古鎮。黎裡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啊,如果去黎裡,一定不能錯過哪些點呢?先跟著館長慢慢了解徐悲鴻先生一生的事跡以及與黎裡的故事,之後他可以手把手教你畫馬。製作完成之後的扇子是可以帶回家的,親手製作的紀念品比隨手街上買的東西強太多。做纜石糕這是一個藏在二樓的糕點製作的地方,一樓只有一個樓梯和一張海報,基本上不注意或者事先沒了解大約就會直接錯過。
  • 江南水鄉的神韻,小橋流水人家,蘇州黎裡古鎮水鄉風光
    江南水鄉的神韻,小橋流水人家,蘇州黎裡古鎮水鄉風光,黎裡古鎮位於吳江市東南部,東臨上海,北通蘇州,南與浙江嘉興相鄰,面積121.5公頃,古鎮保護範圍46公頃,明清民國建築9.7萬平方米。小橋流水人家,黎裡一共有12座古橋,8座是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橋,古鎮8座主要橋梁。和對象一起過來,穿上古裝拍個照片,也是很美的。凡是到過黎裡的人,一定會對古鎮的小橋印象深刻。「出門就是兩座橋」、「三步上下兩座橋」,黎裡的橋別具特色,那是一點也不誇張。
  • 鮮為人知的蘇州徐悲鴻藝術館,隱於黎裡古鎮,與柳亞子故居相鄰
    黎裡,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人傑地靈的江南古鎮,歷史上從古鎮上曾走出過1名狀元據了解,黎裡古鎮上的徐悲鴻藝術館建築面積為700餘平方米,館內設有三個展廳裡面的工作人員是這樣介紹的:「徐悲鴻先生與柳亞子先生是摯友,所以他經常來黎裡遊玩,而且還多次帶著學生到黎裡寫生,與黎裡緣分很深,因此藝術館便選址在黎裡。」
  • 900年黎裡成長三角古鎮新樣本 上海遊客是強勁動力
    原標題:900年黎裡成長三角古鎮新樣本,上海遊客是強勁動力   江南的煙雨深處散落著許多古鎮,南潯、周莊、同裡、烏鎮等等,這些小鎮的背後是傳承千年的江南文脈,眼前則是國家
  • 900年黎裡成長三角古鎮新樣本,上海遊客是強勁動力
    來源:一財網江南的煙雨深處散落著許多古鎮,南潯、周莊、同裡、烏鎮等等,這些小鎮的背後是傳承千年的江南文脈,眼前則是國家5A級景區的金字招牌,以及熱火朝天的旅遊業。與這些旅遊開發早並且聲名遠播的古鎮相比,藏在蘇州吳江的小鎮黎裡則顯得安靜得多。
  • 古鎮秘境|不一樣的黎裡老街…
    美美集當代藝術陶瓷博物館地理位置:坐標:吳江區黎裡古鎮老街這樣一棟純淨的現代化建築,在黎裡老街上顯得尤為獨特。場館內多處利用了光影折射設計,通透的陽光映照在純白的牆體上,分分鐘可以爬出大片。簡單的藝術,就是如此有魅力!館內人員服務態度極好,並且會隨行介紹展品的特點。基本上都是收藏品,暫不做售賣。會在後期更具主題的變化,展品也會有所變化。
  • 蘇州黎裡老街立面改造試點 重現古鎮風貌
    粉牆黛瓦、雕花門窗、飛簷翹角……舊時江南水鄉的韻味在黎裡古鎮老街上「復活」———13日記者獲悉,吳江區黎裡古鎮保護開發一期工程進入全面施工階段,老街建築物立面改造已建成兩處試點,三線入地、生活汙水截流等工程也在加緊進行中
  • 上海硬筆畫學會黎裡創作基地揭牌 古鎮迎滬硬筆畫家
    東方網10月24日消息:日前,上海硬筆畫學會黎裡創作基地揭牌。根據雙方計劃,學會成員未來十年將在黎裡古鎮開展寫生、創作、展覽等活動。   該學會匯集了陳燮君、夏葆元、陳逸鳴、黃阿忠、張安樸、楊順泰、肖谷、趙谷行等知名藝術家。首期推出的是陳燮君、陳逸鳴、張安樸三位畫家的黎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