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小學語文難自學的難點是很難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去準確理解課文和生字詞,尤其是低年級段的小學生,需要老師帶領著來理解課文。儘管語文老師都要求在寒假的時候進行一定的預習工作,但是大部分小學生也就只是看看課文和生字詞,不會對課文內容自學理解。寒假的語文學習,有的在家長的輔導下,會對部分課文生字詞進行預習,其實這就足夠了。如果家長沒有時間,靠自學的方法,我們該如何學習語文新課呢?
預習新課文有3點要素,讀、寫、背,讀就是閱讀,通讀課文、理解課文、朗讀重點段落課文,都得通過讀這個學習行為進行理解。寫,除了書寫生字詞,還需要抄寫一些課文,進行熟悉重點段落的學習。還有在寒假的時候寫作練習也需要自覺學習,最後就是背,簡單背誦理解一些課文的標題和文言文古詩。會自學語文的小學生,都會怎麼看書和學習呢?不用家長操心,做好3件事。
1、 除了閱讀課本,我們應該多看期刊和新聞
寒假期間,除了閱讀語文課本,會自學的小學生還會把新課文按照老師講課的流程進行預習。這只限於拿到了新課本的同學,大部分基礎一般的同學沒有新課本,想要提高閱讀能力,可以看看報紙、新聞、期刊等事實報導類的文字。了解應用文在生活中的語感,抓取關鍵詞,學習如何表達講述一件事。自學不光是看語文課本,多看應用文,包括新聞、小區裡的通知、甚至是電器使用說明書。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學好語文,在寒假期間,提高語文的閱讀能力。
不少同學在閱讀這些文字的時候,選擇略讀的方法,其實我更推薦朗讀,因為只有讀出來聽得到,才知道自己哪裡沒表達準確,理解正確。每天朗讀15-20分鐘,不管是課文還是新聞、說明書,給自己一個閱讀儀式感。讓自己的家長聽一聽自己的朗讀,是否呢個像播音員一樣?家長也可以模仿聽眾來傾聽學生的朗讀,作為親子互動活動,這也是不錯的一個方式。
2、 寫作練習需要有時間安排
寒假期間是否需要寫作文?寫作基礎不好的同學是需要練習的,但是練習也要分清孰輕孰重。沒有趣味的寫作內容可以不做練習,比如寫除夕、民俗活動的作文,一定要找到有趣的切入點,這樣寫起來才有意義。每一年的民俗作文,都選擇去抄或者照搬去年的內容,還不如不寫。有的家長急於求成,讓孩子每天都要寫日記。本身就不願意寫作文的孩子,對這樣的學習安排自然是牴觸的。
寒假的寫作練習,基本保持4天一篇,大概在5篇左右的作文練習量為佳。沒3、4天寫一篇練習文,自擬題目,可以寫春節記事,也可以把上學期寫的不好的作文再拿出來修改。寫完後,拿給家長看一看,或者自己給自己批閱一下,先找出錯別字,再進行語法修改,最後讀一讀,哪裡感覺句子不順暢再看一改,這是對寫作練習的要求,寫作不能急於求成,靠的就是積累。
3、 文言文和古詩早背誦早學習
對於新課本裡的文言文,我建議小學生們應該通過查字典,了解古詩、文言文中的生字詞,同時結合教室輔導用書進行學習,了解學習古詩、文言文需要哪些技巧,按照教師用書的學習進度和目標進行課本於都,聰明的孩子都是這樣複習的,寒假的語文學習,必須先建立自學的意識,由家長督促,這樣在開學的時候,家長和學生都能輕鬆一點。關於如何在寒假保持語文學習?大家都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評論和留言。