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七度空間」 鄭州多家商戶被起訴「商標侵權」賠償2萬

2020-12-21 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記者陳媛媛 文/圖

近日,鄭州多家經營便利店、菸酒店的商戶向河南商報記者反映,他們收到來自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傳票,案由多為「商標侵權糾紛」,被起訴的涉案商品主要是衛生巾、酒類、毛巾,原告為上述涉案商品的品牌廠家。

這些商戶表示,自己並未見到相關人員來店裡調查,莫名其妙就收到法院傳票,心生疑慮,不知真的是廠家在打假還是有人在藉機敲詐。於是,河南商報記者進行走訪調查,一探究竟。

事件:剛賣出了100多元的貨,就收到法院傳票

9月15日上午8點多,在鄭州經營了一家便利店的商戶趙華(化名)像往常一樣,開門準備營業,但是卻意外地收到了一封郵件。打開一看,他被嚇到了,裡面是一張法院的傳票,還有公證書、民事起訴狀等材料。

由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郵寄的傳票上顯示,他被起訴的理由為「商標侵權糾紛」。趙華疑惑,他就賣個貨,怎麼會涉及到「商標侵權」?

隨後,他打開了一份公證書,由河南省鄭州市大豫公證處公證,並加蓋公章,他發現原來是他店裡售賣的「七度空間」衛生巾出了問題。公證書顯示,2018年6月26日13時41分,大豫公證處公證員、公證工作人員孫某隨福建恆安集團有限公司的委託代理人趙某一起來到趙華的店裡,趙某在店裡購買了兩種外包裝顯示為「七度空間」的衛生巾各兩包。13時47分,上述人員攜帶所購物品離開,17時,上述人員一同回到鄭州市大豫公證處,將上述所購物品保存於鄭州市大豫公證處,隨後進行封存、拍照。在這份公證書中還附帶有一份《交易記錄》列印件,付款方留言處寫著「七度空間四包」。

但是趙華說,對於以上取證,他並不知情。「現在過了三個月,監控也調不出來了,是誰買的我也不知道。」

而河南商報記者在一份由福建恆安集團有限公司於2018年7月26日蓋章的民事起訴狀中看到,對方稱,趙華所銷售的涉案產品質量有問題,後經恆安集團工作人員調查、購買發現,涉案產品雖標有「七度空間SPACE7」標誌,但是並非恆安集團生產,系假冒產品,並出具過鑑定書。在民事訴訟書中,原告恆安集團請求判令被告趙華賠償經濟損失及制止侵權的合理費用共計2萬元。

交涉:若同意私下和解,最低賠償8000元

看到這裡,趙華意識到自己所售賣的「七度空間」衛生巾可能質量真的有問題。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這家店原本是愛便利的加盟店,但是愛便利近一年都沒怎麼送過貨了,他基本上都是到批發市場去進貨。「七度空間」的這兩款10片裝衛生巾是他從上門推銷的一個中年婦女那裡進的貨。「3月份才開始進,總共就進了一箱,24包,是兩款衛生巾拼成的一箱,到現在才賣了一半,100多塊錢。」

河南商報記者隨後也走訪了附近幾家愛便利店,據店老闆稱,自從愛便利不再送貨之後,他們店裡的「七度空間」衛生巾都是在阿里巴巴上購買,近期並未收到法院的傳票。

接到法院的傳票後,趙華電話聯繫了原告的代理律師了解情況。據一位自稱是恆安集團代理律師的人稱,如果趙華願意協調解決,那麼協調價是9000元,最少8000元。

他告訴趙華,現在很多品牌都在打假,不只是恆安集團。「包括長城、茅臺、五糧液都在全國各地做。」他稱,他們代理的恆安集團不光在鄭州起訴,在安陽、鶴壁、平頂山、周口、洛陽都有業務。

他說,根據《商標法》規定,商標侵權,銷售者也有責任。至於最低8000元的賠償標準,是根據兩個方面算的,一個是廠家的維權成本(調查費用、公證費用、律師費用),另一個是根據品牌的知名度、店鋪的經營規模、時間長短等。「如果賣的是不知名品牌,賠償可能就低一些。」

河南予瑞律師事務所李華陽律師稱,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屬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他認為,在店中售賣假貨屬於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構成商標侵權。

疑惑:是「打假」還是「敲詐」?

趙華疑惑,這名自稱是恆安集團代理律師的身份又該怎麼確認?

9月19日,在趙華的便利店裡,河南商報記者以商家的名義致電恆安集團總部,工作人員稱,恆安集團目前確實在委託外面的律師事務所幫公司抽查商品,但是對於具體情況,他們不是很清楚。「我們所有的委託手續,律師都會交給法院,要不然他們也不能以公司的名義起訴你,法院都立案了,肯定是認可的。」他說,目前比較穩妥的辦法是,如果願意調解,可以雙方到法院那裡,讓法院居中調解。「在法官的見證下,讓法院出一個調解書,蓋上公章。」

李華陽律師也說,律師業務分為兩大塊,一塊是訴訟業務,另一塊叫非訴訟法律服務,像上述情況屬於非訴訟法律服務。

趙華也按照傳票上的電話,諮詢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知產法庭的審判員,據審判員稱,此案件確實存在。

接到法院傳票後的當天,趙華哄著送貨的中年婦女又送了兩箱5片裝的「七度空間」衛生巾,錄像留證,並報了警。「警察已經將她的信息進行備案了。」

趙華說,既然能找到送貨人,又有相關的身份信息,為什麼不追究源頭,而只追究中間銷售商?「如果不追究源頭,這樣頂多是我一家不賣了,以後還會有其他商家賣,不能從根本上制止假貨。」

上述d在與趙華溝通時稱,如果銷售商覺得自己理虧,可以把送貨人追加上,由被告向法院提出追加,但稱追加了也沒用。「我跟你說,追加沒用,你可以另行起訴她,跟她要錢。」面對趙華的質疑,他說,如果商家被起訴金額為10萬或20萬,這種有可能是敲詐,但現在起訴金額僅為2萬。「大型超市起訴3萬,小店只起訴2萬,僅僅是為了震懾市場,廠家並不以此為賺錢目的。」

普遍:近期,不少鄭州商戶都收到類似法院傳票

河南商報記者發現,除了趙華之外,有不少鄭州的商戶近期也收到了類似的法院傳票,案由多為「商標侵權糾紛」,傳喚應到處所也多為「鄭州知產法庭」。

為什麼是鄭州知產法庭?不少商戶心存疑惑。

據河南商報今年3月份報導,鄭州智慧財產權法庭成立於2018年3月2日,位於鄭東新區明理路與白佛南路交叉口。受案範圍包括發生在河南省轄區內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計算機軟體、涉及馳名商標認定及壟斷糾紛的第一審智慧財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發生在鄭州市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範圍之外的第一審智慧財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不服鄭州市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智慧財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上訴案件。

近期,鄭州不少收到法院傳票的商店多為便利超市、菸酒店等,店鋪分布在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惠濟區等多個地方,涉案的商品主要有衛生巾、酒類、毛巾等,起訴的原告除了上述文章中的恆安集團,還有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法合營王朝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金號家紡集團有限公司,而開庭時間多集中在9月、10月、11月,起訴金額在2萬到10萬不等。

其中,鄭州一家百貨店被原告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起訴。原告在民事起訴狀中稱,被告利用原告商標作為店面招牌,同時又銷售假冒五糧液白酒的行為,對原告品牌的信譽和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起訴金額為10萬元。

對此,李華陽律師認為,未經商標權人的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出於商業目的將商標用於招牌、櫃檯以及交易文書等載體上,即使是正規產品的經銷商也不例外,因此使用五糧液的商標作為門頭招牌也構成商標侵權。

若被廠家起訴「商標侵權」,責任該怎麼劃分?

上述不少商戶稱,他們不知道怎麼會被人以「商標侵權」的名義告上法庭。現在事情已出,可責任該如何劃分?就此,李華陽律師也作出了解答。

李華陽律師稱,就商家來說,首先應該售賣正規商品,若一旦商戶被廠家起訴商標侵權後,應當立即停止銷售侵權商品,停止侵權。根據法律規定,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構成商標侵權,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假貨的生產者與其構成共同侵權,應當與銷售者一同承擔連帶責任。但是,銷售不知道是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可以不承擔賠償責任,由假貨的生產者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取得的情形包括:

一、有供貨單位合法籤章的供貨清單和貨款收據且經查證屬實或者供貨單位認可的;

二、有供銷雙方籤訂的進貨合同且經查證已真實履行的;

三、有合法進貨發票且發票記載事項與涉案商品對應的;

四、其他能夠證明合法取得涉案商品的情形。

所以,一旦商戶被廠家起訴商標侵權後,應當搜集有關上述情形的證據。

最後,他還提醒商家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貨,而消費者若一旦發現所買的商品為假貨,可以向銷售者協商解決,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舉報,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尋求幫助,也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河南商報編輯 華麗娟 實習編輯 熊子文)

相關焦點

  • 七度銀飾再打假 河北廊坊一銀飾店被查封-銀飾品牌
    2018年12月訊,我司接到消費者舉報,稱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淑陽鎮三強市場北口路東有一家7℃銀飾玉器店假冒七度銀飾品牌對外銷售,嚴重侵害七度銀飾品牌在當地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侵權店鋪深圳市七度銀匠世家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七度公司)獲悉此事,高度重視,立即安排運營督導部市場維護小組進行調查取證,確認情況屬實後,七度公司聘請多位專業知名律師組成的法務團隊依法進行起訴維權,並聯合香河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場監督執法人員一同前往執法維權
  • 商標糾紛案件中 商戶收到公證書後 該如何辨別真偽?
    河南商報記者 韓忠林 實習生 朱優良從刀片到保溫杯再到地漏,近期河南商報陪辦君關注了多起商標糾紛案件。在這些案件當中,商戶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銷售了涉嫌侵權產品,被享有著作權、商標權的公司告上法庭。無獨有偶,在這些商標糾紛中,商戶們收到的材料中都包括一份公證書,來證明侵權行為的真實性,而他們卻對公證書知之甚少。涉嫌侵權商戶多會收到公證書 他們對此不甚了解從啄木鳥刀片到貝立方保溫杯,再到潛水艇地漏,近期,河南商報陪辦君關注了多起商標糾紛案件,引起不少生意人共鳴。
  • 賣了幾塊錢的糖盒鄭州一批發商被索賠3萬
    面對侵權官司屢屢敗訴,鄭州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商戶們未來將何去何從?    賣了幾塊錢的糖盒,鄭州批發商戶惹上一場官司    6年前,建禮(化名)在金林商城盤下了一間商鋪,開了一家婚慶、節日用品店。幾平方米的店鋪中,擺滿了紅彤彤的商品,看起來十分喜慶,可最近因為這些商品,建禮卻怎麼也歡喜不起來了。
  • 重慶機電(02722)起訴鴿皇一方商標侵權獲判勝訴 獲賠償1000萬元
    公告 重慶機電(02722)起訴鴿皇一方商標侵權獲判勝訴 獲賠償1000萬元 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重慶機電(02722)公布,2018年9月,該公司全資附屬公司重慶鴿牌電線電纜有限公司在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起訴重慶鴿皇電線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幸福時光建材經營部
  • 阿瑪尼起訴兩公司商標侵權
    原標題:阿瑪尼起訴兩公司商標侵權 因認為北京斕峰軒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芙蓉坊服裝服飾有限公司涉嫌侵犯自己的商標權且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喬治·阿瑪尼有限公司、喬治·阿瑪尼有限公司(米蘭)瑞士門德裡西奧分公司將其起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 商戶無意中陷入商標糾紛 收到公證書如何辨真偽
    河南商報記者韓忠林實習生朱優良    從啄木鳥刀片到貝立方保溫杯,再到潛水艇地漏,近期河南商報記者關注了多起商標糾紛案件,商戶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銷售了涉嫌侵權產品,被享有著作權、商標權的公司告上法庭。
  • 不在同一類別也侵權?阿瑪尼起訴中國公司商標侵權
    喬治阿瑪尼有限公司、喬治阿瑪尼有限公司(米蘭)瑞士門德裡西奧分公司將其起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北京的這兩個公司在網站上,赫然寫著阿瑪尼定製,如果不知情的人看上去還以為真的是阿瑪尼的品牌在中國的網站呢。其實品牌方並不認為二者有什麼關係,並且認為北京侵權公司在40類服裝定製服務中使用的商標「ARMANI」商標及與其對應的中文翻譯「阿瑪尼」與米蘭正品阿瑪尼在25類中的商標完全相同。天,這簡直是赤裸裸地侵權啊!所以,二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影響、賠償損失人民幣250萬元。
  • 名人題詞也侵權?貴州茅臺起訴海航懷酒,稱商標侵權
    原告起訴認為三被告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要求承擔停止侵侵權、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被訴侵權產品在包裝盒正面突出標註「赤水河畔二茅臺」字樣,容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構成對原告「茅臺」商標的侵害。
  • 男子專向鄭州郊區工地農民工賣假煙 案值9萬餘元被刑拘
    據統計,去年,鄭州市一共查處涉煙違法案件2696起,各類違法捲菸5800多件,案值4700多萬元。其中,假煙案達600餘起,查處的假煙1908件。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辨別假煙?售賣假煙,可能面臨怎樣的處罰?男子專向郊區工地農民工賣假煙,882條假煙被查獲張明進入執法人員的視線,要從去年5月份說起。
  • 賣了24支鉛筆被索賠3萬!小文具店老闆攤上大事情
    24支「中華牌」鉛筆賣了16元錢,沒想到因此惹上了官司,對方還要求賠償3萬餘元的經濟損失。在金華商城附近經營文具店的老傅,不久前收到了婺城區法院的傳票,他表示整個人徹底懵了!2020年4月2日,中國第一鉛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鉛筆公司)以侵害其商標權為由將傅某訴至金華婺城區法院,要求傅某停止銷售侵犯註冊商標權的鉛筆,並賠償經濟損失3萬元和鉛筆公司為制止侵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3500元。
  • 晨報|理塘文旅申請「小馬珍珠」等商標
    國產四大品牌華米OV都被人蹭過類似的熱點,然而打擦邊球是有風險的,vivo日前起訴vivi商標侵權的官司就贏了。 據悉,2019年,維沃公司以商標侵權為由起訴深圳市某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通公司」)、深圳市某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訊公司」)。 某通公司在其生產的手機產品上使用極為相似的「vivi」作為商標,並註冊相關域名網站並在某寶多家店鋪進行大規模宣傳和銷售。
  • 「西湖龍井」連續起訴浙江紹興5家茶葉店
    「西湖龍井」連續起訴浙江紹興5家茶葉店 2015-02-09 21:26:55據了解,在紹興,西湖龍井連續起訴了5家茶葉店。  2014年7月,龍井茶產業協會的代理人在紹興越城區張老闆經營的茶葉店購買了標有「西湖龍井」文字圖案標識的茶葉,並請了公證人員對買的茶葉及包裝盒都拍照密封。並委託律師於當年9月給張老闆發出了律師函,告知其侵犯了原告商標權,並認為張某長期以來在商品包裝上違法使用「西湖龍井」標誌,導致相關公眾誤認,要求其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
  • 成都一超市賣假雲南白藥牙膏被起訴 另有21家商鋪也涉嫌售假
    因此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銷售侵犯「雲南白藥」註冊商標的商品,以及判令被告承擔商標侵權賠償金2萬元,以及原告為制止侵權行為所產生的公證費、律師費、差旅費等6000元,共計26000元。「我的店鋪是2015年下半年開業的,鋪面實用面積大約60平方米,從2016年才開始陸續賣牙膏,做生意也沒太多經驗。但賣了假貨,我不否認。學到的教訓就是以後進貨,尤其是大品牌的貨,一定要對方提供授權書、營業執照、身份信息這些,自己多留心辨別,以免賣了假貨,害人又害己。」
  • 賣假酒,三倍賠償!安徽首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支持起訴案件宣判
    11月20日,經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起訴、滁州市檢察院支持起訴,該省天長市法院就董某明、王某鑫等6案7人民事公益訴訟系列案件作出一審判決,判令董某明、王某鑫等7名被告在安徽省級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支付懲罰性賠償金共計226萬餘元。
  • 「米家」商標案二審部分改判!賠償金額由1200萬降至310萬!
    以小米為例,根據中國商標網數據,小米的商標申請的商標包括「小米」、「小米手機」、「XIAOMI」、「MIUI」、「MI」、「小米之家」、「米家」、「MIJIA」等商標,涵括多個類別,且大部分已註冊成功。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向注重商標保護的小米卻捲入了一起商標侵權糾紛案,被杭州一家公司告上了法庭,一審被判承擔1200萬元賠償責任,並承擔杭州聯安維權合理開支10.38萬元,共計1210.38萬元。
  • 將他人商標用作搜索關鍵詞,當心侵權!
    ,且在公開網頁中進行直接使用等行為構成商標侵權,需停止侵權並賠償騰訊公司經濟損失等500萬元。  騰訊公司認為,4399公司的相關行為涉嫌侵犯了騰訊公司對上述商標享有的合法權益。溝通無果後,騰訊公司將4399公司起訴至天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對方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等共計1000萬餘元。   對於騰訊公司的指控,4399公司不予認同,辯稱其行為並未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請求法院駁回起訴。
  • 怡口蓮米果侵權了 「怡口蓮」起訴獲賠243萬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怡口蓮米果侵權了!「怡口蓮」起訴獲賠243萬 新京報訊(記者 王巍)以構成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吉百利英國有限公司將怡口蓮(廈門)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訴至法院。新京報記者今日(12月16日)獲悉,海澱法院一審認定,廈門怡口蓮公司的行為構成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判決該公司停止侵害吉百利公司「怡口蓮」系列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變更企業名稱、刊登聲明、消除影響,並賠償吉百利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243萬餘元。
  • 小老闆賣20支鉛筆被「中華牌」起訴 索賠3萬元
    原標題:賣了20支鉛筆被索賠3萬元!「中華牌」鉛筆起訴小副食店商標侵權武晚傳媒·武漢晚報9月15日訊(記者石偉)「20支鉛筆賣了14塊錢,沒想到招來一場官司,還要賠別人3萬塊。」昨天(14日),沌口一家小副食店的老闆劉先生說,接到法院傳票的時候 「整個人都懵了」。
  • 李鬼告李逵「茶顏悅色」被「茶顏觀色」起訴商標侵權?結果很滿意
    「茶顏觀色」LOGO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後者竟然把其前者給告了名義是「茶顏悅色」商標侵權「茶顏觀色」???「茶顏悅色」商標侵權為由,向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判令「茶顏悅色」商標註冊人湖南茶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授權使用人等賠償其各項損失21萬元,並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大眾點評及美團外賣平臺上發表致歉聲明,消除不利影響。
  • 北京最大商標侵權 賣假冒運動鞋被罰5587萬元
    北京最大商標侵權 賣假冒運動鞋被罰5587萬元時間:2018-11-15 17:29   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京最大商標侵權 賣假冒運動鞋被罰5587萬元 鞋身四條斜線構成井字形圖案,運動品牌asics受到很多年輕人喜愛,卻遭遇不法商家傍 、蹭熱度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